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蘇州:西山水月禪寺
(2014-05-18 06:05:10)
洞庭西山水月禪寺
水月禪寺,在西山縹緲峰下的水月塢里。從市區乘公交車58、691至金庭換乘樞紐站,然後換乘693、697路於西山雕花樓站下,往回走,看到有「縹緲峰景區」、「水月塢」、「至水月禪寺1000m」三塊廣告牌,往裡一直走。估計20分鐘可到。
始建於梁大同四年(538),相傳為觀音菩薩三十六相中「水月觀音」造像的發源地。隋代寺廢,唐朝得以重修,改名明月禪院;宋大中祥符時真宗皇帝賜名為水月禪院,並賜御書金匾。元末毀於兵燹,明宣德八年(1433)由住持妙潭重建,清末後日漸衰落,至「文革」時寺毀。2006年重建,重刻宋蘇舜欽《蘇州洞庭山水月禪院記》碑。
《百城煙水》載:「水月寺,在縹緲峰西北塘皇塢。梁大同四年(538)建,初稱禪院。隋大業六年(610)廢。唐光化中,僧志勤即舊址重建,其後蘇州刺史曹珪改名「明月」。宋祥符間賜今額。寺有無礙泉。宋蘇舜欽有《水月禪院記》。昔山產茶入貢,謂之水月茶。」
水月觀音緣起於一個傳說,據元·高德基《平江記事》載:「洞庭西山水月禪院,正在縹緲峰下,去吳縣百餘里,創於梁天監三年(504),舊名明月禪院,大中祥符中易今名,故老謂:當時湖中有木牌為風浪打壞,漂巨木百餘根涌至山下,泛罟船鉤致之,每木上刻『水月』二字,各船以為神木,舍送禪院構為大殿,寺僧永照神其事,遂改今名。」雖說是傳說,卻是由來以久。
今人還有一說:因寺位於縹緲峰西北麓,人在峰頂向下望寺院,常為雲霧阻隔,如鏡中花、水中月一般時隱時現,因而得名水月寺,山塢也因寺而得名水月塢。
民國元老李根源於民國十八年陰曆六月初五日訪水月寺,在他的《吳郡西山訪古記》:「至水月寺,寺在深塢中,幽邃絕塵。白居易、蘇舜欽、范存大、李彌大、湯思退、曹珪諸公極賞之,何近今人只知游林屋、包山、石公而不至此?正殿恢宏壯麗,惜已失修。主僧新來,尚知刻勵,將來振興,惟在緣耳!往觀無礙泉及墨佐君壇,並謁妙潭、如珪兩名僧塔、唐僧志勤塔,及祝延歲月石刻。蘇子美《水月禪院碑記》則尋而未獲。」李根源當年看到的,今天已成為歷史。
重建後的水月禪寺:寺前豎立牌坊,上書「水月禪寺」。山門(彌勒殿)、庭院、碑亭、鐘樓(鐘下供地藏菩薩)、延生堂、玉觀音殿、大雄寶殿、大慈寶閣。寺外有:吉祥許願池、普現齋、如是齋、相應齋、安住齋、自在齋。貢茶院在寺院後方茶林中。
尚存碑刻:明代《水月禪寺中興記》、清乾隆年間《重修水月禪寺大雄寶殿記》、袁枚撰寫的《水月寺大慈寶閣記》碑3方,豎立在專門修建的碑亭中。
水月禪寺
水月禪寺山門(彌勒殿)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門前廣場有經幢一對,經幢:「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咒」,正中為一座寶塔。
大雄寶殿柱聯:一念回光方能轉愛河而成浄土;
六根返本自可變苦海以作蓮池。
碑亭
大清乾隆四十四年已亥春三月《重修水月禪寺大雄寶殿記》碑
碑亭 大明正統十四年龍集已己夏四月二十四日,主持沙門如珪等立《水月禪寺中興記》碑。
玉觀音殿
鐘樓(下方供奉地藏菩薩)
延生堂
大慈寶閣(1)
大慈寶閣(2)
水月觀音菩薩像
大慈寶閣正中供奉水月觀音菩薩像,此尊觀音菩薩像姿勢自然優美,呈現水中月姿勢,故稱水月觀音。菩薩像頭戴寶冠,寶冠上有小化佛,額頭寬闊,雙目微閉,端莊慈祥,氣質高雅。右腿支起,左腿盤於座前,右臂放在右膝上,神態優美。觀音上身穿袈裟,下身著長裙,胸前及衣裙上飾聯珠瓔珞,手腕戴臂釧,全身裝飾十分繁縟。
金銅水月觀音像
金銅水月觀音像的基本特徵是觀音菩薩身後有圓形背光,以遊戲姿態安生在山岩之間,浄瓶置身旁石上,岩前有潺潺流水。
千手觀音菩薩像
宋蘇舜欽《蘇州洞庭山水月禪院記》碑
由時年七十五歲洞庭山人嚴藝林重書,2006年重刻。
吉祥許願池
原為水月寺的放生池,約始建於唐宋時期,清末後荒廢。2006年於原址整修後建成。共4個,分別為福池、祿池、壽池、禧池。池中分別為中國傳統吉祥石雕;象徵人生中的四大願望:福、祿、壽、禧。
福池中如意彌勒佛,保佑福如東海,四季平安。祿池中金元寶,保佑生意興隆,招財進寶。
壽池中千年長壽龜,壽比南山,大吉大利。
禧池中蓮花座鯉魚,保佑喜結連理,連年有餘。
普現齋
如是齋
自在齋
安住齋
相應齋
日晷,貢茶院(碑)
推薦閱讀:
※王旭東山水畫
※李可染筆下的秀麗山水,美哉!
※靜、在心裡,不在山水間
※進門掛什麼畫對家裡好?風水字畫推薦山水畫
※縱情山水間 心游塵世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