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寶寶不愛吃飯,怎麼破?各種餵養問題大解析!
各位爸爸媽媽,大家端午假期好!我是陽陽媽媽。
說起孩子吃飯,估計很多媽媽都有「血淚史」。陽陽馬上就要兩歲了,直到最近,我感覺這個小東西吃飯才上道兒。在陽陽吃飯問題上,我犯過錯誤,有過無底線妥協,走了各種彎路,進行一次又一次的餵養行為糾正,最終取得了今天的小成果。
今天,我寫這篇小文,就是為了跟大家說說:媽媽怎麼做,才能讓1-2歲的孩子好好吃飯。
必須承認,我的孩子就是小食量。
根據奶粉罐上的推薦量:10~12個月,每天推薦240毫升*5次的奶量,我養的兩個孩子,根本就達不到這個推薦量。我的兩個寶貝從出生開始,每天最多奶量也沒有超過700毫升。雖然我一直本著「一歲以內以奶為主食」的思想,可是加上輔食以後,她們吃奶就更少。可事實是,這兩個孩子都生長良好,她們生長曲線一直沿著50%百分位,順利發展。如果您想評價自己孩子的生長情況,請點擊這裡「生長發育」
所以在此,對於中國寶寶,我更傾向於香港政府的餵養指南:12~24個月寶寶,每天奶量保證在360-480毫升,分三次喝完,既不影響寶寶生長,也不影響寶寶對其他食物的食慾。
出現貧血,並不是都需要服用鐵劑。
1歲左右出現貧血的寶寶很常見,但並不意味著這些孩子就有什麼大問題,或孩子的監護人有彌天大的失誤。因為食物結構轉換,這些孩子多是由於食物種類和攝食量不足引起的貧血。
根據美國兒科學會的建議(美國寶寶吃的奶量明顯多於香港寶寶):如果1歲以後的孩子,每天喝720~960毫升,甚至更少的奶,就不必擔心孩子貧血。但是,如果喝奶超了960毫升,而且媽媽無法讓孩子吃含鐵豐富的食物,孩子就很可能會貧血了。
一般情況下,如果只是輕度貧血,血紅蛋白在100g/L以上,則盡量通過豐富食物種類,多進食含鐵食物的方式來進行改善。
還有一種很重要的情況陽媽需要說明:很多媽媽是在社區或者私立醫院給寶寶查的血常規。因為不同醫院使用檢測機器不同,所以,不同的機器,由於清洗的及時程度,質量控制做的程度是有很大差別的。所以陽媽建議,如果懷疑寶寶貧血,應選擇同一家大醫院,連續監測,才有意義。
如何安排孩子的飲食節奏?
正餐和加餐:
孩子每次進食的分量不多,因此每天要給寶寶安排「早午晚」3餐正餐和2-3次加餐。
正餐後兩至三小時,給孩子吃健康的加餐,加餐量不要太多,也不要太頻繁(否則會影響正餐食慾),應該作為正餐的營養補充。
但是:
孩子的飲食規律仍然多變,比如早餐吃的很多,中餐和晚餐就不好好吃;或者某一天吃的多,而在接下來的幾天食慾都不好,就是所謂的「貓一天狗一天」。這些都是正常現象,媽媽暫且不要考慮是否給孩子吃助消化的藥物,先讓寶寶自行調節。一般真正的三餐習慣形成,往往是在2歲以後。
怎樣選擇加餐食物?
可選用較少於正餐食用的食物,比如紅薯、玉米等,使食物更多元化。
加餐應避免較甜的食物,否則會影響正餐食慾,同時增加蛀牙的機會。
果汁糖分高,孩子每天不可暍多於120毫升,更不應以果汁或含糖飲品代替水。
可多選水果、牛奶、原味乳酪、芝士、麵包、饅頭、麥片、紅薯、玉米片,原味餅乾等。
加餐形狀可以更加適合寶寶抓握,讓孩子在愉快中享受美味。
不要照書「死卡」月齡,而應該按孩子的咀嚼能力準備食物
「槽牙」決定孩子的咀嚼能力。因為孩子長牙早晚各異(三歲之內,20顆乳牙全部萌出都是正常的。),所以如果孩子的槽牙經已長出,可讓他試吃家人的米飯和碎菜。如果還沒長出來,那麼食物形態還是應該以「泥糊~剁成沫的肉菜」為基礎。
示例如下
1歲的孩子:
稠粥或軟飯
剁碎的肉和菜
1.5歲的孩子:
軟飯
剪碎的蔬菜和肉
切成薄片的水果
2歲的孩子:
米飯(硬度與成人所吃的相當)
短麵條
肉粒和菜段
如何預防寶寶噎或者嗆到?
