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不婚不育,讓全球發愁
受訪專家: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博士後 肖震宇
山東省婦聯家庭教育指導中心心理諮詢師 王俊升
最新數據顯示,美國20多歲女性生育率降至創紀錄的低點,且生育年齡逐漸增大。不僅是美國,日本、德國、芬蘭、韓國等國家的人口專家也為此感到擔憂,沒有足夠的新生兒,一些國家恐將「消失」。中國雖是人口大國,卻也面臨著婚育率快速下降的威脅。單身男女的婚姻問題,從未像今天這般讓全球發愁。
婚育率太低成世界難題
小林是北京一家外企職員,收入穩定,朋友眾多,婚姻之於他似乎並沒有吸引力。他說:「結婚意味著另一個人完全介入你的生活,管束你,我好不容易擺脫老媽的控制,何必再給自己戴上鐐銬呢?」老喬夫妻倆是中年丁克族,養著一貓一狗,節假日約上朋友遊山玩水,生活很滋潤。他坦言:「人為什麼到歲數就必須要結婚生子?何必讓孩子束縛你呢?現在,我們有更多時間享受兩人世界,孝敬父母,生活質量很高。」
同這些例子一樣,大齡未婚族、不婚族、丁克族、閃婚閃離族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每個人身邊,尤其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大城市,擁躉者眾。國家民政局數據顯示,中國單身男女人數已近2億,超過5800萬人一個人生活。《人口和社會發展報告2014》顯示,我國人口生育水平已進入世界低生育率國家行列。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總和生育率降為1.18,即平均每個婦女生育1.18個孩子,這一結果甚至比葡萄牙、新加坡等世界最低生育率國家還低0.02。
其他國家的不婚不育問題更嚴峻。在韓國,「放棄戀愛、放棄結婚、放棄生育」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人們稱之為「三放一代」。數據顯示,2015年韓國登記結婚率創下1970年來最低,女性平均首婚年齡首次進入「3」字頭。相比40多年前,韓國新生兒出生人數已經減少一半多。日本更是不婚不育的重災區,儘管日本的法定婚齡要比亞洲其他國家早,但日本30歲至40歲人群中近三分之二的人沒有結婚,50歲還沒有結婚的「生涯未婚者」(指年齡超過50歲還沒有結婚,基本上要單身一輩子的人群)更是不少。
在歐洲,德國是不婚不育最嚴重的國家。統計顯示,德國近年單身和同居但不結婚的人數占適婚人口的47%。尤其是柏林等大城市,不婚的比例更高。美國2014年數據表明,每7人中就有1個是單身,「無孩族」也越來越多。 婚育成本讓人望而卻步 在傳統觀念中,結婚生子是人生大事。但是,為何本應成為結婚、生育「主力軍」的年輕人卻紛紛選擇不婚、不育呢?雖然各國國情和文化有所不同,但各國年輕人面臨的情況卻十分相似。
經濟狀況差不想結。當前,全球年輕人都面臨著巨大的就業壓力。山東省婦聯家庭教育指導中心心理諮詢師王俊升認為,中國年輕人將更多的精力和時間用於求學,碩博畢業往往已年近30歲,待工作穩定,存有一定積蓄後,也錯過了最佳婚育年齡。日本和韓國職業女性的增多、房價高漲導致婚齡推遲。亞洲許多國家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家庭模式正面臨挑戰,現實中男方必須為女方提供一定的經濟保障,才能在婚戀擇偶上更有優勢。
教育費用高不願生。在王俊升看來,80後、90後的一代年輕人看到了父母在撫養過程中傾注的大量精力和財富,為不給自己也套上枷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不育」。在教育成本不菲的韓國,粗略統計,生育、撫養和教育一名孩子、直至其大學畢業,需要3億韓元(約180萬人民幣),還不包括孩子留學、結婚等費用。「能否養得起孩子」是不少韓國夫妻面臨的艱難抉擇。
