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名醫張錫純 論元氣與任督二脈功法
張錫純(1860~1933年),字壽甫,河北鹽山人。當時與陸晉笙、楊如候、劉蔚然,被譽為全國「名醫四大家」,所著《醫學衷中參西錄》,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風行海內外,其入門受業弟子有100餘人,函授子弟達500餘人。他是近代中醫理論造詣高和臨證經驗豐富的名家,其學術經驗,至今仍受到中醫界的廣泛重視。(依舊關注微信中易館,驚喜等著您)
值得提出的是,在當時醫學界鼓吹中醫要科學化的浪潮中,他不僅奮力捍衛傳統中醫的學術地位,而且獨樹一幟,把當時未被列入中醫學術殿堂的氣功養生學,提高到應有的地位,認為它是中醫的源起和基礎,號召醫界身體力行並應用於臨床治療。他在著述中介紹了氣功養生學的理論,功法和治療效果,是近現代氣功養生學的先驅者。
一.哲學與醫學
張氏認為,醫者若能精於哲學,診病之際,如飲上池之水,能洞鑒病源,毫無差謬。精於哲學,後天之思慮凈盡,先天之靈明日開,凡事亦能未見而知。用他人先天之靈明謂之術,用一已先天之靈明謂之道,用道遠勝於用術。
張氏於《易經》《丹經》《內經》《道藏》及釋、儒各家之著,莫不深研。弱冠立志舉業,後專心醫學。氣功養生之道,皆其自身體驗而有得。
二.心腎相交
1.元神交感元氣
人之元神在心,元神藏於腦,而出於心。人之元氣在腎,欲心腎相交,須於有意無意之間,運心中元神隨呼吸之氣息息下降,與腎中元氣會合。即吸升呼降,於有意無意之中。若強意心中元神,隨吸氣下降,則失之自然,久之可致氣分不順。惟呼氣外出之時,心中元神默默收斂,內氣下降,與腎中元氣會合渾融,不使隨呼氣外出,則息息歸根,存之又存,而生命之根蒂自固。
此法,不惟心感腎,腎亦感心,使心腎互相交感。當呼氣外出之時,腎中元氣原自上升,此時,少加意力,使其上升之機漸大,即始與心中下降之元神欣欣相遇,互相交感,則一念在心,一念在腎,即《抱朴子》所謂「意雙則和」之意。然此法功候不可太過,致火熱熾盛,宜休息、斷續行之。又須清心寬胸,戒謹色慾,涵養真水,與真火相濟,始能得效。
《丹經》以腎有兩枚,皆屬水,而腎系連於脊椎自下數七節之上,名命門穴,是生相火,一火介於二水之間,一陽隱於二陰之間,即象應坎卦,與心之體為離卦互相感應。丹家即取此坎離之精,以練成還丹。
道家以腎為嬰兒,心為奼女,脾為黃婆。當呼氣外出之時,腎氣隨呼氣上升,是嬰兒欲有求於奼女。當此之際,即借脾土鎮靜之力,引心氣下降,與腎氣相會,此即心腎相交,即道家所謂黃婆媒合嬰兒奼女之理。
《抱朴子》有鍊氣之法,先自鼻間吸氣滿腹,行片時,又自鼻間吸氣少許,遂即自鼻間徐徐呼出所吸之氣,氣出時愈慢愈好。此亦交心腎之功。
張氏以為人身之熱力,方書多以相火為主,而不知君火之熱力,較相火尤勝。生殖繁育以相火為主,消化飲食以君火為主。君火發於心中,為陽中之火,其熱下濟,大能溫暖脾胃,助其消化之力。此火一衰,脾胃消化之力頓減;若君火照而相火衰,其人仍能多飲食而享壽。是知君火之熱力,於人身關係甚大。
張氏資稟素強壯,心火頗旺而相火少衰,飲食不忌寒涼,卻畏坐涼處。後見道家書,有默運心火下行,與腎氣互相交感之法,且引《崔公人葯鏡》「先天氣,後天氣,得之者,常似醉」四語為註解。後又以《抱朴子》「意雙則和,和則增壽」之語,遂反覆尋繹,有悟《內經》四氣調神論所謂「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即此法。遂效而行之,數日覺下元溫暖,神妙有不可言傳者。
2.養生醫療
腎為先天,脾為後天,二臟不失職,諸臟皆和。然非君火之陽光普照,腎與脾無以伸其用,因腎中相火雖亦能熏蒸脾土,腐熟水谷,不過依君火之末光以成功。
有黎明泄瀉,屢治不效,行張氏吸升呼降,以心溫腎之法,初試之四五日間,覺丹田先暖,由斯工夫加密,泄瀉遂愈。是以心為百體所從,令心所至氣必至,以心氣交腎氣,即以心火溫腎水,使水火即濟而祛病。
