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關節炎中醫處方

組方:黃芪20g,豨薟草20g,老鸛草20g,伸筋草20g,烏梢蛇15g,獨活10g,羌活10g,當歸10g,防風6g,細辛3至6g。

加減:

⊙上肢關節疼痛明顯,加薑黃12g;

⊙下肢關節疼痛明顯,加川牛膝10g;

⊙腰痛,加地鱉蟲5g;

⊙寒邪偏盛,加烏頭6g;

⊙濕邪偏盛,加蒼朮10g,黃柏10g;

⊙熱邪偏盛,加知母10g,忍冬藤30g。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用法:上藥加水煎煮2次,將兩煎藥液混合均勻,分為2次服用,每天1劑。方2

組方:金銀花30g,蠶沙30g,威靈仙30g,牛蒡子30g,薏苡仁30g,党參30g,焦術30g,五加皮30g,熟地黃30g,杜仲30g,虎骨30g,蒼朮30g,白芷24g,甘草24g,川芎15g,白芍15g,白菊花15g,牛膝15g,當歸15g,防風15g,秦艽15g,天麻12g,枳殼12g,雞血藤12g,烏葯12g,桂枝12g,陳皮12g,松節9g,茄子根9g,茯苓18g,乳香3g,黑豆750g,黃酒7.5升。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用法:葯浸酒罐內,密封1個月,每天振搖1次。每回飲50毫升,每天3次。

說明:服藥期間不宜接觸冷水。

方3

組方:菝葜30g,生地黃15g,知母15g。

加減:

⊙熱盛者,加生石膏、忍冬藤、地龍、豨薟草、秦艽;

⊙寒盛者,加桂枝、細辛、烏梢蛇、全蠍、蜈蚣、制川烏、制草烏;

⊙風重者,加獨活、羌活、木瓜、海風藤、白朮、蘄蛇;

⊙氣血虛者,加黃芪、當歸、川芎、白芍、雞血藤、烏梢蛇;

⊙腫痛畸形者,加全蠍、蜈蚣、地龍、乳香、沒藥、赤芍、白芍、雞血藤。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用法:上藥先用清水浸泡半小時,煎煮2次,藥液對勻後分2次服,每天1劑。

方4

組方:補骨脂9至12g,熟地黃12至24g,炙山甲6至9g,續斷12至18g,仙靈脾9至12g,防風10g,制附子(先煎1小時)6至12g,骨碎補10至20g,桂枝9至15g,赤芍9至12g,白芍9至12g,松節10g,地鱉蟲6至10g,麻黃3至6g,蒼朮6至10g,威靈仙12g,伸筋草30g,牛膝9至15g,透骨草20g,尋骨風15g,自然銅(醋淬,先煎)6至9g。

加減:

⊙上肢病重者,加薑黃10g;

⊙瘀血明顯者,加紅花10g,沒藥6g,乳香6g,皂角刺6g;

⊙腰腿疼痛明顯者,去松節、蒼朮,加桑寄生30g,杜仲12g,並加重續斷、補骨脂用量,吃藥時再嚼食炙胡桃肉1至2個;

⊙肢體僵直者,去蒼朮、防風、松節,加生薏苡仁30g,木瓜9至12g,僵蠶9至12g;

⊙脊柱僵直,彎曲變形者,去蒼朮、牛膝,加狗脊40g,鹿角膠(烊化)9g,僵蠶12g,羌活改為12g;

⊙關節疼痛重者,加重附子的用量,並可再加草烏(先煎)6至9g,七厘散(隨湯沖服)1g;

⊙舌苔白厚膩者,去熟地黃,加砂仁5g,藿香10g;

⊙脘脹納呆者,加陳皮10g,麥芽10g,神曲10g;

⊙出現熱象者,減少桂枝、附子用量,加黃柏10至12g,秦艽15至20g,熟地黃改為生地黃。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結核性關節炎、大骨節病等有肢體關節疼痛、變形、骨質損害的疾病,表現為關節喜暖怕冷,腰酸乏力,遇寒疼痛加重,舌苔薄白,脈沉尺弱。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天1劑。

方5

組方:生薏苡仁30g,青風藤30g,地龍12g,炮山甲12g,當歸10g,赤芍10g,桂枝9g,三七粉(吞服)0.9g,制馬錢子粉(吞服)0.06g。

加減:

⊙氣短疲乏,加黃芪15g,党參15g;

⊙肌肉萎縮,加山藥18g,白朮10g,茯苓10g,田七10g;

⊙貧血明顯,加熟地黃12g,雞血藤12g;

⊙腎虛腰痛,加桑寄生30g,杜仲12g,懷牛膝12g。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用法:每天1劑,水煎2次,藥液混合後分2至3次服。

方6

組方:

①地龍10g,老鸛草10g,牛膝10g,當歸10g,烏梢蛇9g,僵蠶9g,露蜂房9g,蜣螂蟲6g,炙狗骨6g,乳香6g,沒藥6g,甘草6g,蜈蚣2條,制川烏(先煎)2g。

②上方加黃芪15g,羊肝15g,海狗腎3g,麝香0.3g。

③白及20g,大黃(麻油煎)10g,牛膝10g,馬錢子10g,乳香10g,沒藥10g,細辛10g,露蜂房10g,炙豹骨10g,蜣螂蟲10g,地龍10g,僵蠶10g,烏梢蛇10g,三七5g,全蠍5g,蜈蚣5g,冰片3g,蟾酥2g,麝香(後下)0.2g。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用法:

①水煎,分3次服,每天1劑。

②共研細末,每回服1至6g(逐漸增量),每天服4次,第4天晚上睡前服。

③共研細末,急性期用陳醋調敷患處,每天1次;慢性期用生薑、連須蔥白各30g,搗成泥狀,加黃酒與葯末混勻,敷關節處,紗布包紮,3天換1次葯,15天為1個療程。

方7

組方:雷公藤30g,海風藤15g。

加減:

⊙風寒濕阻滯經絡,加制川烏、桂枝、烏梢蛇、薏苡仁、徐長卿、鹿銜草、仙靈脾、雞血藤;

⊙中期,加桃仁、紅花、僵蠶、地鱉蟲、巴戟天、露蜂房、骨碎補;

⊙晚期,加當歸、熟地黃、紫河車、肉蓯蓉、鹿角膠、全蠍、蜈蚣。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用法:每天1劑,水煎,飯後分3次服,20天為1個療程。

方8

組方:

①黃芪30g,土茯苓30g,當歸15g,地龍15g,白芍15g,天南星12g,桂枝12g,乳香12g,沒藥12g,制川烏(先煎)12g,生甘草(與制川烏先煎40分鐘)10g。

加減:

⊙咽喉腫痛,加山豆根、板藍根;

⊙竄痛,加防風、威靈仙;

⊙關節腫,加萆薢、蒼朮;

⊙上肢痛,加桑枝、羌活;

⊙下肢痛,加牛膝、獨活;

⊙腰椎痛,加續斷、桑寄生。

②川烏30g,草烏30g,生附子30g,麻黃30g,肉桂30g,乾薑30g,天南星20g,乳香20g,沒藥20g,細辛20g。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用法:

①每天1劑,水煎,分2次服。

②葯研細末,白酒調濕,塗敷患處,紗布包紮,每晚換藥1次,用熱水袋熨燙。

方9

組方:當歸15g,川芎15g,紅花15g,乳香15g,沒藥15g,五加皮15g,毛薑15g,自然銅15g,桂枝15g,木瓜15g,地鱉蟲15g,川烏12g,草烏12g,醋750毫升。

加減:

⊙上肢關節疼痛,重用桂枝到30g,加桑枝15g,伸筋草15g;

⊙下肢關節疼痛,加牛膝15g,重用木瓜至30g;

⊙關節腫甚者,加金銀花20g,連翹20g,梔子20g。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用法:上藥用紗布包好,加水150毫升,與醋共煮1小時,每天3次熏洗疼痛關節,每回15至30分鐘,2日1劑,6天為1個療程。

方10

組方:黃芪30至60g,薏苡仁30至60g,桂枝10至30g,當歸10至30g,白芍10至30g,制川烏(先煎)10至30g,制草烏(先煎)10至30g,丹參20至30g,雞血藤20至30g,生地黃20至60g,木防己10至15g,秦艽10至15g,防風10至15g,白芥子10至15g,炙甘草10至20g。

加減:

⊙肢體疼痛,遊走不定,加羌活10g,獨活10g,威靈仙20g;

⊙偏上肢肩臂疼痛,加薑黃10g,川芎10g,桑枝20g;

⊙偏腰腿下肢疼痛,加狗脊20g,續斷20g,川牛膝20g;

⊙疼痛部位始終固定不移者,加蒼朮12g,菝葜20g,老顴草20g;

⊙劇痛不解,加細辛3至10g,全蠍3至6g,徐長卿20g;

⊙酸重者,加木瓜12g,露蜂房15g,豨薟草20g;

⊙麻木者,加紅花10g,僵蠶20g,蠶沙20g;

⊙煩渴者,加虎杖15g,忍冬藤20g,土茯苓20g;

⊙骨節僵硬畸形,加杜仲20g,何首烏20g,仙靈脾20g,骨碎補15g,鹿角膠(烊化)10g,白花蛇12g,烏梢蛇12g。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用法:上藥先用清水浸泡半小時,煎煮2次,藥液對勻後分2次服,每天1劑。

方11

組方:芒硝60g,生大黃60g,紅花20g,桃仁30g,制乳香15g,制沒藥15g,冰片6g。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骨質增生以及外傷所致的關節或軟組織腫痛。

