漲姿勢!一篇圖文搞懂阿拉伯世界歷史
伊斯蘭教的發源自中東地區的阿拉伯半島區域。半島區域的北部區域由於環境的原因,主要生活著阿拉伯的游牧部落-貝都因人,而半島的南部和西南部地區由於降水充沛,主要生活著以農業生產為主的定居人口,並出現了幾個王國。在伊斯蘭教出現之前,這裡是以自然崇拜為主的較為原始的多神信仰。
阿拉伯半島現代概況圖,大部分的土地都是沙漠為主。
先知默罕默德就是在這種背景之下,於公元570年左右出生在麥加城古來什部落的哈申家族(Banu Hashim)。由於幼年時期父母雙亡的原因,默罕默德被一個生活在沙漠周圍地區的比較富足的游牧家庭收養並撫養成人。並在成年之後,跟著他的叔父從事貿易工作,並且由於他的忠誠和正直,在其25歲時使得一位比他年長15歲的富商的遺孀赫蒂徹下嫁於他,並為默罕默德生育了三男四女。直到619年赫蒂徹去世之前,穆罕默德再未另娶妾室。
穆斯林認為穆罕默德是亞伯拉罕諸教的最後一位先知
擁有穩定的家庭之後,穆罕穆德便養成了在麥加附近的山洞中靜坐冥想的習慣。在610年某天的冥想當中接受到天使吉布伊來(Gabriel)的指示,讓他「誦讀!以真主之名」。從此,默罕默德便成為了一位先知,能聽見神的聲音並將其傳達給世人。同時被認為默罕默德是第一位穆斯林(muslim),意思是順從真主的人。
默罕默德在山洞中接受天使吉布伊來(Gabriel)的指示,成為先知
當時的麥加屬於貿易的中繼站,因此是是個商業貿易十分發達的城市,因此也出現了相當大的貧富差距,所以穆罕穆德宣揚的帶有「眾生平等,真主獨一,禁止偶像崇拜」的教義還是相當有影響力的。因此在麥加的上層貴族將默罕默德視為對其財產和地位的威脅,並試圖去迫害他,讓他放棄這種傳教活動。他的伯父在這種迫害下給予默罕默德的保護,是默罕默德得以繼續傳教的保證。
619年隨著穆罕穆德的妻子赫蒂徹以及他的伯父的去世,失去保護的穆罕默德在麥加的傳教活動被打壓的舉步維艱。所以在622年,穆罕默德帶領著信徒在掩護下,出走到正在尋找可靠的仲裁者來調解內部紛爭的雅思裡布城。這個事件在伊斯蘭教裡面被稱為「徙志」,而622年被認為伊斯蘭教曆的元年。而雅思布里城後面也被改稱為「先知之城」麥地那。跟隨著穆罕穆德前往麥地那的信徒被稱為「遷士」,而當地擁護穆罕穆德的信徒被稱為「輔士」。而穆罕穆德在麥地那成為了麥地那的市長還有宗教領袖。
穆罕穆德進入麥加
公元632年,62歲的穆罕穆德辭職引發了伊斯蘭公社內的一次危機,為了度過這次危機。選舉出了穆罕穆德的岳父及最早的擁護者之一的阿卜.巴克爾(Abu Bakr)繼任哈里發(意為「繼承者」,指稱穆罕默德的繼承人)。從此,伊斯蘭教進入了四大哈里發時期。
影視作品中的四大哈里發形象
巴克爾採用武力發動了戰爭以恢複本想趁著穆罕穆德逝世的契機而脫離麥地那的部落的誓言,再次統一了阿拉伯世界。伊斯蘭教從此在阿拉伯世界迅速的蔓延,甚至傳到了拜占庭和波斯的境內。
公元634年,巴克爾去世後,由烏瑪.伊本.卡塔布(Umar ibnal-Khattab)當選第二任哈里發。烏瑪的手段比較強硬,仇人較多。他傾向於「遷士派」,導致 「輔士派」感到不公。同時因為他出身古萊什小家族阿迪家族,歷來親近倭馬亞家族,當上哈里發以後重用不少倭馬亞家族的少壯派(其中包括倭馬亞家族核心人物,後來的第三任哈里發奧斯曼·本·阿凡)
公元644年,烏瑪去世後,奧斯曼被選舉為第三任哈里發。奧斯曼是個個性優柔寡斷的人,並且還將自己的親戚任命到各種關鍵的位置,其中包括了任命「穆阿維葉」擔任敘利亞總督。在奧斯曼擔任哈里發期間,各地不時發生叛亂,更有叛亂者侵襲他的住宅行刺他。
阿里是穆罕穆德的堂弟,養子,兼女婿(娶了穆罕穆德的女兒,著名的法蒂瑪)
