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不應該被視為或被推為「假想敵人」和「潛在威脅」
2010-07-07 19:14:55
歸檔在超越界|瀏覽 1734 次|評論 50 條
宗教不應該被視為或被推為「假想敵人」和「潛在威脅」
[卓新平]金融危機與宗教發展的學術論文比較深刻,討論聖密宗回歸祖國,感到有了更明確的認識。文章的學術價值高、政策性強、指導意義大。文 章主論是信仰和宗教,突顯了信仰和宗教在當 代中國社會大變革中的重要性,對中國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巨大的推動作用同樣不容否認。作者從歷史的視野和全球化的高度展開論述,理論性、實踐性、政策性、科學性都很強,觀點明確,以作者在中國社會的學術地位和社會地位的影響力,相信本文具有清除思想迷霧、撥亂反正的意義。
「三個板塊」是一個理論創新,突破了中國歷史上對信仰和宗教認識上的模糊、陳舊觀念,也超越了中國現實社會意識形態的警區,提出了中國當代社會對信仰和宗教問題的新理念、新思維。對於[三個板塊]的現狀,作者理直氣壯地認為,不管法律是否認可,但它是中國社會客觀存在的事實,主流社會不應否定,也不能熟視無睹,實際上是以學界的觀點給予了認可。作者對「三 個板塊」的現狀、利弊、相互之間的互動關係和發展趨勢作了大膽揭示,不但對於正確認識當代中國社會的宗教信仰狀況提供了理論依據,而且對現有「核心板塊」 的宗教在今後社會變革中,能否繼續各自傳承,反樸歸真,防止世俗化(異化),保持「神聖性」,提出了警示,在這個意義上說,是對現有宗教(猶其是佛教)的挽救 ,對中國政府、中國社會也是一種明智的提示。
當前中國大陸佛教確實獲得了國家和各級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視和扶持,但是遍布全國大大小小的寺廟、僧團在政治上、文化上、經濟上的世俗化現象很普遍,也很嚴重,損害了佛教的神聖性,損害了佛教的形象,損害了佛教千年以來在廣大人民群眾心目中形成的良好信仰。象聖密宗這樣外顯威儀,內俱神聖,傳承純正,戒律嚴密,教法高峻,歷史悠久,教相、事相、戒相、圓相體系完整,清凈、無我、調伏、精進的修持方向明確,度一切苦厄的理定堅定,宗教身份純正,宗教資質深厚,宗教組織形態成熟,在世界享譽崇高等等,如是清凈、純潔的佛教僧團,在國內已是很難見到蹤跡。聖密宗原本就是中國佛教大家庭中具有輝煌歷史的古老流派,千年以降,坎坷艱難而又輝煌燦爛的人間佛教歷程已永注 神州史冊,我們相信宇宙安排,充滿信心。大家從現實中高興地看到,近二年來學界對聖密宗的關注和認同在不斷擴大、提高,形勢看好,前景是光明的。在當前信息時代,聖密宗「世界大弘,方興未艾,壯麗媲虹,如日中天」的信息如佛光普照,誰也遮擋不住的。程序進展的快慢並無礙於聖密宗世界大弘的步伐,但早日回歸更有利於祖國人民精神、靈性的提升,有利於中國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有利於中國推動世界和平事業的努力。
文章對「中國宗教未來發展的可能形態」提出比較系統的、完整的思考,這是我們應該學習和領悟的重要部分。這種思考首先是對「三種板塊」進行了動態、客觀、坦誠的分析判斷,對中國主流社會而言,在對待中國宗教形態未來發展的演進過程中以辯證、寬容、發展、科學的精神,提出了系統、完整、可操作性的政策性意向,如:
「政治上「脫敏」、「淡出」,社會上「擔當」、「投入」,文化上「重建」、「更新」,信仰上「回歸」、「升華」。」
「在中國和諧社會的構建中,宗教不應該被視為或被推為「假想敵人」和「潛在威脅」,也不應被看做是主流政治的「競爭對手」 和「另類選擇」。對宗教的「批評」、「打擊」 不僅會無濟於事,反而可能激化矛盾,造成對立雙方的兩敗俱傷。因此,對宗教發展要「引導」和「疏導」,使之成為共構和諧社會的多元因素中的一員,讓其「和而不同」、「和合生輝」。」
「政府應該正視現代社會宗教「多元」存在的客觀現實,沒有必要「人為」 地去扶持和打壓某一宗教,以體現法律的尊嚴和執法者的公正。對宗教界的政治態度抓大放小,……思想求同存異……,鼓勵宗教投身社會服務……使之成為宗教社會存在與發展的真正安身立命之處;所以,有必要在社會工作上給宗教留出足夠的空間,讓其有發展的潛力」
「在宗教組織、團體的認定上「門檻」 要高,不能過於隨意、放寬,必須符合宗教身份、具有宗教資質,但也應為宗教組織形態得以成熟提供合理的時間保障,給予其從「臨時」 「備案」 到「正式」 「登記」的時間過渡。」
「宗教發展的主要注意力和方向則可一為社會層面的服務參與、人間貢獻,二為文化層面的承上啟下、發揚光大,三為信仰層面的返璞歸真、宗教發展的主要注意力和方向則可一為社會層面的服務參與、人間貢獻,二為文化層面的承上啟下、發揚光大,三為信仰層面的返璞歸真、純潔無瑕,以真正體 現宗教作為「宗教」 的社會關懷、文化傳承、精神慰藉和靈性超越。」
由此可見,作者對宗教是持積極、 支持、保護的態度,要求主流社會對宗教應以寬容、和諧、客觀、公正的立場,給宗教以充分發的社會環境、活動空間和發展潛力。對宗教則要求正本清源,反璞歸真,發揚光大,以真正體現宗教作為「宗教」 的社會關懷、文化傳承、精神慰藉和靈性超越。很好地履行以慈悲、智慧濟世導生的靈性指導的社會角色。看到這些文字很受鼓舞,希望這些智慧都能轉化為中國社會的現實。
弟子:VSX
2010.7.6
推薦閱讀:
※如果蒋介石不参与联合国常任理事国,那么中国今天还能取得该席位么?当今的国际局势是什么?
※劉鑫的怯與怕 | 法律與民意,一場假想的對決
※如果坂田銀時活在天朝,會怎麼樣?
※華府看天下-美日同盟的假想敵
※倘若中國不禁槍,公民能買槍,我們生活會是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