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老年悲歌系列之五

《老年悲歌:來自老父老母的生存報告》不僅僅展示了老父老母的生存困境,而且呈獻了走出困境的錦囊妙計。無論您家是否有年邁的父母,這部催人淚下、讓人為之感嘆唏噓的報告文學都值得您一讀。如果您已年邁,這本書說的可能是就是您自己的故事,講述您的艱難,助您一臂之力;如果您已人到中年,可以從書中得到未雨綢繆、籌劃未來的良策;如果您正當青春年少,請您常回家看看,溫暖那孤寂的心靈。

老年悲歌系列之五

劉新真是左右為難,自己一人在日本尚且艱難,他有多少精力再去照顧幾乎離不開人的父親呢……然而,他還有別的選擇嗎?劉新回日本後迅速為父親辦好了探親的一切手續,再次回到老人身邊。誰都知道老人要走了,新理了發,新做了棉襖,平日落寞的臉上也有了笑容。房子也與居委會簽了合同,由居委會代管。老人並不知道兒子內心的憂慮,高高興興與鄰居們告別,隨兒子上路。到了機場的一剎那,老人卻突然變了卦,死活不肯走了,劉新怎麼說都不行——終於他跪在了老人面前……人們不解地問:「怎麼不跟兒子走呢?」老人憤憤地說:「什麼兒子!我沒兒子!」誰也不會想到,在等待和思念兒子漫長的時間裡,他漸漸對兒子的孝心和動機都產生懷疑,不再相信兒子了。不少老人都說:「小人兒理解不了大人,大人理解不了老人。代際之間似乎永遠有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

要說趙先生不是孝子,那可真冤枉他了。可他感嘆地說:「我真是理解久病床前無孝子這句話!」年近50歲的趙先生是一家企業負責人,工作上的事就夠他操心了,而家裡就更不讓他省心。他與愛人雙方家裡有4個老人,都是年近古稀,需要人照顧,尤其是自己的父母。趙先生兄妹3人,一哥一姐均在外地,照顧老人的擔子自然落在他身上。他的母親5年前患老年痴呆症,父親也有高血壓、冠心病。這些年,趙先生沒有歇過休息日,逢到周末就從石景山區跑到東城區去看望父母,平時也是隨叫隨到送老人看病,為老人買葯。就這樣難免不影響工作,為了更好地照顧老人,趙先生一狠心,自己要求調到下屬一分廠搞行政。什麼前途不前途的,能把家裡事周轉開就不錯了。有人出主意:「為什麼不把老人送養老院啊?」趙先生無奈地說:「老人不同意,家裡人也不答應啊。」從母親患老年痴呆症那天起,趙先生就想過這個問題,可剛一流露出這意識,老父親先不幹了:「有兒有女的,讓我們上敬老院,虧你說得出口!」接著,收到老父親告狀電話的大兒子、大女兒,也向趙先生興問罪之師:「就你在老人身邊,可別給老趙家丟人!」沒辦法,只好四處找保姆。如今這保姆也不好找,人家寧願帶小孩也不看老人。最後找到一個年已50歲的四川婦女,總算是老人身邊有人,餓不著凍不著,有什麼事情就打電話找趙先生。好幾年過去了,如今母親已經去世,剩下老父親依然靠保姆照顧。說到這點,趙先生頗為感慨地說:「我累一點無所謂,但我覺得我的父母晚年也根本沒有什麼生活質量可言,只是活著而已。」

前不久,一位老嫗上書法院,狀告兒女不孝。經調查,兒女們專門為她購置了公寓房,並為她雇了保姆,衣食豐足,出行方便,並無任何虐待的行為。問其告狀的理由,她直言,無人和她說話,太孤獨了,希望兒女們和她生活在一起。做兒女的,實在也不明白老太太到底還想要什麼?衣食不愁,還怎樣?比起那喝農藥身亡的農婦來,不知強了多少倍!那「說話」就那麼重要?

其實,在今天這個物質已經很豐富的年代,對於消費相對較低的老年人群來說,缺得更多的是心理需求,而不是物質需求。有報道說,北京市2000年6000件民事糾紛中涉及老年人生活的有600件,其中,最多的是精神贍養糾紛。

