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民族文化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陳來 《 光明日報 》( 2014年07月11日 11 版)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一系列重要講話中,對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出了明確要求。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有著豐富的內在關聯。

第一,民族主義和社會主義。以賽亞·伯林指出民族主義力量強大,當其與其他意識形態所支持的運動發生矛盾時,民族主義都會勝出。照伯林所了解,馬克思主義認為民族性、地方性是一種欠發達狀態非理性的抗爭,將會被淘汰。馬克思偉大體系的主要弱點即是沒有正確說明民族主義的來源、性質及低估了它的作用。伯林很重視共產主義者赫斯,赫斯把共產主義和民族主義結合,譴責世界主義對人類真實歷史差別的抹殺,反對黑格爾在歷史性民族和衰敗民族之間做的區分,並認為國際主義對民族運動不是消滅,而是團結。伯林以此例意在說明社會主義和民族主義可以結合,而馬克思對民族主義的忽視應改變。因此,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不應和民族文化對立,而應結合。

第二,民族主義和自由主義。伯林民族主義的主旨是強調文化民族主義的重要。其觀點是任何政治體制都必須與文化民族主義結合或妥協;自由主義的中立性理念不能支持文化民族主義。伯林認為促成人類繁榮的關鍵非政治自由,而是人們在共同文化傳統中的成員地位。民族身份對各種社會建制中的個人都有意義,民族情感對各種社會政治團結都很重要,共同文化的認同對一切社會政治秩序的維持都是必要的,共同的民族文化是各種社會賴以成立和穩定的基本條件。如果說伯林這些思想有針對性,則其針對的是當代社會主義和自由主義,要求三大思潮中另外兩支承認民族文化身份的重要。所以伯林說民族文化和民族情感對包含自由主義社會的一切社會都有意義,這是一般自由主義立場所忽視的。

第三,民族性立場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用民族性立場來討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有三點值得注意。一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如何看待中國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里中國主體性更為突出,立足點和基礎應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際。所以新時期各理論的提法都應轉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上來。二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目標。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必須反映中國社會的要求、適合中國作為民族國家發展進步的需要。對待儒家文化及其價值,須在思想上以國家長治久安和社會和諧為中心,明確認識到目前的形勢和任務。三是如何正確地理解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是發展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與時俱進的,中華民族文化的意識和自覺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實踐的根本要求。

推薦閱讀:

你在不在乎你兒子不知道戚繼光是誰?
這些快要失傳的傳統民族文化——畫糖人,造型多變好吃又好玩
夾在德國與俄羅斯之間的波蘭形成了怎樣的民族文化?
譚盾:如果每個人都喜歡藝術。
快速看懂茶史,文化需要傳承!

TAG:中國 | 民族 | 文化 | 馬克思主義 | 民族文化 | 主義 | 馬克思 |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