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房母豬的生產管理

產房母豬的生產管理主要體現在操作細節過程中,後備及妊娠期的管理則是更注重於培養良好健康的體況,只有滿足了一系列的生產條件以後,才能在最關鍵的分娩期順應後續的正常生理功能。在養殖業端,我們往往局限於處理和解決生產過程當中出現的問題,而忽略了前瞻性的生產條件。通過觀察分娩過程與仔豬的健康水平情況也能分析出整個後備及妊娠期的養殖條件是否達到一定的生產需求,因此產房的生產管理是豬場最關鍵的環節之一,這考驗著每一位管理者最技巧的水平。

母豬分娩是指胎兒脫離母體成為獨立存在的個體的這一階段過程,那麼在這個過程中有出現母豬產前應激、不食、便秘、猝死等情況的發生,分娩期間出現有難產、產無力、滯產、產出血等不可控問題的處理,還有產後三聯症、母豬掉膘、不發情等後續問題的防治都是屬於產房母豬生產管理所會遇到並且困擾養殖戶的一些問題,針對問題的原因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如何去探索就是下面所敘述的內容。

一、圍產期母豬的生產管理

1、全進全出是規模化批次生產所提倡的管理模式,目的是給予每一批次生產母豬更乾淨衛生的生產條件,而散養戶條件受限也不可忽視環境衛生的管理,往往細節性的疏忽正是造成病源滋生困擾仔豬健康發育的原因所在,產床飼養模式和傳統地欄飼養在管理上也各有不同的處理方式。

2、上一批母豬仔豬調走後,必須對產床進行全面徹底的清掃和消毒。首先移走生產物品包括:保溫燈、墊布、記錄卡分別清洗乾淨待用,產床的清理流程一般是:水沖乾淨—噴洒燒鹼水—再沖乾淨—消毒水噴洒—熏蒸消毒—通風待用。所以從流程上安排,要計劃一周以上的空欄時間,但計劃總歸是趕不上變化,特別是條件受限的一些豬場,也要保證產床的衛生消毒要做徹底,可能一些採用沼氣利用的豬場和環控達標的豬場不會利用燒鹼消毒,那就需要採用火焰灼燒、紫外線等方式物理消毒。盡量做到徹底消毒空置乾燥以後,再安排母豬調入產房。

3、在母豬產前根據母豬妊娠的發生髮展和胚胎生長發育的規律,妊娠75~95天是乳腺發育高峰期,妊娠95~114天是胎兒發育的高峰期。於是在母豬妊娠後期(妊娠90日齡後)通過提高飼料中的能量和粗蛋白水平、改喂哺乳料或懷孕後期料、增加飼餵量等方式來增加胎兒初生重,即所謂的「攻胎」。多數養殖戶在簡單了理解不讓仔豬輸在出生的起跑線上就進行了盲目的攻胎飼餵,所取得的呈現甚微,甚至還出現分娩時過肥體況,難產率增多,產後無乳等情況的發生。因此在妊娠後期採用攻胎的飼餵方法,85~100天採用哺乳料飼餵不必增加飼餵量,100~110天可觀察孕肚酌情增加飼餵量,產前三天稍微減量精飼料,增加青飼料的補充。對於喂料量不能精確把握的,可使用電子料瓢,這款產品在豬保姆平台商城有售,可迅速穩定測量每次盛料重量,可在養殖生產中幫助母豬進行體況調整。

4、妊娠後期大欄飼養管理是一個提高母豬健康體況的福利措施,可能在母豬分娩時間過長、難產、肢蹄病等問題的分析案例中大部分會歸咎於定位欄限制運動的因素上面。給足合理的活動空間及運動除了滿足動物在心理上的天性愉悅感和舒適度外,還具有鬆弛肌肉,提高盆骨腔的彈性,縮短產程等作用。中醫講動能昇陽,孕畜在運動的過程中會加速血液的流動,進而提供給胎兒的供氧就會充足,就能促進胎兒發育及提高產後仔豬的活力度。冬季寒冷,也最能體現陽氣缺失所造成的系列疾病,如脫垂症、產程過長無力等,夏季炎熱則會造成母豬在轉換環境過程中常遇到的熱應激,恰恰就和運動缺乏導致心肺功能衰弱、抗熱能力低下也息息相關。因此在養殖生產中,科學的結合生理特點除了滿足生產數據以外,還應當注重動物本身的身心健康,因為就"健康"二字所包含的內容是非常值得養殖戶去學習和理解的。

