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種植中容易出現的不良現象
馬鈴薯的生長條件是由大自然和種植者提供的。大自然中存在著許多生物,免不了要相互作用,相互影響;自然氣候也經常驟然變化,種植者的管理也有不及時或達不到要求的時候。由於環境條件的作用,就會使馬鈴薯在種植過程中出現一些問題,使產量和質量受到不良的影響。了解這些問題,及早採取一定的措施,就能減少、減輕或避免問題的出現,達到豐產優質的目。
(一)種性退化現象
馬鈴薯連續種植幾年後,常會出現植株矮化、叢生、長勢衰退,或葉片捲曲、皺縮、變脆、變色及出現黃綠相間的斑駁、環斑、條斑,或葉脈黑褐色、壞死、葉子脫落,嚴重的全株枯死。它的塊莖長得越來越小,有的塊莖切開後薯肉上有褐色網紋,甚至壞死。特別是在馬鈴薯生長季節氣溫較高的地方,更容易出現這樣的問題。而新從種薯生產部門調進的種薯,在第一年種植時則很少有這種現象出現。人們把馬鈴薯種植中自然出現長勢衰退、莖葉病態、產量質量降低的現象,叫做馬鈴薯種性退化現象。
科學家多年研究的結果表明:馬鈴薯種性退化的主要原因,是多種傳染性病毒病對馬鈴薯的侵染所造成的。這些病毒通過健康植株與帶病植株莖葉的接觸和摩擦,昆蟲特別是蚜蟲和跳甲的咬食,或刺吸病葉汁液後再咬食或刺吸健株葉片,就把病毒傳給了健康植株。通過工具和人的衣物碰撞等也能傳毒。健康植株受感染後,病毒會在植株體內繁殖,增加數量,並在體內活動,引起不同癥狀。病毒也會積累在
科學家發現,病毒病的發展與溫度有關。溫度低,病毒增加慢,在馬鈴薯植株中發展也慢;溫度高,病毒增殖快,在馬鈴薯植株中引起病狀也快。這就是在低緯度、低海拔、高溫度的南方,馬鈴薯退化快,而在高緯度、高海拔、低溫度的北方,馬鈴薯退化慢的原因。
科學家還發現,使馬鈴薯受感染的病毒,在茄科植物和煙草等植物上也有,說明它的毒源是比較多的。但是,馬鈴薯體內感染的病毒,在幼齡部位也就是新芽或莖的尖端,含病毒量最少或者投有病毒。
侵染馬鈴薯的除病毒外還有類病毒,目前發現的病毒和類病毒巳達20餘種。在我國發現的危害馬鈴薯的病毒有5~6種,類病毒有1種。引起退化最嚴重的有卷葉病毒、輕花葉病毒和重花葉病毒,還有紡錘塊莖類病毒。如果馬鈴薯不被感染上述幾種病毒或類病毒,就能健康生長,獲得高產。
(二)品種混雜現象
在有自留種薯習慣的地方,連續使用幾年後的種薯,在田間所長出的植株除了出現退化現象外,還常常出現不同於原品種的植株。它們長相不一樣,高矮不一致,葉色不相同,花色各相異,分枝有多有少,成熟有先有後,薯形也不同,單株產量多少不一。從而導致馬鈴薯產量下降、品質不理想、商品率下落,產值降低。有人說這是「串花」即雜交所造成的,其實這是不確切的。因為「串花」只有進行有性繁殖才會出現,而馬鈴薯在生產上,是用塊莖進行無性繁殖的,無性繁殖不會有「串花」的可能。田間品種混雜的主要原因是種薯的機械混雜。一般一個農戶種植馬鈴薯都在兩個品種以上,還常相鄰種植,收穫時雖分別收穫,但稍一不注意,就會有小量摻混的可能。在貯藏過程中,混進幾塊不同品種的馬鈴薯也不可避免。下一年把它們種到地里,又不認真去雜,這樣就越種越混,幾年過後就成了混雜的品種了。
要解決品種混雜問題,第一要定期選用種薯生產部門專門生產的種薯,更替舊種薯,第二自己留種時必須在有隔離條件的地塊單獨建立留種田,在生育期中認真去雜去劣去病株,方可保證種薯的純度,使田間不出現品種混雜的現象。
(三)塊莖畸形現象