用法:共研細末,用蛋清或涼開水調成糊狀,敷於患病關節上,包紮固定。

方12

組方:生川烏15g,生草烏15g,生馬錢子10g,酒白芍20g,透骨草15g,細辛10g,莪術15g,制乳香15g,制沒藥15g,制南星12g,威靈仙15g,桑寄生15g,仙靈脾10g,皂角刺15g。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坐骨神經痛、骨質增生性疾病、結節性脈管炎等。

用法:以上14味葯研為粗末,裝入布袋,加適量清水浸泡1小時,文火煎50分鐘,取汁將患部浸泡在葯浴液中,要略加活動,再用藥渣袋趁熱外熨患處,每天1至2次,每劑可連用2天,7至10天為1個療程。

方13

組方:黃芪30g,熟地黃15g,白朮15g,白芍15g,生薑15g,桂枝12g,知母12g,防風12g,制附子(先煎)9g,炙甘草9g,麻黃6g。

加減:

⊙寒熱夾雜型,加黃柏10g;

⊙痰凝血瘀型,加制南星10g,當歸尾10g,赤芍10g;

⊙周身關節痛,去附子、防風,加雞血藤30g,草烏(先煎)6g;

⊙關節冷痛,加制川烏(先煎)6g;

⊙關節走竄劇痛,加威靈仙12g,羌活10g;

⊙關節腫大,減白朮,加薏苡仁30g,蒼朮10g,天南星10g;

⊙氣血虧虛,加當歸10g,川芎10g;

⊙腎虛,加巴戟天10g;

⊙口乾咽燥,加仙靈脾15g,石楠藤15g,千年健15g。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用法:上藥先用清水浸泡半小時,煎煮2次,藥液對勻後分2次服,每天1劑。

方14

組方:芋頭60g,生薑汁20毫升,蜂蜜少許,麵粉60g。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或風濕性關節炎長期腫痛、功能障礙者,對晚期關節僵硬或畸形者亦有一定效果。

用法:先將芋頭去皮搗成糊狀,再與其餘3味葯混合攪勻,調成糊狀,攤在消毒紗布上,敷於患部關節周圍,外用消毒紗布繃帶固定,冬季3天換藥1次,夏季1至2天換藥1次。

方15

組方:黃芪30g,白芍30g,雞血藤25g,烏梢蛇20g,伸筋草20g,獨活15g,秦艽15g,漢防己15g,麻黃10g,制草烏(先煎)10g,制川烏(先煎)10g,大蒜5枚。

加減:

⊙屬熱,加生石膏、生地黃、知母;

⊙屬寒,加桂枝、細辛、白芷;

⊙痛甚,加乳香、沒藥;

⊙血虛夾瘀,加丹參、薑黃;

⊙濕重,加蒼朮、薏苡仁。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用法:每天1劑,水煎,分2次服。

方16

組方:仙靈脾15g,巴戟天15g,補骨脂15g,骨碎補15g,生黃芪15g,元胡15g,桂枝10g,當歸10g,細辛2g,雞血藤30g。

加減:

⊙形寒肢冷較著者,加制川烏(先煎)9g,制草烏(先煎)9g,豬苓30g,防己10g;

⊙關節紅腫熱痛者,加知母10g,青風藤15g,西河柳30g;

⊙關節僵硬變形者,加白芥子6g,膽南星10g;

⊙關節刺痛,膚色紫暗者,加莪術20g,水蛭10g。

主治:類濕性關節炎。

用法:每天1劑,水煎2次,分早晚服,1個月為1個療程。

方17

組方:羌活9g,獨活8g,防己10g,青風藤10g,桂枝10g,伸筋草10g,烏梢蛇15g,威靈仙15g,黃芪15g,豨薟草20g,雞血藤20g。

加減:

⊙寒甚者,加細辛3至5g,制草烏(先煎)8g,制川烏(先煎)8g;

⊙濕甚者,加薏苡仁30g,澤瀉10g,蒼朮12g,萆薢12g;

⊙熱甚者,加金銀花20g,丹皮10g,石膏(先煎)20至30g;

⊙痛甚者,加制川烏(先煎)10g,制草烏(先煎)10g,乳香9g,元胡12g;

⊙關節強直僵硬者,加地龍12g,蜈蚣1條,炮穿山甲7g。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用法:每天1劑,水煎,分2次服,1個月為1個療程,連服2個療程。

方18

組方:黃芪80g,赤芍9g,當歸9g,桃仁9g,地龍9g,紅花8g。

加減:

⊙上肢病變偏重者,加防風、羌活、薑黃;

⊙下肢病變偏重者,加木瓜、薏苡仁、獨活;

⊙痛劇者,加馬錢子、蜈蚣、全蠍、丹參;

⊙關節畸形,加骨碎補、狗脊、鹿角、續斷;

⊙寒濕痛劇,加細辛、桂枝、附子;

⊙熱象重者,加金銀花藤、知母、黃柏、白芍、石膏。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用法:馬錢子煨後去皮毛及殼,將仁放入麻油鍋內文火炸至酥黃,煎時打碎,如加鹿角可先煎1小時再加入其他葯,2個月為1個療程。

方19

組方:忍冬藤20g,青風藤30g,鹿銜草30g,清半夏30g,白芍30g,玄參20g,白花蛇舌草20g,生地黃20g,萆薢20g,當歸15g,威靈仙15g,山慈菇10g,蜈蚣2條,生甘草10g。

加減:

⊙腎虛者,加牛膝20g,杜仲20g,仙靈脾20g,桑寄生20g;

⊙血虛者,加雞血藤30g,黃芪30g,當歸30g;

⊙瘀血者,加桃仁10g,紅花10g;

⊙骨質增生者,加骨碎補15g,續斷10g;

⊙伴有乾燥綜合征者,清半夏用量酌減;

⊙疼痛緩解後,清半夏改為常用量。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用法:每天1劑,水煎2次,早晚分服,1個月為1個療程,1個療程未愈者,間隔3天再進行下療程治療。

方20

組方:

①海馬(研末沖服)1條,威靈仙30g,茯苓皮20g,地骨皮20g,炙蘄蛇20g,自然銅10g。

加減:

⊙偏寒濕,加細辛、炙地龍;

⊙熱痛,加桑白皮、豨薟草;

⊙遊走痛,加全蠍、海風藤;

⊙體虛者,加老顴草、雞血藤。

②乾薑10g,官桂10g,薄荷10g,雷公藤10g,山柰20g,白芥子20g。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用法:

①每天1劑,水煎,分2次服。

②上藥用酒、水各半煎煮,去渣,用雙層紗布浸藥水敷蓋患處20至30分鐘,每天1次。

方21

組方:仙靈脾10g,仙茅10g,當歸10g,巴戟天10g,黃柏10g,知母10g,鹿角膠(烊化)10g,白芥子10g,生地黃30g,熟地黃30g,肉桂3g,全蠍5g,生甘草5g,蜈蚣2條,黃芪15g,薏苡仁20g。

加減:

⊙寒濕重者,去黃柏、知母、生地黃,加獨活、土茯苓、防己、威靈仙;

⊙陰寒盛者,去黃柏、知母,加制川烏、制草烏;

⊙關節皮膚溫度高者,去肉桂、熟地黃,加重生地黃、黃柏、知母用量。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急性期。

用法:每天1劑,水煎服,30劑為1個療程,1個療程結束後休息1周再進行第2個療程。

說明:如關節疼痛、晨僵已輕微,將上方葯研末,裝入膠囊,每粒約0.3g,每回5粒,每天服用2至3次。

方22

組方:黃芪20g,桂枝25g,麻黃15g,白芍15g,川芎15g,桃仁15g,制草烏(先煎)15g,地龍15g,制川烏(先煎)15g,烏梢蛇15g,紅花10g,細辛3至10g。

加減:

⊙風邪偏盛,加防風、羌活、獨活;

⊙寒邪偏盛,加重製川烏、制草烏用量;

⊙濕邪偏盛,加薏苡仁、防己;

⊙年老體弱,加當歸、桑寄生、五加皮、續斷。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用法:每天1劑,水煎,分2次服。

方23

組方:制附子(先煎)20至50g,桑寄生24g,炒杜仲30g,仙靈脾30g,補骨脂20g,白芥子20g,威靈仙20g,香附20g,仙茅15g,烏梢蛇15g,生黃芪50至100g,炒白朮15至30g,生白朮15至30g,僵蠶10g,全蠍10g,當歸10g,川芎10g,生麻黃6g,皂角刺6g。

加減:

⊙痛無定處為主者,加防風、雞血藤;

⊙疼痛劇烈,加制川烏、制草烏、細辛;

⊙腫甚,加生薏苡仁、防己;

⊙手指、腕關節疼痛明顯,加桑枝、羌活;

⊙下肢病變明顯,加懷牛膝、獨活;

⊙腰痛甚,加狗脊、續斷。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用法:水煎,早晚分服,每天1劑。

方24

組方:生馬錢子3g,生草烏(先煎)3g,生川烏(先煎)3g,威靈仙15g,生黃芪30g,雞血藤30g,生白芍15g,補骨脂10g,生甘草10g。

加減:

⊙病在上肢,加羌活10g,白芷10g,薑黃6g,酒炒桑枝30g;

⊙病在下肢,加獨活10g,木瓜15g,桑寄生15g,牛膝10g;

⊙濕熱偏盛,加忍冬藤30g,知母12g,生地黃15g,薏苡仁30g;

⊙痰瘀交結,關節變形而痛甚,加露蜂房6g,蜈蚣2條,烏梢蛇10g,白芥子6g,紅花6g;

