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10000,我700,主公讓我正面剛 | 為什麼日本這個國家會推崇悲劇英雄?
如果你第一次去日本東京旅行,天皇的皇居總是個必去的景點,皇居裡面呢肯定進不去,畢竟還住著人呢,只能皇居周圍走走。在皇居門口會看到一尊約3米高的雕像,一個威武的日本古代武士騎著高頭大馬,正勒馬停下彷彿在看著路過的芸芸眾生。這個武士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主角:楠木正成。
話說皇宮門口為什麼要立一尊武士雕像呢?楠木正成和天皇家有什麼關係嗎?這要先交代一下楠木正成故事發生的時代,公元1331年,當時的天皇叫後醍醐天皇,當時的幕府是鎌倉幕府,後醍醐天皇和將軍鬧分家奪權,很自然的,有人告密計劃敗露。沒法子,後醍醐天皇男扮女裝帶著三神器逃出京都,估計天皇長的還挺清秀,順利出逃,於是在號召各地豪強起兵勤王。這就是日本歷史的元弘之亂。
楠木正成就是在赤坂城起兵響應,一般英雄故事總不會那麼平淡的,據野史記載,後醍醐天皇剛逃出來在笠置山招募天下武士勤王,但沒一個人來應募。天皇很鬱悶,不知不覺睡著了,做了個夢:在紫宸殿的庭院前有一棵常綠樹,枝葉茂盛,伸向南面的那條樹枝長得特別好,在其蔭涼下順次坐著三公百官;朝南的上座,坐墊鋪得很高,沒有人坐。天皇感到奇怪,這是為誰而設的座位呢?正在思量的時候,兩個扎髮髻的兒童忽然出現,跪在天皇面前用袖擦淚說:天下之間暫無陛下棲身之處,但在那樹苗下有朝南的座位,這是為皇上而設,請暫且坐在那裡吧。兩童子說完便向天上飛去。
天皇醒了覺得很奇怪,這夢必有深意啊,於是找人解夢。解夢說,在「木」字旁邊加個「南」字,使之成個「楠」字。天亮後天皇便問該寺的僧人,附近有沒有姓楠的武士。僧人說有個人叫楠多門兵衛正成,武藝高強,是敏達天皇四代孫,左大臣桔諸兄的後裔。於是天皇立刻下令將楠木正成召來。
當然這是不是真的另說了,反正楠木正成入伙了。但當時幕府畢竟是正規軍,所以不久就打敗了各地雜牌軍,後醍醐天皇被流放隱歧島。但是楠木正成仍在和幕府軍作戰,在當時日本人打仗都是一根筋,也沒什麼戰術配合,都是正面剛,楠木正成只有小股部隊,卻用游擊戰死死拖住幕府軍很長一段時間。這期間後醍醐從隱歧島脫逃,幕府大將足利尊氏陣前倒戈,加上新田義貞在關東起兵,鎌倉幕府滅亡。
後醍醐天皇終於上台,論功行賞,楠木正成從後醍醐天皇亡命笠置山到完成復辟,始終忠心耿耿緊跟天皇,為擴大勤王軍而費盡心機,立下大功。但正成極其謙讓,將功勞讓給菊池武時。他說:「元弘忠烈者,勞功之輩雖多,何存身命者也。獨依救詫墜一命者,武時人道也,忠厚尤為第一。」
後醍醐天皇上台後實行建武新政,為了保證天皇的權力,杜絕幕府統治的重現,有意偏袒公家勢力,造成勤王武家大族的不滿。不滿積累到一定程度肯定要反彈,足利尊氏終於反叛。為了師出有名,雙方都互相否定對方,後醍醐天皇剝奪了足利的官爵,足利擁立光明天皇。日本進入「南北朝」時期,史稱「一天二帝南北京」。
來來回回拉鋸了好幾次,終於來到1336年,此時足利軍已經佔了上風,當年5月,足利大軍卷頭重來,對外號稱20萬大軍,戰船7000條,分水、陸二路直逼京都。這種對外號稱當然水分很大,日本戰國時期打仗上千人都是大規模戰役了,當然水分再大,幾萬人總是有的,而楠木正成這邊呢?
