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病理、生理知識(1)
典型糖尿病容易確診,但早期和特殊病人不夠典型,無三多一少癥狀,根據中醫理論"病發於內而形於表",一旦發現下列信號,就應注意或做糖耐量試驗,以便早期發現。
(1)有糖尿病家族史,因有的糖尿病與遺傳有關,直系親屬中有糖尿病的人患病可能性大。
(2)曾分娩過巨大胎兒(超過4公斤)的婦女。
(3)不明原因的多次流產或胎死宮內,易引起內分泌失調,因糖尿病引起微血管病變和供血不足,影響胎兒發育。
(4)明顯肥胖,進食後2-3小時有心慌、出汗、手抖和乏力、飢餓等低血糖反應癥狀者。低血糖反應是肥胖者患糖尿病的早期表現。
(5)皮膚瘙癢,外陰瘙癢,皮膚痔、瘡、癰等化膿性感染經久不愈,肺結核進展較快,消瘦明顯,手足末端發麻,排尿不凈,下肢脈管炎、潰瘍、白內障、浮腫、冠心病,無痛性心肌梗塞、腦血栓等不可忽視。
(6)乏力、虛汗、陽痿、嗜睡。
糖尿病會遺傳嗎?
較多的學者認為糖尿病是一種遺傳性疾病。遺傳學研究表明,因調節血糖的基因組合異常,而導致發病。調查中發現,糖尿病人的親屬比非糖尿病親屬者發病率高得多。其父或其母有糖尿病者分別為8.33%,其親胞有糖尿病者發病率為1.62 — 5.85%。一般認為,隱性遺傳常隔代或數代,糖尿病病人遺傳給下一代的不是病的本身,而是遺傳容易發生糖尿病的體質,即突變基因遺傳,臨床稱之為糖尿病易感性。糖尿病易感者,對胰島素的適應能力很差,極易發生糖尿病。
糖尿病對人體的危害性
糖尿病的危害是可怕而又嚴重的。世界衛生組織糖尿病有關專家發現:
(1)因糖尿病引起失明比一般人多10 — 23倍;
(2)糖尿病性壞疽和截肢比一般人多20倍;
(3)糖尿病並發冠心病及中風比一般人增加2 — 3倍;
(4)糖尿病導致腎功能衰竭比腎病者多17倍;
(5)糖尿病遺傳危險率1.90 — 8.33%;
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1)中年及老年的糖尿病患者中,以心血管病為主要致命原因,冠心病為主要死因。250例糖尿病屍檢材料中,有46.4%死於心血管病;
(2)在幼年型患者中,主要致死原因多為腎功能衰竭;
(3)應用胰島素及抗生素以前,糖尿病性酸中毒及感染亦是糖尿病人的主要致死原因;
(4)21例屍檢中,死於感染者佔42.95%;
(5)103例糖尿病屍檢材料表明,糖尿病性昏迷及尿毒症為死因之一。
什麼叫蘇木傑氏反應?
由於過度飢餓,或降糖藥物使用不當等因素,而發生低血糖,並在低血糖之後出現高血糖反應,嚴重低血糖導致反應性高血糖,可持續數日之久,這種現象稱為蘇木傑氏反應。蘇木傑氏反應,臨床多見於胰島素用量不當所造成。因此一般多在屬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人中發生。
糖尿病人是否可以結婚?婚後能否懷孕?
無論哪一類型的糖尿病人,只要平時在飲食、藥物、運動三方面配合得很好,沒有發生嚴重併發症者,可以結婚。但在選擇對象時,必須要找對方沒有糖尿病,沒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因為糖尿病具有遺傳性。文獻報道,如果男女雙方都是糖尿病患者,那麼他們後代中將有5%的人可能會得糖尿病。
糖尿病人結婚後,病情控制一直很理想,無心、腦、腎臟器官及其它嚴重併發症者,可能懷孕。但在妊娠的前3個月,特別要控制好,因為只有在正常血糖水平的環境中,受精卵才能正常發育,才能早期預防胎兒畸形,才能降低流產、早產、胎死宮內及巨大胎兒的發生率。
什麼叫血糖?血糖從哪裡來?
血液中含的葡萄糖,稱之為血糖。
血糖的來路有2條途徑:
(1)飯後,從飲食中攝取的糖類,通過胃腸道消化吸收入血液;
(2)空腹時,從儲存的肝糖原、肌糖原中分解補充;蛋白質、脂肪通過糖的異生作用,轉變為遊離葡萄糖釋放到血液中。血糖就是通過上述途徑轉變而來的。血糖的濃度常受內分泌激素的不斷調節。胰島素能使血糖濃度下降,腎上腺素、腎上腺皮質激素、胰高血糖素等則使之上升,前者不足或後者過多,為血糖增高的重要原因。肝功能障礙也能使血糖一時性升高。
什麼叫尿糖?什麼叫腎糖閾?
