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筆談】寫領導講話的套路與精要
衡量領導講話寫得好不好,有三項檢測標準:一是領導滿意度,二是聽眾認同感,三是實際操作性。三項達標確實不易,要下大工夫。所以業內有句話說寫領導講話「不是人做的事,也不是人人都能做的事」。前半句說這件差事很苦,後半句話說這件差事很難。愛做的不苦,會做的不難,不實踐永遠成不了高手,常摸索也能找到寫稿的基本套路。
主題如旗
寫講話首先要確定主題。所有的講話必須有主題,主題是講話的靈魂,沒有主題不叫講話,不如不講。我們常見的講話開頭是:「同志們,這次會議的主題是——」或者是「這次會議的任務是——」。主題明確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根本的要求。主題如旗包括兩層意思。一是旗幟是前進方向,必須正確。方向正確,則走向勝利;方向錯誤,則走向失敗。主題正確是人民之福,主題錯誤是人民之禍。一個不正確的甚至是錯誤的主題,損害黨和政府的形象,影響甚至葬送黨的事業,連帶使講話者「自身不保」。在網路時代,一些地方官員因講話不當甚至一句話說錯而落馬的事情不說是「層出不窮」,至少是「屢見不鮮」了。所以,我們這些寫領導講話的同志,千萬要把講主題正確看作是「天大的事情」,稍一不慎,你便成了「害黨害民害領導」的千古罪人,所謂「一文誤終生」「一失足成千古恨」。
何謂主題正確,從大處說應該包括這麼「五個符合」:符合黨的「特色理論」,符合中央的大政方針,符合法律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事物發展的一般規律。怎樣做到主題正確,我認為至少有這麼「四個一致」:與中央保持一致,也上級保持一致,與班子保持一致,與絕大多數人的利益要求保持一致。二是旗幟是本質特色,一定鮮明。我們的國旗是五星紅旗,我們的黨旗是鐮刀斧頭旗,世界是所有的國旗黨旗都不曾雷同,都「各有特色」。這個特色就是區別其它旗幟的本質特徵。講話亦如此,雖然「年年歲歲講相似」,但是「歲歲年年話不同」,雖然「上上下下都在講」,但是「上上下下話不同」。話不同首先是主題不同。黨的十五大報告提出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這種「主題表述」可能不全面,但應該抓住了「主題內核」。湖北省委九大會議的主題是,把湖北建設成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這個主題非常鮮明。鮮明在於「歷史未有,全國唯一」。平常的講話也應做到主題鮮明。主題鮮明主要建立在對問題本身的深入研究和準確把握上,其次建立在對問題「上下左右」全方位的調查了解和比較分析上。
宏觀謀篇
當領導要宏觀把握,寫領導講話也需要宏觀謀篇、戰略布局。這個開頭環節我們把它叫擬提綱。領導講話稿不能隨感而發、隨意而寫,更不能信馬由韁、腳踩西瓜皮,寫到哪裡是哪裡。蘇東坡說自己寫文章「初無定質,大抵如行雲流水,行其所當行,止其不可不止」,我想這是寫散文而決不是寫領導講話。因為領導講話常常是代表一個班子、一個集體,講話提綱須送領導審閱同意後才可以寫,重要講話的提綱還要經領導班子集體研究決定後才可以寫。很多時候領導的講話提綱就是領導自己列出來的。鄧小平同志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所作的主題報告《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提綱就是鄧小平同志親筆寫的。據于光遠同志回憶,小平同志用三頁紙列出了七個問題。也有很多時候,領導只給秘書們確定一個主題,或是安排一個題目,怎麼寫,秘書們先拿提綱出來。