當時楠木這邊加上新田義貞只有25000人,還是沒擠掉水分的數字。楠木正成認為,以我方劣勢抵擋敵方優勢是無謀之舉,應當暫時避開敵人的銳鋒,讓天皇轉移到督山,自己回河內,把足利尊氏的大軍引進京都,同時封鎖淀川河口,斷絕敵人糧道,阻止物資輸入,使敵陷於困境,然後督山和河內二面夾攻。
這個計劃顯然很有道理,但是耐不住有坑貨豬隊友啊,朝廷公卿大臣都覺得這個計劃很沒有面子,是男人就要正面剛啊,後醍醐天皇也覺得不能在足利面前丟人,命令楠木正成正面應敵。
可能只有面對這一刻的決定才能區分出一般人和英雄的區別,我有時候在想,是悲劇成就了英雄,還是英雄註定要悲劇呢?
在這一刻,楠木正成似乎已經覺察到了自己的命運。他率軍行至櫻井驛,將11歲的兒子正行遣返回鄉,囑咐後事,決心拚死一戰。父子兩人訣別的悲痛情景令人心酸,明治維新三傑之一的西鄉隆盛曾作詩云:殷勤遺訓淚盈顏,千裁芳名在此間。花謝花開櫻井驛,幽香猶逗舊南山。
楠木正成和新田義貞在湊川迎戰足利大軍,因為要應對水陸二路大軍,所以楠木和新田分別駐守在湊川以西的西野宿和湊川,而楠木軍僅有700餘人,且楠木和新田無法互相支援。足利用計在新田後方登陸,新田義貞怕後路被斷連忙退兵,留下楠木軍獨自迎戰數萬足利軍。楠木拚死抵抗,但兵力太懸殊了,楠木被迫退到湊川北部一村莊老百姓家裡,此時戰至僅餘73人。
足利也很敬佩楠木,派人來勸降,楠木不肯。到這個時候楠木正成問胞弟正季:「說來善惡的一生是按臨終的一念來解脫的,九界(佛教十界中除去佛界的九個世界,即菩薩、緣覺、聲聞、天上、人間、修羅、畜生、餓鬼和地獄)當中你的願望是哪一界?」「我的唯一願望是七生(輪迴七次)同樣生於人間,消滅朝廷的敵人。」正季哈哈大笑說。「罪孽深重的你我都這樣想呀!那樣的話讓我們一起更換生世來達到這個夙願吧!」正成神色非常高興地說。於是兄弟兩人互刺而死。接著楠木正成一族13人和部下六十人都進入客廳自盡。那天是1336年5月29日,正成42歲。
這就是楠木正成「七生報國」的故事。那麼楠木正成的故事到這裡就結束了,但是日本南北朝最後楠木正成支持的南朝是失敗的,也就是說現在的日本天皇是北朝一脈傳下來的。那為什麼還要在皇居門口立楠木正成的雕像呢?
