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時報刊文:改革是化解當前各種矛盾的鑰匙

學習時報刊文:改革是化解當前各種矛盾的鑰匙

2012年07月16日 04:05來源:學習時報 作者:蔣作斌

字型大小:T|T
24人參與 2條評論 列印 轉發

最近一段時間,改革成了熱門話題。這反映了當前的一種社會動態,反映出一種民意。從各種呼籲或要求改革的輿論中不難看出,有的是對現狀不滿意,但更多的是一種憂慮,是一種責任。對此,黨和政府只有主動作為、順勢而為,把改革推向前進,這也是化解當前各種矛盾的一把鑰匙。

改革躲不開也繞不過

20多年前,鄧小平同志語重心長地講過,「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條」,這句話今天仍有警示意義。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改革開放的步子從來沒有停滯過,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多次提出,要推進政治體制改革,要轉變執政方式和領導方式,要推進黨內民主,用黨內民主帶動社會民主,要轉變政府職能,強調建設法治型、服務型政府,強調改革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等等。但為什麼今天改革的要求又這麼強烈呢?我想不外乎有這樣幾個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我們正處在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世情、國情、黨情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過去一些適應的東西,包括政治體制在內的體制機制,現在已經不那麼適應了,有些甚至成為科學發展的障礙。另一方面,過去我們一些改革比較單一,更多是經濟層面、社會建設層面的改革,且專項改革比較多,涉及政治體制改革、民主法治建設方面的改革等。一些改革還只停留在打外圍戰,其深層次的矛盾沒有根本性觸及。比如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問題。鄧小平同志1980年就提出過,當時他列舉了黨和國家領導制度存在的五個弊端,即官僚主義現象、權力過分集中現象、家長制現象、幹部領導職務終身制現象、形形色色的特權現象等,並對五種弊端作了深刻的剖析,認為總病根就是權力過分集中。鄧小平指出,「這種制度問題,關係到我們黨和國家是否改變顏色,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目前這些問題和弊端在現實生活中依然存在。還有一些改革只停留在一般號召,沒有具體行動,既沒有可操作的方案,也沒有具體要求,改革也就變成了空話和套話,有些改革雖然有布置、有要求、有督促,但改革的目的、目標不十分明確,還有的把胃口吊得太高,目前難以做到,操作起來無所適從。

胡錦濤總書記在去年「七一」講話中指出:「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領導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這應該成為全黨全國人民的共識。

改革要直面群眾反映強烈的矛盾和問題

不同的時段,改革的內容和側重點都不一樣,但有一點是共同的,改革要直面矛盾和問題,特別是要順應人民群眾的強烈要求和願望。衡量任何一項改革成敗的客觀標準,主要看是否解決實際問題而不是空談,是否得到了人民群眾的廣泛認同和擁護。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GDP年均增長近10%,綜合經濟實力躍升為世界第二位,創造了中國經濟發展奇蹟,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質的改變。按照常理,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的滿意度會隨著生活水平上升而提高,黨和政府的公信力也應隨著綜合國力增強而上升。但事實並非這樣,在一些地方和部門,黨和政府的公信力不僅沒有上升,反而下降了。甚至有些地方出現了凡是政府認可的都持懷疑態度,都要問一個「這是真的嗎?」政府維護穩定的壓力急劇增大,行政成本日益高漲。

當前的改革,能否貼近群眾,切實解決好和妥善處理好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是黨能否長期執政所面臨的嚴峻考驗。

當前群眾反映最強烈的突出問題可以歸納為這樣幾點:民生問題,包括貧富差距日益增大和其他的社會不公正現象,對中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構成了重大挑戰;廉政問題,腐敗嚴重久治不愈,正在極大地侵蝕黨和政府的公信力,同時也影響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健康運行;權力過分集中問題,公權力不能在陽光下運行,而且缺乏有效監督,正在明顯地動搖全社會的政治認同感,特別是影響到執政黨自身的建設和形象;道德風尚問題,道德滑坡,社會風氣不正,各種消極現象、腐朽落後思想的盛行,嚴重影響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發展;民主監督問題,包括決策、監督、制約、參與等重要民主制度和機制不健全,日益明顯地制約著中國特色民主政治的深入發展,等等。最主要的矛盾還是民生改善問題。民生問題從屬於社會公正問題。社會公正有兩個基本價值取向:第一個基本價值取向是,讓全體社會成員能夠共享社會經濟發展成果,確保並不斷提升全體社會成員生存與發展的基本底線;第二個基本價值取向是,為每一個社會成員的自由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充分激發整個社會的創造活力。這兩個價值取向是一個有機整體,缺少其中任何一項,社會就會有失公正。經濟發展是硬道理,社會公正也是硬道理。推進改革,必須更加註重民生優先和社會公正,逐步理順收入分配關係,縮小地區和個人收入差距;積極推進民主法制建設,規範政府和部門行政程序和行為,尊重和保障人民的合法權益;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遵循市場經濟一般規律和基本法則,著力建設法治型、服務型政府。這應作為改革的著力點。

改革要守住底線

底線是秩序之源。在我們這樣一個大國搞改革,必須堅持有序有效進行。把促進改革發展同保持社會穩定結合起來,堅持改革力度、發展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程度的統一,確保改革始終在可駕馭的環境中進行,這是中國所有改革的一條底線,也是13億中國人民最大利益所在。