正常人每日從尿中排出的葡萄糖為32~93毫克,尿糖定性試驗不起反應。當尿中每天排出的葡萄糖超過150毫克時,尿糖呈陽性反應,稱為尿糖。
尿糖和血糖變化是和腎臟排糖閾值有關,當血糖超過160毫克%這一限度,尿中就會有糖尿,由此出現糖尿病的最低血糖值,謂之腎糖閾。正常腎糖閾值為160~180毫克%,但有個體差異。當空腹血糖為145毫克%時,未超過腎糖閾值,故不會出現尿糖。
什麼是胰島β細胞?
胰島β細胞是胰腺中重要組成部分,正常胰腺約重50~75克。胰島是分布在胰腺腺泡之間的細胞群,總數約有1百萬~2百萬個,其體積占整個胰腺的1~2%,重量約1~2克。胰島自胰頭到胰尾數量逐漸增多。
胰島內包含有四種不同的細胞:
① α細胞,約佔胰島細胞總數的20%,分泌胰高血糖素。
② β細胞,約佔一半以上,功能為分泌胰島素。
③ δ細胞,約佔胰島細胞總數的 5%,分泌生長抑素。
④ PP細胞,數量少,分泌胰多肽。
有的糖尿病人,胰島β細胞的顆粒減少,使β細胞分泌胰島素的能力喪失或部分喪失,可見β細胞顆粒的多少與胰島素量的分泌有直接關係。
胰島素受體在體內起什麼作用?
在人體組織細胞、肌肉細胞、脂肪細胞等的細胞膜上都有胰島素受體,胰島素在人體內必須與受體結合,才能使細胞周圍的葡萄糖輸入細胞中,葡萄糖進入細胞中才能被細胞所利用。所以在同等血漿胰島素水平時,胰島素受體越多和功能正常胰島素作用能力越強,如果胰島素受體減少或衰退,胰島素作用能力就減弱。肥胖病人由於人體組織細胞增大,胰島素受體數目就相對減少,因此各種降糖藥物治療效果都很不理想,原因就是沒有針對胰島素受體來治療。
糖尿病性潮紅是怎麼回事?
糖尿病患者有的面部及手足生有瀰漫性淡紅色斑,以額部最常見,並且常在同側眉毛的外側伴有脫毛現象,稱為糖尿病性潮紅。
還有,由於酮症酸中毒所致糖尿病性昏迷時出現的面部潮紅,是臨床常見的體征。但輕度或潛在性糖尿病病人,有時也可以看到「面色赤紅」現象。
脂肪和患糖尿病時脂肪代謝
脂肪主要是由硬脂酸、軟脂酸與甘油組成。它是體內能量儲存的最好形式。飲食中的脂肪包括:
(1)含不飽和脂肪酸較多的食物有植物油、魚油、硬粟油和各禽類的脂肪等。
(2)含飽和脂肪酸較多和食物有豬油、牛油、羊油、奶油、可可油等。
脂肪組織是機體的能量倉庫,它具有雙重任務,即脂肪被消化吸收後,將多餘的"燃料"以甘油三脂的形式儲存起來,飢餓時就動員脂肪分解,以滿足機體各組織能量的需要,全身組織,除腦和血液中的紅細胞外,約有一半的熱量是由脂肪轉化的,充分利用,可減少蛋白質的消耗。
患糖尿病時,機體內的脂肪合成減少,分解加速。脂肪代謝紊亂引起血脂增高,甚至導致大血管和小血管支脈硬化,臨床出現高脂血症、脂肪肝、高血壓等併發症。這些病的出現就會形成臟腑失調,代謝紊亂,加重糖尿病。
蛋白質和患糖尿病時蛋白質代謝
蛋白質是一種含氨的高分子化合物,基本組成單位是氨基酸。參加蛋白質合成的氨基酸總共有20多種,其中8種氨基酸人體不能自身合成,必須由食物供給,8種必須氨基酸是賴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蘇氨酸、蛋氨酸、纈氨酸。
作為組織主要結構成分的蛋白質,經常處於自我更新之中,人體沒有儲存蛋白質的特殊場所,肌肉便成為蛋白質的臨時調節處所。食物中如瘦肉、魚、雞蛋、各種豆類及豆製品等含蛋白質較多,這些食物被人體消化吸收後,以氨基酸的形式參與蛋白質的合成,以補嘗生理性消耗。正常情況下,每人每天進食50克蛋白質即可。患糖尿病時,蛋白質代謝紊亂,表現為合成受阻,分解加強,導致高血糖症;蛋白質消耗增多,患者形體日漸消瘦和衰弱,抗病能力下降,故極易並發各種感染性疾病。但蛋白質過量增加機體代謝負擔,所以適當為好。
什麼是碳水化合物和糖代謝?