上海某大學社會學系曾到一個街道對家庭代際關係做調查,結論是:老年人與下一代不和睦的約佔29·5%,一般化的佔29·5%,和睦融洽的佔41%。調查表明,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老年人對贍養有了更高的要求,已經從過去的「只求溫飽」躍升到「精神層面」。一方面,今天的年輕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面臨巨大的生存壓力和挑戰,需要時間去「充電」,需要花費比老一代人更多的精力參與競爭,身心疲憊,精力透支,對老人「奉陪不起」;另一方面,很多老年人不願意放棄自己的生活習慣和方式,與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差異越來越大。一個閑,一個忙,一個要人陪,一個沒時間陪,於是矛盾就產生了。人到老年,他的社會性或者說他們與社會連接的紐帶,很大一部分信賴於子女了。而子女們呢,又常常是有心無力,他們理解不了老人們對「說話」的渴望,就如同忙碌的人理解不了孤獨的含義一樣,他們理解不了一個人的社會性對於人的內心來說,是多麼重要的需求。於是老人們發出「日子越過越好,心情卻越來越糟」的感嘆。在這種情況下,心理狀況本來就十分脆弱的老年人,很容易發生變化,如情感脆弱、容易灰心等,而如果得不到及時的心理排解和撫慰,便會導致老年痴呆症等各種心理及生理疾患。有的老人對我說:「我把兒女帶大了,又把孫子帶大了。現在他們不需要我了,都不理我了,我還不能說他們不孝順,趕明兒他們知道了,就更不孝順了!」一位中年婦女曾對我說:我母親88歲過世了,我真是非常愛她,但她走了以後,我們幾個孩子都鬆了一口氣。不是我們不孝順,實在也是折騰不起了,在她生病期間,我們請了6個保姆,哪個都干不長。那些年輕保姆都是想到大城市裡見世面的,沒碰到一個是真正幹活兒的。而我們兄弟姐妹5個又都抽不出時間照顧老人。社區里雖然也有送醫送葯的,但都是以賺錢為目的,不可能把老人交給他們。

人民大學的穆光宗先生對孝道有一個很現實的評價:「在現代社會,要做孝子非常不容易——成本非常高。老人病了,子女們想24小時守在身邊幾乎不可能。因為競爭很激烈,時間是非常稀缺的資源。」有的老人長期生病,需要人照顧,於是子女們就面臨「忠孝不能兩全」的選擇:做孝子,犧牲前途?還是索性扯下那層親情的面紗,心裡一點愧疚都沒有地就奔自己的陽關道?北京大學人口所研究老年問題的陳功博士更是出語驚人:「在社會發展越快的時候,也是老年人危機最深重的時候,他們常常是犧牲品,而且他們也只能犧牲。因為社會要保證整體的發展,實際上對高齡老人是處於無能為力的狀態。」

想想那個曹雪芹,說話怎麼那麼直白,那麼露骨呢?當年,《紅樓夢》里的好了歌可真是大大地刺激過我們: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子孫誰見了——難道我們辛辛苦苦養大的孩子會不孝順?那我們不是白忙活了?

據中國老年人供養調查體系的一項調查表明:中國有三分之一老年人認為子女不孝。在《紅樓夢》那個以傳統孝道為道德主體的年代尚且「孝順子孫誰見了」,那麼今天,我們這一代獨生子女的父母豈不更沒指望了嗎?我們老了該靠誰呢?如果什麼煩心事都讓我們趕上了怎麼辦:空巢、喪偶,疾病纏身,要是孩子再不孝順,我們除了自怨自艾之外,還有什麼辦法可想?我們真的就無法左右自己的命運?在動物界,為了維護整體的生存,衰老的動物會被同伴拋棄,有的甚至被吃掉。那麼人類呢?是否我們也會成為犧牲品?難道我們就走不出悲劇的宿命?在我身邊,我發現有這樣一種現象:人們一旦臨近退休,都會感到恐慌,雖然不少人嘴上說:「我不想幹了,退了算了!"可是不到迫不得已,即使工資照拿,他也絕不退休。不光是有權力的人不願意退,沒有權力的老百姓一樣不願退休。因為只要你一退休,就真正進入老年了,以往熟悉的生活就會發生完全的改變,你就會被排除在主流社會之外,生活從此就會成為另外的樣子。

現在我國人口的平均壽命超過70歲,城市人口的平均壽命已經達到77歲,過去是「人活70古來稀」,現在連80都不稀了!這無疑是社會進步、文明發展的結果。然而,壽命的延長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我們如何應對這多出來的一段生命?我們如何讓這一段生命過得有意義而且能夠幸福?假如20年前,你問一個老人:你認為什麼樣兒的晚年生活是幸福的?可能他會這樣回答你:不愁吃不愁穿,兒女孝順就知足了!在跨進21世紀之後,你還會這樣認為嗎?我有一個即將進入老年的朋友,我一向認為她對這個問題思考得較深,當我問起來時,她這樣回答我:「不愁吃不愁穿和兒女孝順,早已不是我們這一代人心目中幸福的標準了。

