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中醫常用外治方法概述

腫瘤中醫常用外治方法概述

中醫外治法由來已久,內外婦兒皆有廣泛的應用,尤其是外治法治療腫瘤更是源遠流長,早在《內經》時代即有記載,《靈樞?癰疽》日:「發於腋下赤堅者,名日米疽,治之以砭石,欲細而微,疏砭之,塗以豚膏。」經文中的豚膏即是用豚脂調製而成的外用軟膏劑,後世吳師機在《理瀹駢文》中提出:「外治治理,即內治治理,外治之葯即內治之葯,所異者法耳」,臨證善用敷、熨、熏、擦等各種外治方法,治療多種疑難病證,尤其癥瘕、癰疽等類似現代腫瘤的病證。近些年來,中醫外治法以其獨特的優勢,在腫瘤的治療與調護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在直接殺滅瘤體,治療癌性疼痛、惡性腹水、放化療後毒副反應以及防治術後併發症等方面都有良好的效果。本文就近年來中醫外治腫瘤的常用方法作一梳理。

1.貼敷法

1.1直接貼敷法直接貼敷法通常採用新鮮生葯,搗成泥狀,外敷於肌表。常用外敷的生葯有扶桑葉、仙人掌、蘆薈、海帶、蒲公英、蟾蜍皮等。適用於防治靜脈給葯化療過程中,化療藥物對局部組織和血管的強烈刺激而引起的局部持續性疼痛。王飛華等採用鮮扶桑葉和赤砂糖搗碎外敷治療兒童化療局部性疼痛。結果,治療組30例,顯效20例,有效9例,總有效率為96.67%,與對照組總效率73.53%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張國棟採用蘆薈、海帶外敷預防化療性靜脈炎。結果,對照組靜脈炎發生率(29.72%)顯著高於蘆薈組(14.84%)和海帶組(16.13%),且蘆薈組靜脈炎的發生率顯著輕於海帶組(P<0.01),表明蘆薈、海帶對化療性靜脈炎有明顯的預防作用,而蘆薈優於海帶。

1.2膏藥外敷法膏藥是中醫外治法的一大特色,主要包括軟膏劑和硬膏劑。臨床根據病情辨證選葯,製成膏劑後外敷於肌表特定部位,如腫瘤對應的體表、疼痛部位、穴位或者臟腑體表投影區域應用範圍較廣,在腫瘤治療的全過程皆可配合使用。徐薪等用「川紅拔瘤膏」在顱外(剃除頭髮後MRI靶向定位)距離病灶最近部位外敷給葯,治療腦膠質瘤60例。結果,患者臨床癥狀與體征改善方面,顯效病例佔56.66%,有效病例佔21.66%,總有效率為78.33%,且實驗結果證實該製劑無任何不良反應。朱學明等對160例癌性疼痛患者採用隨機分組,單盲給葯,治療組100例用化積鎮痛膏(由生天南星、生附子、生川烏、馬錢子、黃葯子、穿山甲、乳香、沒藥、蟾蜍、冰片組成)外敷,對照組60例以蟾酥散外敷。結果,治療組和對照組鎮痛總有效率為94%和80%,治療組在鎮痛有效率、平均止痛持續時間、生活質量卡氏評分提高穩定慮等方面療效均優於對照組(P<0.05,P<0.01)。賈喜花等採用白玉膏外治療放射性皮炎84例。結果:最短3天起效,最長3周起效,84例均完全緩解。

1.3散劑外敷法散劑是將藥物粉碎,混合均勻,製成粉末狀製劑,與膏劑相比,製備更為簡便,吸收更快,節省藥材,而且便於使用和攜帶。其適用範圍與膏劑類似,多用於癌性腹水,癌性疼痛,術後併發症等。張翔等採用自擬「消臌散」(組成為生草烏50g,花椒目30g,麻黃30g,沉香30g,枳實30g,檳榔30g,牽牛子20g,甘遂30g,大戟30g,葶藶子30g,冰片10g,芒硝300g等,研末,冰片後人,芒硝用時放人)治療癌性腹水。結果,治療組臨床療效略高於對照組,無顯著性差異(P<0.05),但是健康狀況評分明顯優對照組(P<0.05),且無化療毒副反應。龔淑芳等用消瘤止痛外敷散(青黛40g,雄黃30g,明礬30g,芒硝10g,制乳香50g,制沒藥50g,冰片10g,蟾蜍20g,麝香2g)於腫瘤體表投影區外敷,同時予特定電磁波儀(神燈)局部照射,治療晚期肝癌,連續給葯30天後,治療組38例,癌痛控制11例,顯效6例,好轉11例,穩定5例,總緩解率74%明顯高於對照組38%,差異顯著(P<0.05),且治療前後腫瘤面積、AFP數值差異也非常顯著(P<0.01)。

