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八卦屬性
《繫辭》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然而八卦究竟如何定吉凶,卻是學易中最難的一部份。
八卦二體的解卦方式,自古易學家使用相當普遍,然而如何以一套理則將八卦套用至二體以決定吉凶,卻無法找到一部經典的教材,也沒有人去建立一套明析的法則。至於象數派以互體錯綜等各種旁雜的方法使用八卦,則流於支離瑣碎,反而讓八卦的法則更難建立。關於象數派之流弊,可參考:為什麼我很少講互卦?(兼論象數派的自我矛盾)
本文的目的,是要把個人多年來研究二體與八卦的心得理則化,讓我們只要依這套法則把八卦套用到上下二體之後,就能夠得到吉凶的判斷,以及卦義的大致脈絡方向。
相關文章
論八卦屬性--解開八卦定吉凶之祕(下)
被遺忘的二體
自古至今,註解《易經》的書無數,但最古老與最經典者莫如《十翼》,特別在對於卦爻辭的註解之中,又以《彖》傳與《象》傳最為精闢。如果沒有《彖》《象》的註解,六十四卦卦爻辭簡直有如天書。
《彖》與《象》對於經文的解說方法,除了一些字義的直接分析解釋之外,還包括以卦象解析吉凶悔吝。在對「卦象」的註解當中,則含蓋了二體與八卦的取象,以及陰陽剛柔的變化,爻位的比應、當位,得中等原理。其中爻位與剛柔的變化,到了王弼得到了最有理則的詮釋,讀王弼易可能的最大收獲之一,就是讓人能夠輕易掌握《彖》與《象》裡的陰陽與爻位變化法則。反過來說,要了解《彖》《象》傳裡的爻位與陰陽原理,王弼的《周易注》與《周易略例》就是最佳教材。
然而,對於二體,也就是內卦與外卦(或稱下卦與上卦)之間的理則,很可惜的,王弼不但無甚發揮,還與互體一同以「得意忘象」的方法把他給遺忘了,而讓王弼背著1700多年「棄象」的罵名。
至於講二體卦象最多的象數派,則因拘泥於經文而無限制的隨意擴充卦象,反而讓解讀卦象成為一場無理頭的腦筋急轉彎遊戲,毫無理則可言。另也有許多人零星的引入五行生剋來解釋卦象,這完全是牛頭不對馬嘴。
雖說早在春秋(甚至更早)或最遲至戰國時代《周易》早已吸收了一些五行思想,而五行在占驗吉凶上也是一套理則相當清楚的系統,只不過八卦相盪的原則,與五行完全不一樣。例如,在五行生剋中以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但是在八卦中巽木與震木卻是專門解坎水之險的,有些克水的意味。坎水與澤水卻對於坤土有滋潤之作用,而澤在五行中則又被歸類於金。而做為萬物生生之源的乾元,則被歸類於只能生水的金。這是完全不同的兩套系統,隨意把五行扯進來,完全無助於理解八卦與二體,只會擾亂我們對於八卦的理解。
八卦在內外體的表現不同
關於二體的基礎知識,可先參考:談易經卦象的二體與互體(互卦)。
八卦的基本德性大底皆取象於自然現象:乾天、坤地、震雷、巽風、坎水、離火、艮山、兌澤。上古先人以擬人化之德性去思考這些自然現象之後,將其套用在《易經》這一套抽象化的符號系統內推算吉凶悔吝,福禍得失,以做為思過遷善,趨吉避凶的思考工具。
八卦雖然各別都可有許多的象徵意義,但也都各有其不同的核心意義與屬性。這套系統並不否認八卦的各種豐富取象,例如《說卦傳》:「乾為天,為圜,為君,為父,為玉,為金,為寒,為冰,為大赤,為良馬,為老馬,為瘠馬,為駁馬,為木果。」甚至於包括象數派所挖掘出的一些「逸象」我們都是可以接受而加以採用的。這套系統的目的只是要找出最抽象與最核心的一個或簡單幾個象徵意義,以幫助我們能夠邏輯化的去思考與判斷套用在二體上的吉凶方向。
另外我們也發現,六十四卦的內外體的分別是相當重要的,互體硬是把內外體的分別給去除,因此流敝叢生。解卦時,若無法了解內外上下之區別,以及八卦在內外的不同作用表現與意義,那麼就很難了解六十四卦的卦義。
〔由於這是初次將這些原則寫下,不免粗略,因此隨時會再修改或修正〕
論乾卦
論坤卦
論震卦
論巽卦
論坎卦
論離卦
論艮卦
論兌卦
其他補充的八卦互動原則:
以上先簡論這套理則的摘要,下篇則將分述八卦的卦義以及與這些法則的運用。
推薦閱讀:
※有關八卦掌體會/天地翻
※陰陽和八卦
※從先後天八卦看六經六氣_
※九宮八卦
※用平衡思維破譯八卦
TAG:八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