⊙肝腎不足,偏陰虛者,加枸杞子12g,何首烏15g,沙苑子15g,玉竹12g;偏陽虛者,加仙靈脾10g,肉桂6g,鹿角膠(烊化)12g,巴戟天12g,狗脊12g。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用法:取馬錢子、川烏、草烏、生甘草加水2000毫升,煎1小時後加入其他葯再煎半小時,約取葯汁300毫升;再加水1000毫升,繼續煎半小時左右,取葯汁300毫升,將2次葯汁混合,裝入暖水瓶中。每回取葯汁200毫升,分3次飯後1小時服用。

方25

組方:

①黃芪15g,女貞子15g,旱蓮草15g,雞血藤15g,丹參15g,熟地黃15g,仙靈脾15g,川芎10g,當歸10g,鹿角膠(烊化)10g。

加減:

⊙陽虛寒重者,加制附子(先煎)10g,桂枝10g;

⊙陰虛內熱者,加生地黃15g,麥冬15g,制鱉甲15g;

⊙氣虛者,重用黃芪至30g以上,加紅參10g;

⊙血虛者,加阿膠(烊化)15g;

⊙關節不利者,加炮山甲10g,蜈蚣2條;

⊙納差者,加雞內金10g,山藥10g,炒山楂10g,神曲10g。

②生川烏10g,生草烏10g,生南星10g,生半夏10g,羌活10g,獨活10g,川牛膝10g,蒼朮10g,白芥子10g,香附10g,鬱金10g,當歸10g,紅花10g,雞血藤10g,川芎12g,細辛12g,木瓜12g。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用法:

①每天1劑,水煎3次,共取藥液450毫升,分3次飯後服。

②各葯共研細末,加入倍於藥量的搗爛生薑,拌以50度左右的白酒使呈濕潤狀,再蒸熱至40℃左右,即可外敷病變關節處,每天1次,每回2至4小時。內服外敷3個月為1個療程。

方26

組方:

①黃芪50g,白朮15g,桑寄生125g,懷牛膝15g,炒白芍15g,威靈仙15g,炮穿山甲15g,當歸12g,白芥子12g,杜仲12g,薏苡仁30g,雞血藤30g,甘草10g。

加減:

⊙骨節冷痛者,加制附子、麻黃、細辛;

⊙肢節疼痛重者,加制乳香、制沒藥;

⊙偏熱者,加知母、忍冬藤;

⊙濕重者,加蒼朮、木瓜。

②川烏30g,草烏30g,麻黃30g,羌活30g,威靈仙30g,桂枝20g,川芎20g,細辛20g,白芷15g,紅花15g,薑黃15g,制乳香15g,制沒藥15g。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用法:

①每天1劑,水煎2次,共取藥液600毫升,混合均勻,於飯後溫服200毫升,每天3次,1個月為1個療程。

②取上藥1劑焙乾,共研末,用60度白酒加熱後調和,至用手握之成塊,輕握則散開為度,趁熱裝入紗布袋內,攤至1.5厘米厚,放置於關節疼痛處,上面用熱水袋加熱,每回30分鐘,中間可更換熱水袋1次。多處關節痛者,先熱敷最痛關節處。每劑量重複使用3天後更換。

方27

組方:生麻黃8g,制蒼朮10g,桂枝8g,防風10g,威靈仙10g,制南星10g,雞血藤15g,桃仁10g,紅花10g,全蠍3g,雷公藤15g。

加減:

⊙寒邪偏盛,關節劇痛,形寒怕冷,加熟附子(先煎)10g,制川烏(先煎)10g;

⊙熱邪偏盛,局部紅腫,捫之灼熱,加生石膏(先煎)30g,知母10g,虎杖30g;

⊙氣血虧虛,加黃芪15g,當歸10g,白芍10g;

⊙肝腎不足,加熟地黃12g,鹿角片12g。

⊙病在上肢,重用桂枝,加薑黃;

⊙病在下肢,加木瓜、川牛膝;

⊙周身關節疼痛,加千年健、伸筋草、絡石藤。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用法:水煎,早晚分服,每天1劑,病重者每天2劑。

說明:服用本方前如已長期服用布洛芬、阿司匹林、潑尼松等葯,可暫按原藥量繼續服,逐漸減量以至停葯。

方28

組方:制烏頭(先煎)9g,黃芪15g,桂枝6g,芍藥12g,穿山龍15g,地龍15g,青風藤15g,鑽地風15g,僵蠶15g,烏梢蛇15g,露蜂房9g,甘草6g。

加減:

⊙風盛者,加防風、秦艽;

⊙濕盛者,加薏苡仁、防己、蠶沙;

⊙寒盛者,加附子、細辛;

⊙化熱者,加青蒿、知母、石膏、連翹;

⊙血虛,加當歸、熟地黃;

⊙偏上肢病變,加薑黃、秦艽、忍冬藤;

⊙偏下肢病變,加木瓜、牛膝、五加皮;

⊙背部病變,加狗脊、威靈仙;

⊙腰部病變,加獨活、桑寄生;

⊙關節變形,加全蠍、蜈蚣;

⊙麻木,加雞血藤、紅花;

⊙皮下結節,加穿山甲、王不留行。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用法:上藥加水煎煮2次,藥液對勻後分2次服,每天1劑。

說明:癥狀、體征消失後宜加重方中黃芪用量,以鞏固療效。

方29

組方:金銀花30g,蒲公英24g,紫花地丁18g,白花蛇舌草30g,土茯苓30g,土貝母12g,蒼朮9g,黃柏12g,薏苡仁24g,赤芍21g,羌活9g。

加減:

⊙熱毒熾盛,關節紅腫熱痛伴發熱者,重用金銀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土貝母;

⊙病情反覆發作,關節腫脹、灼熱、晨僵、膠著感明顯者,重用土茯苓、白花蛇舌草、薏苡仁、黃柏;

⊙陰虛低熱不退,舌紅少津,脈細數者,加生地黃30至60g,丹皮12至18g;

⊙關節腫脹,積液明顯者,加車前草15至30g。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活動期。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天1劑。

方30

組方:續斷15g,骨碎補12g,桂枝9g,獨活10g,赤芍12g,威靈仙12g,穿山甲10g,地龍10g,全蠍10g,當歸12g,制馬錢子2g,烏梢蛇10g。

加減:

⊙寒濕型,加制川烏(先煎)9g,制草烏(先煎)9g,薏苡仁30g,麻黃10g;

⊙濕熱型,加黃柏12g,連翹30g,制乳香6g,制沒藥6g。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用法:每天1劑,加水煎煮2次,藥液混合均勻,分為2次服用。

說明:服藥後如出現噁心、眩暈等不適感時,可去馬錢子或減量。

方31

組方:制川烏(先煎)15g,制草烏(先煎)15g,黃芪30g,麻黃10g,白芍10g,防己10g,雞血藤20g,伸筋草20g,甘草10g。

加減:

⊙偏於寒型,加桂枝20g,細辛3g;

⊙濕邪較重者,加蒼朮15g,薏苡仁15g,萆薢15g;

⊙疼痛較甚者,加制乳香10g,制沒藥10g;

⊙偏體質虛弱者,加太子參30g,枸杞子30g;

⊙病情頑固者,加雷公藤15g。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用法:每天1劑,水煎2次,共取藥液500毫升,混合均勻,分早晚各服1次。藥渣可用來熏洗或外敷於疼痛關節處。

方32

組方:制川烏(先煎)9g,制草烏(先煎)9g,羌活9g,獨活9g,制乳香9g,桂枝3g,地龍12g,川芎12g,木瓜12g,當歸12g,烏葯12g,海藻12g,全蠍3g。

加減:

⊙疼痛劇烈者,加沒藥6g,三七粉(沖服)3g,白芷8g;

⊙寒盛肢體發冷者,加制附子(先煎)6g。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寒濕偏盛,肢體關節疼痛甚劇,屈伸不利,痛處固定不移,每遇寒濕則病重,痛處觸之發涼,反覆發作難愈者,苔薄白,脈弦緊。

用法:制川烏、制草烏先煎半小時,後下諸葯,煎湯溫服,每天1劑。

方33

組方:桂枝6至12g,麻黃3至6g,制附子(先煎)6至12g,白芍10至25g,知母12g,防風12g,白朮15g,黃芪10至30g,熟地黃15g,生薑15g,炙甘草6至10g。

加減:

⊙關節冷痛明顯,單個關節痛甚,痛處不移者,加制川烏(先煎)6g;

⊙若周身關節痛甚者,去附子、防風,加制草烏(先煎)6g,雞血藤30g;

⊙關節疼痛走竄劇烈者,去防風,加羌活10g,威靈仙12g;

⊙痰濕重,關節腫大者,以蒼朮10g易白朮,加薏苡仁30g,制南星6至10g。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風寒濕型,關節疼痛,屈伸不利,局部發冷,畏寒喜溫,陰天或遇寒則腫痛加劇,日輕夜重,舌淡紅或有齒痕,苔薄白或白膩,脈弦緊。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天1劑。

方34

組成:白花蛇1條(約5g),烏梢蛇100g,全蠍20g,仙靈脾20g,杜仲20g,防己20g,秦艽20g,雞血藤20g,地龍30g,黃芪30g,蜈蚣2條,地鱉蟲10g,桑寄生50g,當歸50g。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用法:上藥為1劑量,烘乾後用中藥粉碎機加工成極細末,過40至50目篩,每回10g,水煎5分鐘後溫服,每天2次。30日為1個療程,療程間歇為3天,治療2個療程。

方35

組成:地龍15g,烏梢蛇20g,穿山龍20g,地鱉蟲10g,制附子(先煎)10g,全蠍7.5g,蜈蚣2條,桂枝30g。

加減:

