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是一場被小國精心策劃的世界大戰

由於威廉二世錯誤的外交政策,也由於各種複雜的國際原因,日俄戰爭之後歐洲形勢日趨緊張,列強之間越咬越緊。但這卻無形之中給歐洲之外的大國提供了天賜良機。而這些大國之間的矛盾,又無形中給某些小國提供了特殊的戰略機遇。

於是有一個小國就這樣抓住了機遇,利用大國之間的摩擦與夾縫,加速一戰的爆發,以達成自己的目的,這個國家就是「塞爾維亞」。

巴爾幹,迂迴地中海的關鍵

巴爾幹問題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興衰密不可分。歷史上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極盛之時,建立了橫寬歐亞非三大洲的巨型帝國,對歐洲的基督教世界展開全面攻擊,兵分三路,最後這三路都被擊退。

對歐洲的攻擊失利之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就開始持續沒落,歐洲則越來越強。這個時候的土耳其在歐洲尤其是東南歐,控制著大片領土,但因為老霸主越來越弱,變成了一個權力真空地帶,於是它開始吸引其他強國把這裡當做狩獵場,逐漸地出現了歐洲病夫土耳其,也就是土耳其問題。在這之下又出現了巴爾幹問題,引出了沙皇俄國的擴張。

(沙皇俄國一戰前的擴張圖)

沙皇俄國是從一個非常小的大公國向外擴張,屬於由小國一步步擴張出來的巨無霸帝國。在擴張的過程中,獨特的地理位置,賦予了它易守難攻的堡壘性質,但同時它想向外擴張也非常困難。俄國最長的海岸線在北冰洋上,但長時間以來,因為自然條件和技術的原因,人類很難利用,俄羅斯其實是處在比較封閉的空間裡面。所以俄國形成了一個獨特的地緣戰略傳統,那就是追求出海口,奪取優質海岸線。

彼得大帝一生功業就是往西北方向不斷擴張,打敗瑞典,取得大北方戰爭的勝利,成為新的霸主,取得波羅的海出海口。但波羅的海是封閉的海,再往外沖,力有不及。所以俄國的擴張方向逐漸開始向西南偏移,向黑海衝擊,最後幾乎把黑海變成了它的內海。但黑海也是一個封閉的海,所以要進入地中海。

(地形圖)

黑海的出海口恰恰控制在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手上,這個帝國現在已經是垂垂老矣,正好當做沙皇俄國擴張的一個祭品。但是作為控局者,英帝國並不允許沙皇俄國隨便沖入地中海,所以它要去幫助這個歐洲病夫,來擋住俄國北極熊的衝擊,克里米亞戰爭事實上就是這樣爆發的。因為克里米亞戰爭的失敗,俄國開始掉頭往東走,在阿富汗、伊朗衝擊英國的殖民地,目的是進入印度洋,獲得出海口、優質海岸線和重要的不凍港。

英國自然是堅決頂住,所以俄國再往東,跑到太平洋沿岸來謀求不凍港和出海口,最後引發了日俄戰爭,又一次受挫後退回到歐洲,發現直接從黑海衝出去還是不行,於是迂迴進入地中海沿岸。怎麼做到這一點?通過巴爾幹。

大國紛爭,小國鑽空

除俄國以外,奧匈帝國也在往地中海擴張。隨著德國的統一,奧匈帝國向北施加影響力的空間已經沒有了,義大利統一把西南方向給堵死了,只能往東走。這樣一來在巴爾幹就出現了兩個強國,一個奧匈帝國,一個沙皇俄國,兩個都想在這裡施加影響力,就是出現了大國的爭鋒。

而在大國爭鋒之下更複雜的是當地的小部落、小民族和小國家也有自己的想法。它們不甘心老被別人利用,也想反過來利用這些大國,參與棋局,由小而大,由弱而強,順勢崛起。這樣一來,巴爾幹就出現了一個錯綜複雜的鬥爭,奧匈帝國和俄國在第一線上對峙,背後又引發出奧匈帝國的盟友是德國,沙皇俄國的盟友是法國,後來英國也開始入局,所以巴爾幹的問題如果處理不當,就有可能點燃一場歐洲的大戰火。

這一點俾斯麥早就看到了,所以他說了一句名言,說巴爾幹問題就是一個火藥桶,現在如果哪個蠢材和瘋子劃根火柴往裡扔,大家都會被炸翻在地。但後來形勢一步一步往非常危險的方向發展,越發展越導致奧匈帝國和沙皇俄國在巴爾幹半島上的太極推手,於是塞爾維亞起來了。塞爾維亞是這些當地國家裡最有實力,最有想法,也最有行動力的。它追求在它的領導下,能夠實現南部斯拉夫人的大聯合,而這個統一是不算在俄羅斯搞的泛斯拉夫運動裡面。

(鐵血宰相俾斯麥)

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塞爾維亞一方面利用俄羅斯,另一方面不僅要把破碎地帶上的小部落整合起來,還要把奧匈帝國已經控制的很多地方再給撬出來,甚至還要把奧匈帝國裡面屬於它所定義的南部斯拉夫人給搞出來。所以在內部扶植了好多第五縱隊,整天示威遊行,暗殺破壞,給奧匈帝國添亂。

奧匈帝國作為當時歐洲成份最複雜的多民族國家,在新興的民族理論面前,未能及時提出自己的理論非常被動。所以逐漸就在內部形成了一個強勁的主戰派,這些人以當時的總參謀長康拉德為領袖,並認為奧匈帝國內部所有的分裂主義運動全是塞爾維亞搗的鬼,事實上他們的判斷是對的。

