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身體里的朋友,你好!

藏在身體里的朋友,你好!

來自專欄大師兄盧溪的筆記本

盧溪大師兄好:

我18歲,男,某普通211本科在讀。

想了很久才決定要給師兄寫信諮詢,藏在心裡好久的話不能給任何人說,好多觀點沒有勇氣去在熟悉的人面前展露。今天想藉此機會整理整理,徵求下師兄的看法。

從9歲起吧,由於某種原因我被爸媽安排住在了鎮上離家很遠的學校里念書,那時年紀小,家住農村,沒有優良的教育,不懂什麼是性,但是在宿舍里總喜歡和同宿舍臨鋪的同學抱在一起睡,印象里覺得這種行為讓我舒服給我安全感。

後來,去縣裡上了最好的初中,再後來憑自己考上了市裡一個較好的高中。一步步往上走,眼界、觀點都在發生變化。中學六年,一直在壓抑自己,有性慾時腦子裡想的是男性。特別是高中時,有時候這種想法極其強烈,我還不知道同性戀這個詞。印象最深的,有一次高三放假回家的公交車上,我獃滯的望著前方,腦子裡全是這件事,我該怎麼辦,在同學老師家長眼裡,我愛學習、學習好、勤奮、不早戀,然而只有我知道這個天大的秘密,「我和身邊的人有個地方不一樣」,被一種巨大的恐懼籠罩,甚至都要哭出來,當時覺得很悲哀,為什麼我是這樣的?

上大學後,通過手機網路開始更多的接觸同性戀這個群體和現狀和他們的想法。我很尊重LGBTQ人群,但是從內心裡我真的不想承認我是gay。遇到了心儀的女生,我會很喜歡,想和她多說些話,但這種喜歡完全沒有性慾的摻雜,我在想我的身體或許在告訴我只是想和她做朋友,但我不確定。

與此同時,宿舍在體院旁邊,因而常可以看到很多很高大很好看的體育生,每當看到他們我總是聯想到性,不自覺地看著他們。我的理性告訴我這樣不合適,只有性和器官的碰撞而缺少了愛是無意義的,但我的感性真的控制不住瞎想。

最近看了電影《愛你,西蒙》,很羨慕simon可以面對真實的自己,有時候我也想擁有a great love story. 只是現在看來,遙遙無期。

逛知乎或者公眾號,會看到有些很幸福的夫夫分享他們的喜怒哀樂柴米油鹽,從心底里祝福他們。但是他們好多都是通過各種社交app認識的,我想我可能永遠也不會通過這個途徑找到對的人吧。某種程度上,我很缺少安全感。

我是個稍微偏內向的人,喜歡圖書館、書和電影,認真上課認真做事,努力提升自己,愛我的家人,感恩我身邊每一個默默付出的人和大自然,我很普通,但這個秘密讓我似乎又不太一樣。

說了這麼多,好像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思想或者線索。真心萬分感謝盧溪師兄百忙之中看我的郵件,就好像一個知心大哥哥一樣,很暖。還希望師兄可以指點迷津,感激不盡。

祝安!

江城

2018年6月19日

江城:

你好,謝謝你的信任。

每一個人都自己的秘密,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法國哲學家盧梭曾在《懺悔錄》里說:「我生來就不像我所見過的任何一個人。我敢斷言,我與世上的任何一個人都迥然不同。雖說我不比別人好,但至少我與他們完全兩樣。」

人生來一直在努力做兩個事情,一個是努力讓別人接納自己,另一個是努力讓自己接納自己。這兩個事情哪個重要呢?其實都重要,但非要說最重要的一個,還是讓自己接納自己。

在我長達一年多的諮詢中,接觸過幾位性取向模糊的人,也接觸過幾位明確知道自己是同性戀的人。我的感受是,他們都很優秀。他們知道自己與別人不一樣,知道自己要面對不一樣的將來,所以學習、工作更加努力,好幾位都有出國的計劃。

目前,同性戀到底是先天的還是後天的,至今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但從我接觸的案例來看,好幾位同志都有過一些特殊的經歷,比如小的時候遭遇男生性侵、猥褻等。也有幾位同志沒什麼特殊經歷,好像進入青春期後就逐漸發現自己喜歡同性、排斥異性。

不管原因是什麼,性取向一旦形成,就會鞏固下來,可逆的可能性,幾乎沒有。很多家長想通過強制方式改變自己孩子的性取向,最後都徒勞無功,甚至會逼死自己的孩子。你可以去發現自己的性取向,但你不可以逆轉你的性取向。

我們的社會,目前確實對同性戀持有偏見,但總的來看,這種偏見正在淡化,社會越來越走向包容和自由。去年,同性戀婚姻已經在台灣合法化。也許在不遠的將來,同性婚姻也在大陸合法化。

你說你遇到了心儀的女生,你會很喜歡,想和她多說些話,但這種喜歡完全沒有性慾的摻雜,反而是高大好看的體育生能讓你產生性的慾望。歸納起來就是,你內心喜歡女生但沒有性慾,你理性排斥男生但有性慾。單就這點來看,你的性取向可能沒有真正形成,還處在模糊的階段,只是有一些潛在的因子在萌芽。

你現在還沒有和女孩子談過戀愛,只是從遠遠的地方瞭望女孩。這樣的瞭望,可能還不足以讓你辨別你身體里的性。也許,為了認識自己,你需要一段感情。只有你親自去嘗試了愛的味道,才會知道你需要的愛是什麼樣的愛。

但不論結果如何,你都要學會接納自己。人的幸福建立在對自己的接納之上。只有自己接納自己,自己才會感到幸福。

祝你早日找到真正的自己,也敢於面對真正的自己。

大師兄

2018.6.21

作者簡介: 盧溪,外號大師兄,心理學、性學、哲學綜合研究者,窺視人性深處的人。自我定位是一個讀書人,半個心理分析師,三分之一個社會觀察員。文章主要談性、情感、生活、社會。歡迎諮詢交流,個人微信:xxdsx1。


推薦閱讀:

女人要麼雙性戀要麼同性戀,沒有直女
35歲單身基佬的5月20日
《紐約市長主持同性戀婚禮》干群皇太后精彩評論:現在的同性戀已經不足為奇,同性戀的婚姻更具安全感!更健康!》中國最著名博客女王干群精美作品編號2011072503
反對「同性戀運動為什麼是反智的運動」文章
直男癌同事知道了他兒子是一個gay

TAG:人際交往 | 心理學 | 同性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