⊙疼痛以膝、踝關節為主者,加牛膝15g,木瓜15g;

⊙疼痛以腰背為主者,加杜仲20g,老鸛草20g,桑寄生15g;

⊙疼痛以項背為主者,加葛根25g;

⊙疼痛以肘、腕關節為主者,加羌活15g,獨活15g,薑黃10g;

⊙手足麻木冰冷者,加桑枝15g;

⊙肌膚麻木不仁者,加海桐皮15g,豨薟草15g;

⊙局部關節腫大者,加赤芍20g,茯苓皮30g;

⊙周身沉重者,加防風15g,防己15g;

⊙周身關節重痛者,加當歸20g,穿山甲15g;

⊙關節變形、功能障礙者,加龜板20g,白芍30g,補骨脂15g;

⊙癱瘓者,加制馬錢子(沖服)0.6g;

⊙病久氣虛者,加人蔘(另煎)10g,黃芪50g,白朮20g。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天1劑。

方36

組成:雷公藤(先煎)6至9g,青風藤15g,忍冬藤15g,海風藤15g,絡石藤15g,蘄蛇10g,白芥子10g,蜈蚣3條,仙靈脾12g,當歸30g,雞血藤30g,生黃芪30g。

加減:

⊙陰盛型,加桂枝10g,細辛3g,制川烏(先煎)9g,制草烏(先煎)9g;

⊙陽盛型,加生地黃30g,鹿銜草10g;

⊙濕勝型,加蒼朮10g,白朮10g,陳皮10g,生薏苡仁30g。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用法:每天1劑,水煎取汁,分3次飯後半小時服,1個月為1個療程。

方37

組方:當歸18g,丹參18g,雞血藤21g,海風藤18g,透骨草21g,獨活18g,鑽地風18g,香附21g。

加減:

⊙風邪偏盛,疼痛遊走不定或呈放射性、閃電樣、涉及多個部位者,加防風、羌活、威靈仙;

⊙濕邪偏盛,疼痛如墜,重著不移,以下肢多見者,加薏苡仁、牛膝;

⊙寒邪偏盛,疼痛劇烈,痛有定處,冷痛畏寒,加制草烏、制川烏、細辛、桂枝、仙靈脾。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風寒濕痹型,肢體關節疼痛,屈伸不利,冬天和陰雨天易發作,局部皮膚不紅,觸之不熱,遇寒冷痛增,得溫痛減,舌淡,苔薄白或白膩,脈弦緊。

用法:水煎2次,藥液混合,分2次服,每天1劑。

方38

組方:馬錢子200g,尋骨風300g,鹿角300g,黃芪300g,鹿銜草300g,乳香300g,沒藥30g,丹參300g,制川烏300g,制草烏300g,白朮200g,防風200g,甘草200g,知母200g,芍藥200g,桂枝200g,麻黃150g,牛膝150g。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用法:先將馬錢子用熱水浸泡,每天換水1次,7天後取出,去凈皮毛,沙炒至微黃/色。除麻黃、桂枝、鹿角生用外,其餘用微火焙焦,然後共研為末備用。每天臨睡前服5至12g,熟蜂蜜調酒送服(或用開水送服)。藥量由小增大,以服藥後手腳稍有抽動感為止,但每天加量不宜超過0.6至0.8g。

方39

組方:制川烏(先煎)15g,制草烏(先煎)15g,防己15g,生黃芪15g,白朮15g,桂枝15g,莪術12g,當歸12g,白芍12g,雞血藤12g,炙甘草10g。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用法:水煎服,每天1劑。

說明:用時兼用熏洗法:選5年樹齡的桑樹根250g,加水1500毫升,文火煮30分鐘,待溫後洗手足,每天1至2次,15天為1個療程。

方40

組方:當歸9g,白芍9g,桂枝9g,茯苓9g,桑枝9g,太子參9g,甘草6g,通草6g,吳茱萸6g,大棗6g,制附子(先煎)6g,蒼朮6g,白朮6g,細辛3g,生薑3片。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天1劑。

方41

組方:桑枝30g,生石膏(先煎)30g,知母10g,防風10g,地龍10g,丹參10g,黃柏10g,忍冬藤10g,赤芍10g,薏苡仁10g,甘草5g。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用法:加水煎沸15分鐘,濾出藥液,再加水煎20分鐘,兩次藥液混合,分2次服,每天1劑。

方42

組方:澤漆30g,補骨脂30g,虎杖30g,威靈仙30g,雷公藤30g,白花蛇舌草30g,丹參20g,當歸20g,全蠍9g,昆布10g,海藻10g,蜈蚣3條,細辛3至5g。

加減:

⊙兼發熱者,加青蒿20g,金銀花30g,紫花地丁30g;

⊙遊走痛者,加徐長卿30g,磁石30g,鉤藤12g;

⊙體虛者,加黃芪30g,党參20g;

⊙久用藥覺胃部不適者,加蒲公英30g。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用法:水煎服,每天1劑。

方43

組方:熟地黃30g,白芍30g,當歸30g,川芎30g,黃芪30g,山藥30g,山茱萸30g,枸杞子30g,生薏苡仁30g,沙參30g,山楂30g,大棗30g,党參60g,白朮20g,桂枝15g,杜仲24g,川牛膝24g,懷牛膝24g,白花蛇1條,南五加皮15g,續斷15g,骨碎補15g,狗脊15g,木瓜15g,桑寄生20g,茯苓20g,防風20g,羌活10g,獨活10g,紅花10g,炙甘草10g,細辛6g。

主治:各種關節炎、關節疼痛。

用法:以上諸藥用白酒3000毫升浸泡7至15天後,每天1次,服10至20毫升。

方44

組方:黃芪30g,絡石藤30g,白朮15g,烏梢蛇15g,川牛膝15g,薑黃15g,雞血藤30g,伸筋草18g,當歸12g,威靈仙10g,鎖陽10g,老鸛草10g,露蜂房10g,炙龜板10g,蜈蚣2條,甘草6g。

加減:

⊙濕熱型,加蒼朮10g,黃柏10g,鹿銜草15g;

⊙寒濕型,加桂枝30g,細辛3至10g,血竭6g,孩兒茶10g;

⊙肝腎虧損者,加骨碎補10g,巴戟天10g,鹿角膠(烊化)10g,枸杞子15g;

⊙風盛者,加荊芥15g,防風15g,羌活10g,秦艽30g,細辛3至10g,蒼耳子10g;

⊙四肢寒涼脹痛者,加制川烏(先煎)15g,制草烏(先煎)15g,桂枝30g,五加皮10g;

⊙熱盛者,加生石膏(先煎)45g,黃芩10g,紫花地丁30g;

⊙低熱口渴,關節紅腫尤其是波及大關節者,加金銀花30g,黃柏10g,土茯苓30g,白花蛇舌草20g,千年健10g,石楠葉10g;

⊙痛甚者,加地鱉蟲10g,全蠍10g,白花蛇12g;

⊙肌萎縮者,加豹骨10g(虎骨10g),龜板膠(烊化)15g,阿膠(烊化)15g;

⊙夜卧不安,心氣不足者,加柏子仁18g,遠志20g,磁石30g,珍珠母10g。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用法:水煎2次,藥液混合,早晚分服,每天1劑。

方45

組方:人蔘5g,玄參30g,丹參30g,黃芪30g,生地黃30g,玉竹20g,防己20g,石斛20g,蒼朮15g,鹿銜草15g,赤芍12g,牛膝12g,地鱉蟲10g,桃仁10g,紅花10g。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用法:水煎2次,藥液混合,早晚分服,每天1劑。

方46

組方:青風藤30至45g,秦艽15g,尋骨風15g,何首烏30g。

加減:

⊙風盛者,加威靈仙、羌活、獨活、防風等;

⊙寒盛者,加制附子、桂枝、制川烏、制草烏、當歸、細辛等;

⊙濕盛者,加薏苡仁、蒼朮、豨薟草;

⊙化熱者,加丹皮、虎杖、生地黃等;

⊙虛弱者,加桑寄生、黃芪、杜仲、枸杞子、雞血藤、刺五加皮、當歸;

⊙病在頭頸者,加藁本、葛根、羌活等;

⊙病在上肢者,加桑枝、薑黃、桂枝;

⊙病在下肢者,加牛膝、木瓜、蠶沙等;

⊙病在背部者,加威靈仙、石菖蒲等;

⊙病在腰部者,加徐長卿、狗脊等。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用法:水煎2次,藥液混合,早晚分服,每天1劑。

說明:本方用青風藤為主葯,用量在30g以上,其主要不良反應為自覺發熱(體溫正常),皮膚髮紅,周身起蕁麻疹,此反應約持續2小時,一般不必用藥,即可恢復正常。為了防止不良反應,可將用量由少漸多,使人體產生耐藥性;或用甘草6g同煎,但僅限初期所服數劑,以後仍當除去。

方47

組方:羌活15g,秦艽15g,細辛3g,川芎15g,當歸20g,杜仲20g,赤芍20g,茯苓20g,萆薢10g,乳香10g,木瓜15g,牛膝15g。

加減:

⊙風邪重者,重用防風、當歸、川芎;

⊙寒重而痛甚者,加附子、肉桂、元胡,減秦艽、萆薢;

⊙濕重者,加蒼朮、薏苡仁;

⊙氣虛者,加黃芪、党參;

⊙瘀血重者,加桃仁、紅花;

⊙關節紅腫者,加茯苓、赤小豆。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用法:水煎2次,藥液混合,早晚分服,每天1劑。

