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鎮化發展不可忽視小城鎮建設
新型城鎮化發展不可忽視小城鎮建設 |
|
http://www.CRNTT.com 2014-04-13 08:35:37 |
中評社北京4月13日電/城鎮化作為中國現階段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已經得到社會普遍共識。如何實現城鎮化,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目前都存在著以城市化代替城鎮化的問題。這種傾嚮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各地興起大城市熱,小城鎮建設越來越被忽視,甚至出現停滯萎縮的局面。據統計,中國現有600多個城市正在規劃拉開新一輪大城市框架,180多個地級市正在規劃「國際大都市」,城鎮化演變成了城市規模競賽。從中國國情出發,這種只注重大城市的城鎮化發展是十分危險的。一方面,原有的大城市人滿為患,「城市病」越來越重,難以接納新的城市人口;另一方面,新的城市盲目追高求大,城市生活成本越來越高,同樣難以接納新的城市人口;更為重要的是,城市資源浪費嚴重,城市可持續發展難以為繼。 中國經濟時報發表國家行政學院辦公廳副巡視員范迪軍文章表示,顧名思義「城鎮化」,就是城市和小城鎮共同發展的進程。中國城鎮化最早拉開序幕是從小城鎮開始的,自十五屆三中全會提出「小城鎮,大戰略」以來,小城鎮建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為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新時期要不要繼續建設小城鎮?回答是肯定的。從小城鎮具有的功能來看,當前中國小城鎮依然承擔著城鎮化的重要職責。 一是解決農村地區就地城鎮化問題。 自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鄉鎮企業的發展,特別是中央關於建設小城鎮政策的出台,各地小城鎮發展迅速,長三角、珠三角一帶的小城鎮,已經成為外來人口聚集地,有的人口規模已達到內地中等城市水平,實現了區域城鄉一體化。 二是解決產業聚集問題。小城鎮不僅是農民創業的載體,也是地方政府招商引資的平台,通過多年發展,形成了農村產業的集中區,已經成為地方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是解決了農民進鎮就業問題。小城鎮發展的動力源於產業,產業的發展又為當地農民進鎮就業落戶創造了條件。 四是解決帶動農村經濟發展問題。城鎮化發展的進程,一直是與「三農」問題緊密聯繫的。中國還有一半左右的人口生活在農村,多數就業在農業,建設小城鎮既能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加快農業現代化發展,特別是依託小城鎮發展專業市場、特色市場,帶動農村二、三產業發展。目前,一些地區正在嘗試家庭農場生產與田園村莊建設相結合,形成小城鎮與新農村城鄉互補的發展格局,這些都為新時期小城鎮發展創新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文章分析,當前中國小城鎮建設中,也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是發展無序,規模過小,總體規劃滯後。從小城鎮發展歷史來看,改革開放初期,各地特別是長三角、珠三角小城鎮發展較快,出現了「小城鎮熱」,但上世紀90年代後期,農村人口、資金、物流都湧向大中城市,小城鎮建設出現了低谷。2006年中央提出「新農村」政策後,小城鎮處在城市與新農村之間,依然是發展低谷,甚至邊緣化,更沒有長遠規劃和戰略布局。 二是產業聚集不足,鄉鎮企業吸納就業能力下降。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吸納了大量的農村勞動力,為小城鎮發展注入了活力。但90年代後期鄉鎮企業逐漸被東南沿海的外資企業發展所代替,一江春水向東流,內地鄉鎮經濟受其影響,出現萎縮甚至凋敝。 三是基礎設施配套較差,人口聚集功能較弱。近年來,由於城市建設重點轉向大中城市,鄉鎮基礎設施投入不到位,商貿、居住、文化、教育、衛生功能不到位,影響了小城鎮聚集人口的能力。 四是改革政策不到位,制度性障礙嚴重。一方面農民進入小城鎮,如何解決小城鎮就業、居住與農村原有生產、生活的關係,包括承包地、宅基地的財產化問題,沒有政策規範和指引。