碳水化合物即糖類。可分為單糖類:即葡萄糖、核糖及細胞內脫氧核糖;雙糖類:有蔗糖、麥芽糖、乳糖;多糖類:有澱粉、纖維素、各種食用糖和糧食如大米、麵粉、玉米面、薯類、山藥等。碳水化合物是人類從膳食中取得熱能的最經濟和最主要的來源,它還參與細胞的多種代謝活動,並且是構成機體的重要物質。它在體內以葡萄糖及糖原形式存在。
人體攝入或自身合成的葡萄糖,在機體需要能量和組織供氧充足時,才能氧化分解,其最終代謝產物是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從肺呼出,水從腎臟排出。患糖尿病時,由於胰島功能衰弱或耗竭,不能有效地調節人體內的血糖水平,出現了糖代謝紊亂,糖的分解、利用、合成均受到障礙,大量葡萄糖遊離在血液中,這樣就形成了高血糖,而從腎臟排出的小便中便出現了糖尿。所以過量飲食是禍根,但飲食營養不足,機體缺乏足夠的營養也能致病,為此適當為好。
為什麼當碳水化合物攝入量不足時,體內蛋白質、脂肪就會加速分解?
為保證人體正常的生理活動和必要的勞動,必須提供一定的熱量。在一般情況下,成人每天需要熱量2000千卡左右。當飢餓或其它情況引起熱量不足,糖原異生及糖原分解加快,以維持血液中葡萄糖濃度的相對穩定,從而保證了體內葡萄糖供給大腦、紅細胞及其它組織細胞的需要。當碳水化合物攝入量不足時,機體便動用脂肪、蛋白質,異生成糖原,最後轉變為葡萄糖,以補償熱能的不足,這樣,便加速了蛋白質和脂肪的分解。每克糖產熱4.4千卡,每克蛋白質產熱4.4千卡,每克脂肪產熱9.0千卡。蛋白質分解後變成氨基酸,在肝臟加工成葡萄糖,隨血流供生命活動所需。脂肪分解成甘油、脂肪酸,在肝臟內轉成葡萄糖,供各組織細胞利用。
米、面消化後在體內怎樣轉化成熱能?
米、面含糖較多,並有少量蛋白質、脂肪、進食後很快使血糖水平升高。
(1)食物被消化後,分解成遊離葡萄糖,進入肝臟,一方面釋放能量,供人體各組織器官需要;另一方面,促使多餘的葡萄糖合成糖原,儲存到肝臟和肌肉,肝臟含糖原的 70%。
(2)血中葡萄糖進入組織細胞,除了供組織細胞需要外,還可以轉化成某種氨基酸隨血流分布到身體各處,成為細胞的組成部分,此時的血糖約為 30%,多餘的葡萄糖則轉化成脂肪,儲存於皮下、腸系膜和大網膜等處。
豬、羊、牛油、植物油消化後在體內怎樣進行代謝?
攝入豬、牛、羊油、菜籽油後,經膽鹽乳化成脂肪微滴,在腸脂肪酶的作用下,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然後在小腸上皮細胞中重新合成甘油三酯、磷脂和膽固醇脂。實際上95%的血漿脂質是由脂質和載脂蛋白結合在血液中運轉的。具體分為乳糜微粒、極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油類物質被人體消化吸收到淋巴和血液。當食物供給的能量超過體內消耗時,食物中的脂類可經過改造而直接儲存起來,以備必要時動用。
瘦肉、魚消化後在體內怎樣進行代謝?
瘦肉和魚類含蛋白質較多,脂肪次之。占體內主要成分的蛋白質,經常處於新陳代謝之中。陳舊的蛋白組織先分解成氨基酸,然後在肝臟內合成尿素排出體外。
為什麼糖尿病人攝取脂肪太多會出現酮尿?
