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小刀:彈簧鋼、工具鋼及軸承鋼的特點
工具鋼 工具鋼顧名思義就是做工具的鋼,也是平時我們用來做銼刀的鋼,其實工具鋼分類多了去了,但平時方便的確實只有銼刀,還有三角刮刀等。 銼刀堅硬,耐磨,但韌性很差,稍微有彎度就會斷裂,退火加工後熱處理時建議放棄小部分的硬度,增加韌性,方法與彈簧鋼相反。, 銼刀是很多DIY玩家的首選,因為簡單,在沒有火爐或氣割把子的情況下買把金剛銼就是玩了,又不用再熱處理。 價格相對來說並不貴,一把銼刀幾元刀十幾元不等,但只能打造些小直和彎度一般的刀子, 優點:操作簡單,價格適中,硬度稍強。 缺點:韌性很差,在形狀有所障礙,而且個人感覺刀里似乎少了些靈氣。 銼刀材質在生產中,使用很多種材質,材質各不相同,鹽浴時介質比例和溫度也不相同。一般含碳量在0.6%以上的 都是用油淬火的 但是高碳鋼工具鋼 卻要用水淬火的 大部分銼刀廠家採用電爐鹽浴淬火,淬火後回火,熱處理兩次,第一次使銼刀硬度增加,第二次正火增加銼刀可塑性,不易折斷,延長銼刀使用壽命。如何用銼刀做木工刀1. 買洛工或滬工產的銼刀。一般板銼12寸以上的厚度都可以。(12寸厚4mm,寬28mm,5元。14寸厚6mm,寬30mm ,12元,16寸厚7mm,寬35mm,25元)。2. 退火,有煤爐最好,把煤球掏空,煤球燒紅後把銼豎直插入。由於煤爐大都是三塊式的,只能燒20公分。須調頭燒灼。以燒紅為標準,但不可燒成櫻紅色且不可開鼓風機加溫。慢火燒紅即可。然後拿開放在乾燥地面上自然冷卻。3. 造型,多數人愛用砂輪。其實用銼刀做型可能更好。因工具簡陋,最好作成對稱形式。造型盡量簡單。原因後面講。前面講過加熱只有20公分左右,因此刃長最好不要超過此數。此時不可開鋒。開刃到兩刃間隔1 mm時為止。刀柄上的孔眼要鑽好。4. 磨製,把刀身打磨,去掉各種痕迹,包括刃部磨痕。用磨石,也可用砂紙(用砂紙時把砂紙剪成3cm*10cm的條狀。用釘書機釘在木版上加水即可)5. 退火,當磨好後,就要再次退火。目的是消退應力。方法如前。6. 淬火,(因做的刀較短。長刀要求的韌性在此要求不高,鍛制和鑄造的差異不明顯。制出的刀韌性沒問題)把磨好的刀豎直插入爐中。加熱至刃部通體為亮紅色。不可狠燒以免刀身彎曲或出現熔化點。鉗出插入淬火液中,手輕微攪動。當響聲和抖動停止後拿出。如果刀刃對稱,此時變形相對較小。如果是單面開刃,刀會向刀背方向彎曲。這就是日本刀為什麼會從唐直刀變彎了。不想變形,造型時就要開假刃。其實古代時的吳鉤就是淬火後的變形。開刃的不同彎曲也不同。正是作刀的樂趣之一。淬火液可以是自來水,也可以是油。也可以是尿。呵呵7. 回火,淬火後的刀有應力不均的情況,硬是硬了,太脆,24小時內必須回火。不是象書上講的那樣神秘。燒一鍋水,把淬好的刀放進去(要完全淹沒),把水燒開,這樣燒三小時就行了。判斷淬火和退火是否成功可拿三個粗的鐵絲放在磚上,揮刀直砍,絲斷而刃不傷。如出現蹦口或手可感知的刮痕(氧化皮除外)就不算成功。8. 精製,這一道最耗工夫,要買兩種磨刀石。一種是人造的油石(3元左右)。用於粗磨,把淬火時產生的氧化皮磨掉,定型之用。另一種是天然磨石(5元左右),各地的成分不同。用於精磨開鋒。磨刀要心平氣和,不可急於求成。9. 裝飾成型,用蠟塗滿刀身用熱針雕刻花紋和銘記,戴好膠手套,用稀鹽酸腐蝕。不可浸泡,酸滴在雕刻處,5分鐘用軟紙清理一次。再次滴入,直到理想效果。用大量請水沖洗(不要把蠟刮掉)放在通風的地方三天以上。腐蝕的地方出銹,用粗布擦拭刀身。刀柄和護手看個人的愛好取不同的材料。軸承鋼 還有軸承鋼也不得不說一下,軸承鋼的硬度牛逼,但韌性稍差,而且加工費勁,一圓的圈圈烤熱了打成直的,並不是那麼簡單,也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有噴燈和氣割把子等工具。 熱處理溫度相對要低,建議放棄少許韌性。 軸承鋼比彈簧鋼和工具鋼的最大優點是防鏽功能強點,在這點上工具鋼排在第二,彈簧鋼稍差,但打磨好了經常擦拭也並不會像我們想想的那麼差勁。 