由於奧斯曼被刺身亡,所以穆罕穆德的堂弟兼女婿並且是穆罕默德最早的追隨者阿里順利成章被選舉為第四任哈里發。但是阿里的同伴還有追隨者都認為他應該繼承第一任哈里發。為此整個伊斯蘭社會就阿里繼承人的身份分裂成遜尼派和什葉派。遜尼派認為阿里是第四位,也是最後一位正統哈里發。而什葉派的穆斯林視阿里為第一代伊瑪目(英語音譯為Imam,意為領拜人,可理解為伊斯蘭法學權威)。
遜尼派和什葉派的矛盾一直持續到今天還在繼續
諸多倭馬亞家族的少壯將領出來質疑阿里:不是質疑他該不該當哈里發,而是質疑他是否策劃暗殺了奧斯曼。此時的倭馬亞軍事團體,因為歐麥爾和奧斯曼兩任哈里發的培養,已經在整個伊斯蘭群體中佔據了過半的力量。其中以敘利亞總督,奧斯曼的堂弟,著名的梟雄穆阿維葉最為積極,他拿著奧斯曼被刺殺時的血衣,直接領兵殺向遷都伊拉克庫法城的阿里。
穆阿維葉最終開創了倭馬亞王朝
這次沒什麼好談的,直接就開戰了,史稱綏芬戰役,英勇善戰的阿里擊敗了穆阿維葉。就在美好結局即將到來之時,狡詐的穆阿維葉提出了停止戰爭,用《古蘭經》評斷善惡的宗教方式。老好人阿里居然本著宋襄公一般的正直大義接受評斷。更滑稽的是,評斷結果是阿里輸了,必須接受裁斷撤軍回家。阿里的將士再次被他的忠厚給激怒,將近三分之一拒絕妥協,再次出走。這批人又誕生了一個新的極端派系-(哈瓦利及派)
歷史中的綏芬戰役
莫名其妙的英雄阿里落寞地回到伊拉克的領地,在中東整個外圍的一片質疑聲中繼續當著第四任哈里發。但是這樣的鬱悶沒有持續多久,幾年後,極端得走火入魔的哈瓦利及派教徒分別去刺殺阿里和穆阿維葉。最後,阿里遇刺身亡,穆阿維葉僥倖受了點皮外傷。
穆阿維葉在阿里去世後被公認為哈里發,依靠倭馬亞家族的支持佔據了政治和軍事上的主導地位。之後的穆阿維葉一統伊斯蘭世界,甚至圍攻了君士坦丁堡(要不是著名的希臘火,拜占庭的首都就要陷落了)。文治武功都有了一定成就,環視伊斯蘭區域內再沒有強勁的對手,西方的中世紀歐洲也被震懾,穆阿維葉終於騰出手把穆罕穆德初期草創的宗教公社,慢慢打造成行政體系完善的帝國。於是,類似中國夏禹廢禪讓一樣,穆阿維葉結束了公社制度,建立了純粹阿拉伯人的阿拉伯帝國。這就是阿拉伯帝國的第一個君主王朝,我們古代稱它為「白衣大食」。
倭馬亞王朝的版圖是相當大的,由於他們喜愛穿白衣,我們稱之為白衣大食
穆阿維葉去世後,由他的兒子葉齊德一世繼任哈里發。當時候什葉派的第三代伊瑪目,阿里的小兒子海珊受到庫法的信徒的邀請,跟家人和追隨者在680年前往庫法的途中,被葉齊德派軍隊在伊拉克的卡爾巴拉被擊潰並慘遭屠戮。海珊更是被割下頭顱,然後頭顱被送去大馬士革。葉齊德在朝會中當眾侮辱海珊的頭顱。正是這次事件,遜尼派和什葉派正式決裂,其矛盾一直延續到今天。
什葉派的穆斯林通過鞭打自己來顯示殉道精神「血祭」海珊
卡爾巴拉之戰,是什葉派穆斯林歷史上最重要的事件,是什葉派強烈主張殉道的歷史起源,每年有數以百萬計朝聖者造訪位於卡爾巴拉的伊瑪目海珊聖陵,而很多什葉派穆斯林通過象徵性的自虐去表現這種殉道精神。
阿拉伯世界中,什葉派是屬於「少數派」
85%的遜尼派人口承認歷代君主--即「哈里發」,但是15%的什葉派人口(主要在伊拉克伊朗地區)是一直拒絕承認自穆阿維葉開始的倭馬亞王朝,他們潛伏著,期盼著從阿里之後,哈桑、海珊死後,即將秘密誕生的「聖裔」將如何成為真正的「哈里發」。所以,從穆罕穆德的「最後先知」,到阿里之前的四位,是勉強被全部教眾承認的「正統哈里發」。
穆阿維葉的倭馬亞王朝是純粹的阿拉伯人王朝,歷經百年不到便遭遇崩壞。主要原因發生在西亞另一個神奇之地——伊朗。
阿巴斯王朝曾經於我國的唐朝有過戰爭,圖為阿巴斯王朝的士兵