5、每個豬場的驅蟲程序安排可能是各有不同,甚至於沒有驅蟲觀念的豬場只有在寄生蟲已嚴重危害豬群健康的情況下才會考慮驅蟲。驅蟲的方式分為口服給葯、肌注、及體表噴葯等措施,臨床常用的伊維菌素、阿苯達唑類等因具有胚胎毒性及致畸形影響和給藥局限性往往在使用上比較受限。大多豬場把驅蟲期安排在妊娠重胎期或者空懷期,如果規模化一刀切模式又會潛在的影響生產。個人建議可在產前2周進行肌注多拉菌素。口服給葯盡量控制在每年大群一次即可,配種50日齡以內避開,時間最好安排在秋季。在母豬上產床後再使用雙甲眯、蟎凈、敵百蟲等藥水調配好進行體表噴霧驅蟲,同時也對產床環境進行了一次驅蟲措施。當然,對於寄生蟲的防控還要注重糞便和水源衛生的管理,杜絕豬舍內出現其它動物活動,生物安全的防控對寄生蟲的感染控制也有一定的效果,中醫講秋主肅殺,因此滅鼠、滅蟲等措施安排在秋季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冬季能夠在外邪侵擾的時候少一個潛在因素。在給予母豬青飼料補充的時候,一定要用水沖洗一遍後再飼餵,這也是防控寄生蟲感染措施。

綜上所述產前母豬的飼養管理通過改善有利的生產生活條件及餵養細節完善,基本上就能滿足母豬在分娩期可最大化的滿足自然分娩條件。個人不太建議產前應用抗生素保健,菌群的平衡一旦被破壞或者產生耐藥性,那麼對於仔豬抵禦病菌的能力將會下降,如產房哺乳仔豬出現的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桿菌等感染情況通過調查抗生素的應用情況往往能夠找到濫用案例。對於中獸醫而言,分娩屬於一個耗傷氣血的過程,古人認為男要養精蓄銳,女要養血固本。那麼公豬的管理不管是人工授精或者直配都應當計劃安排好公豬使用頻次,而母豬在產前保健上採用補中益氣、扶正固本的思路上去用藥都有取得不錯的反饋,但藥物的保健思路即使正確,但也僅僅是錦上添花的作用。再好的補血藥方不及營養上合理的補充和飼養管理,那麼再好的補氣方葯也比不上給予母豬更合適的運動空間來自身鍛煉達到的效果,因此在養殖生產過程如何互補與改善來達到健康自然的目的是每個養殖人需要思考的問題。

二、分娩期母豬的生產管理

在養殖生產中,如何去判定一個豬場母豬的生殖健康水平呢?那麼就要觀察在產房生產當中的自然分娩率是多少了。人為的過多干預,包括人工助產、藥物催產等等措施,都不屬於生產的自然分娩狀態。養殖一定要考慮動物本身應該發揮正常的一些生理特點,然後從管理上各方面考慮和配合動物的生活習性,那麼動物在生產過程中也會盡量不給管理工作者找麻煩。

1、母豬在臨產前會出現食慾降低的情況都屬於正常現象,如果出現拒絕採食,在排除疾病的情況下,可通過觀察母豬的起卧頻繁,乳頭能夠擠出乳汁,即為接近臨產。最後一對乳頭能夠擠出噴射狀奶水時,就應當把毛巾、接生粉、墊布等接產工具準備好放在待分娩母豬旁邊。再用調配好的消毒水給母豬清洗乾淨乳房,每個乳頭擠掉第一口奶,這樣可減少潛藏在乳頭裡面的病菌對仔豬造成腸道疾病的感染。