正常情況下,酮體被肌肉所利用。由於糖尿病人體內脂肪代謝紊亂,其合成受阻,分解加速,遊離脂肪酸增多,大量脂肪在肝內不能完全氧化分解,而產生大量酮體(酮體由乙醯乙酸、β-羥丁酸和丙酮組成)。血中酮體堆積,超過人體內組織需要,而出現酮血症。酮體經腎代謝排出體外形成酮尿,檢測時,尿中酮體呈陽性。當糖尿病病人攝入脂肪太多時,加重了脂肪代謝的負擔,而產生酮尿,因此,糖尿病病人在膳食中應注意這個問題,以免產生不良後果。
肝臟糖原異生對血糖水平起什麼作用?
肝臟是糖原異生的主要場所。當正常人三餐食物被消化、吸收、利用後,血糖逐漸下降引起能量不足,產生飢餓感,此時熱量的不斷補充,即由糖原分解和糖原異生提供。每天約生成100-150克葡萄糖,其中90%在肝臟合成,約10%由腎生成。
肝臟對穩定血糖水平起到調節的作用。進食時,血糖逐漸升高,在胰島素作用下,將多餘的葡萄糖合成糖原儲存在肝臟,當機體需要時,肝糖原又轉化為葡萄糖,釋放入血液中,以滿足各組織器官所需的能量。
糖尿病病人2天不吃飯為什麼空腹血糖仍高?
當糖尿病病人2天不吃飯時,糖原分解及糖的異生作用增強,以不斷補充血液中葡萄糖的不足,來維持體內血糖的日常所需。空腹時,75%的血糖由肝糖原分解,25%來自糖的異生。當飢餓時間廷長,則容易出現反應性高血糖。這樣,對病情的危害是:容易出現低血糖;基本營養減少,人體消瘦,抗病能力下降,容易感染;蛋白質、脂肪異生,易導致高血脂症、酮症;飢餓性高血糖,易出現各種中毒癥狀,給治療帶來困難。
因此,合理的飲食至關重要,不要飢餓療法。
糖耐量減低易患心血管疾病嗎?
糖耐量減低的病人,對血中葡萄糖處理不如正常人迅速,儲存與利用能力降低,糖耐量的異常對動脈硬化的發生及發展都有很大的影響。不但臨床糖尿病,即使僅有輕度的糖代謝異常,在還不能診斷為糖尿病時,就已開始對形成動脈粥樣硬化起了促進的作用。由於糖耐量減低,體內糖代謝紊亂,使血管和血液成分改變。糖代謝紊亂又可促發脂肪代謝異常。堆積的膽固醇則是形成動脈硬化的重要物質。所以,代謝失調易患心血管疾病。
什麼叫低血糖?低血糖的病因有哪些?
低血糖症
低血糖是一組因多種原因引起的血糖濃度過低所致的症群,當血漿葡萄糖濃度低於2.8mmoL/L(50mg/dl)時引起心悸、多汗、手抖、煩躁、抽搐以至昏迷等一系列的臨床症候群,謂之低血糖症。低血糖症屬祖國醫學脫汗,虛痙等範疇。
病因病機(空腹低血糖的原因):
① 胰島β細胞瘤增生,不按機體所需而自主性分泌胰島素過多。
② 拮抗胰島素的激素分泌過少,如垂體前葉、腎上腺皮質功能低下。
③ 患嚴重肝病,肝炎、肝硬化,由於肝臟貯存糖原功能被破壞,肝糖原輸出減少。
④ 患胰外惡性腫瘤所造成,因腫瘤釋放類胰島素物質。
⑤ 酶系失常,肝臟不能正常調節血糖水平,產生低血糖。
⑥ 葡萄糖利用過度,供應不足,或喪失過多。如長期飢餓,過度節食、劇烈運動、早空腹運動過度等。
⑦ 藥物使用過量或不當,如降糖葯、抗組織胺葯、心得安等,還有胰島素,使用胰島素不能恆量,使用過量等。臨床表現:有飢餓感,軟弱、出汗、焦慮、緊張、臉色蒼白,心動過速,血壓偏低、噁心嘔吐,四肢震顫等,要及時吃一些食物或救治方法:如出現低血糖反應時,可食一些糖塊,最好沖一杯紅糖水,喝下,不要過量。嚴重者須迅速靜注50%葡萄糖(40-100ml),有缺氧者可吸氧,嚴重時要進行緊急處理。可皮下注射1‰腎上腺素0.5-1.0ml提高血糖水平。
低血糖發生的原因:
(1)胰島β細胞瘤、胰腺癌、胰島細胞肥大與增生、胰外腫瘤等,因胰島素分泌過多而引起低血糖反應。
(2)由於迷走神經過度興奮,刺激胰島β細胞分泌過多,引起植物神經功能失調,發生低血糖。
(3)嚴重的肝臟疾病,使肝糖原合成減少或分解障礙,當血糖降低時又不能及時補償,而出現了低血糖反應。
(4)腦垂體功能減退,控制生長激素釋放,糖異生能力下降,血糖減少形成低血糖。
(5)長期進食不足,過度消耗,如神經性厭食,慢性吸收不良,慢性腹瀉,慢性糖尿等,促使血糖下降。