方48

組方:桂枝20g,雞血藤20g,制川烏(先煎)15g,制附子(先煎)15g,白芍12g,當歸12g,黃芪12g,防風9g,炙甘草6g。

加減:

⊙風偏重者,加秦艽;

⊙濕偏重者,加生薏苡仁;

⊙下肢痛者,加木瓜;

⊙上肢痛者,加薑黃;

⊙腰痛者,加續斷。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用法:水煎2次,藥液混合,早晚分服,每天1劑。

方49

組方:黃芪30g,防己15g,白芍15g,川芎15g,茯苓15g,白朮15g,獨活15g,生薑15g,桂枝20g,細辛8g,海桐皮10g,海風藤10g,羌活10g,大棗10g,甘草10g。

加減:

⊙偏於風者,加炙麻黃15g,柴胡10g;

⊙偏於寒者,加制附子(先煎)30g,制川烏(先煎)15g;

⊙偏於濕者,加薏苡仁15g,香薷10g。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之風寒濕阻絡、閉阻不通型,症見肢體關節酸痛,屈伸不利或見惡風發熱,苔薄白,脈浮或沉緩,為偏於風者;症見肢體關節疼痛較劇,痛處固定,關節屈伸不利,脈浮或弦緊,為偏於寒者;症見肢體關節重著酸痛,腫脹,手足沉重,活動不便,苔膩,脈濡緩者,為偏於濕者。

用法:水煎2次,藥液混合,早晚分服,每天1劑。

說明:若加用制附子、制川烏,需注意文火久煎1.5小時以上取汁;再煎45分鐘以上取二汁,混合煎取汁後分服。

方50

組方:生黃芪40g,仙茅9g,仙靈脾15g,桂枝15g,雷公藤15g,烏梢蛇15g,紅花5g,細辛5g,川芎12g,桑枝20g,懷牛膝20g,松節10g,砂仁10g。

加減:疼痛甚者可酌加三棱、莪術、蜈蚣、全蠍。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腎氣不足、寒濕停留關節型,症見掌趾(指)關節局部皮膚濕熱,腕、膝、肩關節酸脹乏力,遊走性疼痛,近側指間關節梭狀腫大變形,屈伸不利,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弦。

用法:水煎2次,藥液混合,早晚分服,每天1劑。

方51

組方:黃芪60g,羌活10g,獨活10g,川芎10g,桃仁10g,紅花10g,地龍10g,防風10g,當歸20g,雞血藤30g,桑枝30g,細辛3g。

加減:

⊙上肢重者,加薑黃、桂枝;

⊙疼痛重者,加制川烏、制草烏;

⊙下肢重者,加威靈仙、木瓜。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氣虛血瘀型,症見關節疼痛,尤以腕部關節腫脹為主,顏色不紅,屈伸不利,面色少華,舌質淡,苔白膩,脈細數。

用法:水煎2次,藥液混合,早晚分服,每天1劑。

方52

組方:炙露蜂房10g,制川烏10g,人蔘10g,田三七10g,黃芪25g,松節25g,當歸15g,威靈仙15g,穿山龍15g,仙靈脾15g,烏梢蛇15g,炙地龍15g,狗骨膠15g,徐長卿15g,全蠍5g。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氣血不足、肝腎虧虛者,症見以小關節為主,多發性或對稱性關節腫脹疼痛(持續6星期以上),晨僵,受累關節腫脹壓痛,活動受限或畸形,強直,可見皮下結節,生活不能自理,嚴重者可致殘癱瘓。

用法:上藥依法炮製,按以上比例研成粗末(狗骨膠除外),每100g藥粉放入50至60度白酒500毫升內浸泡1個月,過濾,溶入狗骨膠,裝瓶備用,每瓶500毫升,每天3次,分別於雞鳴時(黎明前)、午飯後、睡前各服15至30毫升。

說明:高血壓、冠心病患者慎用,急性發作嚴重者配合內服湯劑。

方53

組方:草烏30g,桂枝30g,當歸30g,陳皮30g,枳殼30g,元胡30g,川芎30g,川牛膝30g,千年健30g,甘草30g,香附75g,木瓜75g,鑽地風75g,豨薟草75g,全蠍27g。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風寒濕內阻、痰滯阻絡型,症見四肢關節腫脹、疼痛,活動不利,面容憔悴,疲倦乏力,甚則癱瘓,舌暗,苔起刺,脈弦澀。

用法:將上藥共置於玻璃瓶中加白酒(50至60度)5000毫升,浸泡15日,濾渣備用,每天起床後、晚睡前各服1次,每回30毫升。1個月為1個療程,—般需服2至3個療程。癥狀重,且服酒後無不適感覺者,可繼續服。

方54

組方:地龍40g,雞血藤30g,熟地黃20g,白芍20g,穿山甲10g,當歸10g,天麻10g,威靈仙10g,防風10g,桑枝10g,桂枝10g,制川烏(先煎)10g,絡石藤15g,忍冬藤15g,甘草6g。

加減:

⊙伴氣虛者,加白參15g,黃芪15g;

⊙濕甚者,加蒼朮10g,薏苡仁15g,防己15g;

⊙肝腎虧虛者,加桑寄生25g;

⊙血瘀者,加桃仁10g,牛膝10g。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風寒濕痹型,肢體、關節不同程度疼痛、酸脹、麻木、屈伸不利,尤其在感受風寒及氣候變化時加重,活動不利,舌苔薄白,脈弦緊。

用法:每天1劑,水煎,煮沸後文火久煎,10日為1個療程。

方55

組方:制川烏200g,海風藤200g,雞血藤200g,制草烏200g,羌活100g,獨活100g,威靈仙100g,秦艽100g,防風100g,防己100g,當歸100g,赤芍100g,川芎100g,桃仁100g,紅花100g,蒼朮100g,桂枝100g,元胡100g,木香100g,白花蛇3條,生甘草80g。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風寒濕邪閉阻經絡型,症見小關節疼痛、腫脹、強直、畸形,好發於黃梅陰濕季節,遇寒加重,活動受限,晨僵,舌淡,苔白,脈弦緊。

用法:上藥烘乾,共研細末,水泛為丸。每回10g,早晚各服1次。

方56

組方:蒼朮10g,防己10g,羌活10g,白芷10g,桂枝10g,桃仁10g,紅花10g,黃柏5g,膽南星5g,川芎15g,威靈仙15g,烏梢蛇20g,巴戟天20g,仙靈脾20g。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寒濕化熱、痹阻經絡型,四肢關節腫脹、疼痛,甚至變形,僵硬,皮色不變或變紅,活動不利,舌淡紅,苔薄,脈弦細數。

用法:每天1劑,水煎,分早晚2次服。

方57

組方:續斷12g,牛膝12g,威靈仙12g,熟地黃12g,自然銅6g,蒼朮6g,炙山甲6g,土鱉蟲6g,制附子6g,獨活10g,防風10g,骨碎補10g,桂枝9g,知母9g,赤芍9g,白芍9g,仙靈脾9g,松節15g,透骨草15g,尋骨風15g,麻黃3g,伸筋草30g。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腎虛寒盛者,症見關節疼痛、腫脹、沉重,甚則變形,活動受限,喜暖畏寒,腰膝酸軟或腰腿疼痛,晨僵,舌苔白。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每天3次,每回2至3g,用溫黃酒或酒水各半或溫開水送服。

方58

組方:忍冬藤40g,白花蛇舌草40g,連翹30g,知母30g,白鮮皮30g,生地黃30g,土茯苓30g,玄參30g,土鱉蟲20g,白朮20g,續斷20g,蜈蚣8g,萆薢25g,丹參25g,赤芍25g,制川烏15g,甘草15g,補骨脂12g,50%白酒1500毫升。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偏熱者,症見四肢關節紅、腫、熱、痛,局部關節皮色紅,灼熱喜冷,發熱,口乾咽燥,口渴欲飲,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脈數。

用法:先將上藥浸入白酒14日以上,濾渣取液,每回口服20毫升,每天3次,飯後服。

方59

組方:仙靈脾15g,牛膝15g,續斷15g,黃精15g,鹿角霜15g,秦艽15g,白花蛇15g,雞血藤30g,薏苡仁30g,熟附子(先煎)10g,雷公藤10g,細辛6g。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肝腎虧虛型,症見四肢關節疼痛,腫脹不明顯,腰膝酸軟,畏寒肢冷,頭暈目眩,肢體麻木,耳鳴或耳聾,脈沉細。

用法:每天1劑,水煎,分2次服。

方60

組方:制川烏(先煎)10g,制草烏(先煎)10g,細辛3至10g,地鱉蟲10g,烏梢蛇10g,威靈仙15g,桂枝15g,制附子(先煎)15g,王不留行15g,當歸15g,地龍15g,薏苡仁30g,桑寄生30g,黃芪40g,雞血藤40g,獨活20g,甘草6g。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寒濕痹型,四肢關節腫脹、疼痛、酸困重著,遇寒或陰雨天加重,惡寒肢冷小便清長,舌淡苔白,脈沉。

用法:每天1劑,水煎,分2次服。

方61

組方:党參12至18g,白朮12至18g,茯苓12至18g,炙甘草12至18g,當歸12至18g,川芎12至18g,赤芍12至18g,白芍12至18g,黃芪12至18g,豨薟草12至18g,威靈仙12至18g,海桐皮12至18g,蘄蛇12g,穿山甲12g,炙川烏(先煎)6g,炙草烏(先煎)6g,甘草30g。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氣血虧虛、寒濕阻絡型,症見中、小關節疼痛、變形、僵硬,頭暈眼花,疲乏無力,心悸氣短,舌質胖淡潤,苔白厚膩,脈細澀。