2、仔豬出生後首先用毛巾將胎兒口鼻黏液及身上擦乾,防止仔豬通過體溫將身上水分蒸發,造成體內儲備的能量大量耗散。那麼中醫講小兒為「稚陽之體」,那麼剛出生的仔豬具有「肉脆、血少、氣弱」等生理特點,在出生後失去了母豬子宮溫床的庇護,就只能通過逐步適應外界環境來發育,預感仔豬出生即可在母豬屁股後面放置麻袋,灑上接生粉。其目的是為了不讓仔豬一出生就接觸到冷冰冰的地面或者工作人員不及時的發現可以讓仔豬自己磨蹭麻袋擦乾身體,接生粉則是一來吸附黏液,二來具有消毒作用,三可增強衛陽抵禦外邪。

3、仔豬出生後應當及時放入保溫箱內,不用捆綁臍帶或者斷臍,只需要擦拭乾凈仔豬裹上接生費放入保溫箱內烘乾就行,待產至7-8個仔或者分娩進程過半,即可將仔豬放出來吃奶。這樣一個操作過程主要因為產程前期母豬體能較好,也較容易煩躁,因此人員接產應當保持產房安靜,不要打擾母豬,發現仔豬出生應即刻放進保溫箱以免侵擾母豬分娩。產程過半以後母豬體能消耗,子宮震縮開始弛緩,這個時候放出仔豬哺乳可通過吸吮的動作刺激乳頭並促使腦垂體釋放「後葉催產素」的荷爾蒙進而刺激子宮震縮分娩,初乳的分布也要均勻,在產程還未結束時,仔豬吸允一段時間後又還要關進保溫箱內,以滿足後面出生仔豬初乳的攝入。

4、接產的節奏也是有講究的,一般正常分娩每5一25分鐘產出1頭仔豬,全部仔豬產出後隔10-20分鐘胎衣產出,整個分娩過程大約需要1一4小時。產仔間隙超過30分鐘,首先觀察母豬的責努情況,未見用力可通過腳用力按摩小腹位置把握母豬責努節奏,同步使勁幫助母豬生產。母豬一直在用力責努卻不見仔豬出生,可用輸精管頭試探仔豬位置,如果判定仔豬卡在盆骨位置責努不出,則需要人工助產。

5、難產過程中,不能有效判斷難產程度或者濫用催產素葯、人工助產不及時等,都可能會導致仔豬缺氧而死亡。那麼前面說了可通過責努時間、輸精管探測、母豬用力情況等綜合判定母豬是否難產,確定難產應當及時採取人工助產,助產人員的手最好纖細、指甲剪平,然後帶上助產手套先用溫和型消毒水(聚維酮碘類)清洗一遍再抹上潤滑劑。將手捲成錐形伸入,當母豬不努責和產道擴張時胳膊才能進入(如果母豬右側卧,就用右手,反之用左手。),慢慢穿過陰道,進入產道常可摸到仔豬的頭或後腿,要根據胎位抓住仔豬的後腿或頭或下頜慢慢把仔豬拉出。注意:不要將胎盤和仔豬一起拉出,在拖出的過程中,不可將陰門、子宮頸和子宮碰傷;如果兩隻仔豬在交叉點堵住,先將一隻推回,抓住另一隻拖出;如果胎兒頭部過大,骨盆相對狹窄,用手不易拉出,可用助產繩伸進套住仔豬牙口下頜或頭部拉出。

6、那麼臨床過程中縮宮素又應當怎麼使用呢?理論上講縮宮素一般臨床應用於單胎動物,那麼豬是多產動物,是嚴禁使用激素葯的。難產時濫用縮宮素如果母豬出現胎位不正,胎兒過大,或者先天性骨盆狹窄極易導致豬仔窒息死亡,子宮出血或子宮劇烈收縮造成母豬危險性昏厥,難產而死等情況的發生。因此在臨床處理豬難產時都不應當盲目的使用縮宮素,但臨床上可應用於引產、催產、產後出血和子宮復原不全、促排乳等問題的處理。比如在超過預產期逾期不產的母豬,可通過肌注小劑量的縮宮素引產;產後應用也可幫助子宮恢復;對於無乳綜合征的母豬也可應用於配合治療等。預產期逾期1-2天可安排在早上9-10點肌注氯前列烯醇誘導分娩,個人不建議提前生產日齡分娩誘導。

