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魯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德魯克是現代管理學之父,是啟蒙中國現代管理的第一人。德魯克所著《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告訴我們:只要組織中的每個人都能做到卓有成效,一群平凡人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事業。卓有成效是每個管理者必須做到的事情,卓有成效也是可以學會的。
1
何為管理者
通常我們對管理者的定義是:管理者是指組織中直接監督和指導他人工作的人。身處管理職位,具有管理職能的人。該定義將職位作為衡量管理者的主要標準。
德魯給管理者的定義是:在一個現代組織中,如果一位知識工作者能夠憑藉其職位和知識,對該組織負有貢獻的責任,能實質性地影響該組織的經營能力及達成的成果,這樣的人就是管理者。德魯克將能否對組織的經營能力和成功負有貢獻責任作為衡量管理者的唯一標準。
德魯克認為,身處管理職位的許多人,並不是管理者,因為他們對下屬的工作方向、工作內容、工作質量和工作方法,既無責任也無職權,這些人只是別人的上司而已。比如:製造業工廠的領班等等。而有些即使沒有身處管理崗位的知識工作者,也是管理者,因為他們需要對自己從事的專業模塊做決策,並承擔起做出貢獻的責任。比如律師等專業人才。
作為管理者,一方面他們的工作必須卓有成效,另一方面他們的工作有很難有成效,因為管理者常常面臨如下情況:
2
管理者常常面臨的四種局面
01.時間屬於別人
德魯克說:管理者就像組織的囚徒,每個人都可以隨時過來找他,他很少有成塊的連貫時間。他們的時間不屬於自己,屬於別人。
02.忙於日常工作
管理者經常會被一連串事物左右,但又很難在日常事務中,有一套判斷標準,判斷哪些是管理者必須去面對的真正的重要事項,那些事情只會分散他的注意力。
03.處於組織當中
只要當別人能夠利用管理者的貢獻時,管理者才算有效,然而,知識工作者之間又最難協調,對管理者有效的重要人物,往往又是其他部門的人或管理者的上司。
04.受到組織局限
管理者無法親身體驗外部事物的變遷,他只能通過資料和報告看外部世界,而這些報告都是經過主觀加工、高度抽象的外部世界,已經滲透了組織的標準。
雖然管理者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但管理者的工作必須卓有成效,而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首先,培養管理者的卓有成效從培養管理者的好習慣開始。
3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應有的習慣
01
善用時間
時間是一項特殊的資源,它的供給,絲毫沒有彈性,也完全沒有替代品。而做任何事情,又必須使用時間,每位管理者,有很大一部分時間是被浪費掉的。因此,管理者管理好自己的時間至關重要。德魯克說:「有效的管理者並不是從工作計劃著手工作,而是從時間安排開始,集中大塊連續性的時段完成重要事項,減少非生產性工作所佔用的時間」。管理時間包括記錄時間、診斷時間、安排時間三個部分。
記錄時間
記錄時間就是記錄時間耗用的實際情形。時間記錄的方法是俄羅斯人柳比歇夫於26歲獨創的一種時間統計法,通過時間記錄,柳比歇夫獲得了精確感知時間的能力,並在82年的生命歷程中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柳比歇夫的遺產包括70多部著作和不少科學回憶錄。著作涉及的範圍有探討地蚤的分類、科學史、農業、遺傳學、植物保護、哲學、昆蟲學、動物學、進化論、無神論等;他的回憶錄追憶了許多科學家,並談到他一生的各個階段。這樣非凡的成就歸功於柳比歇夫創造的時間記錄方法。柳比歇夫的時間記錄如下:
診斷時間
有了時間記錄以後,將非生產性工作和浪費的時間找出來,儘可能將這類活動從時間表上排除出去。進行時間診斷前,首先問自己幾個問題:
什麼事根本不必做?將時間記錄表拿出來,一項一項問,這件事如果不做會有什麼後果?如果沒什麼影響,這類事件可以立刻取消。
時間記錄上的那些事情可以由別人代替而又不影響效果?這樣的事情,可以授權給下級去做,或者請時間成本更低的人來做,比如鐘點工、快遞等等。
管理者是否在浪費別人的時間?即使管理者的工作都是頗有成效的,但由於管理不善或機構缺陷,也會造成自己或他人時間的浪費。比如:由於組織缺陷造成會議太多。
減少時間浪費的做好的最好的,比如:吳軍老師。吳軍老師是計算機科學家,還是作家,他的工作量非常驚人,但是旅遊、攝影、音樂、家庭一樣也沒耽誤,有人問吳軍老師是怎麼管理時間的,吳軍老師回答:沒什麼秘訣,就是少做事。其實吳軍老師的少做事就是指把不必做或可以由別人代替的工作從他的時間表上剔除。