苦肉計上演,塞爾維亞主動擦亮火柴

奧匈帝國要有一個好的借口來打塞爾維亞,希望通過一場短促的閃電性打擊,重創塞爾維亞,甚至把它打成幾個國家,肢解掉,趁它的盟友俄羅斯還沒反應過來之前,幾拳把它放倒。快速閃擊搞掉塞爾維亞的同時震懾住國內的那些分裂主義者。

對此塞爾維亞當然知道,它要做的就是把整個國家發展成兵營,利用多瑙河叢山峻岭保護的地理優勢,不斷發展軍事力量,讓奧匈帝國三拳四板斧砍不倒,等待盟友俄國的幫助。一但俄國參戰,德國就會支持奧匈帝國,法國就會幫助俄國,那英國也不能置身事外,整個歐洲就會亂起來打做一團。等於塞爾維亞第一個擦亮火柴,扔到火藥桶里。

雖然說它自己就在一堆火藥中間,但是它知道,這火藥桶構造獨特,它向外炸,能把一周圈的大國全部炸翻在地,雖然它也會付出一些代價,但那是皮肉之傷,收穫是更大的,可以打開僵局,這就是塞爾維亞的目的。所以當塞爾維亞知道奧匈帝國裡面有一群主戰派要打他的時候,他不僅不害怕,還非常高興,還要繼續刺激挑逗這些人。但讓他們非常窩火的是在奧匈帝國的內部,除了主戰派還有一個主和派反戰派。反戰派里最讓他們頭疼的就是這個帝國的繼承人——斐迪南大公。

(斐迪南大公)

斐迪南大公這個人反戰說法有很多。一種說法說是這人性格比較軟,甚至有點慫,但恰恰因為此,做事比較謹慎,對於搞這種戰爭,他能保留意見。另外因為他老婆是非貴族出身,在思維保守的奧匈帝國上流社會受盡歧視,連他的孩子也被剝奪了繼承權,這讓他極其不爽,所以他對那些老派作風很看不在眼裡,故而對於他們政治下的一套——巴爾幹政策,不以為然。

再加上他獨特的身份和影響力,使得整個帝國反對對塞爾維亞對巴爾幹問題採取激進好戰政策的人,都聚攏到他的身邊,形成一個非常強大的聲音。在塞爾維亞看來,這就很麻煩,只要這個人還活著,只要他和他的影響力還擋在那兒,塞爾維亞就不會挨揍,這個仗就打不大,它們的苦肉計就實現不了。

塞爾維亞軍方非常窩火,最後得出結論:幹掉這小子。所以塞爾維亞的軍方出錢、出人、出槍,先搞民間組織俱樂部,然後各種秘密形式推進。背後雖然是軍方操控,但對外則示之以一個自發性的民間組織,通過這個民間組織,吸納一些所謂的愛國青年,把他們培訓成殺手。在選殺手的時候,故意選未成年人。目的是可以讓它們規避法律制裁,獲得同情和特赦的機會,同時還可以打輿論戰,在國際輿論上爭得同情,讓大家以為,這個事情就是一個頭腦發熱的未成年人,不知道從哪搞到一把槍,出於義憤去搞掉一個軍國主義分子。

(薩拉熱窩事件)

當斐迪南大公去薩拉熱窩視察的時候,其實暗殺他的天羅地網已經布下。雖然中間發生了幾次偶然,讓他逃出虎口,但最後還是繞進了鬼門關,他和他老婆還是被這個刺客給搞掉了,火柴扔進了火藥桶。

計謀得逞,鹹魚翻身

後面發生的事情我們就知道了,塞爾維亞幹了這票之後,使得在奧匈帝國高層主戰派順勢佔據了絕對話語權,開始調兵遣將,準備重擊塞爾維亞。但作為塞爾維亞的盟主沙皇俄國,不知道怎麼回事,就比較急於去表示要支持塞爾維亞。德國馬上站出來支持奧匈帝國,法國和英國也馬上被帶動起來。

德國的基本作戰計劃是無論這個仗在東面打西面打,都要通過比利時,先揍法國,再打俄國,但奧匈帝國不是這樣想的,他要集中力量打塞爾維亞,德國去打俄國,大的對大的,中的最中的,小的對小的,逐對廝殺。所以德國既不能說服奧匈帝國改變自己的作戰計劃,也不願改變自己的作戰計劃。最後給他的盟友造成了一個致命的錯覺,尤其讓康拉德相信,德國會以主要兵力來對付俄國,這樣奧匈帝國就可以集中兵力去打塞爾維亞。

(德國軍隊)

事實上恰恰是德國一開戰就通過比利時,一路就沖著巴黎殺過去了,而沙皇俄國不受任何的限制,結果鐵鎚就砸到了奧匈帝國裸露的側背上,奧匈帝國完全沒有做好兩線作戰的準備,搞得手忙腳亂,沙皇俄國連續幾拳把它打的滿地找牙。

等於一開始,奧匈帝國的精銳部隊就被毫無意義的犧牲掉了,而德國雖然一開戰打得還比較順利,但終究未能達成既定的作戰計劃,西線東線都變成了一場漫長的持久戰,這讓歐洲流盡鮮血,最終以德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沙皇俄國、奧匈帝國的土崩瓦解和英國、法國的全面衰敗畫上了句號。而塞爾維亞雖然也付出了慘重代價,但最後確實按他的構想順勢擴大了他的國家,得以組建一個大型國家。


推薦閱讀:

世界幾大頂尖財富家族家訓【轉瘋】
話機世界搶跑 首個虛擬運營商套餐推出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起因是什麼?
看了《西部世界》,還想再看看這些HBO經典劇集

TAG:策劃 | 世界 | 世界大戰 | 小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