這就要說「七生報國」對日本人有多大影響了,這影響呢,也有好有壞。1559年,楠木正成的後代楠木正虎向朝廷捐輸,請求平反先祖的污名,因為畢竟是朝廷的敵人嘛,獲正親町天皇的敕許。到江戶時代,楠木正成成為忠臣的典範,江戶末期攘夷志士還經常去參拜楠木正成之墓。到明治維新之後,1904年明治天皇為表彰楠木正成的忠誠報國和捍衛皇室的功績,在湊川(現神戶)建立湊川神社,並在東京皇居門口建立雕像,楠木正成還一度出現在日本的鈔票上。
在那本專門剖析日本人性格的著作《菊與刀》中,作者講了日本人有一個很重要的特質:忠誠是凌駕於所有價值觀之上的,尤其是對天皇。我們中國人也一直講忠義,我們也推崇忠君愛國,推崇關二爺,但我們的忠誠不是沒有原則的。皇帝如果是明君,自然要忠於皇帝,但皇帝如果是昏君,我們就起來反抗啦,所以我們國家一路都是改朝換代過來的。
但日本人推崇無原則的忠誠,所以楠木正成的故事在二戰的時候被軍國主義利用。二戰後期,日本的神風特攻隊讓美國人吃了很大的苦頭,美國人沒見過這種彈藥打光了,直接拿飛機撞航母的自殺式攻擊啊。而神風特攻隊的隊員出發前都是頭戴髮帶,髮帶上就寫著四個字「七生報國」,飛機起飛前加油都只加單程的量,就沒想過還要回來。
日本著名的作家,也可能是日本歷史上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三島由紀夫。他最後的結局是自殺,還是切腹自殺,按他的說法是要喚醒國家(當時日本是在戰敗後的痛苦時期)。他自殺的時候也是頭戴「七生報國」的髮帶,不過比較慘的是當時切腹已經不流行,幫他介錯的兄弟手法都不嫻熟,砍頭砍了3刀頭還沒斷,寫到這裡不由摸摸自己的後勃頸,想想都疼。
楠木正成的故事還有一個關於對待失敗的啟示,日本人總是很仰慕悲劇英雄,儘管是自己的敵人,但仍然非常敬重。和楠木正成並稱日本三大悲劇英雄的還有真田幸村和源義經,有空可以再寫寫他們,他們的共同點都是知道自己要打一場必敗的仗還義無反顧的上陣。這有點像我們中國所說的「亮劍」精神,現在是和平時期,但我在一個令我們中國人很頭疼的領域裡看到日本人對於失敗之道領悟。
這個頭疼的領域就是足球,沒錯,來自一個中國球迷的怨念。我小時候看漫畫像《足球小將》《灌籃高手》,講的都是日本中小學生關於運動的成長故事,所有學校的目標都是「全國制霸」,我以前覺得這個是漫畫的誇張,直到最近看了一個紀錄片《最後的更衣室》。
這是每年日本全國足球聯賽總決賽前都要播放的一個紀錄短片,講述的是那些弱小球隊被淘汰之後的更衣室場景。
第一場比賽,初芝橋本隊被0:5血洗,雖然是一場幾乎沒有懸念的「實力碾壓」,但沒有一個人覺得自己是「必敗」的弱者,賽後的更衣室里大家強忍淚水一起總結 。教練總結:「大家都為今天準備了一年以上的時間,努力為的就是能在今天贏下一場比賽,你們踢的很好,關鍵就看以後」。
八分之一決賽,米子北對陣前橋育英,以0:3的比分輸掉了比賽。教練總結:「這是完敗,要好好接受這個結果,能走到今天,3年前的我們誰都無法想像,剛入學踢的那麼差,誰能想到今天打入全國8強」。最後米子北將祝福了對手,希望對手連自己的份一起努力,漫畫里都看過的場景吧。「這是一條隊的千紙鶴和仙台育英的必勝毛巾,請帶著它們,連著我們大家的份一起努力」(一條和仙台育英在之前的比賽中均輸給了米子北)。
弱小並非不努力的借口,「弱旅」昌平就是這樣一隻隊伍,靠點球勉強贏下第一場的他們,很快被對手神村學院以1:0淘汰。教練總結說:「我從沒見過飯村真大偷懶的樣子,在訓練時你們有誰看到他偷懶了嗎」「沒偷懶的還有河合有也,他連正選球員都不是,為什麼要這麼努力呢?」
正是這種有點「可笑」又有點「中二」的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日本足球人,這可能就是楠木正成精神造成的好的一面影響,一次次努力不一定能獲得成功,而可能面臨的失敗也絕對不是不努力的借口。
推薦閱讀:
※激發向善動力是人文管理的本質
※在塔里木大學就讀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如何評價《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年書 | 偉大的博弈,中國駕馭信用擔保市場第一人
※如何保護溫州話?如何借鑒粵語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