領導講話提綱怎麼拿?「三講」結合。圍繞上級精神講。與上級保持一致是必須的,很多會議都是傳達貫徹上級精神,傳達不能走樣,貫徹不能變形,很多重要的、核心的精神要原原本本傳達,甚至要一字不錯地照抄在講話中。結合工作實際講。傳達貫徹是過程,落實是目的,落實不能「空對空」而要「空對地」,也就是把上面的精神和本地實際結合起來。情況明才能決心大,接地氣才有底氣,寫講話擬提綱也要吃透下情、結合實情。咬住解決問題講。毛主席說,所謂調查研究就是解決問題。我理解,所謂開會講話,也是解決問題。不解決問題的會議不需開,不解決問題的講話不必講,甚至不解決問題的領導不要當。寫講話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解決問題、促進工作、推動發展。把「三講」結合起來,所列提綱領導會滿意,所作報告聽眾會滿意。「四要」結合。一要大處明晰。整個講話講哪幾點、回答哪幾個問題要十分明確。比方如「通俗講法」第一點講為什麼,也就是講意義,第二點講是什麼,講本質內涵,第三點講怎麼樣,講如何作。有位專寫政府領導講話的朋友說,政府公文一般是三段式,認識,任務,保障。講話稿離不開這幾個大層次。總的要求是,層次必須是分明的,而不是模糊的甚至是前後打攪的,邏輯必須是嚴密的,而不是脫節的甚至是混亂的。二要重點突出。少數講話需要面面俱到,比方說,政府工作報告,黨代會報告,更多的講話需要重點突出,即使是政府工作報告和黨代會報告也需要重點突出。三要觀點鮮明。毛澤東同志曾對一位只講了數字和材料、沒講自己觀點的省領導說:「只談情況,不談觀點,是開材料倉庫。人的頭腦是加工廠,沒有材料不行,有了材料要進行加工,要產生觀點,用觀點統率材料。」毛主席曾提出這樣的警告:「不發議論,部長能做到幾時」(蔡永輝《毛澤東談怎樣彙報工作》)。發議論就是拿意見、亮觀點,就是從材料中發現問題,提出見解,得出規律性的結論,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講話是觀點的集合,觀點是思想的結晶。我們經常說某某領導有思想,有水平,很多時候是因為他的講話有鮮明的觀點。一篇講話,主題算是第一思想觀點,是最大觀點,還需要有眾多的分觀點、小觀點來支撐主題,主題如「明月當空」,觀點是「眾星捧月」。這些觀點可以通過分級標題來體現,也可以隨處「閃爍」在講話中。觀點從哪來?我的「觀點」是「三從四得」:從實踐中發現觀點,從思想上發掘觀點,從語言上發明觀點。領導那兒可得到,基層干群中可得到,專家學者中可得到,個人學習研究中可得到。四要體例統一。結構基本勻稱。雖說重點內容重點講、詳細講,講話以解決問題為目的,該長的就讓他長,該短的讓他短,絕不可因文害意,但最好是以此為基礎,適當講究勻稱,也就是幾個大部分力求長短差不多,不要差太多。如同人的體型,上半身下半身長短差不多,長得不勻稱不好看。通常的作法是,列提綱就應「提前控制」每個部分的篇幅(規定字數),以求得總體結構的基本勻稱。層次基本相同。每個部分可列小層次,也就是一級標題下面可列二級、三級標題,根據需要去列,但最好基本相同,一有都有,一列都列,如果第一部分只有一級標題,而第二部分卻列出了三級標題,這樣也是不大好看的。我個人主張,講話最好只列到二級標題為止,並且二級標題最好不用「(一)(二)(三)」,用「第一第二第三」更便於聽和記一些。同級標題基本一致。同一級標題最好用一樣的句式和結構,差不多的字數和語氣。請看胡錦濤總書記在湖北考察時的講話,四個一級標題為:紮實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不斷推動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紮實做好農業、農村、農民工作,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紮實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不斷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紮實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不斷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落到實處。