用法:每天1劑,水煎,分2次服。其中炙川烏、炙草烏先煎半小時後下諸葯,再煎。

方62

組方:生地黃30g,秦艽30g,忍冬藤30g,丹參10g,澤瀉10g,川芎10g,枸杞子15g,牛膝7g,制馬錢子粉(沖服)0.6g,砂仁4g,蠍尾粉(沖服)5g。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瘀熱阻絡型,症見四肢關節紅腫明顯、灼熱、腫大,關節畸形,活動受限,遇熱痛甚,得涼痛減,發熱,口乾口渴,舌紅,苔黃,脈數有力。

用法:每天1劑,上方藥物用溫水浸泡,文火煎,分2次服。

方63

組方:白芥子30g,元胡30g,細辛15g,桂枝15g,甘草15g,乳香15g,沒藥15g。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痰瘀阻絡型,症見關節疼痛,夜間痛甚,活動受限,晨僵,或關節變形,頭暈,倦怠,舌淡,脈弦澀。

用法:上藥粉碎過90目篩,裝瓶備用。使用時用陳醋調膏貼敷,外用紗布或塑料薄膜蓋貼,膠布固定。每回貼敷時間為3至12小時(夏季貼3小時,冬季貼12小時,春秋季貼6小時),半月貼1次。

說明:如果用藥後局部有熱辣灼熱感者可提前去葯,若貼後微癢舒適者可延長貼葯時間。

方64

組方:生三棱3g,生莪術3g,生草烏5g,生酒糟適量。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寒濕阻絡型,症見四肢關節疼痛、腫脹,活動後或陰雨天加重,屈伸不利,納呆,舌質淡,苔白,脈沉緊。

用法:把上3種生葯研成粉末,均勻撒在酒糟面上,然後敷貼患處,用膠布或繃帶固定。隔日外敷1次,每回3至6小時,癢即取下。

說明:關節紅腫發熱者不宜使用。

個別患者用藥後出現紅疹,可馬上將葯取下,一般不用處理,紅疹可自行消失。

本方切不可內服。

方65

組方:細辛20g,威靈仙15g,海桐皮10g,路路通10g,皂角刺10g,透骨草10g,五加皮10g,地龍10g,山柰10g,川烏10g,生草烏10g,桂枝10g。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寒濕阻絡型,症見四肢小關節腫脹、疼痛、畸形,遇寒痛增,得熱痛減,惡寒畏冷,舌質淡,苔白膩,脈滑。

用法:將葯置於鍋內加水5000毫升,煎沸5分鐘後,加入白酒及食醋各50毫升,趁熱熏洗,每劑藥用2日,每天熏2次,每回1小時。

方66

組方:制川烏(先煎)6g,制草烏(先煎)6g,黃芪20g,麻黃10g,細辛10g,羌活10g,獨活10g,當歸15g,烏梢蛇15g,元胡15g,甘草5g。

加減:

⊙偏於風者,加防風12g,秦艽12g;

⊙偏於熱者,加丹皮15g,生地黃15g,忍冬藤30g;

⊙肝腎不足者,加杜仲15g,桑寄生15g,續斷15g;

⊙腎陽虛者,加仙茅10g,巴戟天12g,仙靈脾12g。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用法:每天1劑,分早晚煎服。藥渣煎湯熏洗或浸泡局部,每天1至2次,15劑為1個療程,—般治療1至2個療程。

方67

組方:當歸90g,川芎90g,白龍90g,五加皮90g,石楠藤90g,僵蠶90g,白芍90g,蒼朮15g,白芷9g,苦參9g,何首烏9g,木瓜9g,牛膝9g,細辛9g,黃柏9g,知母9g,大楓子9g,薏苡仁9g,生地黃9g,川烏3g,木香3g,穿山甲45g,紫荊皮45g,羌活45g,獨活45g,威靈仙45g,藁本45g,防風45g。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

用法:上藥共研為粗末,好酒一壇(適量),將絹袋盛葯置於壇中,密封壇口,文武火重湯煮2小時取出,去火毒,過3日飲之。每回5至10毫升,每天3次。

方68

組方:烏頭(生用不去皮)30g,木鱉子(去殼)30g,白芥子30g,鱉甲30g,杏仁(生用)40g。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

用法:將上藥研為粗末,加水3000毫升,煎數沸去渣,趁熱淋洗患處,冷後再加熱,反覆淋洗。

方69

組方:生川烏15g,生草烏15g,生馬錢子10g,白芍20g,透骨草15g,細辛10g,莪術15g,制乳香15g,制沒藥15g,制南星12g,威靈仙15g,桑寄生15g,仙靈脾10g,皂角刺15g。

加減:

⊙若關節紅腫灼熱疼痛者,加忍冬藤、絡石藤、生地黃、黃柏,並減少川烏、草烏之用量;

⊙關節酸痛,遊走不定者,加防風、羌活、獨活;

⊙痛有定處,疼痛劇烈者,加大川烏、草烏用量,並加桂枝、海風藤;

⊙肢體酸痛重著,肌膚不仁者,加炒蒼朮、厚朴、豨薟草、海桐皮;

⊙痹證歷時較久,反覆發作,關節僵硬變形者,加穿山甲、白花蛇等。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

用法:將上藥研細末裝入布袋內,用適量清水浸泡1小時,文火煎50分鐘,製成溶液。將患病部位浸泡在葯浴液中,要略加活動。然後再將藥渣袋趁熱外敷患處,每天治療1至2次。1劑葯可使用2天,一般10天為1個療程。

方70

組方:黃柏20g,苦參10g,浮萍10g,地膚子10g,蛇床子10g。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活動期見關節腫痛。

用法:上藥加清水煮沸後,將藥液倒入盆內備用。用消毒毛巾蘸藥液擦洗患處,每回擦洗5至10分鐘,每天3次。

說明:在應用外洗方時,同時配用三藤通痹湯(忍冬藤、雞血藤、夜交藤、秦艽、牛膝各20g,沒藥10g,桑寄生、黃芪、當歸、連翹各20g,生甘草10g),水煎內服,效果顯著。

方71

組方:烏梢蛇1500g,大白花蛇200g,蝮蛇100g,生地黃500g,冰糖5000g,白酒100千克。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

用法:將三種蛇剁去頭,用酒洗潤切成短節乾燥,冰糖加熱熔化待用。將白酒裝入酒罈。三蛇、生地黃直接倒入酒中,加蓋密閉,每天攪拌1次,10至15天開壇過濾,加入冰糖即可。每回5毫升,每天3次。

方72

組方:雞血藤30g,莪術30g,元胡30g,生黃芪20g,當歸15g,穿山甲15g,紅花15g,土鱉蟲15g。

加減:

⊙關節腫脹較甚者,晨僵較明顯,加薏苡仁、豬苓、茯苓;

⊙關節疼痛較甚者,加忍冬藤、青風藤;

⊙上肢疼痛較重者,加薑黃、桑枝;

⊙下肢疼痛較重者,加牛膝、木瓜;

⊙頸項疼痛重者,加羌活、葛根。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天1劑。

方73

組方:黃芪75g,白芍20g,甘草10g,生薑10g,大棗5枚,牛膝15g,桃仁15g,紅花15g,桂枝15g。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上下肢體或手足麻木酸痛,沉重無力,或手腳乏力麻木,如蟻行感,脈緩或弱,伴全身乏力,氣短。

用法:水煎2次,藥液混合,早晚分服,每天1劑。

方74

組方:當歸15g,豬苓15g,蒼朮15g,苦參15g,茵陳15g,赤芍15g,知母10g,羌活10g,防風10g,澤瀉10g,黃芩10g,甘草10g。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熱相搏,肢體煩痛或全身痛,風濕結節或紅斑,小便黃,舌苔白膩,脈浮滑。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天1劑。

方75

組方:蘄蛇20g,當歸20g,蜈蚣2條,全蠍5g,地鱉蟲5g,炙山甲7.5g,仙靈脾15g,熟地黃25g,白芍25g,秦艽15g。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關節腫痛、變形、僵直,指(趾)變形,痛如錐刺,肌肉萎縮,皮膚枯燥,甚則功能喪失。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天1劑。

方76

組方:制川烏(先煎)15g,麻黃15g,赤芍20g,桂枝20g,黃芪20g,乾薑10g,白朮20g,茯苓20g,甘草10g。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寒濕偏盛型,腰腿肢體冷痛,畏寒,少腹及腰冷,婦女白帶清稀,月經延期,男子少腹涼,陰/囊潮濕,舌潤口和,脈沉遲。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天1劑。

方77

組方:川牛膝15g,地龍15g,羌活15g,秦艽15g,香附15g,當歸15g,川芎10g,蒼朮15g,黃柏15g,五靈脂(包)15g,紅花15g,黃芪20g,桃仁15g。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日久不愈,舌紫暗,脈沉。

用法:水煎2次,藥液混合,分2次服,每天1劑。

方78

組方:獨活15g,秦艽15g,防風15g,川芎15g,當歸20g,熟地黃20g,白芍20g,桂枝15g,党參20g,生黃芪30g,牛膝15g。

主治:肝腎雙虧,氣血不足,風寒濕邪乘虛侵襲而致類風濕性關節炎,腰膝冷痛,肢體屈伸不利,畏寒喜暖,或伴肢體酸痛重著,舌淡,脈沉弱或沉細者。

用法:水煎2次,藥液混合,分2次服,每天1劑。

方79

方葯:當歸30g,熟地黃60g,鹿角膠30g,龜板膠30g,蜈蚣15g,全蠍15g,祁蛇30g,炒穿山甲25g,露蜂房30g,皂角刺50g,乳香25g,沒藥25g,麻黃18g,雞血藤90g,赤芍30g,炒白芥子90g。缺鹿角膠、龜板膠可用鹿角霜、炙龜板代替。

