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清華留學源起

本報記者 熊 建《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1年04月23日 第08 版)頗帶新學色彩的第一次招考第一關,簡歷:通曉國文、英文、身體強健、性情純正、相貌完全、身家清白。過關人數:630人。第二關,初試:考查國文、英文和本國史地。過關人數:68人。第三關,複試:考查物理、化學、博物、代數、幾何、三角、外國歷史和外國地理。過關人數:47人。總過關率:7.46%。這就是1909年8月間,中國游美學務處在北京史家衚衕,用庚子退款組織赴美留學的第一次招考情況。頗帶新學色彩的科目配以個人素質要求,讓過關率如此之低,足見錄取標準之高。1911年,清華留美預備學校成立。而3年來,其前身已經派送出去了183名留美學生,其中有語言學大師趙元任,文化大家胡適,法學家王世傑,氣象學家竺可楨等享譽中外的名家。美國用庚款開啟清華留學史《辛丑條約》幾乎把中國逼上絕境。為減輕賠款壓力,1905年,清政府駐美公使梁誠和美國國務卿海約翰商討賠款是否可以付銀代替付金,此舉係為了避免中國民眾賦稅過重。此話讓海約翰動容,他居然發出了「庚子賠款原屬過多」的感慨。1908年7月,美國政府決定將美國所得「庚子賠款」中過多索取的1078.5萬美元逐月「退還」給中國。不過,條件是:退回的賠款不能由清政府隨意支配,而是要興辦西式教育,發展赴美留學事業。美國這一做法的原因,正如伊里諾大學校長詹姆士在1906年給西奧多·羅斯福總統的一份備忘錄中聲稱的那樣:「哪一個國家能夠做到教育這一代中國青年人,哪一個國家就能由於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業上的影響取回最大的收穫。」如今三成清華本科生留過學當時,清華大學所獲得的庚子賠款,一部分為清華本校的經費,每年約60萬元。另一部分為留美學生經費,每年約100多萬元。兩項合計,約200萬元。辛亥革命之後庚款留學中斷,然而清華留美預備學校卻並未停止選送優秀學生赴美留學。清華那時的學制是8年,畢業後公費進美國大學一年級或二年級學習。梁實秋回憶:「臨畢業前一年是最舒服的一年,搬到嚮往已久的大樓(清華學堂)裡面去住,別是一番滋味。這一部分的宿舍有較好的設備,床是鋼絲的,屋裡有暖氣爐,廁所裡面有淋浴有抽水馬桶。」民國時期,清華體育館是中國最先進的健身房。館內有暖氣,也有熱氣乾燥設備,游泳池裡還有水源消毒設施。早期清華,體育不及格者不能畢業留學,聞一多和梁實秋都曾在這個游泳池裡翻江倒海。新中國成立以後,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向海外派遣留學生的步伐加快。清華大學目前和82所海外院校有學生交換協議,學生留學人次逐年上升,約有40%的博士生、30%的本科生有海外學習經歷。
推薦閱讀:

比薩大學全部專業設置
2018年美國化學工程專業申請介紹
英國出國留學寫作必看
在紐西蘭從事留學行業是怎樣一種體驗?
留學的妹子更容易單身,是真的嗎?

TAG:留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