在收穫馬鈴薯時,經常可以看到與正常塊莖不一樣的奇形怪狀的薯塊,比如有的薯塊頂端或側面長出1個小腦袋,有的呈啞鈴狀,有的在原塊莖前端又長出1段匍匐莖,莖端又膨大成塊莖形成串薯,也有的在原塊莖上長出幾個小塊莖呈瘤狀,還有的在塊莖上裂出l條或幾條溝,這些奇形怪狀的塊莖叫畸形薯,或稱為二次生長薯和次生薯。
畸形薯主要是塊莖的生長條件發生變化所造成的。薯塊在生長時條件發生了變化,生長受到抑制,暫時停止了生長,比如遇到高溫和干早,地溫過高或嚴重缺水。後來,生長條件得到恢復,塊莖也恢復了生長。這時進入塊莖的有機營養,又重新開闢貯存場所,就形成了明顯的。二次生長,出現了畸形塊莖。總之,不均衡的營養或水分,極端的溫度,以及冰雹、霜凍等災害,都可導致塊莖的二次生長。但在同一條件下,也有的品種不出現畸形,這就是品種本身特性的緣故。
當出現二次生長時,有時原形成的塊莖里貯存的有機營養如澱粉等,會轉化成糖被輸送到新生長的小塊莖中,從面使原塊莖中的澱粉含量下降,品質變劣。由於形狀特別,品質降低,就失去了食用價值和種用價值。因此,畸形薯會降低上市商品率,使產值降低。
上述問題容易出現在田間高溫和乾旱的條件下,所以,在生產管理上,要特別注意盡量保持生產條件的穩定,適時灌溉,保持適量的土壤水分和較低的地溫。同時注意不選用二次生長嚴重的品種。
(四)塊莖青頭現象
在收穫的馬鈴薯塊莖中,經常發現有一端變成綠色的塊莖,俗稱青頭。這部分除表皮呈綠色外,薯肉內2厘米以上的地方也呈綠色,薯肉內含有大量茄鹼(也叫馬鈴薯素、龍葵素),味麻辣,人吃下去會中毒,癥狀為頭暈,口吐白沫。青頭現象使塊莖完全喪失了食用價值,從而降低了商品率和經濟效益。
出現青頭的原因是播種深度不夠,壟小,培土薄,或是有的品種結薯接近地面,塊莖又長得很大,露出了土層,或將土層頂出了縫隙,陽光直接照射或散射到塊莖上,使塊莖的白色體變成了葉綠體,組織變成綠色。
為了減少這種現象,種植時應當加大行距、播種深度和牆土厚度。必要時對生長著的塊莖,進行有效的覆蓋,比如用稻草等盞在植株的基部。
另外,在貯藏過程中,塊莖較長時間見到陽光或燈光,也會使表面變綠,與上述青頭有同樣的毒害作用,所以食用薯一定要避光貯藏。
(五)塊莖空心現象
把馬鈴薯塊莖切開,有時會見到在塊莖中心附近有一個空腔,腔的邊緣角狀,整個空腔呈放射的星狀,空腔壁為白色或淺棕色。空腔附近澱粉含量少,煮熟吃時會感到發硬發脆,這種現象就叫空心。一般個大的塊莖容易發生空心。空心塊莖表面和它所生長的植株上都沒有任何癥狀,但空心塊莖卻對質量有很大影響,特別是用以炸條、炸片的塊莖,如果出現空心,會使薯條的長度變短,薯片不整齊,顏色不正常。
塊莖的空心,主要是其生長條件突然過於優越所造成的。在馬鈴薯生長期,突然遇到極其優越的生長條件,使塊莖極度快速地膨大,內部營養轉化再利用,逐步使中間干物質越來越少,組織被吸收,從而在中間形成了空洞。一般說,在馬鈴薯生長遭度比較平穩的地塊里。空心現象比馬鈴薯生長速度上下被動的地塊比例要小。在種植密度結構不合理的地塊,比如種的太稀,或缺苗大多,造成生長空間太大,都各使空心事增高。鉀肥供應不足,也是導致空心率增高的一個因素。另外,空心事高低也與品種的特性有—定關係。
推薦閱讀:
※這個眉形這麼火?!原來……
※蚊子蒼蠅最怕這7種植物,養上一棵,一年都免蚊蟲叮咬
※這種植物比綠蘿好養,春夏秋冬色不同,是盆栽佳品,被贊觀葉花後
※驚人!這種植物竟能捕殺大型動物
※草莓的種植方法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