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真傳說之後金汗國
女真傳說之後金汗國(1616—1636年)
女真人一直居住在滿洲,後分為三部,其中一部最為強大,該部明代時稱為建州女真,即中朝邊境長白山一帶。
明太祖時,明為包抄和壓抑北元殘餘勢力,於是在滿洲一帶設立遠東指揮使司,開始著手控制女真部的各個部落。明政府先後將建州女真分成三個衛,總稱「建州三衛」,其首領大多為女真部族的領袖。
建州女真族猛哥帖木兒(努爾哈赤六世祖)時為明朝建州衛左都督,北方部族勢力強大,南下壓迫建州。猛哥帖木兒被殺,建州部被迫南遷,最終定居於赫圖阿拉。南遷後,建州部與中原地區來往密切,社會生產力顯著提高,經濟繁榮,八旗制度隨即建立,而此時正是努爾哈赤擔任明朝建州部首領。
15世紀末葉,鐵木真十五世孫巴圖孟克(達延汗)統一東部蒙古後,將漠南、漠北原來各不相屬的大小領地合併為6個萬戶,分為左右兩翼。喀爾喀萬戶屬左翼,共十二部。內五部居喀爾喀河以東,巴圖孟克封授第五子阿爾楚博羅特;外七部居河西,封授幼子格埒森扎·札賚爾琿。巴圖孟剋死後,內五部逐漸南徙,清初編旗,屬內札薩克旗(即內蒙古);格埒森扎留居故地,仍號所部為喀爾喀,轄地逐漸擴大,據有漠北地區(即外蒙古)。
塔克世子女:
長子努爾哈赤(努爾哈赤)
次子愛新覺羅·舒爾哈齊(舒兒哈赤)。
三子愛新覺羅·雅爾哈齊(雅兒哈赤)。
生一女,女婿嘉木瑚城主噶哈善·哈斯虎
努爾哈赤十六子:
長子愛新覺羅·褚英,廢太子,追封廣略貝勒,母為元妃佟佳氏。
次子愛新覺羅·代善,禮烈親王,母為元妃佟佳氏。
三子愛新覺羅·阿拜,鎮國勤敏公,母為庶妃兆佳氏。
四子愛新覺羅·湯古代,鎮國克潔將軍,母為庶妃鈕祜祿氏。
五子愛新覺羅·莽古爾泰,母為繼妃富察氏。
六子愛新覺羅·塔拜,輔國愨厚公,母為庶妃鈕祜祿氏。
七子愛新覺羅·阿巴泰,饒餘敏郡王,母為側妃伊爾根覺羅氏。
八子愛新覺羅·皇太極,清太宗,母為孝慈高皇后葉赫那拉氏。
九子愛新覺羅·巴布泰,鎮國恪僖公,母為庶妃嘉穆瑚覺羅氏。
十子愛新覺羅·德格類,母為繼妃富察氏。
十一子愛新覺羅·巴布海,母為庶妃嘉穆瑚覺羅氏。
十二子愛新覺羅·阿濟格,罷英親王,母為大妃烏拉那拉氏。
十三子愛新覺羅·賴慕布,輔國介直公,母為庶妃西林覺羅氏。
十四子愛新覺羅·多爾袞,睿忠親王,(追封成宗義皇帝,後罷)。母為大妃烏拉那拉氏。
十五子愛新覺羅·多鐸,豫通親王,母為大妃烏拉那拉氏。
十六子愛新覺羅·費揚果,黜宗室。
皇太極十一子:
長子愛新覺羅·豪格(1609-1647),生母為繼妃烏拉那拉氏。
次子愛新覺羅·洛格(1611-1621),幼殤,生母為繼妃烏拉那拉氏。
三子愛新覺羅·洛博會(1611-1617),幼殤,生母為元妃鈕祜祿氏。
四子愛新覺羅·葉布舒(1627-1690),生母為庶妃顏扎氏。
五子愛新覺羅·碩塞(1629-1654),生母為側妃葉赫那拉氏。
六子愛新覺羅·高塞(1637-1670),生母為庶妃那拉氏。
七子愛新覺羅·常舒(1637-1699),生母為庶妃伊爾根覺羅氏。
八子(1637-1638),未命名,幼殤,生母為敏惠恭和元妃博爾濟吉特氏。
九子愛新覺羅·福臨(1638-1661),生母為孝庄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
十子愛新覺羅·韜塞(1639-1695),生母為庶妃克伊克勒氏。
十一子,愛新覺羅·博穆博果爾(1642-1656年),生母懿靖大貴妃。
萬曆初期,李成梁滅建州女真首領王杲、子阿台部,數次大敗插漢部酋長土蠻、泰寧部酋長速把亥;計殺海西葉赫部首領清佳砮、楊吉砮。
1574年,建州右衛指揮使王杲(努爾哈赤外祖父)沿邊作亂,被李成梁擊斬,兒子阿台章京得以逃脫,回到古勒寨(新賓上夾河鎮古樓村),繼續和明軍對抗。