「噎」和「嗆」這兩個詞雖然看起來是兩個概念:「噎」往往指食物因為過大或者過干,而卡在食管里。「嗆」是指異物進入氣管,導致呼吸道梗阻而引起一系列反射。可是對於這兩種「卡」,孩子的表現常常無法區分。比如寶寶可以都可能出現嘔吐,咳嗽等癥狀。但最可怕的是,如果異物大小剛好卡在孩子主支氣管,那真會在幾分鐘之內要命。
強烈建議,這些必須在5歲以內的寶寶食物中迴避:
果仁、花生、小顆粒的糖果、瓜子、果凍、有彈性的肉丸、香腸、棉花糖、口香糖。
這些行為非常危險:
邊走邊吃、吃飯時大笑、吃飯時大哭。
"能吃飯」並不代表「會吃飯」,需要讓孩子學會「好好進餐」。
做好餐前準備,讓孩子安頓心情:
與孩子一起收拾玩具、聊天、洗手。
提供適當的進餐環境,關上電視,移走危險或不必要的物件。
讓孩子安坐在自己的座位。
為孩子安排多樣化的食物,因為他們會從食物的外觀來認識食物,以判斷吃不吃。
訂立進餐規矩:
訂下進餐時間表,盡量讓孩子定時進食正餐及加餐
多與孩子一起進餐,當他看到家人在吃同樣的食物,他會較願意嘗試。
正餐前2小時內不要讓孩子吃其他食物。
設定每頓飯餐的時限約為30分鐘。
爸媽不必憂慮:
1~2歲的孩子食量不大,一般20至30分鐘內便吃飽。正餐之後兩至三個小時,他們又再有定時的加餐,只要配合營養豐富的食物,他們便可以得到合適的營養,而且吃得開心!
讓孩子輕鬆地進餐
進餐時與孩子交談,形容他在吃什麼,並讚賞他做得好的地方。
避免經常催促、批評孩子。
如孩子表示已吃飽,應停止餵食。
讓他自行進食
你可以:
準備兩支匙羹,一支給他學習使用,一支用來餵食。
在孩子舀食物時,替他扶著餐碗,並以餵食用的匙羹協助他把食物舀進他的匙羹,然後讓他自行把匙羹放進嘴裡。
當孩子逐漸掌握舀食物的技巧,你便可減少協助,並引導他自行扶著餐碗。
孩子動手自行進食,你應即時讚賞他以作鼓勵。
孩子吃飽了嗎?當孩子有以下反應,就可能表示他已吃飽了:
不再專心進餐。
含飯。
持續玩弄食物。
搖頭、推開匙羹、發脾氣、嚷著要離開座位。
以說話表示已吃飽,如「飽飽」。
如何處理孩子偏食的問題?
為什麼孩子會偏食?
抗拒吃陌生的食物。
對食物的喜惡較強烈。
對某些食物的質感或味道較敏感。
喝奶過多,以致沒興趣吃其他食物。
你應該:
與孩子一起進餐,和他一起吃他抗拒的食物。
每餐提供三至四種食物給他選擇。
嘗試不同的烹調方法,如把菜做成菜蓉湯。
多讓他接觸食物,如看食物的圖片和觸摸食物。
不應該:
把孩子不愛吃的食物混在他愛吃的食物中哄他吃。
以零食來換取或獎勵孩子吃他不喜愛的食物。
強迫他進食。
在孩子不願意吃時,以他喜愛的食物來補充。
只提供他喜歡吃的食物。
倚賴「偏食配方奶粉」(比如雅培的小安素)來解決「偏食」問題。
喂飯時,你是否掉入過這些陷阱?
為了讓孩子多吃一點,不少家長會使用不同的餵食方法;部分做法表面上好像即時奏效,實際上卻會妨礙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將來可能衍生更多問題。
在孩子剛睡醒或正玩得興高采烈時餵食。
解析:
孩子心理上尚未準備好進餐,會發脾氣,對進食反感。
建議:
餐前10分鐘,與孩子一起做餐前預備,讓他安頓好心情才進餐。
經常與孩子分開進餐。
解析:
時常單獨吃飯,會減低孩子吃的意欲;與家人互動的機會減少,日後難適應多元化的成人食物。
建議:
安排照顧者與孩子一起進餐。
當孩子正餐吃得少,過後便給他喝奶或吃他喜愛的食物。
解析:
孩子會誤以為「只要不吃正餐,便會有喜愛的食物吃」,以後更不願吃正餐的食物,養成偏食習慣。
建議:
每餐提供多種食物供選擇;如果有必要,可以提前加餐時間。
用玩具哄孩子吃飯,追著他餵食。
解析:
孩子容易養成邊玩、邊走、邊吃的壞習慣,還會依賴別人餵食。
建議:
讓孩子坐在餐椅上吃;他表現吃飽便停止餵食。
給孩子的飯菜分量過多。
解析:
要他勉強吃下所有食物,他會倍感壓力。
建議:
先給孩子少量食物;等他要求才加添加。
只提供孩子喜愛的食物。
解析:
過分遷就孩子的口味,會助長孩子偏食。
建議:
每餐同時供應他習慣吃和未接受的食物。
不讓孩子自行進食。
解析:
孩子缺乏參與,感到進餐沒趣,便會容易分心,這更有礙他掌握自行進食的技能。
建議:
就算孩子未能純熟地運用餐具,你亦應給他機會自己嘗試,讓他逐步掌握進食技巧。
說孩子能吃飯,只是說明這個寶寶有張口吞咽的能力。但是,吃飯習慣的養成,是必須去培養的。如果剛開始沒有養成,媽媽也不必介懷,慢慢糾正,寶寶會逐漸適應新的吃飯方式和節奏。希望陽媽今天的相伴能讓您在育兒道路上快樂前進!
關鍵是:媽媽要嘗試去改變。
推薦閱讀:
※好習慣:為孩子營造快樂的氛圍
※學黃磊育兒,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神奇退熱手法,不僅寶寶,而且適合大人和老人,都能手到病除~
※寒假作業一拖再拖沒寫完,明天開學了怎麼去報到?
※寶媽們注意了!尿不濕選擇很重要
TAG: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