7、有過助產史和產程過長的母豬都應當詳細記錄,母豬的胎衣排出有時候第二天也會出現,但如果出現胎衣滯留的情況,則就容易出現子宮內膜炎,發情不暢,母豬繼發其他疾病等情況發生,所以在產後規模化豬場都會進行消炎措施,一般連打三天消炎針,阿莫西林2支+魚腥草20ml+縮宮素2ml。這樣可有效的幫助母豬胎衣排出,子宮恢復及泌乳正常。如果母豬群體健康水平較為良好,也可在產後飼餵中藥生化益母散(益母草120g、當歸75g、川芎30g、桃仁30g、乾薑(炮)15g、甘草(炙)15g)可有效的幫助母豬活血怯瘀,溫經止痛。及時恢復產能,無需肌注消炎針也就減少了抗生素及激素的使用,同時也能夠提高母豬的產能及豬群的健康水平。如果規模化豬場要過渡到無抗養殖,不可立馬杜絕抗生素的使用,而是需要合理的使用,認識到藥物的特性與改善飼養操作管理,這樣的基礎細節做到位,自然就慢慢減少了抗生素與激素的使用頻率。

在母豬分娩過程中,自然分娩率的提高是首先要強調的,種豬群的生殖健康水平直接就反應在是否能夠依靠母豬自身完成分娩、自凈、子宮恢復、哺乳、斷奶後發情受孕等一系列生理狀況。用藥輔助在生產當中可幫助母豬自身體況的不足,但同時生產者應當警惕慎用外源性的輔助手段,並且做好記錄,以供淘汰篩選的數據甄別。

三、哺乳期母豬及仔豬的飼養管理

哺乳母豬的飼養條件需要滿足良好的飼養環境,營養上的食物多樣性,靈活的根據母豬體況調配均勻的仔豬哺乳數量,細化工作人員的操作流程和提高生產責任心等等,都是具有避免母豬感染疾病,減少仔豬的發病率,提高成活率等有效措施。那麼關於整個產房在生產期過程中,如何細化管理和細節操作就是值得養殖戶學習的內容。

1、對於散養戶而言,夜間接產應該是一個頭疼問題,不能保證有效的休息時間也就無法安排好豬場內的每個細節工作,由於規模較小也不能專門聘請夜間值護人員來應對夜間的接產,多數在選擇激素葯控制分娩時間操作後,也感覺得到母豬的使用年限及正常自然分娩率也跟著下降,母豬其實多數選擇在夜間分娩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也是由於在安靜的環境下,動物的戒備心理開始放鬆,繼而分娩機制啟動屬於天性行為。在操作人員實在無法留守的時候,冬季需要滿足溫度條件,以防不接產、不護理,小豬受冷受寒引發疾病。缺乏仔豬護理,經常出現母豬壓死小豬現象。夏季壓死豬仔的比例相比冬季較高,因為炎熱導致母豬頻繁起身喝水。家庭式農場的責任心體現就在於比較注重豬群護理,規模化操作可在安排員工在仔豬出生一兩天內都應該實行人走關豬或者值班的管理方式。準備好垃圾桶,剪牙斷尾後的殘物都應當集中處理,往往就是因為殘物遺落產床導致病菌滋生成為傳染源,產房的細節管理往往凸顯的也是疾病防控的理念 。

