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式建築白牆黑瓦的認知誤區跟古徽州的秘密比起來,掃盲指數為1級
圖via網路
古徽州在安徽省的東南部,統「一府 六縣」(徽州府:歙縣、休寧、婺源、祁門、黟縣、績溪),除婺源在近代劃歸江西省外,其餘都在安徽省境內。煙雨朦朧中的粉牆黛瓦是徽派建築的標誌,黑、白、灰的交錯極具中式韻味和設計感。
但徽州的顏色不是純粹的黑、 白、灰,風煙掩映下冷暖相交錯的多元色彩,偷偷告訴了我粉牆黛瓦的秘密。
眼前的黑不是黑
很多人認為南方的建築都是白牆黑瓦,實際上屋檐的瓦片是黛色的。都聽過「六宮粉黛無顏色」,「黛」是一種青黑色,古時候女子用它描眉,江南的瓦原本也是這個顏色。只是因為氣候潮濕,常常被雨水打濕浸泡下,長了薄薄的苔蘚,遠看就成了墨暈成的黑色。
你說的白是什麼白
徽派建築中的粉牆,其實就是白石灰進行粉刷過後的牆面,由於南方自身氣候潮濕,而石灰具有一定的吸附性,有防潮吸濕的作用,可以有效地對牆體保護。對比較為乾燥的北方,可以直接把磚體裸露在外面,在徽州為了防潮刷上厚厚的牆面是很有必要的。現在是徽派建築已經使用專業的外牆漆代替石灰,進一步減少了霉點變色的可能。
但看著老派建築斑駁的牆面,像時間留下的腳印,更像一幅水墨畫,在不經意間打動你。過去的徽派建築的材料多是選擇徽州當地的黏土、杉木、青條石、石灰等,但是在選擇時,對於材料的質地、花紋、表面肌理,尤其是色彩比較考究,這就使得材料在使用之初就有一種原生態的自然美,呈現出一種的天然色彩。
儒商最愛一點黑白
徽商的成功歷史上有目共睹,在重親緣和傳承的文化觀念下,經商成功後的徽商將大量的錢財帶回家鄉,修築宗祠、牌坊、宅邸甚至是園林、路庭。同時「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崇尚文人和儒家的文化也流在徽州人的血液里,因此徽商同時也是儒商,他們在建築設計上也有更雅緻和溫婉的要求。
同時這種低調不張揚的色調,也給人一種踏實的感覺,平安即福,平淡即真。
不忘初心節儉的傳承
我們都知道古時候農耕是重要的生活來源,而徽州地區耕地面積很少,耕地本是老百姓的衣食父母。徽州卻「力耕所出,不足以供」。
徽州有民謠「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二三 歲,往外一丟」之說,生活在這種艱苦環境中的徽州人深知創業的艱辛,養成了節衣縮食勤儉持家的良好風範,把它寫進族規家訓,世代教育著徽州子民,因此建築風格較為簡約沒有雕樑畫棟,更沒有描金畫彩,而是借著最普通的材料借自然的美景打造家園。
但大戶人家和平民百姓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不說建築規模,光看徽派建築的標誌「馬頭牆」就可以看出來財力和地位的差距。
馬頭牆的設計是防止著火火勢蔓延,也像點綴青色天空的駿馬。馬頭牆有等級之分,最高是五級,被稱為「五嶽朝天,遠望馬頭牆高低起伏,長短錯落,一種雅緻的美。
至於人們誇耀徽州美景總要用湯顯祖的「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我覺得大可不必。在明代,徽州是商業重地,湯顯祖作為潦倒文人早就死了飛黃騰達的心或根本不屑於金銀經商,才有了前兩句「欲識金銀氣,多從黃白游。」
如今我們都忘了這雅緻的黑白下也曾經繁華熱鬧坐擁千金的商業之城,黑與白只是徽州的保護色。不論身在何處,都別忘了我們還在人間,欣賞風景也好,沾染煙火氣也好,有一顆豐滿充實的心看世界,就很美好。
您的清明假期餘額已不足,早點休息迎接新的開始吧~
推薦閱讀:
※樊勝美:財富與人性的認知層級
※什麼是認知?淺談認知的建立和實踐
※專題筆談│基於腦科學的兒童神經認知發育障礙評估與干預
※你問的問題,暴露了你的認知層次
※牛人學習—傅盛(認知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