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經濟學看《摔跤吧,爸爸》
用經濟學看《摔跤吧,爸爸》 作者:岑 嶸
《摔跤吧,爸爸》是一部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馬哈維亞·辛格·珀尕是印度的全國摔跤冠軍,因生活所迫放棄摔跤事業。他希望兒子可以幫他完成夢想,為印度贏得世界級金牌。不料命運捉弄,讓他生了四個女兒,偶然的機會他發現女兒們的天賦,於是開始訓練她們……
看完影片,我們會發現,辛格先生並不是只有一身摔跤本領,他還有聰明的頭腦,以及他自己也沒有意識到的經濟學知識。
辛格先生因為沒有兒子,只能讓女兒們來完成他的夢想。讓女孩子學摔跤在印度顯得驚世駭俗,然而這同樣也意味著辛格找到了一片新市場。
辛格先生培養女兒成為摔跤運動員飽受歧視,鄰居們都用異樣的眼光看他們。然而辛格可能沒有想到,這種歧視也是他的優勢,正因為印度廣泛存在這種男女性別的歧視,阻止了女性進入女子摔跤競技行業,使得這個行業的競爭程度遠遠沒有男子摔跤這麼激烈。
辛格培養女兒成為摔跤手遇到的第一個難題是,找什麼東西成為女兒從事這個事業的激勵呢?她們頭髮被剪短,不能穿裙子,不能吃零食,天不亮就要開始魔鬼訓練,更痛苦的是在學校還要被歧視,於是她們開始打退堂鼓,想方設法逃避訓練。
這個時候找到正確的激勵是關鍵。在一場朋友的婚禮上,兩個女兒得到了意外的激勵,年輕的新娘羨慕地對吉塔姐妹說:「我希望有你們這樣的爸爸……而我們的命運生來就被註定,學會做飯和洗衣……在成年後嫁給一個陌生男人,然後生孩子……看看你們的父親,他不顧所有人反對,忍受所有人嘲諷,為了什麼?他希望你們有自己的人生。」這樣的激勵似乎很有用,從此女兒們自覺地投入訓練。
影片中,辛格為了讓女兒參加實戰獲得更多經驗,不得不申請參加男子比賽,開始時遭到組織者的一口拒絕。後來,一位比賽的組織者忽然意識到,印度老百姓可從來沒有見過女子摔跤,讓女子參加摔跤,這對門票銷售大有好處,於是欣然同意了他的申請。
當女兒吉塔獲得了全國冠軍而進入了國家級體育院校訓練時,父女們又遇到了新的問題,新的教練不能發揮女兒的強項,並且要求她忘記從父親這裡學來的技術。那麼女兒在選擇教練這件事上應該採取怎麼樣的策略?
教練指導過眾多選手參加過許多國際比賽,教練的實際水平應該超過辛格,而不應該像電影中說得這麼不堪。不過從信息經濟學來說,老爸也有優勢,女兒是他從小一手訓練的,他知道更多女兒的私人信息,比如技術特點和性格特徵,這個是教練無法比擬的。更重要的是,老爸有堅定的必勝信心,而教練往往迎難而退,讓女兒早早放棄。所以在最後,女兒堅定地聽從了父親的指導。
當女兒衝擊金牌信心不足時,教練卻覺得至少已經銀牌在手了,但辛格對此並不滿意,他這樣對吉塔說道:「如果你只是得到了銀牌,不久你就會被人忘記,如果你得到金牌,你就會變成一個榜樣。」
辛格說得沒錯,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家舍溫·羅森曾說,競賽效應使得某個稍稍優秀一點的人能夠輕易贏得整塊蛋糕,使其他人什麼也得不到。
在決賽的前夜,父親給予了女兒一個更大的激勵:「如果明天你獲勝,不是你一個人的勝利,是成千上萬女孩贏得的勝利,那些認為女孩不如男的就會閉嘴。她們被迫禁錮在家務中,一生的價值只是結婚生子。明天的比賽是最重要的一場比賽,因為明天你對陣的不只是澳大利亞選手,還有所有輕視女人的人。」
爸爸讓女兒找到了勝利的終極意義,在賽場上,她將不再是一個人在戰鬥。
推薦閱讀:
※中英對照:中國經濟從「短跑」到「長跑」
※建國60周年口述經濟史—五十年代
※經濟學鼻祖-----亞當·斯密
※放棄上億年薪,進入白宮!今天,他和特朗普鬧翻宣布辭職,華爾街慌了
※茅於軾:中國經濟學者無創新性思維難獲諾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