伊朗高原的古波斯帝國是一個成熟的政治體系,歷經伊斯蘭的崛起,就像被蠻族入侵一樣成了被殖民地,總之這裡的文化經濟原住民是看不起阿拉伯帝國的。在被規劃成倭馬亞王朝的呼羅珊行省之後,這裡一直隱藏著反抗的軍事力量。同時,被主流遜尼派迫害的什葉派信徒紛紛流亡到這一邊緣地區。在什葉派流亡領袖阿布·阿巴斯(據說是穆罕穆德的遠親,但可信度很低)的團結下,與當地的波斯奴隸領導人阿布·穆斯林達成共識。一支以什葉派為思想武器的波斯軍隊猛然崛起,最後摧枯拉巧一般殺進敘利亞的大馬士革城。成立了阿拉伯帝國的第二個王朝--阿巴斯王朝。
由於阿巴斯王朝的人普遍穿黑衣服,我們古時候稱其為「黑衣大食」
接著發生了兩件事。一,開國首席元勛阿布·穆斯林功高震主,先被排擠到呼羅珊(就是他老家伊朗高原)當總督,責令向東開荒。在坦羅斯戰勝唐王朝安西都護高仙芝的軍隊之後沒多久,就被莫名冤殺。第二件事,前朝倭馬亞王朝的王室被族滅,居然有一位王子阿卜杜勒·拉赫曼漏網。他召集散兵逃往伊比利亞半島,居然成功驅逐日耳曼人的西哥特王國,建立後續的科爾多瓦倭馬亞王朝。從718阿拉伯人在西班牙定都,到1492被天主教軍隊光復,拉丁白人在西班牙打了近800年的游擊,一直被阿拉伯人統治。
西班牙科爾多瓦大清真寺
後來由於種種原因,阿巴斯王朝出現了分裂。一個流竄的什葉派領袖——伊斯瑪儀派伊瑪目賽義德,在埃及建立了什葉派的王朝。因為他號稱是穆罕穆德女兒法蒂瑪的子孫,故名法蒂瑪王朝。我國古稱綠衣大食。
法蒂瑪王朝主要控制的區域大部分在北非
1096年,在拜占庭帝國的挑動下,羅馬教廷的鼓動下,十字軍開始東征之途。圍繞聖城耶路撒冷,歐洲日耳曼人與中東阿拉伯人進行了近百年關於信仰與財富的大亂斗。歐洲人不但殺阿拉伯人,連本家的拜占庭帝國照樣劫掠。一直殺到十字軍三大騎士團再度分裂,這時候阿拉伯世界出了一個傳奇英雄薩拉丁,建立了以埃及為都城的阿育布王朝,終於短暫團結了伊斯蘭文明圈,奪取耶路撒冷而告終。
薩拉丁大帝的塑像
1193薩拉丁死後,苟延殘喘的阿巴斯王朝繼續分裂著。所幸痛苦沒有延續太長,1231年,塞爾柱「蘇丹」的根據地花剌子模被西征的成吉思汗滅亡。1256年,成吉思汗的孫子旭烈兀率領遠征軍屠城巴格達。據說蒙古人還是很尊敬傳說的「哈里發」的,允許高貴的血統可以不見血地升天 —— 阿巴斯王朝末代「哈里發」穆斯塔西姆被裹在一張毯子里,用馬踐踏而死。
旭烈兀(左二)將哈里發穆斯塔西姆和他的寶藏囚禁在一起
中東伊斯蘭世界一下子變成了旭烈兀的地盤,並且他很快皈依了伊斯蘭教,被稱為「伊爾汗」。偌大中東,曾經阿拉伯帝國區域,都成了蒙古四大汗國之一的「伊爾汗國」。順便提一句,旭烈兀在眾兄弟中一直是忽必烈的死忠,在各種爭權奪位戰役中一直予以支持。而且他的汗國始終向忽必烈的元朝稱臣。
這期間,蒙古鐵蹄的擴張在埃及停下了步伐。因為蒙古遠征軍總是在關鍵時候傳來大汗去世的消息,因為遠征的黃金家族領袖要回家通過庫里台大會爭奪大汗的繼承權,只能停止關鍵戰役的指揮撤軍回到遠在蒙古的和林去。一次打到萊茵河,一次決戰保加利亞騎士團,還有這次關鍵地消滅阿拉伯在埃及的最後勢力,都發生了大汗去世的消息。旭烈兀撤軍,剩餘的蒙古士兵被薩拉丁死後的阿育布王朝擊退。之後蒙古人再也沒有光臨埃及,阿拉伯帝國的火種被保留在埃及。
被伊斯蘭化的蒙古汗國,之後捲入了與其他兩大蒙古汗國的紛爭,最後大家都被來自烏茲別克的「中亞獨狼」帖木兒蠶食吞盡。這一時期,「哈里發」的名號似乎已經被遺忘,只存在於那些潛伏著的什葉派信徒夢中。以中亞為中心,東面最流行的頭銜是「黃金家族」,西邊則是一隻剛剛興起的塞爾柱小部落,他們的酋長奧斯曼仍以「蘇丹」自居。
