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作家的禪性

作家的禪性

劉再復

禪宗對人的救援,不是替代,即不是救世主似的救援。它只告訴你,菩薩在你心中,天堂地獄在你心中,一切都取決於你自己,包括最豐富的資源和最強大的力量都在你內心之中。這一點,對於作家的終極啟發是,文學的魅力,最後是作家生命中內在的魅力。魅力在內不在外。作家靠身體(性)、靠口腔(耍貧嘴)、靠關係、靠集團等外在手段獲得名聲都是暫時的,而所謂策略、技巧等也往往只是幻相。

禪宗告訴作家魅力在於人自身之後,又給作家提供一種進入文學狀態的精神中介,我們不妨把它稱為「禪性」。宋代的文論家嚴羽把禪學思想引入文論,寫了著名的《滄浪詩話》,把禪學概念「頓悟」、「妙悟」化為文學思想,給了作家很大的幫助。我曾寫過一篇短文,叫做《散文與悟道》,認為每篇散文都應有所悟才好,有所悟就有文眼,就有思想,就有靈魂。但是悟性不等於禪性。

禪性的概念內涵大於悟性,它包含悟性這種學智慧,但主要指一種審美狀態。具體點說,禪性就是用審美方式面對世界、面對人生,面對寫作。作家如果有禪性,就會把生命、生活審美化,和世俗的功名、功利拉開距離。過去我在探討文學主體性時,曾說文學主體性實際上是文學超越性,即作家要超越現實主體身份而化為審美主體,可是,如何實現這種超越呢?我想了很久,最終我認識到,必須要有一種禪性,一種面對社會人生的審美態度。西方美學中所說的「日神精神」,正是這種態度。也就是說,中國的禪性與希臘的阿波羅精神相通。當世界的精神發生沉淪現象,當人們都被慾望所牽制以至慾望壓倒文學初衷的時候,作家保持一點禪性,把心靈繼續指向美,是非常要緊的。我覺得,未來能體現華文文學的光輝的,一定是一些有禪性的作家,而不是慾望燃燒、甚麼都要、甚麼都放不下的作家。

作家藝術家既不能為功名利祿活著,也不能為某種概念、某種主義活著,拒絕這兩種活法便有禪性。無論是黑格爾的「絕對精神」,還是伊斯蘭原教旨主義,還是中國過去所倡導的所謂;「雷鋒精神」、「螺絲釘精神」等等,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無視人的生命存在,更無視人的審美要求。高行健力倡「沒有主義」,正是他最清楚地看到,如果作家活在「概念」、「主義」之中,或活在某種政策理念中,事實上就蔑視、糟蹋自己的生命,甚至喪失審美的可能與文學的可能。被概念佔據的生命一定是蒼白乏味的。作家在創造作品時,也追求精神內涵。沒有精神維度的作品是膚淺的。但是,文學作品中的精神,不是抽象的說教,而是與生命細節聯繫在一起的精神細節。陀斯妥也夫斯基的偉大,就是他寫出許多動人的精神細節,喬尹斯筆下的心理細節,許多是精神細節。精神細節是和概念連在一起還是和生命連在一起,這是文學與非文學的重大區別。許多高喊「主義」、玩弄大概念的文學工作者,他們追求的並非文學,而是慾望。禪的一個特點是對語言的警惕。高行健聲言他「只對語言負責」,就是對語言囚牢與和語言變質的警惕。儘管禪宗走向述而不作的極端,但是他們對概念採取一種警惕的態度,卻可以給作家以啟迪。活潑、精彩的活的靈魂,不可被功利所糾纏,也不可被概念所牽制。具有禪性的作家,一定是低調的。他們有生命的激情,但這種激情是內在的,冷靜的,而不是高調的、囂張的。

推薦閱讀:

寫了中國現代第一篇小說的人是魯迅還是陳衡哲?
倪一寧新書究竟會在哪天發布?
怎樣看失落葉這個作者?
27位80後文學界名人,一覽80後作家簡介
我攢了一年的作家親筆簽名書,都送給你!

TAG: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