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持續做好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

關於持續做好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

國衛辦醫發〔2018〕9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計生委: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按照《「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和《遏制細菌耐葯國家行動計劃(2016-2020年)》要求,進一步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針對當前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工作要求:

一、加快建設多學科抗菌藥物管理和診療團隊

  (一)逐步轉變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模式。各地要轉變管理思路,逐步將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從「以行政部門干預為主」轉變為「以多學科專業協作管理為主」。通過建立多學科的專業化工作團隊,開展宣傳教育、技能培訓、監測預警、干預指導等,持續提高抗菌藥物管理水平。

  (二)持續完善多學科診療體系。加強感染性疾病科、臨床微生物學、臨床藥學和醫院感染控制等學科建設,完善感染性疾病的多學科診療體系。落實《關於提高二級以上綜合醫院細菌真菌感染診療能力的通知》(國衛辦醫函〔2016〕1281號)有關要求,將細菌真菌感染診療能力的建設情況納入抗菌藥物管理評價指標。

(三)充分發揮臨床微生物檢驗在多學科抗菌藥物管理中的作用。加強臨床微生物實驗室建設,加強臨床微生物檢驗人才培養,聯合使用傳統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和免疫學檢驗方法,提高臨床微生物檢驗能力。積極引進臨床微生物新技術、新項目。藉助醫聯體建設,提高區域微生物檢驗的整體能力和水平。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建立區域臨床微生物檢驗中心,加強實驗室室內質量控制和室間質量評價,滿足臨床微生物檢驗需求。

二、繼續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重點環節管理

  (一)繼續實施抗菌藥物專檔管理。在碳青黴烯類及替加環素等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的基礎上,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在三級綜合醫院實行含酶抑製劑複合製劑的專檔管理。將專檔管理數據與藥品採購記錄、處方信息、臨床病歷信息等進行比對,理清所有納入專檔管理的抗菌藥物購用情況,查找薄弱環節,採取有效措施,加強管理。

  (二)進一步落實抗菌藥物供應目錄調整和備案管理要求。優化抗菌藥物品種品規結構,及時將臨床效果確切、經濟性好、安全風險低的藥品納入供應目錄,逐步淘汰藥效葯動力學特性差、不良反應多和循證醫學證據不足的藥品。正確認識β內醯胺類抗菌藥物皮膚(或皮內)敏感試驗,鼓勵將青黴素等經典抗菌藥物納入供應目錄,規範合理使用,逐步提高其使用比例,達到或接近國際平均水平。

  (三)嚴格落實抗菌藥物分級和醫師處方許可權管理。要從臨床工作實際出發,根據不同科室診療需要,按照規定科學、合理地授予不同崗位醫師不同級別抗菌藥物處方權,切實發揮抗菌藥物分級管理作用。要合理確定不同科室不同處方許可權醫師數量,處方許可權向臨床一線醫師傾斜,避免醫師外出等情況下影響抗菌藥物處方的開具。不得將抗菌藥物處方許可權作為身份地位象徵、權力象徵授予無關人員。

  (四)加強抗菌藥物規範使用管理。鼓勵制訂本機構適用的感染性疾病臨床路徑和診療規範、指南。在繼續關注Ⅰ類切口圍手術期預防用藥的基礎上,加強Ⅱ類切口圍手術期預防使用抗菌藥物管理。加強對二級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的培訓,提高其抗菌藥物使用技術能力和管理水平,減少不合理的預防使用和靜脈輸注抗菌藥物。

三、加強兒童等重點人群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

  (一)加強兒童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各地要高度重視兒童抗菌藥物的臨床應用管理,採取綜合措施,解決當前兒童使用抗菌藥物面臨的突出問題。

  1.加強監測和評價。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監測網和細菌耐葯監測網的基礎上,研究建立針對兒童的監測體系,增迦納入監測範圍的兒童專科醫院或綜合醫院兒科病區的數量,全面掌握兒童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和耐葯的各項指標數據,建立健全適合我國國情的兒童抗菌藥物評價體系。

  2.建立兒童醫院門急診和住院抗菌藥物使用監控制度。門急診重點監控呼吸道、腸道疾病的抗菌藥物使用,住院重點監控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使用。重點加強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臨床使用監控,規範做好處方許可權授予、病例會診、微生物標本送檢等工作。

