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七月半祭祖

農曆七月半祭祖的風俗由來已久,不斷推陳出新到現在,在我的故鄉已經頗具地方特色了。

簡單地說,七月半前後家家是要燒包袱的。所謂包袱,就像白紙信封里裝上無表紙,燒給先人冥中受用的。當然為了好讓自家的先人拿到手,在包袱皮上必須清楚的寫上你要孝敬的列祖列宗名諱,還要簽上自己的大名。畢恭畢敬的,蠻像那麼回事。

據說農曆七月初一,地府的鬼魂就會被暫時放出來,到陽間去考察一下後代子孫的善惡功德,七月十五,就要返回冥王府彙報,叫做中元大會。後代子孫正好可以藉此機會,孝敬一些冥幣給先人花,以表孝心。還有一層意思,得人錢財替人消災,當然是希望先人也順便在地府那邊美言幾句,說一些方便話,要不閻王追究起來,終歸不是什麼好事,非災即禍,也算是為自己積陰德吧。

七月初頭,就有人開始準備。買無表紙(黃表紙),買包袱皮,買香燭紙炮,買仿人民幣的冥幣。有孝心講迷信的,還會去到紙紮店,給死去的親人扎一點日用消費品,除了衣服鞋子帽子,還有什麼電視冰箱空調等一些家用電器,奢侈的還要紮上小車洋房,呵呵,反正陽間時興什麼,就給先人也置辦置辦,希望他們在陰間也享享福,舒坦舒坦。鬼也是要哄的,目的一個,紀念先人,還有一個,活人安心。

買回家的無表紙先要疊成長方形,成人巴掌大小,再用包袱皮把它包上,粘好。包袱皮上中間印著「中原大會」四個大字,右邊印「故 冥中受用」 ,左邊印「孝 化袱上薦」。空白處當然是留著填寫先人名諱和敬獻者的名字。包袱皮上面還蓋有冥間的郵戳,那個字跟道士畫的符差不多,我也不認得。疊紙和包包袱的事,一般是我老媽做,寫字的事理所當然的由我負責。填寫的措辭大有一番講究,先人是男的,要填故顯考+稱呼+某公某某大人冥中受用;先人是女性,要填上故顯婢+稱呼+某氏某母孺人冥中受用,只有姓氏不帶名字的,古代對女性的輕視可見一斑。如喪考妣是什麼意思,我算是弄清楚來龍去脈。爺孫五代的姓,名,字,我是翻了族譜抄過來的,看了看,他們的字里都帶有金玉富貴福等字眼,可惜他們一生沒有能力解決溫飽。看來再美好的願望,也需要人類不斷的科學進步來支持,迷信還是換不來這些的。

每年必做的功課,就是要把已故祖先和親人的名字謄抄好幾遍。見過的人音容笑貌宛如昨天,我神情肅穆,畢恭畢敬;沒有趕上見一面的先人的名字,一年年的寫下來,幾乎可以脫口而出,我該是哪位的孫子,哪位的曾孫,哪位的玄孫·來生,一清二楚,毫不含糊。數典才能不忘祖呀,不由得不對先人敬仰萬分,飲水思源,感慨萬千。

到七月半的前三天,各家陸陸續續的開始焚化包袱和紙紮。到了傍晚,先是在門前的地上鋪上一攤圓形的稻草,再攤開一層折得四四方方的散無表紙,包袱就一個個放在上面。散無表紙俗稱腳力錢,是用來打發郵差一類的苦力鬼。當然地頭蛇本村土地,也按例給他封上兩個紅包,潛規則哪裡都有的。置放完這些包袱,還要擺上魚肉菜肴和清茶水酒,以便祖先回家的時候享用。點燃稻草,青煙衝天,包袱紙紮被引燃,倒是有點不環保,烏煙瘴氣的形式不就是鬼混唐朝所需要的神秘效果么?接著潑灑茶酒,鳴鞭,三扣九拜的行禮,等著祖宗入夜來拿各自的餉銀。據說,月底之前,沒有燒紙錢恭送的祖宗,再也回不了冥王地府,會變成孤魂野鬼。說什麼也不能怠慢了祖宗,這個化袱上薦的事情,幾乎年年成了家家必備的祭祖儀式,否則,子孫怕真的要背上不忠不孝不肖的罪名。呵呵,普及過九年義務教育的當家人現在基本佔主流,都是些無神論者,大家心照不宣的哄哄鬼,誰又當真?問心無愧就是了。

不厭其煩的敘說以上的繁文縟節,只是想展示一下家鄉迷信的民俗,跟各位網友交流一下,也可以稱之為應景之作吧。有耐心的,倒是可以讀完全篇的。


推薦閱讀:

中元節、盂蘭盆節各地都有什麼飲食習俗
清明 寒食已隨雲影杳 祭祖無妨踏青游(節氣·民俗)
孝親祭祖:家族興旺的根本之一(附《祭祖與旺家風水學原理》)
祭祖父母文

TAG:祭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