二級標題也基本一致,第一部分用了四個「進一步」,第二部分用了五個「積極」,第三部分用了六個「切實」,第四部分用了三個「著力」。這種整齊的標題形式,除了表情達意的明晰外,還特別的好做筆記、好傳達貫徹、便於幹部群眾掌握。
材料如糧
無論寫講話還是寫文章都要用到材料,如果說觀點是文稿的筋骨,那麼材料就是文稿的血肉。「有骨有肉」是我們經常對文稿的褒獎。毛澤東同志曾在中央通知起草稿上加上這麼一段話:「這種彙報應當有形象的材料,有批評,有議論,有主張。不要枯燥無味、千篇一律。」「寫得有骨有肉,生動活潑,不妨長一點,否則宜短。」我曾參與起草省委領導關於「萬名幹部進萬村入村萬戶」培訓講話,動筆之前,領導帶著我們「打前站」「探路徑」深入到最偏遠的鄉村去,用兩天時間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回來後,我們就以一路的經歷與感受為題材,把大量生動活潑的事情放進去,一個觀點下面掛幾個事例,領導很滿意,聽報告的同志都說講得好,說是「特別有針對性、特別生動,這種講話之前先調研,調研回來再講話的『講風』值得倡導」。我體會,材料如糧。一是要有豐收糧,吃得飽。打仗要準備充足的彈藥,寫講話要準備豐富的材料,俗話說得好,手裡有糧,心裡不慌。寫領導講話還真要「廣積糧」。毛主席又說「要充分地佔有材料」,說的也是這個道理。前任省委書記羅清泉每次召開重要會議前,都要提前圍繞會議主題進行廣泛深入調研,收集大量材料。寫作班子有時跟隨調研,有時也獨立開展調研。調研報告直接作用於領導講話。材料收得豐富,講話寫得順溜。有的同志說:「不調查講話寫不長,一調查講話寫不短」。二是要有優質糧,吃得好。從豐收糧到優質糧,有一個選擇材料的過程,毛主席把這過程稱之為去粗取精、去偽存真。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選取典型材料。兵不在多而在精,材料不在多而在典型。三是要有特色糧,吃得夠味。講話要有特點,選材需要有特色。比方說省委主要領導在全省林業改革發展會上的講話,講到湖北林業的地位,用了這樣一些「特色材料」:湖北地處長江中游,要從減少水土流失、防控洪澇災害、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高度認識湖北林業的重要地位;湖北是南水北調的主要水源地,要從確保丹江口水庫水量和水質、確保首都等地區用水安全的高度認識湖北林業的重要地位;湖北素有「華中綠肺」之稱,要從建設中部綠色屏障的高度認識湖北林業的重要地位;湖北是「千湖之省」,要從保護濕地、調節氣候的高度來認識湖北林業的重要地位;湖北有地球上北緯31度唯一的一片原始森林神農架,要從保護地球生物種群的高度認識湖北林業的重要地位。這樣的材料唯湖北獨有,這樣的意義唯湖北能講,這樣的講話就叫做特色鮮明。相反的,如果照著中央報告抄,仿著外省報告寫,不僅毫無講話特色可言,更無指導意義和實際作用。
量身定做