  3.提高兒童感染性疾病診療能力和水平。針對兒童感染性疾病特點,加快兒童感染性疾病科建設和感染專業相關醫務人員培養,加強兒童感染性疾病知識培訓,充分發揮臨床藥師在抗菌藥物合理使用中的積極作用,促進感染性疾病臨床路徑及診療規範、指南的應用。

  (二)加強老年患者、孕產婦等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在加強兒童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的同時,鼓勵各地積極探索,針對老年患者、孕產婦等重點人群特點,採取有效措施,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進一步體現科學化、規範化、專業化、精細化、信息化管理。

四、加強抗菌藥物監測評價和公眾宣傳

  (一)建立監測結果定期通報制度。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和細菌耐葯監測兩網建設,對有關監測數據指標進行科學分析,將監測結果定期通報,每年度至少通報一次。對工作不力、問題突出的衛生健康行政部門、醫療機構和臨床科室進行通報批評,對主要負責同志進行約談或誡勉談話。

  (二)加大抗菌藥物合理使用宣傳力度。加強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的日常宣教,並建立定期宣傳機制,每年與世界衛生組織同步開展「提高抗菌藥物認識周」活動。充分利用各種媒體,採取多種方式,請相關專業專家和管理人員介紹抗菌藥物合理使用和細菌耐葯知識。提高醫務人員、社會公眾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認知度,實現控制自購葯,減少自用藥,杜絕無指證用藥。

五、開展抗菌藥物臨床應用階段性評估工作

  地方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組織開展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階段性評估。要制訂評估方案,對2012年《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實施以來,轄區內醫療機構主要是二級以上醫院落實各項要求的情況進行全面評估。明確評估重點,有序組織實施。通過評估,及時總結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有益經驗,肯定取得的成績,分析存在的問題,明確下一步提升管理水平的思路和方向。

  各省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應當於2018年11月底前完成評估,並向我委醫政醫管局提交評估報告。要採用具體的指標數據反映轄區內醫療機構的工作情況,鼓勵發現和樹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先進典型,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我委將適時組織專家對部分地區和醫療機構的評估工作進行督導檢查。

國家衛健委:抗菌藥物治療前,需檢測PCT和IL-6

臨床醫師每天都要面對許多挑戰, 比如診斷患者是否感染?感染的嚴重程度?如何使用抗生素?特別是遇到新生兒及大部分的兒童患者,在抗感染的治療過程中,未能合理使用抗生素,就會給孩子帶來一生的傷害,給醫院帶來醫療糾紛,而降鈣素原(PCT)與白介素-6(IL-6)的強強聯合使用,為早期感染的鑒別診斷和治療效果的評估提供了非常可靠的參考依據和保障。

《醫院感染管理質量控制指標》—國衛辦醫函〔2015〕252號

八、抗菌藥物治療前病原學送檢率

定義:以治療為目的使用抗菌藥物的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藥物前病原學檢驗標本送檢病例數占同期使用抗菌藥物治療病例總數的比例。病原學檢驗標本包括:各種微生物培養、降鈣素原、白介素-6等感染指標的血清學檢驗。

重症醫學專業醫療質量控制指標(2015年版)

五、ICU抗菌藥物治療前病原學送檢率

定義:以治療為目的使用抗菌藥物的ICU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藥物前病原學檢驗標本送檢病例數占同期使用抗菌藥物治療病例總數的比例。病原學檢驗標本包括:各種微生物培養、降鈣素原、白介素-6等感染指標的血清學檢驗。

熱景生物新一代炎症標誌物--白介素6(IL-6)優勢明顯:

1、多種方法學,市場應用成熟,認可度高;

2、各地均有物價,價格適中,適合同血常規和CRP聯合檢測;

3、適合臨床和基層醫院廣泛開展;

4、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操作簡單、試劑常溫儲存。

感染因子檢測的黃金時代已經到來,抓住IL-6的檢測就抓住了下一個黃金十年。

指導兒童抗生素使用的利器:25微升末梢微量PCT

專利末梢采血器,采血+加樣一步完成


推薦閱讀:

[疾病預防]手麻的原因 手麻後需要這樣做
冠心病發作的危險信號——心絞痛和心肌梗死
為什麼會中風?中風一定會偏癱嗎?
圖騰益生:結腸癌可以預防的嗎?
人民日報:醫者,更應該治未病

TAG:醫藥 | 疾病預防 | 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