2.塗擦法

塗擦法主要針對酊劑而言,酊劑多為中藥經過酒精或白酒泡製而成,直接塗擦於肌表,具有活血化瘀,舒經通絡,行氣散滯,利水消腫,鎮靜止痛之功。尤其適用於各種癌性疼痛以及化療引起的靜脈炎等。陸益等對20例癌性疼痛患者採用香術止痛酊(由川烏、延胡索、莪術、乳香、沒藥和冰片等組成,經65%乙醇浸泡後迴流提取)外塗癌痛相應體表部位的方法予以治療,對照組20例,口服達寧片。結果,兩組在總有效率、起效時間、鎮痛持續時間方面無顯著性差異,但是治療組在改善生活質量,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及不良反應發生等方面明顯優於對照組(P<0.05)。劉岩用黃柏15g,大黃10g,苦參10g,乳香9g,沒藥6g,冰片6g,製成酊劑,濕敷治療化療性靜脈炎。結果,治療組32例,痊癒22例,有效9例,總有效率為96.9%,高於對照組的8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3.熏洗法

熏洗法是用中藥煎湯,乘其熱氣進行熏蒸,淋洗和浸浴病患部位的方法。此法藉助藥力和熱力的綜合作用,可疏通腠理,流通氣血,去腐生肌,減輕滲出,改善局部血供和全身機能,適用於術後併發症,癌性疼痛等。陳璋秀等應用經驗方抗癌洗劑(苦參30g,黃柏30g,五倍子15g,地榆30g,桃仁15g,紅花15g,黃芪30g,白芷20g,葛根20g)先熏洗,後坐浴,觀察其對腹會陰聯合直腸癌根治術後傷口癒合的影響。結果,觀察組32例,傷口癒合情況顯效15例,有效12例,總有效率84.4%,高於對照組的71.9%,且兩組癒合時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畢晶採用中藥熏洗方:黃芪40g,雞血藤20g,五加皮20g,木瓜20g,威靈

仙20g,葛根20g,當歸20g,桃仁20g,中藥常規煎煮後,去滓,取200ml加80—100%熱水,熏洗手足用以治療化療後周圍神經病變,半個月為1個療程。結果,1個療程後治癒9例,2個療程後治癒15例,3個療程後治癒10例,好轉5例,總有效率為100%,效果良好。

4.濯腸法

灌腸法是將中藥藥液從肛門灌入或者點滴入腸道,以發揮藥液在腸道內對腫瘤的直接抑制和殺滅作用,達到治療腫瘤,緩解癥狀的一種方法。此法主要針對於胃腸道腫瘤及其併發症等。王丹等對於癌性腸梗阻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給予理氣通腑方(組方:生大黃9g,枳實30g,厚朴30g,大腹皮30g,青皮10g,木香10g,白芍18g,龍葵30g,土茯苓30g),每日l劑,分兩次保留灌腸治療。兩周後,治療組16例中,治癒8例,好轉7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3.75%,明顯高於對照組(50.00%),療效滿意。張紅霞採用党參20g,炙黃芪30g,炒白朮15g,茯苓20g,薏苡仁30g,山藥15g,金銀花20g,土茯苓30g,敗醬草30g,葛根15g,生地榆30g,生槐花15g,烏梅15g,生甘草10g為基本方加減,保留灌腸治療宮頸癌慢性放射性直腸炎。結果,治療組23例,痊癒12例,顯效4例,有效5例,總有效率為91.2%,優於對照組的78.3%,有顯著性差異(P<O.05),而且兩組治療後正癥狀總評分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

5.霧化吸入法

霧化吸入法是利用現代霧化技術將中藥霧化後,通過口鼻吸入而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方法。此種方法簡便,吸人時口咽粘膜用藥均勻,吸收面積較大,溫度接近體溫,藥物易於進入粘膜表皮細胞,但是由於其給葯途徑的特殊性,決定了其應用範圍不是很廣,臨床常用於肺部以及鼻咽部的腫瘤。施義採用鮮竹瀝水60ml於霧化器內進行霧化吸入,每日2~3次,20min/次,連用7天,治療食管/賁門癌術後肺部感染。結果,治療組臨床療效總有效率為81.25%,優於對照組66.67%(P<0.05)。毛丹將46例鼻咽癌放療後所致急性口腔粘膜反應的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23例,給予養陰清肺湯霧化吸人,對照組23例給予西藥常規霧化吸入,從放療開始發到放療結束。結果,出現急性放射性口腔粘膜反應,治療組為69.6%,對照組為91.3%,兩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

6.穴位注射法

穴位注射是將藥物注射入穴位內,通過經絡腧穴的作用發揮穴位和藥物的雙重治療作用,常用的中藥注射液有黃芪注射液、當歸注射液、丹參注射液、柴胡注射液、參附註射液等,臨床亦有用西藥注射液的如地塞米松、丙酸睾丸酮、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複合維生素B等。適用於放化療毒副反應、癌痛以及腫瘤引起的頑固性呃逆等。程俊將81例晚期肺癌患者分為治療組41例,對照組40例,均予化療,治療組加用參附註射液穴位注射,取穴雙側足三里、三陰交,以防治化療性骨髓抑制,2個療程後,治療組白細胞、血小板減少,血紅蛋白降低的發生率均顯著低於對照組(P<O.05)。胡軍等對23例晚期肝癌患者在常規處理基礎上加用中藥丹參注射液、柴胡注射液或者黃芪注射液作雙側足三里、陽陵泉、曲池、內關注射,治療癌性疼痛。結果,治療組23例,總緩解率為43.48%,對照組為12.50%(P<0.01),療效滿意。