新的軸承打刀肯定是浪費了,但舊的只能在廢品收購站或找一些工廠問問老工人是否有了。 優點:防鏽相對來說好一些,硬度也比較高,而且鋼質精密,打磨鏡面簡單。 缺點:韌性差,打造費勁,價格昂貴。 個人感覺是用彈簧鋼比較好,比較好加工.比如65Mn這種就比較合適,含碳量不高的高碳鋼,可以直接鍛打之後進行淬火.淬火後有足夠的韌性和硬度.在現實中聽打鐵師傅說這種鋼材做的刀具性能比較好.硬度在含碳量超過0.6%之後就不會有大的提升了,但耐磨程度增加.而韌性是逐漸明顯下降的.軸承鋼的含碳量在1%左右.熱處理的類型比較複雜,需要先正火或通過反覆鍛打消除網狀滲碳體,然後球化退火,然後淬火和回火.球化退火不好搞,球化退火獲得的是在基體上分布著大量球狀的碳化物的組織狀態.要是沒有搞到含碳量0.6%左右的基體的話,會因為基體含碳量太高帶了脆性. 對於碳鋼來說,鹽水的硬度均勻,而且變形小一些。 當熾熱的工件放入清水時,會經歷3個階段。蒸汽膜階段、沸騰階段和對流階段。蒸汽膜階段:工件剛放入水中,水會立即被汽化,並在工件周圍形成一層蒸汽膜。蒸汽膜是熱的不良導體,此時冷速較慢。沸騰階段:當水從蒸汽膜中吸收的熱量大於工件的散熱時,蒸汽膜破裂。水與工件直接接觸,並劇烈沸騰。此時冷速最大。對流階段:當工件表面散熱不足以使水沸騰時,進入對流階段。此時冷速最慢。 碳鋼在600~500C°時,過冷奧氏體最不穩定,需要較高冷速;在300~100C°時,進行馬氏體轉變,有較大的組織應力,需要較慢的冷速。 清水在600~500C°處於蒸汽膜階段,冷速較慢。 此時冷速不足,很容易形成軟點。並容易由於軟點,應力不對稱而變形。 在300~100C°時,處於沸騰階段,冷速最快。 此時冷速過快,組織轉變應力太大,容易變形開裂。 鹽水在冷卻工件時,在形成蒸汽膜的同時會析出鹽的晶體,並爆裂破壞蒸汽膜。而且會將工件表面的氧化物炸碎剝落。鹽水在600~500C°的冷速是清水的兩倍,在低溫區的冷速兩者差不多。所以鹽水淬火可以獲得比較高而且均勻的硬度。同時由於冷卻均勻,變形開裂的傾向比清水小。 某參考書推薦的食鹽水濃度為5%~15%。我個人傾向於5%~10%。其它的鹽類、鹼類溶液也有類似的冷卻效果,但價格較貴。 與碳鋼相比,合金鋼的過冷奧氏體比較穩定。而且合金鋼的導熱性比碳鋼差很多。所以對於合金鋼來說,鹽水冷速太快了,通常不能用。尤其是刀類這種截面較薄的材料。第一,一把刀胚成型以後,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四大工藝一個也不可少。第二,溫度控制,必須是專業加熱爐,溫控在100°以內的偏差,真電視里說看顏色就能知道溫度,不是不可以,那是在實在沒有條件的情況下採用,準確性差的太遠,不同的位置,溫度不同,也會影響到整體品質。第三,鋼材選用,做刀分大小,長刀必須用彈性好的鋼材,短刀可以用硬度高的,那些什麼夾鋼之類的工藝,在科學目前沒有什麼太值得驕傲的,隨便一個正牌鋼板彈簧廠做的刀,不會比什麼花紋鋼差,不過就是沒有那麼多的噱頭罷了。如果用來做斧頭,建議採用軌道鋼,耐衝擊耐磨損。 刀容易斷就是回火工藝有問題 鋒鋼鋸條打刀,如果是用砂輪機直接打磨開刃,就不用淬火。如果是用車床等刀具加工,就需要先退火,加工完了之後再淬火。 隨便買一本金屬熱處理工藝手冊,比在這裡YY有用的多
打造菜刀所用的鐵塊,細心看,有點像鋼鐵夾心餅吧。地道的夾鋼菜刀毛坯
鐵坯的右上角還有伸出來的一小段「夾鋼」,這就是貨真價實的夾鋼菜刀
小編是非常喜歡這種小刀具的,也自己做過,但是工具不行做的不好看,頭圖這把刀削鐵如泥啊,感覺有點厲害啊~下面都是小編收集的感覺很漂亮的小刀,一起來看看吧!
推薦閱讀:
※人生感悟:人就像彈簧,被壓得越低將來就有機會飛得更高
※彈簧(意念假借)在意拳樁法和試力中的運用
※彈簧加工中存在的問題
※關於彈簧鋼武士刀、日本刀、唐刀、龍泉寶劍等刀劍刀劍你知道多少?
※不就破鐵片嘛!鋼板彈簧還這麼多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