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被我們誤解的法海禪師
在開始讀文章之前,燈心兒先請大家聽首歌~
沒錯,這就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電視劇《新白娘子傳奇》的主題曲~
提到這部電視劇,燈心兒想到的有美若天仙的白娘子,
機靈古怪的小青,文弱書生氣的許仙…
當然最不能忘的是整部劇的「反面角色」法海。
每每想到白娘子和許仙凄美的愛情故事,
腦海中都會浮現出法海和尚一手持缽、翻江倒海,
阻止他們在一起的兇狠臉,
也是給燈心兒的心裡留下了不小的陰影。
相信很多人像燈心兒一樣,
對法海的最初印象只是停留在這部電視劇里,
而對真實的法海禪師卻並沒有特別了解。
其實法海禪師是歷史上一位高僧,
是鎮江金山寺的第二代祖師,
曾為佛教在中國的發展做出過卓越的貢獻。
那今天,燈心兒就來為大家還原一位歷史上真實的法海禪師。
| 名門之後,被令出家 |
(法海禪師父親,唐代著名宰相裴休)
法海禪師俗姓裴,字文德,
是唐代著名宰相裴休之子。
裴休出身名宦之門,家中世代奉佛,
他為官廉潔、博學多才、文書俱佳,
同時他也是虔誠的佛教徒,高僧黃檗希運禪師的弟子。
(黃檗希運禪師)
與一般高僧的出家經歷不同,法海禪師是在父親指令下出家的。
裴休不希望兒子過早涉足仕途,
想通過合適的方式磨鍊裴文德的心性,
一個偶然的機緣,裴休決定將兒子送到溈山密印寺,
跟隨溈仰宗創始人靈祐禪師出家,賜法號「法海」。
(靈祐禪師)
出家前,其父裴休特作「警策箴」,提醒他精勉問道——
汝及出家須立志,求師學道莫容易。
燒香換水要殷勤,佛殿僧堂勤掃拭。
莫閒遊,莫嬉戲,出入分明說處去。
三朝五日不歸家,妙法何曾聞一句。
敬師兄,訓師弟,莫在空門爭閑氣。
上恭下敬要謙和,莫輕他人自逞勢。
衣食難,非容易,何必千般求細膩。
清齋薄粥但尋常,粗布麻衣隨分際。
榮華止在紫羅袍,有道何須黃金貴。
解三空,明四智,要超初果至十地。
禮觀音,持勢至,別人睡時你休睡。
三更宿盡五更初,好向釋迦金殿內。
點明燈,換凈水,禮拜如來求智慧。
報答爹娘養育恩,天龍八部生歡喜。
初出家時,這位曾經的「公子」並不適應。
靈祐禪師為了磨鍊他的傲氣,專門安排他做為僧眾挑水擔柴的苦差事。
一天兩天還能忍,但長年累月艱苦的勞役讓他產生了抱怨的情緒。
一日,他像往常一樣為大眾擔水,來回幾趟累得滿頭大汗,
這是他不滿地自言自語道:
「翰林擔水汗淋腰,和尚吃了怎能消?」
(出家前,裴文德曾考中狀元,被皇帝封為翰林。)
恰巧靈祐禪師經過,聽到這話回了他兩句偈語:
「老僧一炷香,能消萬劫糧。」
聽到這充滿禪機的偈語後,法海禪師頓感慚愧,
從此收攝身心,心甘情願為大眾做各種勞役。
| 苦行日修「裴頭陀」 ,振興道場燃指佛|
(長沙密印寺)
在溈山密印寺期間,法海禪師嚴持戒律,
靈祐禪師常以禪宗機緣開啟他的智慧,
在師父的帶領下,法海禪師學修並進,深悟禪法精髓。
經過多年的苦行勞役生活,法海禪師決定閉關三年,
專心研讀經藏,坐禪習定。
三年閉關圓滿時,師父靈祐禪師親自到門外直呼「法海」之名。
法海禪師在關中應聲而出,
出關後門窗毫無損壞,是圓滿得道的標誌。
一時間,寺內外僧俗大眾皆來親近問道,
為避俗諱,在靈祐禪師建議下,
法海禪師決定外出參學,遊歷江西廬山等地。
(江西廬山)
在廬山,法海禪師來到慧遠大師住錫過的道場修道,
此間,他效仿前輩高僧的苦行方式,
日中一食,夜不倒單,每以禪觀度日。
因為他這種苦行的修道方式,