安排時間
管理者對時間記錄進行診斷以後,首先,預估自己有多少時間可以自由支配,用於重要事務。其次,有效的管理者知道,時間分割成許多段,等於沒有時間,所以有效的管理者必須集中這些自由時間,辦理重要的事情。再次,有效的管理者根據可以支配的時間,給重要活動定下必須完成的期限。最後,時間管理不是一勞永逸的,需要持續不斷的做記錄,定期對這些記錄進行分析和管理。
02
重視對外界的貢獻
有效的管理者一定注重貢獻。並懂得將自己的工作與長遠目標結合起來。重視貢獻是有效性的關鍵。因為重視貢獻,才能使得管理者的注意力不為其本身的專長所限,不為其本身的技術所限,不為其本身所屬的部門所限,看到公司整體的績效,同時也才能更加重視外部世界。
工作有效性的關鍵
自己的工作:包括工作內容、工作水準及其影響
自己與他人的關係:包括對上司、對同事和對下屬
各項管理手段的運用:例如會議和報告等
工作成效的表現
有效的管理者工作成效主要體現在直接成果、價值觀確立、人才培養三個方面。
直接成果:直接成果是顯而易見的,也是最重要的,組織的生存需要直接成果。比如:公司的銷售額、利潤等等
價值觀確立:價值觀是企業及員工的價值取向。樹立並確認價值觀,決定了企業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人才培養:組織要持續存在,其人力資源必須更新並經常提高水準。
03
善於發揮人的長處
用下屬所長
職位設置合理:職位根據客觀需求和任務來設定
職位要求嚴格:職位的標準,應能作為員工日後發展的引導,也能成為員工衡量自己、評估貢獻的依據。
用人考慮能力: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在用人的時候首先要考慮此人能做什麼,而不是先考慮職位的要求是什麼。
用人長容人短:協助下屬發揮它的長處,容忍下屬非道德品質方面的缺陷。
用自己所長
發掘機會:有效的管理者知道自己所面臨的局限性,但他更善於找到機會,發揮自己的長處。
表率作用:有效的管理者會通過發揮自己的長處建立表率作用。
用上級所長
能夠提合理化建議:從正確的事情著手,以上司能接受的方式向其提出建議。
探尋上司的有效性:了解上司的長處,知道上司能做些什麼,協助上司發揮其專長。
04
要事優先
有效的管理者善於集中精力,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先做,並且一次只做好一件事。
擺脫昨天
如果昨天的決策和行動造成了今天的困難和危機,有效的管理者會接受沉沒成本的概念,跳出昨天的決策和行動,把今天的資源投入到創造未來中去。
考慮次序
管理者通常有許多事情要做,但是時間又非常有限。所以有效的管理者要有勇氣敢於決定真正該做和真正優先要做的工作,並成為時間和任務的主宰。
05
有效決策
何為決策
決策是若干方案中的選擇,選擇通常不是「是」與「非」的選擇,絕大多數的決策都是任何一項方案不一定優於其它方案時的選擇。決策是決策者見解的開始。
何為有效決策
有效的決策是一套系統化的程序,有明確的要素和一定的步驟,決策者重視的是分辨例行問題和策略問題,而不重視問題的解決。決策是最高層的、觀念方面的重大決定。有效的決策常在旗鼓相當、優劣互現的方案中產生。
何時需要決策
保守成規,情況會惡化;
改變現狀,情況會更好;
新的機會,抓住很重要。
決策的五個要素
——確實了解決策問題的性質
辨明問題是偶發事件還是經常性問題,經常性問題要通過建立原理原則來根治,偶發問題則按情況個別處置。有效的決策要透過問題的表面看到問題的本質。
——找出問題必須滿足的邊界
決策最低限度應該達到什麼目標?應該滿足什麼條件?這就是決策的邊界條件。邊界條件說明的越清楚,據此作出的決策越有效。
——要研究正確的決策是什麼
首先要研究符合規範及邊界條件的「正確」決策是什麼,而不是研究「能為人接受」的決策是什麼。人都有折中傾向,如果不知道符合邊界條件的「正確」決策,就無法進行正確折中。
——決策方案要兼顧執行措施
決策方案要明確執行人員和行動責任,行動方案還要與執行人員的能力相適應,還要有相配套的績效衡量標準和有關的激勵措施。
——在執行的過程中重視反饋
通過反饋機制將決策的預期成果與實際成果相印證,及時對決策進行調整。
大部分人都身處組織當中,對組織而言,需要個人為其做出貢獻;對個人而言,需要把組織當成實現個人人生目標的平台。因此,管理的有效性已經成為今天的社會需求,而卓有成效是必須學會,也可以學會的。
推薦閱讀:
※領導者不是管理者
※作為管理者,至少要花40﹪的時間用於工作溝通,你會嗎?
※帶你順暢搞懂財務知識:管理者的10堂財務必修課
※解析《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你是否空有才能卻無法發揮?
※做下屬擁戴的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