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 名人的「專利」?

抑鬱症 名人的「專利」?

近年來,明星自殺事件層出不窮,張國榮、賈宏生、崔真實……一個個鮮活、年輕的生命,被自己親手畫上了句號。專家指出,公眾人物的自殺,很容易對重度抑鬱症患者產生影響,甚至導致跟風效仿。每年的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值此之際,本版特邀精神科專家,對極易導致自殺的抑鬱症進行解讀,找出行之有效的預防策略,爭取早發現、早治療,避免悲劇發生。

人們對於抑鬱症的恐懼心理日益增加,其實,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並不是名人的「專利」。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約有3.4億抑鬱症患者,發病率為11%。

抑鬱症源於不能傳遞「快樂」

情緒低落、興趣低下、思維能力降低,抑鬱症最核心的「三低」癥狀大家或許並不陌生,但是出現「三低」癥狀就是抑鬱了嗎?

其實,抑鬱症和正常情緒的界定受很多因素影響,包括性格、社會壓力以及面對壓力的反應方式等,這些因素既有生理性的,也有精神性的。對抑鬱症而言,精神性的影響可能會更多。抑鬱症的根本原因,就是體內傳遞快樂信息的神經遞質缺乏了。

網上心理評測不科學

當前網路上流行各式各樣的心理評測,但用這些評測結果判斷是否患上抑鬱症是不科學的,還需專業醫務人員結合病期和嚴重程度作為判斷標準。

抑鬱是種常見的情緒,每個人都可能出現,這是一種正常的心理反應,都是可逆的。但是如果這種抑鬱情緒達到一定程度、一定時間,就可能發展成為疾病,也就是抑鬱症。一般抑鬱症的情況持續兩周以上,才夠診斷為抑鬱症的標準。

早期疏導能起到預防作用

目前,人們對於自身精神健康的關注相對比較缺乏。當出現一些負面情緒時,並不能及時意識到可能是抑鬱障礙,也很少向心理醫生尋求幫助。其實,早期心理疏導是預防抑鬱症的關鍵。

有一部分抑鬱如輕度抑鬱,僅僅是一個心理障礙,通過一些心理簡單的疏導,如體育治療、音樂治療等就可以緩解。但是如果已經達到病理性改變,那麼這些人就必須通過吃藥、理療等才能緩解。如果這些人不接受治療,病情極易惡化,可能對生活、工作、學習造成影響。

藥物副作用沒有想像大

很多人擔心抗抑鬱藥物副作用大,因此不敢用藥。事實上,如今的抗抑鬱藥物安全性有了很大提高,例如臨床上常用的百優解,副作用很小,都在人體的可耐受範圍內。許多抗抑鬱藥物的副作用,還不如常用抗生素的副作用大。

此外,抑鬱症是個高複發的疾病,因此治療需嚴格遵從醫囑,切不可隨意停葯。據調查,抑鬱症患者的首次複發率為50%,發作兩次的患者複發率為75%,發作三次以上者複發率高達90%,而且複發次數越多,治療難度就越大。因此,維持治療對預防抑鬱症的複發很重要,大部分病人一年內如果不治療就會出現複發。

親屬應協助可能患病者就醫

一般患有抑鬱症的人,由於「病恥感」不願意到醫院就診。在接診的過程中,主動就醫的人很少,等到患者發生了自殺、自殘甚至傷害他人的行為後,才追悔莫及。如果親屬能做到早發現、早就診,就能避免很多難以挽回的損失。

一般在經歷了親人離世或突發事件後,3—6個月還不能從沮喪的情緒里走出來,就有可能是患上了抑鬱症。如果一個人平時挺能幹,但突然不上班甚至不出門,可能連手機也關了,完全不和外界聯繫,做事也變得特別拖沓、猶豫,哪怕是買芹菜或買韭菜都要決斷半天,這些都是抑鬱的表現。家人如果發現這些現象,要及時把這個人送到醫院檢查。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精神科副主任醫師姜濤)

鏈接

職業人群應關注精神健康

目前已有越來越多的職業人士,為擺脫心理疾病的困擾而選擇尋求心理諮詢服務。同時,隨著我國心理諮詢需求基數的不斷擴大,一個初具規模的心理諮詢服務市場已經形成,專業化與法規建設也正逐步加強。然而,仍有許多職業人士對心理諮詢存在一些誤解,導致出現心理問題不能及時解決,從而引發身心疾病。

由中國健康教育中心/衛生部新聞宣傳中心主辦、禮來製藥協辦的「溝通·理解·關愛——促進職業人群精神健康項目」暨北京媒體沙龍活動日前在京舉行,重點圍繞針對職業人群的心理諮詢等議題展開。中國健康教育中心/衛生部新聞宣傳中心主任毛群安指出: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是精神衛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希望通過活動,凝聚政府、專家以及媒體的力量,鼓勵與倡導職業人群正視自身的心理問題,積極尋求專業的疏導與幫助。同時呼籲全社會,特別是職業人群關注自身精神健康狀況,從而進一步提高職業人群的精神健康水平。

《 光明日報》( 2011年10月11日 13 版)


推薦閱讀:

本因坊秀哉名人的圍棋提高法
100位世界名人:穆罕默德
值得一看的名人名言
名人墳地風水圖解

TAG:抑鬱症 | 專利 | 抑鬱 | 名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