一是堅持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全國一盤棋,整體推進各項改革。堅持和維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和維護黨中央的權威,這是中國國情所決定的,也是中國革命和建設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證。對此,我們要堅定不移,沒有也不允許有任何別的選擇。一方面,改革只能在黨的統一領導下進行,我們黨完全有能力領導好當前的各項改革。另一方面,我們黨必須積極主動地根據世情、國情、黨情的變化情況,領導和精心組織好各項改革,特別是包括政治體制改革在內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並且要力求有所突破,這是確保我們黨長期執政、國家長治久安的需要。目前改革進入了攻堅階段,任何一項重大改革都牽一髮而動全身,改革的方法可以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結合,可以點面結合,先試點後推開,但改革的總體目標和要求,只能在黨中央統一領導下全國一盤棋,有序漸進式地整體推進,最終把改革的成果通過國家制度和國家法律固定下來,變成全國人民的共同意志。

二是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創新。制度是需要不斷完善的,改革就是要推進位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按照鄧小平同志的設想,到建黨100周年時,爭取在各方面形成一套比較成熟、比較定型的制度。我們要借鑒一切人類文明成果,可以少走彎路,可以縮短探索的時間,可以縮小與發達國家的發展差距。但制度絕不能照搬,任何時候都要銘記,我們是在中國推進偉大的社會主義事業,中國的改革特別是政治體制改革是沒有先例的,蘇聯共產黨是一面鏡子,亡黨亡國的教訓太深刻,在中國絕不能重演。結論只有一條,走自己的路,按照中國的國情,在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堅持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制度不動搖的前提下,不失時機地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項制度更加科學,更加完善,更加煥發出旺盛的生命力,更加顯示出優越性。

三是要堅持廣大人民群眾的參與和認同。改革的目的為了人民,改革的動力來自人民。任何重大改革舉措,只有得到人民群眾認同、擁護和積极參与,才能夠產生效率並且持久。當前,要十分重視廣大人民群眾的參與性,要最大限度地集中民智和民意。大家知道,30多年前我國改革破冰之旅是以一場真理標準大討論為突破口而開啟的。那場舉國上下包括黨政幹部、專家學者乃至普通公民廣泛參加的大討論,對於激發改革激情、凝聚改革共識、形成改革良策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今天的各項改革是昨天的深化和持續,我們應該也完全可以對一些重大改革的方案,放到比較大的範圍內,廣泛而又充分地聽取社會各方面的意見,鼓勵和提倡社會各方面對每一項具體改革方案提出建設性的觀點和主張,使改革過程成為社會各方面都積极參与並積極推動的過程。同時還要善於把全國各地一些經過實踐檢驗、群眾認同的有關改革的好做法、好經驗,及時加以總結,提升到國家層面。現在有一種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即沒有體現民智民意的所謂改革共識,如果不是虛假的,就是強加的,也就不形成共識,難以獲得社會廣泛認同和支持。

四是加強對改革的宣傳引導。廣泛宣傳,動員群眾,善於用科學的理論引領社會思潮,用鮮明的政治主張和實實在在的行動凝聚社會力量,既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也是我們黨做群眾工作的一大優勢。在思想和利益日趨多元化的今天,我們有些地方的宣傳思想工作反而顯得有些力不從心,有些甚至有無奈無助的感覺。究其原因,有宣傳工作本身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如何面對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動、利益格局的深刻調整,以及人們思想觀念的深刻變化,改進宣傳思想工作的領導方式、組織方式和管理方式,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體制機制,增強針對性和時效性,用新的凝聚力對沖並消化多元時代的極端性和負面性。這一點在當前顯得十分緊迫和重要。對當前改革和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不協調、不平衡、不可持續的矛盾和問題,我國人口多、底子薄、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以及國際敵對勢力千方百計打壓我們等各方面的情況,可以真實地告訴人民群眾。還包括涉及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困難的實際問題,短時間內尚不能完全解決的,可以做好解釋工作,相信人民群眾是完全可以理解和支持的。怕就怕對群眾提出的問題不理不睬,或不切實際地許空頭願、辦過頭事,激怒人民群眾,傷害人民群眾。

五是改革必須惠及人民群眾。投之以桃,報之以李。改革要能夠成為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必須要為他們帶來顯而易見的利益和好處。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目前社會上之所以不那麼和諧,一個重要之點在於改革的成果並沒有完全做到讓人民共享。一方面,包括下崗職工和農民在內的數量眾多的群體,在社會收入分配和財富佔有方面,越來越成為弱勢群體;而另一方面,少數既得利益者,群眾稱之為新的利益集團或新權貴經濟體,則擁有巨額財富。利益分配和財富佔有的傾斜,直接導致了社會心理的傾斜。在這樣的社會氛圍里,要求人民群眾真心實意地擁護改革是十分困難的。始終堅持改革必須惠及人民群眾,堅持人民群眾的改革主體地位,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包括經濟、政治、文化在內的各種合法權益,提供給人民群眾創業創新創造空間和可能性,人民就會擁護我們,黨長期執政、國家長治久安就有了堅實的基礎和保障。


推薦閱讀:

系統學習探索門太極陰陽形氣命理學的順序
無量壽經科注第四回學習班  (第七十四集)
讓孩子對學習像遊戲般上癮!
跟古人學習智慧的教學
何茂春:大國論———天益:學習型社會領航者

TAG:學習 | 改革 | 矛盾 | 鑰匙 | 報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