另一方面,小城鎮的戶籍政策、就業政策、創業政策以及金融信貸政策等,都沒有做出相應的改革與配套,影響了小城鎮的可持續發展。 文章認為,從小城鎮長遠發展戰略來看,為更好地完善城鎮化發展的格局,小城鎮的發展必須立足農村實際,立足農民需求,可以分三個層次有序開展: 一是普通小城鎮建設,通常以行政區劃鄉鎮為主,依託當地鎮政府所在的集鎮,搞好小城鎮建設。這是小城鎮的基礎,是當地農民改善生活環境的首選。 二是中心鎮建設,這類小城鎮人口相對較多,二、三產業相對集中,集貿市場較為繁榮,為當地農民就業、生活提供了便利條件,這是城鎮化體系建設的重點。 三是縣城所在地的城關鎮建設,通常又稱為縣城。這是地方政府精心打造的小城市。中國東部地區的縣城,已經超出小城鎮概念,無論是外在的發展體量,還是內在的配套實施,都達到了中等城市水平,可以說是小城鎮升級的最高版。因此,這三級小城鎮儘管體量不同,功能差異較大,但共同組成了中國城鎮化體系「鎮」的核心內容,不僅是中國城鎮化涉及人口最多的載體,也是當前城鎮化最薄弱的基礎環節,更是城鎮化需要迫切關注的問題。因此,可以說,小城鎮建設是聯繫農村與城市的重要橋樑,是中國新型城鎮化戰略的重要基石,也是城鎮化發展的潛力所在。 文章指出,城鎮化的本質是為了滿足人們提高生活水平、增加就業機會、改善人生活質量的需求,提高城鎮化率的目的是為了更多的農民真正融入城鎮、分享城鎮化發展的成果,得到更多的公共服務。因此,實現這一要求,與以往的小城鎮建設不同,新時期小城鎮建設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完善小城鎮的配套功能,增加基本公共服務產品,改善居住生活環境,提升小城鎮的品質,使之在推進農村地區城鎮化中發揮積極的作用。 第一,要與培育地方產業相結合,打造產業特色鮮明的小城鎮。沒有產業支撐的小城鎮,就沒有吸納當地農民進鎮就業的能力。因此,小城鎮建設必須結合本地資源優勢,積極培育二、三產業,集中力量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產業,形成產業競爭優勢,帶動當地農民進鎮務工、定居生活,實現農村就地城鎮化、農民就地城鎮化。 第二,要與弘揚地方文化相結合,打造人文特色鮮明的小城鎮。中國地域產別很大,各地小城鎮風情各異,這是小城鎮的魅力所在,也是城鎮化可以承載「鄉愁」的文化所在。要發揮這一地域優勢,特別是小城鎮的歷史文化優勢,深度開發旅遊文化資源,借鑒國外旅遊小鎮的成功經驗,建設一批人文特色的小城鎮,帶動旅遊文化業發展,為農民就業、創業提供更多機會。 第三,要與建設公共產品相結合,打造功能配套的高品質小城鎮。小城鎮之所以不被城鎮化看好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公共設施配套不全,都市化的公共產品較少。因此,小城鎮要面向未來,高起點規劃,結合當地居民的實際需求,規劃建設好醫院、學校、圖書館、影視文化館等必要的公共產品,解決好自來水、燃氣、電力供給以及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配套問題,特別是城鄉交通路網的配套建設。同時,鼓勵多渠道開發興建有地域特色的住宅小區,滿足當地農民城鎮化的住房需求。 第四,要與保護生態環境相結合,打造生態宜居的小城鎮。生態環境惡劣一直是困擾中國城鎮化的重要因素。小城鎮建設一定要吸取大城市的經驗教訓,高度重視保護好當地生態環境。要把生態環境作為核心競爭力,摒棄急功近利的工業化思想,凡是與生態環境相悖的污染類項目一律不上,為子孫後代留下財富,為小城鎮可持續發展留下空間。 第五,要與建設新農村相結合,打造鎮村和諧的小城鎮。小城鎮一個天然的優勢就是與農村連為一體。在新一輪城鎮化發展影響下,中國農村出現了大量的「空心村」現象。為此,要通過小城鎮建設,特別是產業發展等措施,將「空心村」人口融入小城鎮,騰出更多小城鎮發展空間,同時將有條件的村莊規劃建設為中心村,為未來的小城鎮建設創造條件。 第六,要與改革戶籍政策相結合,打造農民進鎮落戶自由的小城鎮。能不能真正實現城鎮化有一個重要衡量標準就是城鎮戶籍問題,這是城鎮化改革的重要內容。由於現有小城鎮保障水平較低,農民進鎮居住成本較低,完全具備戶籍政策放開的條件,由進鎮農民自主選擇,形成農民進鎮落戶無門檻政策,積極探索解決城鄉二元結構,推進鎮村一體化發展。 |
推薦閱讀:
※城鎮化,到了踩剎車的時候了
※「圈縣」:尋求新型城鎮化的破局之道
※新型城鎮化
※鎮改市將首試機構大部制:不配套完整四大班子|城鎮化|鎮改市
※積極探索城鎮化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