7.針灸法

7.1針刺法針刺法能夠疏通經絡,祛痰散結,調和氣血,改善氣血運行,臨床應用方便,無成癮性和毒副作用。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針刺療法有了很大改進,諸如皮內針、電針等臨床已經很常見。針刺法多用於癌性疼痛、瘤性腸梗阻以及化療引起的骨髓抑制、噁心、嘔吐等。王慧明等治療癌性不全腸梗阻,在常規處理基礎上加用針刺療法,取合穴谷、天樞、氣海、足三里、上巨虛,留針30min,每天1次,10天1個療程。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6.9%,對照組為71.9%,效果滿意(P<0.05)。代志毅等。採用針刺療法治療大腸癌術後胃腸功能紊亂30例。結果,針刺組30例,顯效19例,有效7例,好轉3例。總有效率96.7%,優於對照組70.3%,且針刺組癥狀緩解情況明顯好於對照組(P<0.05),療效確定。

7.2艾灸法艾灸能夠通經活絡,行氣活血,祛濕逐寒,消腫散結,同時籍其溫熱刺激達到改善微循環,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的目的。多適用於放化療毒副反應和改善晚期患者生活質量。丁建萍等採用清艾條灸大椎、雙合谷、三陰交等穴治療化療所致的白細胞下降。結果,治療組20例,顯效12例,有效7例,總有效率95.00%,療效令人滿意。丁勤能等在常規放療基礎上加艾灸(取穴神闕、足三里、中脘)治療食管癌放療毒副反應30例。結果,與對照組相比,艾灸能明顯提高患者的白細胞(P<0.01),紅細胞(P<0.01),淋巴細胞(P<0.01),減少放療對血色素、血小板的損害。

8.現代中藥外治法

常用的現代中藥外治法主要有中藥離子導人法、超聲藥物導人法、中藥介入法等,這些方法不僅發揮了中藥、直流電、超聲波的作用,而且使藥物直接導人病灶部位,增加局部藥物濃度,增強療效,具有用量少,療效高,避免全身毒副作用,使用方便安全的特點,可以直接抑制和殺滅多種腫瘤。古建立採用化岩液(大黃180g,薏苡仁150g,補骨脂、延胡索各120g,白芥子、莪術、膽南星各80g,急性子4g。用水、酒精提取,提取液合併後加入氮酮製成每1 m1含生葯1 g的藥液)應用Npo 4AS型離子透人治療儀,極片置於疼痛部位,離子透入30min,每日2次,7天為1個療程,連用3個療程,以治療骨癌疼痛。結果,30例中,完全緩解14例,明顯緩解10例,部分緩解4例,總有效率93.3%,且治療前後VRS差值的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

9.聯合療法

即將以上各種方法中的兩個或者兩個以上聯合使用,往往比單獨應用效果要好。崔亞雲等應用中藥口服加灌腸治療急性放射性直腸炎。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94.3%明顯高於對照組的74.3%(P<0.05)。許春明等對癌性腸梗阻應用中藥灌腸加針灸治療。結果,治療組56例,14例顯效,23例有效,總有效率為66.07%。王曉宇等採用穴位貼敷加平衡針灸治療中晚期肝癌疼痛。結果,86例患者中,疼痛完全緩解38例,部分緩解25例,輕度緩解21例,總有效率97.7%,療效滿意。劉宏運用針灸加上穴位注射藥物治療肝癌疼痛。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6.08%,對照組為92.15%(P<O.05),表明針灸與穴位注射藥物治療肝癌疼痛療效顯著。

10.小結

腫瘤中醫外治法種類繁多,而且各自適用範圍有所不同,臨床應該準確把握每一種外治法的作用特點和適應病症,合理的選用方法能夠使這種方法的作用最大化,提高臨床療效。同時也應該看到腫瘤中醫外治法還存在許多問題,有許多地方都值得改進。一方面要整理歷代文獻和民間中醫的經驗,從舊知識中發現新智慧,從老經驗中學出新方法,不斷豐富腫瘤中醫外治的方法,促進腫瘤中醫外治藥物的研發。另一方面要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密切關注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將現代科學最先進的技術與中醫藥結合起來,不斷改進劑型,創造出更加高效、實用的新方法,推進腫瘤中醫外治向著更加美好的方向發展。


推薦閱讀:

要看一個人相理最快的方法
十二、行-念佛方法
寶寶厭食原因及改善方法
改良版黑白水玉包包及扁口型大包上拉鏈方法
小心皮鞋保養誤區 教您正確皮鞋保養方法

TAG:中醫 | 方法 | 腫瘤 | 概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