天地交,而後陰陽和,萬物生。人身一小天地,心腎常交而身始無病。有寒飲證,發則喘急,服藥無效,間習道家運氣之方,亦無大驗,後行張氏吸升呼降之法。年余,覺丹田常暖,熱力充於周身,而病遂愈。
又有路感風寒,鼻息熱而痰涎郁胸,食梨一個,下焦覺涼,痰熱如故,遂於車中試吸升呼降法,約行三十里,覺心爽體舒,外感頓解,余於臨證,遇有外感、泄瀉、食減諸證,常使患者行之,皆有速驗。以人之心火,常與腎氣交感,則元氣充周,血脈流暢,新病即時可除,夙恙久將自愈。習得此術,既可保身於預,又可救患於猝,而無須用藥,實養生保健,簡而易行之寶。
3.先天與後天
人之先天之先天,為未出生之前;先天之後天,為初生至長成;後天之後天,為白晝之行為;後天之先天,為將睡未睡、將醒未醒、若有知若無知之時。此時,萬慮皆空,神氣歸根,心腎相依,與道家凝神人氣穴景況同。使晝間元氣之消耗能有所補益。此時,有自後天返先天之機,實為重要時刻。
又呼吸之時,心降腎升,息息補助。道家謂「呼吸分明了卻仙」之言,實呼吸升降之奧旨。順呼吸之自然,而少加人意,使心降腎升之力息息相凝結,即延年益壽之法。
先天以臍呼吸,全身之生機皆在於下,故先天之君相二火在下;後天由肺呼吸,全身之功用多在於上,故後天之君相二火在上。
道家以丹田之火為君火,命門之火為相火。醫家以心中之火為君火,或以命門之火為相火,在相火實為膽。道家以丹田為元陽之君火,乃因臍下氣海,丹田之元陽即發生於其中。元陽充足,以人督任,命門即督脈人脊之門,是以所生之火與丹田一氣貫通。
三.靜坐功
靜坐功原為哲學之起點,可以衛生,可以瀹淪性靈,益神智。醫者乃生命所託,應有非常之聰明,而後能洞人身之精微,察天地之氣化,辨藥物之繁賾,臨證疏方適合病機。張氏生平訪道,幸遇良師益友指示法門。
1.元氣
元氣,在胚胎初結,乃先天資始之氣,即氣海中之元氣。元氣在先天,與督任之脈常通,以融貫全身,其功用在於「施」。元氣在後天,保其所得,與督任之脈不通,而坐鎮中宮氣海,振百年壽命之根,其功用在於「斂」。
故元氣純屬先天,為太極之朕兆,非後天一切有形跡之物所能補助。惟深於內典者,常存無念之意,若天道之光明下濟,勿忘勿助,久之或可得真,是為補助元氣之正氣。一切補助氣分之葯,皆不能有益於元氣。若遇元氣之衰,宜保護以收澀之品,以助其吸攝之力,治元氣將脫,可重用山茱萸肉。
欲補助元氣於平時,當於靜坐時,還虛凝神,常於精明之府,保此無念之意,如天道下濟光明,仍然無心,久之元氣自有充盛之候,此即內煉家初步工夫。
2.神明
腦為元神,心為識神。元神者無思無慮,自然虛靈;識神者有思有虛,靈而不虛。
神明為人身純陽之物。陽者性熱,腦藏神明故腦不畏寒。心為神明發露之處,過用其心者,神明常由心發露,故恆發熱,由此可悟養心之道。
人之享大年者,下元必常溫暖,氣血必常充足;人之神明固可由腦至心,更可以意導之而行於全身,是以內煉家有凝神入氣穴之語。孟子謂志能帥氣,即神能帥氣;神明照臨之處,即真氣凝聚之地。神氣充足,丹田溫暖,壽命之根自然壯固。
3.通督任
道家有以氣通督任之法,有以意通督任之法。氣通督任者,純憑先天內煉工夫,一毫不著後天跡象。迨至日積月累,元氣充足,勃然而動,沖開督脈以通任脈,有水到渠成之妙。至此,則金丹基礎已立,功候不易到也。《道出真詮》謂通督任之法,當默默凝神,常照氣穴。迨至元氣充滿,自能沖開督脈,循脊上行至腦,復轉而下行與任脈相能。行者當精勤內煉,以聽督任之自通。
意通督任之法,必借呼吸之氣以升降,朽道家至要至秘之處。約略言之,行其法者,當收視返聽,一志凝神,使所吸之氣下行歸根。其吸氣下行之時,即以意默運真氣,轉過尾閭,循夾脊而上貫腦部。略停,又乘氣外出之機,以意送此氣下歸丹田。真氣之升降,藉助於呼吸之外氣,而實與呼吸外氣之升降,息息逆行,《丹經》所謂「異風倒吹」也。元氣之通督脈,常在人不及防備之時,其氣陡然起於虛危,過尾閭、透夾脊、循督貫腦。此時無所謂借於呼吸,亦不暇用其呼吸。至積之又久,此氣發動十餘次,不能自通於任脈,反有蓄極不行之勢,可知火候已到,默默靜候,在其氣又發動之時,即可助以呼吸之氣,立定天心之主宰,借異風倒吹以默運法輪,其氣自能由督脈而達任脈。此乃隨元氣自然發動之機而默為相輔之法,非有所矯強於其間。由此深求之,自能得其精詳。