2、冬季期間產房環境的保溫謹防賊風的侵入,保溫箱內提供墊板或電熱板供暖,也可防止冷風從產床下面吹入,剛生產後的母豬屁股後面、哺乳位置等也可提供麻袋供暖,傳統飼養的大欄則是採用稻草鋪墊,也是滿足小環境的保溫謹防仔豬受寒,過於寒冷季節也可在母豬屁股位置和哺乳位置掛上保溫燈提供保暖,不過保暖燈要注意高度調節,以防烤傷仔豬或者母豬。夏季則是不用擔心保溫問題,但炎熱的季節導致母豬通過玩水降溫,打濕仔豬後也容易誘發腹瀉疾病,特別是墊布打濕後要及時撤走,多數仔豬腹瀉就是因為墊布打濕未及時發現而仔豬睡了濕地造成濕泄,那麼從這裡就能分析得出腹瀉的致病源都和中醫講的寒邪、濕邪有關,菌群的紊亂也只是受到外環境的影響。在日常工作當中,母豬在哺乳期間發現乳房位置沾到糞便要及時用加入消毒液的清水洗凈,防止仔豬在吸吮奶水的過程中食入糞便導致黃白痢腹瀉。

3、在日常管理上,哺乳仔豬的腹瀉常常與產房濕度過大有關,比如沖欄頻次過高、產房飲水器水壓過高,濺得到處潮濕打濕仔豬身體、地欄環境所致、「回南天」這類特殊天氣等,這就是中醫講的濕邪過盛,那麼影響機體就會引起水液代謝失常而臨床表現出各類疾病,如腹瀉、水腫、水皰、肺水腫等。冬季產房只顧保溫,不採取防潮措施和通風換氣,導致舍內空氣污濁,潮氣過大。產房氨氣、硫化氫等有害氣體超標也會造成呼吸道疾病的產生。因此如何協調好整個大環境的三度一氣(溫度、濕度、密度、空氣)管理也是對疾病防控起到關鍵作用。

4、在仔豬分娩後較為爭議的是斷臍、斷尾、剪牙這三種操作措施的可實施性,仔豬出生後常常因操作不順或者細菌感染引發臍帶炎、臍疝等問題的出現,那麼個人建議是臍帶出現滴血不止、出血的建議用無菌繩捆綁臍帶,一般情況下等待臍帶自然乾涸以後用剪刀剪去即可。剪牙、斷尾、補鐵、滴鼻等操作都建議安排在仔豬出生後第二天進行,對於仔豬而言,初乳的攝入已足和體況與外界環境已經適應。剪牙和斷尾的目的在於不讓仔豬因打架、爭事、並群等天性行為造成傷口傷害感染病菌,對於動物福利而言,仔豬不剪牙可減少應激,增強抵抗力,提高弱仔的成活率等。同時也標註了生物進化論的必要性,環境的改變會造成動物習性的改變,習性的改變會使得某些器官的不使用而退化。其實我們飼養的家豬獠牙早就已經退化了很多,但在環境改變的過程中,比如應激、異食、飼養密度不足等等,還得依靠自身武器出現鬥毆,咬搶行為來保衛自己。所以在提倡動物福利的同時,可能需要滿足動物其他福利的同時,回歸自然馴養,才有實現真正的健康狀態。但並不一定適用於規模化的養殖生產,中國最早出現斷尾技術是在北魏時期的《齊民要術》一書中「三日後掐尾六十日後犍」,是指對仔豬閹割之前先剪尾,目的是防止豬尾巴觸及傷口引發感染。比如閹割,也是因為生產需求而做出的行為,我們不能一概而論。所以在研究乳房炎的問題上,還要思考剪牙的細節問題,和不剪牙的情況。

5、母豬的無乳情況,可先檢查乳房是否腫脹,母豬腫脹觸摸有硬塊或者痛感的,可能是乳房炎的情況,可配合消炎鎮痛類藥物治療。而出現乳房干煸,泌乳能力差的母豬,需要先對母豬進行體液補充,葡萄糖輸液治療,添加黃芪多糖、輔酶A、葡萄糖酸鈣、複合VB、VC、B12等調理機體。最後再使用小劑量縮宮素配在甲硝唑裡面靜脈注射,可在30秒內奶水產出,這個時候就要及時放出豬仔吸吮。在母豬食慾正常的情況下,可在飼料當中添加方劑催乳湯(黃芪24g、熟地24g、當歸15g、川芎6g、枸杞6g、通草6g、王不留行6g)和奶粉、雞蛋等增加營養的攝入。食欲不振則需要對症治療,及時的探查直腸體溫,尋求專業獸醫的幫助。