比如說我吧,我認為老年幸福最起碼要包括3個因素:第一是經濟相對富裕;第二是個人的社會化程度;第三是健康。」我說:「不愁吃不愁穿可以不計,因為現在已經不是問題了,但你不認為子女孝順很重要嗎?"她笑了:「你會對你的獨生兒子抱有幻想嗎?認為他真的會孝順?更何況,即使我的孩子很孝順,我也不願意與他們一起生活,因為年齡不同導致的差異會使我們生活在一個屋頂下並不會很愉快。現在住房已經不是問題,為什麼非要委曲求全地生活在一起呢?"我想想,也真是!孝順,是需要一種特定的環境的,這需要整個社會氛圍被傳統道德觀念所左右。而今天,卻恰恰是一個寬鬆且不斷變化的年代,包括道德理念都在不斷變化,這一代獨生子女怎麼可能成為孝順的一代人呢?我又要提到那個聰明的曹雪芹,他在那個時代就看清了「孝順子孫誰見了」這個殘酷的現實,真是睿智啊!「那你怎麼解釋你認為晚年幸福的這3個因素呢?"「首先是經濟條件,在喪失勞動能力之後,今天的大多數老人僅靠退休金,恐怕是很難過上富裕生活的,不說別的,有點兒病就全完了,疾病可是個無底洞!沒有一定的經濟條件,連病都看不起。第二個是老人的社會化程度。現在很多老人屬於空巢家庭,基本處於與世隔絕的狀態,每天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孤獨寂寞就不用說了,一旦有了困難,也常常得不到別人的幫助,以至於出現意外。今天生活在單元樓里的空巢老人就如同現代魯濱遜,基本上處於與世隔絕的狀態。老人的生活中能有一個社會群體,並能得到相應的幫助,也是老人幸福的重要因素。至於說到第三點,健康,在老年能一直保持健康,不僅很難,而且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今天,享受退休金的老人更願意獨立生活,這樣也有更多的自主權。國內外的一項研究也顯示,老人文化程度越低,對子女的依賴程度愈高,心理健康愈差,且愈不快樂。如果老人經濟能獨立,生活能自理,多數會選擇獨居。

但下一個問題是:我們靠什麼養老呢?對此,老年學界頗有爭論。有人認 為:根據中國的具體情況,還是應該以家庭養老為主,這是因為第一中國的社會保障體系尚不完善;二是中國人傳統觀念也是承襲家庭養老方式的。也有人認為:社會化養老應該是個方向,現在幾代同堂的現象已經越來越少了,空巢老人越來越多,只有社會化養老方式能夠解決他們高齡後的生活照料問題。我個人是很贊成社會化養老的,我琢磨著我肯定是在養老院或者類似的養老機構中去見馬克思的,我可不想受那種「久病床前無孝子」的刺激,我寧肯不用兒子養老而對其心存幻想!

這樣的一篇文章,道盡了老年人的心酸,可是,有這樣一家養老院,醫療設施完善,服務體貼細心,環境整潔敞亮,空氣清新綠植環繞,上文中的事您看完之後就會發現那就是小事!

煙台聖萊恩康復醫院、養老院,是經煙台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及萊山區民政局批複設立的醫養結合型第一家醫療、養老機構,是目前煙台市已正式運營,集醫療康復、養老、老年護理、中醫中藥健康養生、臨終關懷、休閑娛樂為一體的新型醫養結合機構之一。 煙台聖萊恩養老院將秉承「為社會家庭解憂愁、替天下兒女盡孝心」的服務宗旨和「誠信關愛、勤謹高效、醫養並舉」的服務理念,來打造一流的醫療、養老健康服務機構。小編帶您一起來領略一下!

獨特的醫養結合新模式

醫護人員為老人檢查身體

寬敞的就診大廳及藥房。

醫院配備先進的檢查設備保障老人身體健康

護理人員交接班,確保老人身體健康!

聖萊恩康復醫院診療科目:康復醫學科、內科、外科、中醫科、臨終關懷科、醫學檢驗科、醫學影像科,高壓氧中心等。養老院每天24小時實施全方位親情服務,提供全天性護理服務和安全保障,由醫務人員根據老人所需定時查房,為老人提供系統的健康服務,建立個性化健康管理檔案。打造「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為、老有所醫」的健康醫養特色模式,以高品質、高要求、多元化經營、人性化服務、特色人文關懷為核心,滿足老年人生活質量和精神生活的雙重需要,滿足社會對品質化、多元化、特色化、服務養老機構的需求。

家與田園的完美結合

鬱鬱蔥蔥的蔬菜幼苗,一片生機盎然!

綠色植物環繞,清晨鍛煉的好去處!

藍天、白雲、綠樹、青草!好一片祥和的景象!

茁壯成長的茄子!

豐富的康樂活動

慈善義工表演精彩節目

麻將牌局開始了!

消暑晚會上的太極拳表演

民間藝術團為老人演唱京劇

清晨老人們在摘韭菜幸福養老的核心理念

乾淨衛生的室內環境

整潔的房間一角

失能老人沐浴陽光

萊山區領導視察工作聽取院領導彙報並對養老院工作進行了肯定。

寬敞明亮的起居室

院里給老兵發放建軍節禮物

整潔明亮的食堂操作間服務鑄就口碑

外地入住老人為養老院頒發錦旗以示感謝!

護理員精心照顧失能老人

老人喜歡與護理員聊天

熱情細緻的服務獲得了各位老人的一致讚揚!

看到這裡!您心動了嗎?為了您的父母,請儘快與我們聯繫!

聯繫人:孟主任

聯繫電話:0535-2108333,18953522627


推薦閱讀:

老年七件寶
老年性耳聾的食療方
談談老年 前列腺增生症
[老年感悟](419)會咆哮,活得好?
老年園地

TAG: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