4.靜坐法
靜坐,凝神人氣穴,用腦中之元神,而不宜用心中之識神。用識神則工夫落於後天,不能返虛人渾,實有著跡象之弊。釋家謂:「學道之人不識真,只為從前認識神。」又:「心不是佛,智不是道」。皆言不可用心中識神。
用元神,則工夫純屬先天,有光明下濟,無心成化之妙。元神,腦中無念之正覺。《陰符經》云:「機在目。」以目連於腦,目與腦中之正覺融合,即為先天之性光。用此性光下照氣穴,是以先天之元神助先天之元氣,則元氣自能生長。故佛經有「北斗星里看明星」之語。又《心經》曰:「觀自在菩薩。」菩薩二字,佛經恆藉以喻氣海元陽之氣。柳華陽注云:「觀乃我正覺中之靈光耳。菩薩即是慧命如來,大發慈悲,教大眾時時刻刻觀照此菩薩,菩薩得受此靈光之慧力,久則自然如夢覺,融融然如薰蒸,活活然如盆珠。」觀此注文,益知靜坐時用元神之妙。
至靜坐功深,元陽充足,徵兆呈露,氣機之動,又宜用采陽工夫。然陽之生,多在睡眠之際,偶然知覺,宜急披衣起坐,先急呼急吸數口,繼徐呼氣數口,又繼則徐而且長,細細呼氣數口。且當呼氣外出之時,宜將心中識神意引下降,與腎氣融合。呼氣外出之時,腎氣隨呼氣上升,自與下降之心神相遇,此道家異風倒吹之功,以收回元陽。
靜坐之時,用腦中元神,即文火。采陽生之時,用心中識神,為武火。即靜坐之時用文火,名為凝神照氣穴;至采陽生時用武火,方可謂凝神人氣穴。以照惟照之以神光,不著跡象,故為腦中之元神;人則念念注於其處,已著跡象,故為心中識神。
至於用識神以采陽生而不嫌其暫時著跡象者,誠以內煉之功以先天為主,以後天為輔,識神雖屬後天,實能輔先天元神之所不逮,故可用之以收一時之功。
以文火、武火互用不熄,氣海之元陽充實旁溢,督脈必有驟開之時。此時周身如醉,神情如痴,統體舒暢,愉快莫可言喻,即道家所謂之葯產。
此工夫日深,葯產屢見,又可由督脈以通任脈,通督脈可愈身後之病;通任脈可愈身前之病,督任皆通,元氣流行,法輪常轉。精神健旺,至此可以延年。督脈之通,火候到時,可純任天機之自然;至由督脈以通任脈,火候到時,又宜稍助以用意。
靜坐工夫至此,骨骼變化,聰明頓開,哲學會悟。若或啟誘,為醫濟世,自能妙悟非凡,臨證審機,觸處洞然,用藥調方,皆至臻妙,既能壽身,又能壽世。
5.治陽痿
元氣傷損,其陽痿而縮。陽痿因氣化不能貫注,猶易治;陽縮因元氣虧損,其元陽之根柢已傷,難治。
欲元陽壯旺,自當以培補元氣為主。然人之元氣稟於先天,非若後天之氣,可以藥餌補助。內煉家有補助元氣之法,即靜坐功。
法為:靜坐,閉目存神,默運腦中。自然之知覺隨目下注丹田。即《丹經》所謂凝神人氣穴、《佛經》所謂北斗星看明星。此法要處,在勿忘勿助。忘之則一曝十寒,工夫間斷;助之則著於跡象,已落後天。故善用此功者,但用腦中之元神,不用心中之識神。
元氣本為先天之氣,惟常照以先天之性光,則元氣自然生長,陽事自舉。若靜坐時心神易走,宜暫持以後天功夫,用心腎交感之法,使心降腎升,意念欣欣。移時,其心不外馳。可再用功如前。此乃文火、武火相濟為用。
四.小結
1.文火,以養血為主;武火,則以養氣為主。此兩者,必如陰陽調之。
2.練功之法,綜其要、尋其本者,只在靜、松二字而已。
了解更多中醫文化知識,學會自我健康養生,請關注微信號「中易館」!
關注微信號中易館,查看會員活動,上海迪斯尼樂園,我們六月不見不散!第一批中獎名單將於6月28日抽取公布,學習+娛樂,您還等什麼呢?
推薦閱讀:
※近代史的小常識(官名/職區)
※王棟棟:以梁啟超為中心勾勒近代中國
※郁達夫:近代詩人無出其右者,12首舊體詩再現郁達夫孤絕一生
※中國近代憤斗史(07)
※由於近代的屈辱,中國人是否有怨婦心態?
TAG:近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