他的同參道友們稱他為「裴頭陀」。
(江蘇鎮江)
在廬山修道多年後,法海禪師來到江蘇鎮江氏俘山(今金山)的澤心寺修禪。
澤心寺殿宇傾頹,滿目瘡痍,不禁悲從中來。
他發願修復這一古剎,為僧眾們提供修行道場。
為了表達他的決心,法海禪師於佛前燃指供佛,
從此開山挖田,刻苦勞作,修建寺院。
這個寺院,就是現在著名的金山寺。
(江蘇鎮江金山寺,現已成為江蘇省著名景點)
而澤心寺改名「金山寺」也是因為法海禪師的美德。
在修復寺廟的過程中,
法海禪師在挖土是挖到數鎰黃金(一鎰為20兩)。
儘管修復寺廟急需用錢,但他卻沒有動用這些黃金,
而是將黃金悉數上繳給鎮江太守。
太守將此事稟報皇帝唐宣宗,宣宗感動萬分,
當即下令將黃金賜予禪師進行寺廟建設,
並敕令澤心寺更名為「金山寺」。
(這是兩年前燈心兒去江蘇旅遊的時候拍的照片,寫這篇文章的時候突然想起來了,原來我與法海禪師早有因緣~)
此後,法海禪師在寺旁的山洞中靜心修禪,
對於他在金山苦行修寺的事迹,
《金山寺志·裴頭陀》云:
「唐裴頭陀,生而穎異,胎素不群,乃河東裴相國休公之子也,因作文送出家,行頭陀行,精鍊形神,清齋一食,六時危坐。後來金山塔旁岩洞中,每入禪觀,降龍斷臂,重興殿宇,功成而不知所之。宋相張商英題云:『半間石室安禪地,蓋代功名不易磨,白蟒化龍歸海去,山中留下老頭陀。』」
(金山寺法海洞內法海禪師塑像)
而後,這個山洞也成為了著名的禪窟,
成為遠近聞名的「法海禪師禪修洞」。
| 法海與白蛇,到底有啥關係? |
其實,我們現在所熟知的法海與白蛇的故事,
起源於明清時期馮夢龍所著小說《警世通言》一書中,
雖然在書中,「法海」這一人物原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但在傳說中法海禪師確實有一段與「白蛇」的故事——
法海禪師到澤心寺之後,
聽聞山中經常有一條白色蟒蛇在山路中咬人。
山下的信眾談蟒色變,漸漸也就沒人敢上山燒香禮佛了。
為了消除蟒蛇帶給大家的安全隱患,
法海禪師無所畏懼地與蟒蛇鬥智斗勇,
在降伏蟒蛇的過程中還被咬斷右臂。
雖然受傷,但他絲毫沒有退縮,
最終將蟒蛇趕入江中,徹底除了蟒蛇之患。
不可否認的,馮夢龍文章《白娘子永鎮雷峰塔》
將金山寺、雷峰塔、法海禪師、白蛇幾個元素進行藝術再創造,
成為我們現在看到《白蛇傳》的故事原型,
在這個作品中法海禪師也是非常正面的形象,
而絕非現在人們心目中拆散有情眷侶的「惡僧」。
(影視劇中的法海形象)
不管故事怎樣寫,歷史上的法海禪師確實是一位大德。
經過多年的勤苦經營,他終於建成了規模恢弘,別具一格的金山寺。
清朝金山寺最盛時,全寺有三千多名和尚,
來此參禪的僧侶有數萬人。
清康熙帝還曾親筆題寫「江天禪寺」。
法海禪師也因修復古剎的貢獻,被信眾尊為金山寺的「開山裴祖」,
成為重興金山寺第二代開山祖師。
法海禪師修建寺院起初就不是為了自己安逸,
而是為了安僧度眾。
在金山寺建成後不久,他便悄悄離開了這裡。
《金山寺志》中「重興殿宇,功成而不知所至」的記載,
留給了後人各種猜想。
同時這也讓我們看到一代高僧
「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的崇高精神。
推薦閱讀:
※來生我們不分手
※1/3的2型糖尿病都會有的餐後低血壓,我們該怎麼辦?
※來自辣椒的靈感,我們可以告別止痛片了
※那些年我們一起看過的仙劍劇
※原創‖今天我們為什麼需要埃德蒙·柏克?
TAG: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