(6)胰島素受體抗體在某種情況下,表現胰島素樣作用,當空腹時引起低血糖發作。
(7)由於進餐後胰島素分泌延遲,使血糖升高,但在進食後3-5小時期間,胰島分泌達到高峰,於是突然出現低血糖。
(8)由於胰島素及降血糖藥物用量過大,造成了葯源性低血糖。
預防低血糖的措施
(1)按時進餐,靈活掌握,因人因時而異,需要病人自已摸索,一般應在可能發生低血糖的半小時前,時食主食12.55-50克。
(2)胰島素用量大者,一定要按時進餐,保持胰島素與飲食、運動、工作相平衡。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胰島素的劑量。每天的體力活動要有規律,這不僅能避免低血糖的發生,而且對糖尿病的恢復也有益處。
(3)如出現低血糖反應,沖服一小勺紅糖水即可。
糖尿病人的血流變
糖尿病人均有血瘀現象,應做血流變檢查。糖尿病患者全血和血漿的粘度均升高,當合併酸中毒時,血液中的細胞變性能力降低,血粘度增高,血液運行阻力增大,流速減慢,血流瘀滯,導致局部組織營養供血不足,造成臟器發生變性栓塞。加上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則啟動凝血系統形成血栓,形成惡性循環。所以治療糖尿病必需辨證治療瘀血和痰飲。降低血粘度和防止血栓。
糖尿病人的微循環
糖尿病時的微循環包括微血管病變,血流障礙,血流理化特性的改變。糖尿病人幾乎全身的微血管壁的基底膜均有改變,微血管內皮細胞的功能異常。所以糖尿病人微血管發生扭曲、打結、生成不足或有血管瘤形成,在其它代謝異常共同作用下,發生血流緩慢,瘀滯,阻斷、滲出、血管壁脆性增強。
糖尿病人的骨密度
糖尿病在中醫講,主要是腎虛、精血、津液產生不足,屬全身性代謝異常。過去主要講降糖治療,在這方面不重視.隨著科學的發展,已經發現糖尿病患者有骨質量下降現象或出現骨質疏鬆。所以要做骨密度測定,以便有效治療。
為什麼現在兒童和青少年糖尿病患病率上升?
(1)與飲食結構有關。由於偏食、貪食而過量攝入糖、脂肪、使人體代謝失常,抗體下降;
(2)食品中的附帶物質,如色素、其它添加劑、保鮮劑等在一定程度上會損傷、影響細胞生長代謝;
(3)飲食量增大,活動量減少;
(4)由於種種原因使抗體下降、病毒感染侵犯,以致損害胰島細胞而成糖尿病。
為什麼老年人易患糖尿病?
從資料看,美國全部糖尿病患者中,65歲以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約佔40%,年齡越大,患病機會越高。原因有:
(1)基礎代謝率下降,飲食不合理不科學;
(2)體力活動減少;
(3)胰島β細胞衰老以及全身各器官衰老、不協調,胰島素質量、產量下降,機體消除氧自由基的作用下降。
總之,老年人的身體各臟器趨於老化和發生逐漸衰弱變化,在罹患糖尿病的基礎上,身體損傷更甚,以致表現為各種併發症。所以對老年人的糖尿病,更不能單純的降糖治療,要考慮總體治療。
監測糖尿病
監測糖尿病可早期發現,早期預防,早期治療,對病情和治療效果進行監控,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從而延長壽命,減少發病、致殘與死亡。
① 早預防關鍵要自已根據科學來驗證自已身體情況,如有肥胖、嗜睡、乏力、視力減退、脫髮、口乾、口渴、多食、偏食等現象,可做糖耐量檢查。
② 早期預防,科學飲食、生活,對人體有不良影響來源的周圍生活環境等要重視改進。
③ 自我監測已患糖尿病要注意自身癥狀變化,還要掌握一定的監測技術,如血糖、尿糖等簡易測定技術,而且要知道感覺出癥狀來時要及時防治,如發現頭暈、心慌、出汗就應該知道有低血糖出現,及時糾正。
推薦閱讀:
※家裝要「戒色」 家居風水知識大全
※燈具符合風水知識也能給主人帶來好運
※《道經知識寶典》(三)上清、靈寶、三皇經系
※優秀主婦廚房應該學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