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上市告訴我們這些

小米上市告訴我們這些

一家公司上市的目的是什麼?

如果你認為上市是為了融資擴大規模,那真的是天真了。企業不上市也有很多融資渠道,而且從財務效益上講,經營越好的企業信用越高,選擇債務融資是更好的選擇。所以說,上市就是為了「賺錢」:讓公司的原有股東賺錢,也給市場里的投資者一個賺錢的機會

基於這樣一個理解,我們知道上市並不是一個以公司業務發展為考量的決策,而是以最大化利益為考量的決策,這裡的最大化利益涉及對公司的現在與未來、市場環境與氛圍,以及利益既得者的需求進行綜合考慮,權衡利弊後做出決策。

小米的上市決策 背後有何端倪

一家公司上市,首先需要具備上市的條件,一方面需要滿足監管機構的硬性要求,另一方面需要有被投資者認可的信心。這兩方面無疑小米很早之前就已經滿足了(香港上市的硬性要求比國內寬鬆)。所以,小米需要做的是選擇一個合適的時機。

為什麼是現在?

市場環境的角度,最好的上市時機是牛市期。美股的牛市已經持續了多年,現在已經進入了頂部的振蕩平台,在這樣一個振蕩期或者像A股這樣處於熊市,投資者肯定是更加理性的,我們可以看到整個市場對小米的估值也都是在反覆謹慎的審查,我們很難期望小米上市後會有非常可觀的溢價。

不得不說,小米之前由於自身遇到了一些發展期問題,浪費了一定的時間,導致它遺憾錯過了美股和港股牛市中段的黃金機遇期。現在對於小米決策者來說,再等下去會有兩種情形:

1.國際市場進入衰退期,投資估值更加謹慎。

2. 國際宏觀經濟繼續向好,美股再創新高,這種情況下,市場雖然繼續牛市,但投資者心態不會再像過去的兩年一樣,仍然會謹慎為主。

同時,還有一個大背景,那就是A股很有可能一到兩年內繼續保持熊市,在這個時期,國內投資者對賺錢機會是很渴望的,他們倒是有可能製造溢價!

所以,從市場環境的角度,此時上市雖有些無奈,但面臨未來的不確定性,等待也不是好選擇

技術變革的挑戰

我們回到小米自身的角度。不可否認,小米也是一個響噹噹的品牌,它可以像華為那樣選擇驕傲的不上市,也可以繼續沉澱自己的品牌價值,積攢更強的爆發力。

為什麼現在上市,我猜想和當年的京東是一個邏輯,手機產業和電商類似,都面臨充分的市場競爭,這就意味著它們的凈利潤率很難做到華為在通訊行業那樣的豐衣足食。因此,創始者和管理層就難免有對於套現的越來越急切的需求。

更重要的是,以目前的創新格局來看,手機的更新換代都是邊際性的:要麼是晶元的逐步升級要麼就是外觀上的各種微調。革命性創新已經很難!從過去兩年看(美國標普指數上漲40%,納斯達克指數上漲50%),市場對品牌、產業布局以及流量的獎勵已經是巨額的(過去兩年蘋果、阿里巴巴股價翻倍,騰訊、亞馬遜則幾乎是2.5-3倍),所以在這一方面的估值目前已經到了天花板。

未來的估值突破只能來自很久沒有出現過的技術革新!現在看來,還算比較靠譜的技術創新來源:真人工智慧、探索太空、高新材料和能源。很遺憾,小米似乎都不太沾邊。小米過去做的是產業布局,多元化製造,品牌深耕。重複一遍,市場對這些的獎勵已達天花板,換句話說沒有更多的預期了!小米唯一還算創新的物聯網,一來仍存在不確定性,二來它對社會發展的顛覆遠不如互聯網,也很難指望太多。因此,在小米並不擅長技術革新這一背景下,趕緊撿剩下的蛋糕是個好選擇。

小米上市前,給了雷軍15億美金的股權激勵,這可是相當於兩年多小米的凈利潤。雖然小米極力說清它的「正常性」,但我們還是可以體會到其背後表明的管理層的焦躁,以及小米麵臨的市場競爭和未來發展道路上的巨大壓力。

小米上市似乎給了我們一個時代性的啟示以商業模式為導向的商業思維已達巔峰,我們需要的是新的維度上的變革!我們可以做出判斷,小米正在趕當下時代潮流的末班車,這恰恰預示著下一個潮流的到來,至於它是什麼可能還存在不確定性。但至少,我們是時候轉變思維角度了!


推薦閱讀:

從 Kensho 看大工業金融的發展路徑(下)
不能被「忽悠」打開金融國門
陽文熙5.4:非農爆冷不及預期 夜間操作需謹慎
如何看待小米在 6 月 19 日宣布先香港上市,再擇機發行 CDR?小米推遲 CDR 的原因是什麼?
近三年有哪些新興行業迅速萌發、發展,其原因是什麼?

TAG:小米手機 | 金融 | 首次公開募股IP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