阿台章京:阿台之妻是覺昌安孫女,所以阿台既是努爾哈赤舅舅,也是努爾哈赤堂姐夫
1583年,李成梁攻打古勒寨,覺昌安與四子塔克世赴古埒城試圖勸降叛明的孫女婿阿台,因戰事緊急被圍在寨內;建州女真蘇克素滸河部圖倫城城主尼堪外蘭在李成梁指揮下誘阿台開城,攻破古勒寨之後縱兵屠城,覺昌安、塔克世也未能倖免,家中只剩努爾哈赤一人倖存,從此立下海誓山盟:殺死尼堪外蘭。努爾哈赤和弟弟舒爾哈齊在敗軍之中,因儀錶不凡,被李成梁妻子放走。努爾哈赤歸途中遇到額亦都等人擁戴,用祖、父所遺的13副甲胄起兵,開始統一建州女真各部戰爭。他回到建州之後,派人質問明朝為什麼殺害其祖、父。明朝歸還努爾哈赤祖、父遺體,並給他「敕書三十道,馬三十匹,封龍虎將軍,復給都督敕書」。
1583年五月,努爾哈赤率領部眾去攻打尼堪外蘭,攻克圖倫城,尼堪外蘭逃走到鵝爾渾。
1584年正月,努爾哈赤向李岱駐守的兆佳城(遼寧新賓下營子趙家村)發動攻擊,取勝並生擒李岱。
1586年,努爾哈赤攻克鵝爾渾,尼堪外蘭逃到明朝領地。努爾哈赤請求明邊吏押還尼堪外蘭,並將他處死。同年,在「建州老營」的廢址上建城,該城在1621年後金遷都遼陽後被稱為佛阿拉,即「舊老城」(新賓縣永陵鎮二道村)。據《滿洲實錄》,1599年努爾哈赤採用了蒙古文字而為滿語配上了字母。
1586年,努爾哈赤相繼兼并海西女真部,征服東海女真部,統一了分散在滿洲各地的女真各部。八旗制度亦在此期間建立,成為後金的一種社會和軍事組織形式。
1601年,努爾哈赤去北京向明朝朝貢。
1601年,努爾哈赤建立黃、白、紅、藍四旗,稱為正黃、正白、正紅、正藍,旗皆純色。
1603年,努爾哈赤遷都到赫圖阿拉。
1605年,努爾哈赤已對內稱建州等處地方國王。
1615年,努爾哈赤為適應滿族社會發展的需要,在原有牛錄製基礎上,創建了八旗制度,即在原有四旗之外,增編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四旗。把後金管轄下所有人都編在旗內。
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覆育列國英明汗」,國號「大金」(史稱後金),改元天命,成為後金大汗。此時的努爾哈赤已經侵佔了大部分女真部落。
1618年,因為努爾哈赤認為明朝朝廷偏袒女真葉赫部而心生不忿的緣故,憤然頒布「七大恨」,起兵叛明。
1619年年三月,明徵集十四萬軍隊討伐努爾哈赤。努爾哈赤掌握有利戰機,集中兵力,「憑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在薩爾滸之戰,大敗明軍,殲滅明軍約六萬人,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之後,智取開原和鐵嶺,使明朝在遼東地區失去了御守後金西去的屏蔽。
1619年,後金與明朝第一場關鍵戰役——薩爾滸之戰爆發。明神宗任命楊鎬率領四路明軍合擊後金軍,準備直搗後金大本營赫圖阿拉。四路軍主帥分別為山海關總兵杜松、遼東總兵李如柏、開原總兵馬林和遼陽總兵劉鋌。然而,明軍情報卻泄露給後金軍,使後金軍早有準備。結果努爾哈赤採取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方法,以少勝多大敗明軍,從而改變了遼東戰略格局,使得雙方力量對比發生了根本性轉折。此後後金採取主動出擊方針,而明朝相對於後金處於被動局面。
1621年三月十三日,努爾哈赤率重兵圍攻瀋陽。瀋陽城很堅固,而且埋伏火炮,故易守難攻。但由於城中降兵叛變以及後金軍不斷加強兵力,後金終攻克瀋陽城。同年,後金還成功攻取遼陽,並下令遷都遼陽。
1621年努爾哈赤遷都遼陽,興建東京城。
