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淡化不能替代反思

[文化手雷]淡化不能替代反思

  二重奏

  王曉漁

  [文化學者]

  在20世紀50年代的歷史研究中,有「五朵金花」之說:中國古代史分期問題、中國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問題、中國封建社會農民戰爭問題、中國資本主義萌芽問題、漢民族形成問題——其中農民戰爭獲得足夠充分的重視。從春秋戰國的盜跖、庄蹻,秦末的陳勝、吳廣,一直到明末的李自成、張獻忠,清末的太平軍、義和團……農民起義不僅成為歷史教科書的主角,也以小說、評書、電視劇、電影、連環畫等各種形式為國民所知。

  在暴力缺乏有效限制,非暴力的反對空間卻不存在的情況下,民眾有革命的權利。但是,如何使得革命不再複製此前的權力模式,這個更加值得討論的問題往往被忽略。起義領袖被稱讚為英雄好漢,在《水滸傳》里做人肉包子的也不例外,但是談到農民起義的癥結,常常又以一句農民的階級局限性而結束。可是,許多所謂農民起義,主體組成並非農民。

  黃巾軍以符咒治病,張獻忠對四川的屠戮,太平軍對長三角和儒家文化的破壞,這些方面並不缺乏研究。在「告別革命」的觀念之下,農民戰爭也有被淡化的趨勢。不過,僅僅淡化而不去反思為何發生,是一種歷史研究的失責。


推薦閱讀:

有哪些反思社會體制的電影值得推薦?
你心目中真正的教育應該是怎樣的?
不要做騙徒的「幫凶」
白領「裸辭」背後的反思
我變得越來越傻了

TAG:反思 | 替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