加減:

⊙偏氣虛者,加黃芪、党參、白朮、陳皮;

⊙偏血虛者,加阿膠、紫河車、制首烏、懷牛膝;

⊙偏陽虛者,加補骨脂、仙靈脾、狗脊、肉蓯蓉;

⊙偏陰虛者,加白芍、枸杞子、女貞子、旱蓮草;

⊙陽虛寒痛者,加川烏、白芷;

⊙陰虛熱痛者,加元胡、地龍;

⊙兼痰濕者,加牙皂、膽南星、重用白芥子;

⊙兼瘀血刺痛者,加地鱉蟲、桃仁、紅花。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慢性期,除有關節已經僵直畸形,四肢或脊椎運動嚴重障礙外,一般全身癥狀已不明顯,關節局部無紅腫痛,或只腫而不紅不熱。

用法:以上諸葯共研為細末,再以豨薟草60g、老鶴草60g、絲瓜絡60g、桑枝120g(寒重者改為桂枝60g、徐長卿60g),大鍋濃煎2次,適當濃縮,泛為水丸,每天早晚各服1次,每回10g,溫開水送下。

方80

組方:麻黃3g,肉桂3g(或桂枝10g),白芥子15g,鹿角膠(烊化)30g,乾薑3g,熟地黃30g,生甘草3g。

加減:

⊙寒邪重,關節痛甚,得熱即減者,加附子、細辛;

⊙陰寒甚,局部畏寒而瀰漫腫脹者,重用白芥子、鹿角膠、肉桂;

⊙寒甚血瘀,身疼惡寒,四肢不溫,女子月經延遲者,加當歸、川芎、水蛭;

⊙寒甚阻絡,四肢麻木發涼者,加雞血藤、徐長卿、穿山龍;

⊙久瘀關節腫痛、僵直,骨節畸形者,加全蠍、蜈蚣、穿山甲、露蜂房、守宮。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天1劑。

方81

組方:金銀花60g,連翹15g,桑枝30g,銀花藤30g,丹參15g,紅花10g,丹皮10g,地龍12g。

加減:

⊙清熱解毒,加紫花地丁、野菊花、草河車、蒲公英、黃柏、白鮮皮、天花粉、生甘草;

⊙氣分熱重,發熱煩渴者,選加生石膏、知母;

⊙營血分熱熏,關節疼痛,夜重晝輕或身現斑點,有瘀血等血證者,加生地黃、白芍、元參、廣角片;

⊙熱甚血瘀,有發熱身疼甚,舌體有瘀血斑點,加桃仁、赤芍、元胡;

⊙熱甚絡阻,周身痛甚而又無瘀血見證者,選加絲瓜絡、王不留行、木瓜、竹茹;

⊙熱重腫甚,關節及其周圍組織紅腫熱痛重者,加防己、茯苓皮、萆薢、大黃、元胡;

⊙瘀滯日久,關節麻木僵直骨節畸形者,加露蜂房、皂角刺、烏蛇。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寒盛型,手足小關節腫脹變形,麻木,活動失靈,四肢大關節腫痛怕風,腰膝冷痛,關節局部不紅,自覺怕冷冒風,四肢發涼,面色無華,苔薄白,舌質淡,脈沉細。熱盛型:手足小關節紅腫脹痛,局部灼熱,皮色稍紅,四肢活動受限,或伴低熱,或自覺全身有發熱感,煩渴汗出,面色紅,舌苔薄白、質紅,脈弦滑數。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天1劑。

方82

組方:黃芪90g,當歸90g,白朮90g,威靈仙60g,羌活60g,獨活60g,全蠍60g,海馬60g,穿山甲50g,薏苡仁50g,防風50g,制川烏40g,制草烏40g,烏梢蛇40g,川芎40g,甘草40g。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用法:將上藥焙乾,共研為極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9g。開水送服,每天3次,30天為1個療程。

說明:服藥期間停服其他藥物,可配合理療。

方83

組方:烏梢蛇15g,蜈蚣2.5g,炙地龍10g,搖竹消10g,三七5g,川烏2.5g,草烏2.5g,黃芪15g,鹿角片1.5g,仙靈脾10g,威靈仙10g,生地黃20g,知母15g,甘草3g。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用法:上藥依法炮製,碾細粉過100目篩,裝膠囊(每粒0.3g),每天3次,每回10粒,3個月為1個療程。

方84

組方:制川烏(先煎)10g,制草烏(先煎)10g,威靈仙15g,薏苡仁30g,白芍10g,桂枝15g,雞血藤30g,當歸10g,熟地黃10g,生黃芪40g,桑寄生10g,烏梢蛇10g,制乳香6g,制沒藥6g。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用法:每天1劑,水煎分3次服。

方85

組方:生馬錢子30g,白花蛇2條,蜈蚣50g,烏梢蛇50g,土鱉蟲50g,地龍50g,赤芍100g,生甘草60g。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用法:生馬錢子去殼,與上藥一起放入烘箱烤乾,也可用文火將藥物烤乾,研成細粉末,採用傳統製作工藝,把諸葯攪勻,蜜製成300丸,每丸含生馬錢子0.1g,裝瓶備用。成/人初期每天2次,每回2丸,如無中毒反應,每回再增加1丸,最多每天不超過12丸,飯後吞服,服至全身肌肉有顫動及輕微抽動為最佳治療量,勿再加量,加量即會引起嚴重中毒,1個月為1個療程。

方86

組方:制川烏(開水先煨2小時)30至45g,生黃芪20至30g,雞血藤各20至30g,白朮15至20g,漢防己15至20g,麻黃10g,甘草10g,蜂蜜30毫升。

加減:

⊙屬熱者,加生石膏(先煎)30g,知母15g;

⊙屬寒者,加桂枝30g,白芷15g,細辛6g;

⊙血虛夾瘀者,加丹參20g,薑黃15g;

⊙痛甚者,加制乳香10g,制沒藥10g,白花蛇12g,伸筋草15g;

⊙濕重者,加蒼朮15g,薏苡仁15g,萆薢30g。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用法:每天1劑,共煎3次,分早、午、晚3次溫服。

方87

組方:生麻黃5g,制蒼朮10g,桂枝8g,防風10g,防己10g,威靈仙10g,制南星10g,雞血藤15g,桃仁10g,紅花10g,全蠍3隻,雷公藤15g。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用法:水煎服,每天1劑,病重者1日2劑。

方88

組方:防己30g,甘草(炒)15g,白朮22.5g,黃芪(去蘆)37.5g。

加減:

⊙喘者,加麻黃15g;

⊙胃中不和者,加芍藥22.5g;

⊙氣上沖者,加桂枝22.5g;

⊙下有陳寒者,加細辛22.5g;

⊙腹痛者,加芍藥。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等屬氣虛濕重者。

用法:上藥銼碎,每服5g,加生薑4片,大棗1枚,用水200毫升,煎至160毫升,去渣溫服。良久再服。服後皮肉中有蟲行感,腰以下冷,可坐於被上,再以被繞腰,溫覆微汗。

方89

組方:乳香10g,沒藥10g,紅花6g,麻黃6g,桂枝10g,透骨草20g,威靈仙10g,細辛6g,小白花蛇(或烏蛇)1條。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用法:用兩個小布袋,將上藥2劑分裝兩袋,封好口,再用白酒滴2盅放在籠屜蒸20分鐘,敷患部,交換用。

方90

組方:川烏10g,草烏10g,肉桂10g,紅花15g,白礬15g,枯礬15g,香油50毫升,黃蠟100g。

主治: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

用法:將前6味葯共研細面,用香油調和,再將黃蠟化開與前葯調和好,視膝關節腫塊大小,製成餅狀敷貼患處,外用布包紮固定,貼1周後再換。

說明:若屬濕熱蘊結,紅腫熱痛者不宜應用本方。

方91

組方:白鬍椒15g,生川烏15g,細辛15g,磁石15g,僵蠶15g。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頸椎、腰椎骨質增生,無名腫痛麻木,各種頭痛等症。

用法:將上藥搗碎,攤白布上用柳木籠蒸1小時,泡入500毫升白酒內密封10天後用。以酒反覆摩擦病變部位,時間10至20分鐘,每天2次,晚8時、晨5時用。

說明:本方雖為外用藥,但個別患者有過敏現象,應立即停用,口服或外用抗過敏藥物,無不良後果。如疼痛腫脹屬熱性者可試用,一般不主張用。禁忌內服。

方92

組方:白附子30g,羌活30g,獨活30g,白芷30g,乾薑30g,紅花30g,赤芍30g,牛膝30g,土鱉蟲24g,薏苡仁30g,血竭30g,乳香24g,沒藥24g,威靈仙20g,元胡30g,當歸30g。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用法:將上藥共研細末,裝瓶備用。臨症時取葯適量,加凡士林,用沸水調勻,趁熱敷於患處。

方93

組方:草紅花30g,全當歸30g,骨碎補30g,制乳香30g,制沒藥30g,防風30g,木瓜30g,川椒30g,白芷30g,透骨草30g,羌活30g,獨活30g,生黃柏30g,續斷30g,懷牛膝30g,生馬錢子30g,干茄根30g。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