俗話說量體裁衣,講話跟做衣服一樣,要量身定做。量職定做——要與領導職務相適應。不能讓講話使領導「有失身份」「跌了身價」。什麼職務講什麼話,決不是寫了一個講話稿,這個領導有特殊情況不能去講,另一個領導可以直接拿去講的。尤其是一個會議幾個領導都要講,那是要以職位嚴格而明確地區分的。主要領導從宏觀和戰略上講,從形勢和任務上講,從提高思想認識、明確目標任務、把握方向原則、加強組織領導上講,可以講得相對「虛」一些;分管領導從總結成績與經驗上講,從工作部署與措施保障上講,應該講得相對「實」一些;部門領導講得更微觀、更具體、更有操作性,適宜講得相對「硬」一些。比方說,在一次以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幹部為主題的組織工作會議上,組織部長講話,對近期任務、培養途徑、選拔標準作全面具體的部署;副書記講話,重點指出培養選拔幹部的重要意義、工作目標和對各級黨組織明確要求;書記講話,要求站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高度來做好培養選拔工作,形成全社會的濃厚氛圍。三篇講話圍繞會議主題,合理分工,各有側重,相得益彰,形成整體。我們省委政研室農村處,每年都參與兩個大會的組織準備工作,一會是全省縣域經濟會議,書記、省長都要作重要講話,二會是全省農村工作會議,書記、省長、省委分管領導、省政府分管領導都要講,省委有關領導會前都要開會研討,統籌部署,給領導們量職定講,也給秘書們安排「各寫其當講」。
量講定做——要與領導個性相適應。曾經服務過俄羅斯總統葉利欽文稿的安德列·施托希說:「給總統寫發言稿時,要考慮到他的性格、特點和舉止。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要把自己同『顧客』混為一體。」人各有體,領導各有風格。同一職務的領導,講話個性是不同的。從基層上來的,可能講得更實在一點;從學校出來的,可能講的更理論一點;從軍隊轉來的,可能講得乾脆一點。都是大學畢業生,學黨建的,可能習慣引用馬列著作;學歷史的,可能喜歡講些朝代掌故;學數學的,可能注重數據和推理。領導的優勢絕對不能是秘書的弱項,領導的長處絕對不能是秘書的短板,否則對不上號、接不上頭、跟不上趟,就有被淘汰出局的危險。領導的學習興趣,也應該同化成秘書的興趣,比方說,有位省委書記每年都訂有《求是》《新華文摘》等雜誌,寫作的同志也跟著訂閱這些相同的雜誌。
量聽定做——要與聽眾對象相適應。俗話說,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對什麼人講什麼話。毛主席說:「射箭要看靶子,彈琴要看聽眾。寫文章做演說倒可以不看讀者不看聽眾嗎?」講話是一定要看對象的。跟上級領導彙報,適宜謙虛一點、低調一點;跟下級作報告,應該體現權威性、指導性;跟農民群眾講話,適當用些方言土語;跟教授學者作報告,最好具備理論性、思想性;跟文藝工作者談話,不妨加點激情和文采;跟上訪戶對話,除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外,還需要明之以法,那你得準備一套法律和政策條款。
量會定做——要與會議規模相適應。小範圍的座談會,語氣更親切一些;黨代會、人代會這樣高規模的會,語言更規範些。省九次黨代會報告初稿中有這樣一句話「儘力而為,量力而行」,時任湖北 省委書記俞正聲說「方針是對的,但太口語化,不宜寫在黨代會報告里」。
量文定做——要與講話品種相適應。領導講話有幾十種,如果是祝賀詞、歡迎詞、答謝詞、慰問詞,這就要求熱烈奔放、輕快明快一些;如果是研討會、紀念會,那就要莊重、嚴謹些;如果是動員會、慶功會、表彰會,那就要富於激情、富有鼓動性和感染力。
量序定做——要與講話順序相適應。要搞清楚領導是在前面講,還是在後面講,前面講與後面講是不一樣的;要是在上一級發言,還要了解是點名發言還是自由發言,點名發言與自由發言又是不一樣的。雖然我們的領導都有能力和水平,都會處理這類官場常事和會場小事,好象沒必要操這個細心,但作為秘書也應充分考慮這些事情,因為秘書寫稿是以「講話效果最佳化」為目的。
量時定做——要與講話時間相適應。限時講話,只能短,不能長。一個小時的講話,準備50分鐘就夠了,留點時間讓領導去發揮,或者留點時間給主持人和聽眾,切不可寫太長了讓領導念得念不完。聽眾煩了領導也會煩,領導煩了,秘書總是吃虧不討好。