1622年,努爾哈赤大敗遼東經略熊廷弼和遼東巡撫王化貞,奪取明遼西重鎮廣寧(遼寧北鎮市),熊廷弼兵敗被斬,王化貞下獄論死。
1625年,努爾哈赤遷都瀋陽,並改瀋陽為盛京。
1626年一月,努爾哈赤發起寧遠之戰,明朝守將袁崇煥以葡萄牙制的紅夷大炮擊敗之,兵退盛京(瀋陽)。同年四月,努爾哈赤又親率大軍,征蒙古喀爾喀,「進略西拉木輪,獲其牲畜」。五月,明將毛文龍進攻鞍山,努爾哈赤回師盛京。七月中旬,努爾哈赤身患毒疽,七月廿三往清河湯泉療養,八月初七,大漸,十一日,乘船順太子河而下,病死於叆福陵隆恩門雞堡(瀋陽于洪區翟家鄉大挨金堡村),終年六十八歲。
1626年,努爾哈赤第八子皇太極在權力鬥爭獲勝後繼位。由於東邊李氏朝鮮親明,而且明朝作戰時常有朝鮮兵參戰,皇太極遂以此為借口下令攻打朝鮮,使得後者降伏。這場戰爭在朝鮮歷史上被稱為「丁卯虜亂」。此時山海關外,明政府只剩下錦州、寧遠、松山三個據地,其他已成為後金汗國領土。皇太極隨後通過反間計,使得崇禎帝中計,將袁崇煥以「通虜謀叛」等罪名處死。從此後金基本控制了關外。不過,由於朝鮮王朝之後仍然奉行親明政策,皇太極於十年後再次下令進攻朝鮮,最終迫使朝鮮屈服並成為其屬國。這場戰爭在朝鮮歷史上被稱為「丙子虜亂」。
明代末年,我國北方蒙古族以大漠為中心,分為三大部分:
在大漠以南各部稱為漠南蒙古,屬於這部分的有:科爾沁、札賚特、杜爾伯特、巴林、札嚕特、奈曼、喀爾喀、茂明竅、烏拉待、喀喇沁、烏珠穆沁、察哈爾、土默特、鄂爾多斯等部。他們的分布地區「東接盛京、黑龍江,西接伊犁東路,南至長城,北逾絕漠,袤延萬餘里」。
大漠以北,稱為喀爾喀蒙古,其屬有車臣汗、土謝圖汗、三音諾顏、札薩克圖汗等部,分布地區,「東至黑龍江呼倫貝爾城(內蒙古境內),南至瀚海,西至阿爾台山(新疆境內),北至俄羅斯」。
大漠以西各部稱為漠西蒙古,即衛拉特蒙古,屬於此部分的有準噶爾部、和碩特部、土爾扈特部、杜爾伯特部、輝特部。其分布地區東自阿爾泰山,西至伊犁河流域。
1628年,後金兵大破林丹汗於錫爾哈、錫伯圖、英湯圖一帶(內蒙古林西至克什克騰旗一線),林丹汗勢力被逐出西遼河流域。
1632年,後金主皇太極會同歸附的蒙古各部大舉進攻林丹汗。後金軍冒雨西進,越興安嶺至達勒鄂漠(內蒙古克什克騰旗達來若爾)。林丹汗不意敵軍突至,渡上都河西奔,部眾沿途散走十之七八。林丹汗逃至喀喇莽乃(內蒙古商都),聞追軍將至,倉猝走歸化城(呼和浩特),又西渡黃河而南。後金軍在追擊中飛騎散發布告,瓦解察哈爾部眾。皇太極進歸化城後,兵騎四齣,俘獲甚眾,土默特余部亦降於後金。
1634年,林丹汗在青海去世。
1635年,後金軍繼續進攻察哈爾余部,林丹汗之子額哲歸降皇太極,並獻上據說是當年元順帝離開中原時帶走的傳國玉璽,鄂爾多斯部也為後金所並。至此,漠南蒙古遂被併入後金版圖。從此,明朝失去北方屏障,邊事越發不可收拾——「明未亡,而插先斃,諸部皆折入建州;國計愈困,邊事愈棘,朝議愈紛,明亦遂不可為矣。」
漠南蒙古降順後,向建州進「九白之貢」(白馬八匹、白駱駝一頭),表示臣服。從此,努爾哈赤安定了後方,打通了從西北進入中原的通路,擁有更為雄厚的兵源,佔有更為廣闊的地域,在戰場上取得了更為優勢地位。
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年號崇德,「大金」國號停止使用。
清朝入關以前,喀爾喀蒙古三大封建主──土謝圖汗、札薩克圖汗、車臣汗和清朝政府建立了聯繫。
推薦閱讀:
※重陽節漫話和瞎寫
※怪獸百科:神奇生物的傳說
※阿尼直亥傳說中的固始汗父子
※豫見聖誕】傳說中的聖誕老人 ,美味的聖誕大餐,約起!
※《白蛇傳說》經典對白曝光 法海幽默白蛇痴情2
TAG:傳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