6、母豬過肥是造成產程過程,產後無乳的主要原因,因此在長時間的妊娠期過程中,母豬體況的調理格外重要。那麼在產前產後及斷奶前飼餵管理上也要掌握料量和方法。產前三天母豬應當控料正常飼餵量的80%,產後當日根據母豬食慾情況給料,紅糖水拌料是一個不錯恢復體能的方式,產後三日飼餵量逐步增加,同時根據母豬帶仔數量及食慾情況給予母豬合適的飼餵量。在斷奶前一周可以逐步減料,以通過減少哺乳量來增加仔豬空腹感促進教槽料的食用。斷奶當天停喂飼料只供給青飼料也可以有效的防止母豬斷奶後乳房炎的發生,同時更利於發情。喂完料以後母豬的食槽應當及時清理乾淨,在炎熱的夏季當中沾水的食料也比較容易酸敗腐臭從而造成黴菌毒素的滋生,這也是一個飼養管理過程中影響健康的細節問題。

7、仔豬最好在產後第二天補足初乳的情況下進行寄養,寄養的原則是經產母豬多帶(12-14頭),初產母豬少帶(8-10頭),初產母豬帶大不帶小,經產母豬帶小不帶大,以大的寄養走留小在原母豬哺乳為最佳,超過三天的落差最好不要寄養,斷奶期間有個別落尾豬可留一頭奶水充足的母豬延遲一個星期斷奶繼續哺乳。寄養的目的在於調配好仔豬的均勻度有利生長發育,也容易建立豬群之間的健康程度,不讓過多的落尾豬出現造成疫病傳染的因子存在。

8、仔豬教槽一般安排在7日齡以後,初期料量不宜給多,目的給予仔豬熟悉固體飼料,每日工作當中安排早上和下午巡察料槽情況,採取清洗料槽、換陳舊料、補料、固定料槽位等管理措施。這樣可有效的促進仔豬教槽料的補充,以防斷奶後不上料而造成斷奶後衰竭綜合征等疾病的出現。落尾豬可或者弱小仔豬在通過優育哺乳的過程中,還可以在教槽過程中格外添加奶粉優飼對待,也可在7日齡,21日齡、28日齡肌注布他磷或者鐵劑、B12等促發育產品增加體質。

9、在日常產房工作管理當中,每日巡察要注意保溫箱內的情況,發現死豬要及時處理,冬季常常因保溫把保溫箱密閉不通風就容易造成仔豬窒息而死的案例較為常見,特別是豬肺疫、副豬等,都有這方面的因素存在。而墊布如果因為打濕沒有及時更換,也會造成仔豬出現腸道疾病、肢蹄病的發生,所以保溫箱內的每日檢查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墊布在使用後的消毒措施最好是用消毒水浸泡沖凈以後在烈日下晒乾,陽光是免費的消毒製劑,在冬季缺乏日照的情況下,只能備好足夠的墊布或者麻袋,抓住日照時機晾晒乾凈。

哺乳期產房的飼養管理細節還要很多,這都需要生產者有足夠的耐心和細心去發覺生產過程中的不足來完善。母豬具有的哺乳天性可保護仔豬安全的度過整個哺乳期,疫苗免疫的安排需要根據大環境的防疫不同分別制定,但不可忽略的是完善哺乳母豬的飼養管理和護理過程都有助於提高整個豬群的健康程度,這關鍵的一步就在整個產房飼養周期當中體現。


推薦閱讀:

頭疼醫頭,腳痛醫腳的代價
德研社,2018年的挑戰
和諧的管理技巧 ——「高效工作與和諧組織」系列課程
楊柳君:你是怎麼使自己生活凌亂的?
新加坡《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務》

TAG:管理 | 生產 | 生產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