錘鍊語言
語言是一門別樣的藝術,講話語言更具有藝術性。毛主席曾要求「我們的同志都非學習語言不可」。「因為語言這東西,不是隨便可以學好的,非下苦功不可」。領導講話與領導文章語言應有區別,文章語言力求準確和精練,講話語言力求生動和通俗。領導講話與我們平常人講話又有不同,平常人講話親切、隨意,領導講話應該規範、嚴謹。寫領導講話,有很多的語言要求,重要的是把握三點:
一是不能錯。觀點不能錯。領導必須要講正確的話,這是領導講話的第一要求。觀點一錯出大事。領導講話具有權威性、指導性,下級要學習領會,要傳達貫徹,上錯一點,下錯一片,上錯一尺,下錯百里。觀點一錯害領導。網路時代,一句講錯,天下皆知;寅時講錯,卯時便知;組織可能不追究你,網民不會寬恕你。政策不能錯。領導講話經常需要引用、宣傳、解釋相關法律政策,領導講話本身就有政策效應,所謂「言出法隨」,必須準確無誤,有些政策性很強的講話,必須字斟句酌,表意明確,不讓聽眾理解困難,不給錯誤鑽了空子,不使工作出現混亂。概念不能錯。有些體現核心精神的重要詞句更不能錯。比方說,原來講經濟發展「又快又好」,現在則是講「又好又快」。一個字的順序調整,體現了指導思想的重大變化。再比方說原來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現在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有些「馬虎秘書」還在沿用老名詞、舊概念呢。還比方說,有人在講話起草中把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個「根本政治制度」寫成了「基本政治制度」,那就錯大了。事例不能錯。事例要真實可信,何時、何地、何人、何事、何因、何果,五個W不一定要寫上去,但寫作者要查得一清二楚,萬不可道聽途說或從網上獲得。數據不能錯。領導講話就是權威發布,講話中的數據是要被新聞傳播出去和被社會廣泛引用的,不可有水份,更不能是虛假數字。不準確的事例和數據會讓領導的公信力打折扣,寫作者是應當負責任的。引文不能錯。尤其是引用經典著作、名人名言,不可「隨意、大意、任意」,需要「嚴肅、嚴謹、嚴格」。不可「拍腦殼」引用,以為好像是這麼講的,好像在哪兒聽過。我參與服務省委主要領導一篇署名文章,內中有幾處引用,領導要求把準確而詳細的出處附在後面,並為一處引用是否正確來回查了好幾遍。
二是不能過。如同宋玉描寫的美人「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又如蘇東坡筆下的西湖「濃妝淡抹總相宜」。要弄清哪些該講哪些不該講,哪些深講哪些淺講,哪些可以放開講,哪些只能委婉含蓄地講,哪些點到即止。這裡面要特別注意拿捏講話中的程度副詞和語氣詞,拿捏得恰到好處。前面寫到的關於「度的把握」,都屬於這方面的內容,因為所有度的把握都需要通過語言來體現。
三是讓人願聽。講話稿是要讓人聽的。不管講話稿寫得怎樣,肯定有人聽。因為你是領導他是部下,他不能不聽;因為你布置工作他回去落實,他不可不聽;還因為他的帽子你管著,他不敢不聽。有的領導對於開會打瞌睡的幹部給以現場處罰。我看一併要處罰的人是不是還有講話的領導,包括寫稿的秘書呢?毛主席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強迫受訓,比坐牢還厲害」。你講得枯燥無味,味同嚼蠟,面目可憎,他實在聽不下去了,當然要說小話、打瞌睡甚至離場。我不是肯定這種行為,我是說,想要人願聽,就要在思想深刻性、利益相關性、事例鮮活性、語言生動性等多方面下功夫。事例的鮮活讓人願聽。毛主席指出:「有什麼辦法使人聽了不致忘記?講存在的問題,要舉事例。文字方面不是要反對標語口號嗎?就是要有具體形象,有人物。沒有具體形象,作品就沒有生命。」有位領導說得好:「要生動,就舉例。」