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斯·安德森:「我們通常只用一種方式拍電影」

關於這幾年大熱的導演韋斯·安德森的訪談,

翻譯/校對:桃桃翻譯組 Ada 阿暖 笑笑

安德森先生,你認為你的電影都是自成一體的世界,而您掌管著一切嗎?也許是這樣的。我認為這涉及到一些心理層面的東西,有些藝術家喜歡把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條,而安排、加工本身會給他們帶來某種成就感。但我認為也有些藝術家更喜歡錶達混亂的事物。

我想到了沃納·赫爾佐格……或者再舉個例子,你會想到羅伯特·奧特曼。他拍電影的所有方法都是為了捕捉自然產生的那些瞬間,之後再加工、編排。而演員身上真正吸引他的,是那些意外流露和天然去雕飾的東西,這種時候,他會後退一步,任其發展。但與此同時,我覺得他也很像一位樂隊指揮。所以並不是控制,而是通過引導和打造來達到同樣的效果……也許這就是一切藝術的真諦。

但與大多數電影相比,你的電影有更多精心安排和設計的成分

設計的成分肯定比奧特曼的電影要多很多。我們經常在拍攝時構建一些元素,但我們從不構建出格的東西。這就是我們拍攝的方式,現在如此,將來也會如此!時機成熟的時候,我們可能別無選擇。但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對如何拍電影更加成竹在胸了。這樣更適合我。我希望演員們不會有束縛感。

有沒有遇到過與你的導演風格不兼容的演員?

我遇到的最具挑戰性、也是最好的演員之一,是在多年前合作過的吉恩·哈克曼。他不是一個放鬆、好相處的人,但是他喜歡複雜的鏡頭,就是那種你必須先在這兒,然後又到那兒的鏡頭,對他來說非常具有挑戰性。他喜歡這樣的場景:你在這裡做點什麼,然後你得繞過什麼在其他地方出現,就像在劇院里一樣。我希望能創造這樣的場景:即使身處虛構的環境,演員也能夠表現的像現實生活中的人一樣。

你希望人們能一眼就看出你的風格嗎?

我希望別人能看出我的風格,但是我本身並不是很在乎有沒有獨特的風格。人們可以從我寫作的方式、我的布景和拍攝手法中看出是我的作品,但這並不是我有意為之。這是很自然而然的一件事。這也是我拍電影的風格。

當你想到還有一些複雜的鏡頭要拍的時候,會不會感覺到時間緊任務重?

呃。通常我的電影都是那種沒法在後期進行改進的。通常就只能用一種方式拍,沒法改。確實後期通過剪輯我們可以做很多修改,但是也只能改進我們拍下來的東西。這些年來,我覺得壓力越來越大,但並不是有人在給我施加壓力。而只是,我就喜歡一切都安排的井井有條、計劃周詳並且能有條不紊的施行。

在製作電影的過程中,你有沒有經濟上的壓力呢?

我喜歡省錢,我喜歡把花銷壓低,但這主要是由於我想確保錢都花在電影上了,電影本身是最重要的,我不想在其他地方浪費錢。不過我不知道要怎麼做才能讓電影賺錢。我覺得說「我們這樣拍,因為這樣的電影會很受歡迎」這種話,大概沒什麼意義。這種事沒法猜。但是要是說到在給定的預算範圍內拍電影,《水中生活》就是高成本大製作。拍的時候我就在想:「這片這樣弄不行啊。成本收不回來了。」

片子拍到一半的時候生出這種想法,感覺不太好啊

在那之後,我就一直試著讓自己不再陷入這種窘境了。那部電影拍得很艱難。拍了100天,大部分時候我們都在海上。那是10年前的事了,當時花了六千萬美元,現在估計要八千萬。對於一部怪怪的電影來說,這個花費算是很高了。這片其實不屬於任何一種類型。但那個時候我腦子裡並沒有想的太清楚。

你拍電影的靈感通常都來自一幅圖或一個故事構想嗎?

看情況吧。我還記得很清楚,我拍的第一部電影(《瓶裝火箭》)是脫胎於一些相當視覺化的構想,跟具體情節沒什麼關係,更多的是設定方面的。至於《布達佩斯大飯店》,我是先想出一個我們都很感興趣的角色。最開始我們對這個角色和整個故事都只有一點模糊的想法,後來我又想到,我要拍一些和斯蒂芬·茨威格有關的內容。

你在敘事時會不會涉及真實生活中的人?例如說,《天才一族》里的父親角色是不是以你父親為原型?

我確實想要在《天才一族》里加入一些我自己的經歷,但拍出來之後完全變樣了。它們來自回憶,而且讓我覺得「這是我自己的東西,我可以用在這裡」。但至少在父子關係這方面,我的一些熟人也派了大用場。許多年來我交過不少形形色色的朋友,他們都是我父親那一輩的,對我影響很大。有些真的是性情中人。可以說我的靈感有一半來源於他們。

你覺得自己對哪類電影借鑒最多?

主要大概是歐美電影,它們幾乎平分秋色;還有一部分日本和印度片。但對我影響最深的還是歐洲和英美的老電影,因為我對經典電影的敘事手法更感興趣。雖然我喜歡看讓人眼花繚亂的電影,我自己的導演風格也不怎麼保守;但畢竟經典電影繼承了電影業的優良傳統。我最喜歡的導演是約翰·休斯頓、奧遜·威爾斯、讓·雷諾阿、羅曼·波蘭斯基、斯坦利·庫布里克、費里尼和伯格曼之類的——他們塑造了作為導演的我。對我影響最深的就是這些。

你一直堅守膠片拍攝的傳統,至今尚未拍過數字電影。

是的,但我也說不好。我甚至不知道在一兩年後,還能不能用膠片拍攝。有時候即使看的是一部數字電影,我也分辨不出來。其實我對各種拍攝手法都有興趣。但我不敢肯定自己在見證膠片的消逝。因為很多個人風格強烈的導演都很堅持自己的創作方式。

原文:http://the-talks.com/interviews/wes-anderson/

翻譯/校對:桃桃翻譯組 Ada 阿暖 笑笑


推薦閱讀:

《成龍電影全集》中最喜歡哪一部?
《紅海行動》中的無人機有何特點?真的能實現嗎?
張晉是一個怎樣的演員呀?
《中南海保鏢》有哪些角色?
歷史由誰來寫——電影《王的盛宴》觀後

TAG:電影 | 拍電影 | 方式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