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閱讀:好書是你的秘密
好書是你的秘密梁鴻鷹 只有寫下這個題目,才意識到話題的困難。不同時代、在世界各地,都生長著各種各樣的「好書」。世界名著、獲獎巨作、傳世經典,我們是吮吸著這些精神產品的奶液和蜜汁成長的,我們以與它們相伴為榮,曾經在翻看的書頁間勾勾畫畫、尋章摘句,思想著好書的思想,呼吸著名作的呼吸,以確證修養、認知見識。
可誰也拿人的直覺和稟賦沒有辦法——有天然的吸收能力,也有巨大的排斥能力,願意為自己所真正喜歡的飛蛾撲火,但不願被某種刻意和深沉牽著鼻子走。糖包再好,抹了蜂蜜,也受不到歡迎。書的選擇,說到底是見仁見智、各有所愛,「趣味無爭議」之於選書,是再恰切不過的,只要與喜好相契合,便會不管不顧、不對路子,誰勸也沒用。
這倒不是由「好書」的標準造成的,而且標準亦非哪個人所能造得出來。比如,當你聽說明天就要踏上一次說走就走的冗長旅途,在你收拾行裝的時候,難道沒有感覺到選一本中意的書有多難嗎?此時你腦際湧現過什麼樣的念頭呢?是好讀,短小,還是情節抓人,以及語言有味道?是詩集、非虛構,還是小說、散文?此時的選擇與受教育、長知識、增加品位毫無關係,這個關頭你才發覺,知識體系、價值標尺、別人推薦,完全幫不上忙,中意的書一下子躲得無影無蹤。
再比方,你即將作為分母不得不去參加一場乏善可陳的會議,行前你帶哪本書?會場上你什麼招兒都沒有,只能寄希望埋頭於一本帶勁的書,如同抓到一根救命的稻草,但你同樣能意識到,找到好稻草的機會其實並不多。
符合心意的書到底長什麼樣?也許你指望讀書有助於打開感官,促使你像蘇珊·桑塔格說的那樣,「關注感覺世界,並賦之以良心的緊迫性。」從對世界的感受出發,讓世界上那豐富的色彩、形狀、線條或平面所具有的深度、廣度,去阻止感覺的貧乏、消弭內心的荒蕪,進而檢視自己的過往,或開啟新的生活方式、看世界的態度,這並不容易。固執的偏見會使人在外部世界的多樣性面前陷於盲目,如果執意讓封閉為孤寂尋找借口,就難以豐富自己。我們求助於書,希望籍之早日去除實用主義看待一切的習慣,籍之避免戴著面具面對他人,籍之熱愛生活、增加個人趣味,而這樣的書你見到、讀到過多少?
有人靠口碑選書、讀書,關注經典,在乎行進在經典路途上的書。但更多的人會獨自找尋、打撈思想的點點滴滴、感覺的吉光片羽。我極力躲開那些在市場上滾燙的書,怕晃著眼睛、燒了眉毛。只希望找到讓自己心中某個角落得到點滴澆灌、片刻滋潤的書,哪怕能夠讓自己目光延伸到一點點也好,哪怕被蒙蔽的地方照進一點光亮,讓嗜好得到丁點兒滿足,與外部世界接通一下子,也不錯。讀書於我,並非想得到大雨如注的澆灌、醍醐灌頂的啟發。平常生活,往往難有視通萬里、目接千載的衝動。
契訶夫是小說聖手,但書信同樣很棒,他17歲的時候寫過一封信,裡面有一句話曾經像子彈一樣擊中了我,「在這個萬分險惡的世界上,對我們來說,再也沒有什麼東西比母親更寶貴的了。」
昨天夜裡重新觀看美國電影《時時刻刻》,我腦海里浮現出弗吉尼亞。伍爾夫在《當代人的印象》一文中說過的話——「生活每天都拋出許多珍寶,每天都暗示著連最健談的人都表達不完的東西……即使把過去所有的時代供我們選擇,今天還是有一些我們不願意交換的東西。」是的,昨天的任何東西難道會比今天的更具體、更生動、更美好或更昭示未來嗎?我們學習擁有體會今天美好的能力,養成吸收接納美好之道的能力,不是最為要緊的嗎?
因此,找一本書,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是尋求與自己心靈深處最秘密的契合。顧不了公眾的輿論和評價,自有內心呼喚你。出版物高度過剩時日久矣,找到一個讓自己欣喜或會意的段落依然困難——哪怕是從一本名聲很響的書里。2017年第一天的下午,一家人要去看電影,我又犯了臨出門之前四處找書的毛病,掂量再三,最後裝入我大衣口袋裡的是「老人美」版連環畫《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只有我知道這三本「小人書」之於我的意義。那天,這三本小人書在我口袋裡熱了,又涼了,被放回書架。它們在我心裡。
好書有使命,絕非用以自說自話,可它具有足夠的激發力,會讓你重拾信心、面對生活難題,書里一段話、一個人物或多或少會啟示、推動你向不同方向邁進一步。好書蘊藏力量,激發好奇心,不一定指引你,但必引發思索。所有走心的書還是靈感的源泉,因為一個句子,一個字眼,可能讓你相信寫作本身的魔力,看到語言的巨大可能性。
能讓你牽掛的書是開放的。願意讀書這件事說明你想踏入新的生活與思想疆域,而非簡單獲取實用技能。讀書太普遍,已非高雅之舉,但最讓人擔心的是被那些無聊無趣無生機的所謂好書消磨了光陰。「好書」自有吸引人的道理,好書是你的秘密,你不願意過多談論,只願時常相伴。
推薦閱讀:
※李後啟《算命一百法》提高的好書 之秀命理二
※職場內公認的八本職場好書,本本都濃縮職場精華,看完你就懂了
※2017年,推薦你這10本好書(文學類)
※【書單】圖書館必備好書——文學類
※關於「有什麼好書推薦?」的統一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