身邊的、最近的、鮮活的、適量的事例是足以讓講話生動起來的,這是講話生動之秘訣。有些秘書寫講話,一味追求語言的精鍊乾淨,很少寫事例,有的領導很會處理這類稿子,總是在快速而枯燥地念完一段之後,脫稿講一些事例。我多次留心觀察,台下聽眾埋頭記的都是觀點,仰頭聽的都是事例。為什麼我們當秘書的不把精彩的觀點和鮮活的事例結合起來寫呢?語言的生動讓人願聽。要學會運用十來種手法,包括比喻、借代、排比、對仗、擬人、擬物、誇張、反問、設問等修辭手法,包括議論、抒情、描寫、說明等表現手法。要學會運用十來種語言,包括領導語言、學者語言、歷史語言、詩詞語言、外國語言、外地語言、歌詞語言、網路語言、群眾語言等等。網路上曾經熱捧的大學校長「根叔」的演講——華中科技大學校長李培根16分鐘講話贏得30次掌聲,很大成功在於他把4年來的國家大事、學校大事、身邊人物用網路熱詞「串起來」了,類似「俯卧撐」「躲貓貓」「打醬油」「媽媽喊你回家吃飯」「蝸居」「蟻族」「被就業」都被他用在講話里了,這些「生猛海鮮」似的新潮語言當然讓當代大學生「食慾大開」「擊掌叫絕」。毛澤東同志號召「向人民群眾學習語言」,「從外國語言中吸收我們所需要的成分」,「還要學習古人語言中有生命的東西」。毛主席是語言大師,他的講話和文章特別嫻熟地運用成語典故、寓言故事,據統計,《毛澤東選集》1—4卷所用各類典故達千條之多。著名的老三篇《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愚公移山》,更是語言運用之經典,讀過多少年了,我們至今還深刻地記得第一篇文章引用的一句古文,即中國古代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話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深刻地記得第二篇最後的一組排比,即五種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深刻地記得第三篇「愚公移山、智叟笑話、挖山不止、感動上帝」這個寓言。讓一代人記住一輩子,這就是毛主席文稿語言的神奇魅力。
精細打磨
毛主席在《反對黨八股》中批評「文章寫好之後,也不多看幾遍,就馬馬虎虎地發表出去」,這叫「不負責任,到處害人」,這是由於「責任心不足而來的」。魯迅先生說過:「寫完後至少看兩遍,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好文章是改出來的,好講話稿也是改出來的,所謂精雕細刻寫文章,功夫多在修改上。做到「三堂會審」:先從內容上審視,看思想上有沒有大問題,主要看主題是否正確鮮明,看觀點有無錯誤。再從形式上推敲,看層次是否清晰明了,看結構是否合乎邏輯,看大標題、小標題、三級標題的聯繫,看主題、觀點、材料的關係,看段落和層次的連接,看開頭與結尾的呼應。最後從語言上把關,看語言生動否、句子通暢否、詞語準確否、文字與標點正確否。做到「三步走」,第一步認真看,第二步大聲念,第三步模擬講。做到「三校」,眼校(看),口校(讀),指校(用手指點著查)。做到「三把關」,先是自己把關,然後請同事把關,最後交分管領導把關。千萬不要指望講話的領導去把關,雖然他會對自己的講話負責的。領導講話是要印發給各級幹部學習的,不允許有任何差錯。都說細節決定成敗,一次失誤摧毀九十九次成功,所謂「一失萬無」。我們寫講話的同志還真是如履薄冰、不可不慎啊!(湖北省委政研室農村處余愛民)
推薦閱讀:
※樂府《東武吟》使用了那些表現手法抒發李白悲憤的情懷?
※得到|《麥肯錫教我的寫作武器》| 宋碧瓊解讀
※15 小故事:靈魂時間(終章)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聾佔89%
※如何在百家號寫一篇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