之後東西亞的廝殺各有勝負,號稱「黃金家族」的獨狼帖木兒雖然佔盡優勢,無奈活不過奧斯曼的後代。獨狼帝國一朝而亡,奧斯曼的後代突厥人終於一統從中亞到小亞細亞的廣大版圖。面對老不死的拜占庭帝國,他們與其背後的保加利亞帝國結盟,阻隔來自歐洲的增援。奧斯曼的子孫歷經三代修生養息,終於在1453年攻下不落之城君士坦丁堡。隨著都城改名為清真味道濃郁的「伊斯坦布爾」,一個再度統一的伊斯蘭帝國終於建立,那就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伊斯坦布爾在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時期建立的藍色清真寺
奧斯曼土耳其諸君主還是很謙虛的,突厥人嘛,哪裡好意思稱「哈里發」?還是繼續叫「蘇丹」吧。雖然自己不敢稱呼,但畢竟是不爽的。當聽說埃及的馬穆魯克王朝還有「哈里發」,奧斯曼土耳其蘇丹賽利姆一怒之下滅亡了這個王朝。一直到18世紀,當時的帝國開始衰弱,面對大航海崛起的歐洲列強,簽訂了無數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為了團結起伊斯蘭世界的勞苦大眾,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蘇丹再度給自己加冕了「獨一無二的,繼承伊斯蘭教義的領拜者,真主在地上的代理人--哈里發」 的頭銜。然而到了1924年,歐洲列強瓜分土耳其的條約中,強制廢除了「哈里發」的頭銜。
目前遜尼派和什葉派在中東的分布大致如下:
1,伊拉克:大多數是什葉派,薩達姆時期統治階級是遜尼派,與伊朗是死敵。現在美帝幫助民主,結果遜尼派倒台,全民什葉派,接受伊朗最高領袖指揮。
2,伊朗:什葉派大本營,中東遜尼教眾的大敵。
3,敘利亞:大多數是遜尼派,統治階級阿薩德家族是什葉派阿拉維派。所以除了領導層是伊朗的死忠,全國大多數人民在美帝的挑唆下反抗阿薩德家族,ISIS就是這些雜七雜八的遜尼信徒中誕生的。
4, 沙特:老派遜尼派大本營。但是要注意一點,沙特家族的立國來自於一位遜尼極端派系瓦哈比教主的引導。當年老沙特為了搶哈希姆家族的漢志地區,差點被奧斯曼帝國滅族。後來接受了瓦哈比教派國師的幫助,再加上近代歐洲列強的干涉,終於以沙特之名獨吞聖地漢志地區。所以沙特以瓦哈比派為國教,是多數溫和遜尼派中最極端的遜尼信徒,誕生了拉登等一系列恐怖富翁。
5,埃及:主流一直是遜尼派,穆巴拉克當道多年,壓制著激進的遜尼派極端派系穆斯林兄弟會,美帝推廣民主之後,現在亂七八糟,目前遜尼派極端主義在抬頭。
6,土耳其:最世俗化的遜尼派。人家全民理智化了,想著向歐盟靠齊,準備融入歐洲,除了堅持是阿拉伯聯盟的強國以外,不再在乎派系之爭了。
7,阿聯酋:因遜尼派而建國,七個酋長國對遜尼教義保證自己永遠家天下,那是感恩戴德。真主給了他們這麼多石油換錢,最好的報答就是搞好奢侈建設,以及輸出遜尼教義。
8,約旦:絕大多數是溫和遜尼派。約旦王室,是先知穆罕穆德所在的哈希姆家族衍生出來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時期總管聖地核心漢志地區,近代被沙特家族分權划到了外約旦,現代又被分裂出去一個巴勒斯坦。屬於比較世俗化的族群。
推薦閱讀:
※經典語錄:一花盛開一世界,一生相思為一人
※二千年遺骨何以震驚世界 法門寺佛指舍利靈異之謎
※艷照:2015世界最美面孔百人榜單
※男人,誰是世界上最疼你的女人
※自在人生彩霞飛作者:琉璃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