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欣賞】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名句】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全詩】
踏莎行·郴州旅舍(1)
[宋]秦觀
霧失樓台,月迷津渡(2),桃源望斷無尋處。
可堪孤館閉春寒(4),杜鵑聲里斜陽暮(5)。
驛寄梅花(6),魚傳尺素(7),砌成此恨無重數(8)。
郴江幸自繞郴山(9),為誰流下瀟湘去。
【注釋】
(1)踏莎行:詞牌,又名《喜朝天》、《柳長春》、《踏雪行》。雙調,五十八字。前後段各五句,三仄韻。郴(chēn)州:今湖南郴州市。(2)霧失樓台:樓台在大霧中淹沒,迷失。月迷津渡:月色朦朧,迷失了渡口。(3)桃源:桃花源。望斷無尋處,望盡天涯也無處可尋。(4)可堪:那堪,受不了。孤館:獨居客舍。閉春寒:春寒料峭。(5)杜鵑聲里:指杜鵑的凄切鳴聲。據說杜鵑的鳴叫聲像是叫著「不如歸去」,容易勾動離人的愁思。(6)驛寄梅花:引用陸凱贈范曄的詩:「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寄一枝春。」這裡說遠方的朋友帶來的慰藉,更增加了自己孤獨離愁。(7)魚傳尺素:語出《古詩》:「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尺素:書信。(8)砌:堆積。無重數:數不清。(9)幸自:本自。為誰:為什麼。
【賞析】
這首詞形象地刻畫了詞人被貶時的孤獨處境和因此產生的強烈不滿與絕望。首三句勾勒出一個夜霧凄迷、月色昏黃的畫面。此夜所迷失的更是詞人生活上的方向感。所以,下一句明確點出:「桃源望斷無尋處」。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已經成為文人士大夫心目中的理想聖地,詞人屢遭貶謫之後,當然期待著尋找如此一片「凈土」,以歇息身心。然而,由於濃霧的遮蓋,使一切都變得不可能。今夜的濃「霧」,就具有了象徵意義。詞人心情凄苦已極,那堪忍受獨處驛館的孤寂、初春寒意的侵襲、昏暗暮色的降臨、凄厲杜鵑的啼叫呢?下片寫被貶謫的憤懣。詞人的思緒飛向了遠方的友人,希望互通音訊,宣洩愁苦,以圖獲得安慰。但是,事與願違,「梅花」與「尺素」所寄達的全部是怨「恨」,重重堆「砌」,讓人更加無法承受。結尾「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二句,表面上看仍然在寫遠望思鄉、思友的羈旅相思之情;實際上,是詞人悲苦已極、無可挽回的頹敗心緒的流露。「郴江」流向「瀟湘」,是如此的無可奈何,詞人的命運又何嘗能由自己做主呢?據傳蘇軾「絕愛此詞尾兩句,自書於扇云:『少游已矣!雖萬人何贖!』」
【作者簡介】
秦觀(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虛,號淮海居士,揚州高郵(今屬江蘇)人。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進士。哲宗時,歷任太學博士、秘書省正字、國史院編修官。坐元祐黨籍,出為杭州通判,旋又遠徒郴州(今湖南郴縣)、雷州(今廣東海康)等地。徽宗立,詔許放還,至藤州而卒。少見蘇軾於徐州,與黃庭堅、張耒、晁補之合稱「蘇門四學士」。其散文長於議論,《宋史》評為「文麗而思深」。其詩長於抒情,敖陶孫《詩評》說:「秦少游如時女游春,終傷婉弱。」其詞大多描寫男女情愛和抒發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細,音律諧美,情韻兼勝,被譽為婉約之宗。張炎《詞源》說:「秦少游詞體制淡雅,氣骨不衰,清麗中不斷意脈,咀嚼無滓,久而知味。」有《淮海居士長短句》。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