婚戀觀多元敢不生。過去,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很多人都把婚姻看成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在農村,大齡未婚的男女會視為「異類」。而今,城市化加快,新思潮湧入,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感受到婚姻不再是必須的。加之,前兩種壓力之下,年輕人認為婚姻的性價比並不高,能夠帶來的安全感越來越低,男性認為結婚就是讓一個女人花自己的錢,女性則要面臨照顧家庭,甚至為了家庭放棄事業。所以,對他們來講「不結婚也不是件壞事。」
總體來看,隨著人們對個人婚戀問題越來越尊重,結婚生子更像一種個人選擇。即便是過去不想公開的同性戀,如今也越來越被理解和包容。同性戀群體浮出水面,也成為生育率下降的原因之一。
長遠來看危害不小
王俊升表示,對於個人而言,不婚不育無可厚非。一個人的生活負擔往往很小,有更多的精力投資自己,更容易獲得成功。但長遠來看,不婚不育的影響會由小及大,成為一個社會問題,危害甚遠。
不婚不育對個人的危害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他們的正常生理需求得不到滿足,若頻繁更換性伴侶,會對健康造成潛在危害,而不育會導致女性生殖系統疾病高發。研究顯示,單身者早亡風險要更高,比如慢性疾病風險要高出結婚者30%。另一方面,受傳統觀念影響,不婚不育者仍或多或少遭受輿論壓力,隨著年齡增長,相對容易產生孤獨、抑鬱等心理問題。
人口減少誘發經濟危機。王俊升表示,低生育率會使得中國人口結構發生變化,最突出的就是青少年人口減少和老齡化加快。中國社科院2013年發布的《人力資源藍皮書》顯示,中國勞動年齡人口進入負增長的歷史拐點。「人口紅利消減,尤其優質人才得不到傳承,經濟發展難、養老難、徵兵難等,對國家的長治久安不利。」 不婚生活「不利環保」。德國一項研究顯示,一個普通三口之家,平均每人每年大約製造1000公斤垃圾,而獨身者要多出600多公斤。另外,5個單身者要比五口之家一年多燃燒61%的天然氣,多消耗55%電和多購買39%的日常必需品。
未來的「亡國滅種」威脅。雖然,我國的婦女生育水平還沒有到「低得回不來」的程度,但其他國家已經開始憂心忡忡。有人預測,「超低出生率」的韓國到2500年可能僅剩33萬人口,存在「民族消亡」的隱憂。德國一家智庫曾預測,再過大約12代,德國人恐怕真的要成為「稀有民族」,甚至「有滅種的危險」。日本人口出生率一直處於負數,也有人擔心百年後恐「消失」。
各國想方設法鼓勵婚育
為解決低婚育率問題,各國政府想盡辦法。一方面,懲罰不結婚者。韓國政府規定,年薪3000萬韓元未婚者要多繳17萬。德國要求單身者收入中的49.4%交納稅費和社會保險。
另一方面,優待結婚生育者。美國和日本為新生嬰兒提供撫養費補貼,家裡如果孩子多的話政府可以幫養。在德國,生育子女的父母可享受18個月產假,還有工資稅、建房稅等部分免稅優待。
王俊升認為,隨著婚姻法中對適婚男女條件的放鬆和「二胎」全面放開,相信在未來10~20年內婚育情況會有新的變化。
儘管當下還談不上「生育危機」,但是整體婚育水平的降低,不得不防。王俊升建議,國家應制定相關婚育保護政策,如適當延長產假等。其次,政府應加大婚育保障力度,增加對婦幼保健院的投入,提供孕產期檢查等免費的醫療服務。此外,企業可為年輕職員組織聯誼,為婚育婦女提供靈活工作制,配置母嬰室等設施。
「年輕一代更加關注自己內心的聲音,不順從於無關的社會壓力,這在一定程度上講也是一種進步。」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博士後肖震宇最後表示,如果自己的子女打算不婚不育,建議父母也不要對他們施加過多壓力,避免適得其反。可以鼓勵子女多參加集體活動,多與子女談心,了解子女的想法,絕不能催逼勉強。年輕人也應樹立正確婚戀觀,以開放心態結交朋友,從實際出發,收穫幸福。▲ (本文由本報記者張傑,駐美國、德國、日本、韓國記者張東秀、青木、李珍、金惠真采寫)
推薦閱讀:
※斗膽教訓年輕人
※全面解讀年輕人為何脫髮
※【養生有道】年輕人頭痛劇烈最常見的原因是什麼?聽聽專家的說法
※整合小龍蝦供應鏈,「墮落蝦」想做年輕人四季可吃的小龍蝦生意
※孤獨焦慮的千禧一代:迷失在社交網路的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