用法:上藥共研粗末(過10目篩),用大青鹽100g略研,與上藥末60g拌勻後分為3份,用麻布袋盛裝。用時,放蒸籠蒸半小時後,趁熱敷於關節處,每回1個,輪番使用,若燙手,先用柳枝將其隔開皮膚,起熏蒸作用,可耐受時再熱敷於皮膚上,變溫涼後,再換1個,仍依上法使用。用後,置陰冷處。每回治療時間不少於1小時,每天2次,連續使用1周即1個療程後,即棄此囊。如需第2個療程,停葯1周後,仍依上法製作、使用。使用時注意不要燙傷皮膚,若燙傷即停用。

說明:禁忌內服。使用本方,偶有局部稍泛紅者,無礙,繼續用可治癒。用後忌受風。本方可連續使用2至3個療程,療程間需間隔1周。此方若與內服藥並用更佳。

方94

組方:麩皮1000g,米醋300毫升(或酌情定量)。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筋脈攣急,跌打損傷,瘀血腫痛,寒凝氣滯,脘腹脹痛等症。

用法:將米醋均勻拌入麩皮內,分2次放入鍋內炒熱,用布包紮後,患處或選穴位局部熱敷,兩包交替使用,每回熱敷1小時左右,每天1至2次。

說明:使用中要注意預防燙傷,始用熱度高,可酌情隔墊軟布。用後若醋量不足,可適當加入後再炒用。

方95

組方:透骨草20g,紅花20g,小茴香20g,松節15g,老顴草15g,艾葉20g,伸筋草20g,木瓜15g,海風藤15g,黃芪50g。

主治:風寒濕型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

用法:將上藥共研粗末,用紗布或粗布包成20厘米×20厘米方包,加熱(蒸或近火)外敷患處,1小時許復加熱,1日3至5次。

方96

組方:生川烏15g,生草烏15g,羌活9g,獨活9g,續斷12g,白芷9g,生乳香9g,生沒藥9g,黃柏12g,土鱉蟲10g,川芎15g,木香9g,威靈仙12g,骨碎補12g,海桐皮12g。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軟組織陳舊性損傷。

用法:上藥共研為極細末,以蜂蜜調勻外用。使用時將藥膏攤敷料塊上,敷料面積視肢體粗細,範圍大小,靈活裁貼。

說明:禁用於濕熱引起的關節紅腫熱痛。

方97

組方:桂枝30g,桑寄生30g,川牛膝25g,杜仲25g,雞血藤50g,伸筋草15g,乾地龍15g,當歸30g,川芎15g,紅花10g,千年健25g。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腰肌勞損,末梢神經炎,血管閉塞性脈管炎,跌仆損傷皮膚未破潰者。

用法:將上述藥物浸入75%乙醇1000毫升中,浸泡10至15天,即可應用。每回應用時,加樟腦適量,溶於藥酒中,用干紗布或藥棉蘸藥液外擦患處,塗擦後再用雙手在患處輕輕按摩5至15分鐘,1日3次。

方98

組方:生馬錢子60g,生梔子27g,血竭30g,生乳香30g,沒藥30g,紅花30g,元胡30g,白及27g,生川烏27g,草烏27g,當歸27g,生大黃30g,三七30g,硃砂10g,透骨草80g,七葉一枝花30g,冰片10g,樟腦10g,自然銅30g。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肩周炎,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網球肘,梨狀肌綜合征。

用法:冰片、樟腦、硃砂除外,上藥共研細末過180目篩,然後再加入冰片、硃砂、樟腦和勻裝入瓶內密閉保存備用。每回50至100g,如果病變部位大還可增加量,用醋50至100毫升或45度白酒也可,調成黏稠狀,裝入紗布袋中,放蒸籠中蒸半小時,然後取出趁熱敷於患處,可反覆蒸、敷,每回1至2小時,每天2次,可連續用3至4天。

方99

組方:桑枝12g,忍冬藤12g,白芍12g,萆薢12g,秦艽10g,當歸尾12g,蠶沙(包)10g,豨薟草15g,薏苡仁15g,甘草1.5g。

加減:

⊙有惡風寒、無汗、身痛等症者,加蘇葉、防風;

⊙關節腫大、屈伸不利者,加竹節;

⊙小指關節腫大僵硬者,加僵蠶、蜈蚣、白花蛇;

⊙手足心熱、關節腫脹熱痛者,加生地黃、丹皮;

⊙心悸氣短、自汗惡風者,加丹參、炙遠志、黃芪。

主治:慢性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關節疼痛不利,日久不愈或反覆發作者。

用法:水煎服,每天1劑。

方100

組方:豬苓6g,黃芩15g,廣木香3g,厚朴15g,蜈蚣2條,黃柏6g,朴硝15g,山柰6g,小活血12g,大黃15g,全蠍3g,藿香3g,生甘草3g。

主治:類風濕性及風濕性關節炎日久化熱,肢體關節、肌肉疼痛,小便不利,大便秘結或溏而不暢,色醬黃,苔黃,脈沉有力,形體壯實,用諸疏風散寒、燥濕清熱之方無效者。

用法:水煎服,每天1劑。

方101

組方:桂枝10g,麻黃10g,白芍15g,防風15g,制川烏(先煎)12g,知母12g,白朮15g,制乳香10g,制沒藥10g,制馬錢子0.6g,蘄蛇10g,全蠍6g,續斷20g,黃精15g。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坐骨神經痛,頸椎病。

用法:水煎服,每天1劑。

方102

組方:補骨脂5g,巴戟天5g,烏蛇肉6g,桂枝2.4g,伸筋草10g,地龍肉6g,當歸6g,桑枝15g,川芎3g,赤芍5g,白芍5g,桑寄生15g,石菖蒲5g,桑螵蛸6g,生銀杏(連皮打)10枚,炙甘草5g,虎骨膠(另烊化服,現多用狗骨代替)3g。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周身關節腫痛,發熱,十指及肘部拘攣不伸,於陰雨時發作更甚,食睡尚好,夜間遺尿,苔白膩,脈沉滑。

用法:每天1劑,水煎2次,藥液混合,早晚分服。

方103

組方:蒼朮10g,漏蘆10g,雞血藤10g,矮地茶10g,漢防己10g,尋骨風10g。

加減:

⊙熱痹者,加黃柏、虎杖、白石英;

⊙如伴全身高熱者,口苦口渴,便結尿黃者,加金銀花、連翹、石膏;

⊙風寒濕痹者,加獨活、防風、桂枝、薑黃;

⊙下肢疼痛者,加牛膝。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用法:水煎,早晚分服,每天1劑。

方104

組方:當歸12至15g,黃芩9g,連翹12g,生甘草12至15g,生薏苡仁24g,防風12g,忍冬藤15g,海桐皮12至15g。

加減:

⊙寒邪偏盛者,加川烏、草烏;

⊙熱邪偏盛者,加石膏、知母、虎杖;

⊙風勝遊走者,加白芷、羌活;

⊙濕勝漫腫者,加薏苡仁、大腹皮;

⊙肢體腫而且脹者,加枳殼、厚朴;

⊙久痹正虛者,加人蔘、當歸、黃芪、地黃;

⊙病在上肢者,重用桂枝,加薑黃;

⊙病在下肢者,加木瓜、川牛膝、鑽地風;

⊙周身關節疼痛者,加千年健、伸筋草、絡石藤。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手指、足趾關節腫脹疼痛,甚則強硬變形,張口不利,或伴四肢關節腫痛,舌苔淡薄微膩,脈象弦細澀。

用法:水煎,每天1劑,每劑煎服2次,首劑煎煮時間不少於45分鐘。

方105

組方:鹿角霜12g,制附子(先煎)10g,桂枝10g,細辛5g,羌活10g,獨活10g,防己15g,生黃芪30g,當歸15g,赤芍10g,白芍10g,生地黃30g,生薏苡仁30g,地龍10g,蜈蚣3條,烏蛇肉10g,生甘草12g。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坐骨神經痛,肩周炎,老年人腰腿疼,肢體肌肉關節冷痛,關節腫脹或變形,屈伸不利,腰膝酸痛。

用法:水煎服,每天1劑,15天為1個療程。可根據具體病情,服2至6個療程。

方106

組方:雞血藤30g,秦艽30g,炒桑枝30g,海風藤30g,絡石藤30g,伸筋草30g,絲瓜絡15g,忍冬藤30g,甘草5g。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肢節疼痛,遊走不定,筋脈攣急,屈伸不利,四肢麻木痹痛,亦可用於各種原因所致的筋脈損傷之拘急疼痛。

用法:水煎服,每天1劑。

方107

組方:黃芪30g,威靈仙30g,尋骨風30g,桂枝3至9g,白芍15g,防己15g,山藥15g,元胡20g,伸筋草12g,細辛3至9g,大棗7枚,生薑6g,炙甘草6g。

加減:

⊙血虛者,加當歸10g;

⊙寒痛者,加制川烏(先煎)6g,制草烏(先煎)6g,熟附子(先煎)10g,麻黃8g;

⊙熱痛者,加秦艽15g,忍冬藤30g,地龍30g,石膏(先煎)30g;

⊙濕重者,加薏苡仁15g,蒼朮10g,白朮10g;

⊙關節變形,肌肉萎縮者,加千年健30g,老鸛草30g,豨薟草30g;

⊙頑痹者,加全蠍10g,僵蠶10g,蜈蚣3條。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長期應用西藥致胃氣明顯受損,或素有胃疾不能受納諸種西藥而痹痛依然如故者。

用法:水煎服,每天1劑,3個月為1個療程。


推薦閱讀:

手指關節疼痛是怎麼回事?
風濕性關節炎癥狀有哪些?
關節屠夫-類風濕
風濕免疫科協定方
吃了醋泡姜,治好風濕病!

TAG:中醫 | 關節炎 | 處方 | 類風濕 | 關節 | 風濕 | 類風濕關節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