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颱風物

煙颱風物

來自專欄翡冷翠十日談

涼水澆在薄荷叢上,激出一股清冽的馥鬱氣。我是聞著這清冷的香味睜開眼睛的。

小奶鍋咕咚咕咚地煮著辣白菜面,裡頭磕了兩個雞蛋,在沸水裡滴溜溜轉,而黃並不散。

媽媽照例背著手去看她種的多肉了。有一種叫卷耳的,如兔耳似的葉片婀娜地張開,從邊緣處長出密集的珠鏈似的新芽。還有一種叫碰碰香,用手蹭一蹭,就發出蘋果氣味。這幾天雨水少,她的含羞草三次死過去,又三次被救活,光禿禿的桿上橫生著瑟縮的幾片葉子,不用碰,就已經橫抱琵琶半遮面了。

含羞草還健在的時候,我一天要去戳四五十次,將它累得半死,終於昏睡過去,對撩撥的手指毫無反應。媽媽問,如果一個人每天沒事就捶我四五十次,我也會變成那種半死不活的樣子。

對面一樓的老太太在院里植了三株罌粟,已經結出鉛灰色的幾個果實。她是要用桿來炒菜吃的。這個時候用刀劃開果皮,流出奶汁似的白液,是有毒的。野貓弓著身子睡在老太太的籬前,罌粟懸在它碩大的屁股上。

家屬院里有一隻狗,天天打鳴。早上五點半準時開始吠叫,夜間十一點又要撕心裂肺地咆哮一陣。每一扇窗里都是黑漆漆的,灰色的瓦片上懸著丹砂似的紅月亮。人們大概都窩在床上,像我一樣睜著眼睛,安靜地聽犬吠。媽媽在半夢半醒間說:「一定是只小狗,剛到新家,很害怕。」

天很好。煙台最好的天氣像老油畫,四處清亮如上過薄釉,天空是洗藍灰色鋼筆時墨與水交溶的顏色,輕輕地掛幾抹雲,薔薇,艾草和裙邊似的石榴花淡淡的,藏青色的遠山像枯筆掃出的陰影,黑色的島嶼在海沫里屏住呼吸,像蒙娜麗莎背後崎嶇的山石。周遭的一切都像褪過色,濃墨重彩已經老死在日月更迭里,然而這種蒙塵了的景緻更恆長,好像會永遠活下去。

我和媽媽到南大街的博物館去,趕上了午休,紅漆小門緊閉著。在附近轉了兩圈,吃了一對雞翅再回來,一個老保安懶洋洋地倚在門邊。博物館是福建會館的舊址,兩排廂房拱衛著媽祖祠堂,裡頭靜悄悄的,一個人也沒有。戲檯子上掛了五色綵綢,在風裡如燕尾似的開合。廂房裡零星地展著糖雕,割草的碾子,收音機,北極星的老擺鐘,土炕和三轉一響。祠堂里陰慘慘的,媽祖娘娘的臉上敷著粉,面前擺著一個蒲團,供遊人祭拜,房樑上吊著一團團的香。

戲檯子的左右兩側分別寫著「風平」和「浪靜」。媽媽感慨道:「不愧是海濱城市。在聊城那邊,戲台左右寫的是『出將入相』。從『入相』處登台,在『出將』處下場。」

博物館前有家賣美術用品的門市部,我們買了四米半透明的硫磺紙,兩支2B鉛筆和一盒油畫棒,要到海邊外國商館的舊址那邊去拓印井蓋。

南大街的海邊有一爿解放前留下的洋商鋪舊址,一幢幢紅瓦小樓聯成一片,牆上仍漆著「法國法網廠」之類的舊名號。老街內有三種井蓋,都亮晶晶的磨成黃銅色,上面鐫印了天主教堂遺址,火車站和頂上削尖的洋樓。我和媽媽將硫磺紙鋪在地上,四角用包壓住,像小時候拓印硬幣似的,用鉛筆將井蓋上的圖案描下來。

前一天,我們在餛飩鋪里吃飯,媽媽給姥姥點了一種煙台特產的糖漬黃桃,與罐頭裡裝的不一樣,這種桃子浸在糖水裡,仍壞得很快,口感留了一點新桃的酸味,冰冰涼一塊滑下喉管,很解膩。姥姥喜歡吃,然而她嘴裡說著不喜歡。

餛飩店口不遠處有家賣西藏唐卡的商鋪,裡頭點了凝神的檀香。老闆有真東西,畫卷上的顏料是用礦粉研的,百年不掉色。如果達芬奇跟喇嘛們學會了這樣的技法,《最後的晚餐》也不會頹敗得一塌糊塗了。大黑天袍上的花紋比髮絲還纖細,青面獠牙的吉祥天托著頭骨碗和人腦,據說是喇嘛們一邊誦經一邊描出的。

櫻桃季已快過去了,我將家裡最後一盤美早覆上保鮮膜,塞進冷凍里。第二天早上,櫻桃已凍好了,咬下去像果味雪糕,帶著鮮果的酸甜,涼得門牙生疼。

媽媽的好友從哈爾濱來訪,帶來了正宗的哈紅腸。姥姥將紅腸切段,炒了辣椒,我則細細地切片,放進微波爐里轉十秒鐘,油脂嘶嘶作響,噴吐出煙熏味的熱氣。

我們前幾日從張裕葡萄酒庄灌來的兩瓶白蘭地,仍東倒西歪地塞在桌下。

讀汪曾祺的小說,日頭過得很快,午飯後揭開書頁,合上時已經漫天星子了。

爸爸發來密爾沃基的初夏照片,調色調得極鮮亮,綠意從屏幕里漫出來。他是紅綠色弱,看到的東西跟我們有點不一樣。有時外頭灰濛濛的,他卻興奮不已,對著一束蓬頭垢面的迎春猛拍,告訴我們那「綠得感人」。有一次,他把天空調成紫色,堅持道:「我當時看到的就是這樣的。」

他大概像有十六個視錐細胞的皮皮蝦一樣,能看到一個光怪陸離的世界,絕不乏味。

涼水澆在薄荷叢上,激出一股清冽的馥鬱氣。我是聞著這清冷的香味睜開眼睛的。

小奶鍋咕咚咕咚地煮著辣白菜面,裡頭磕了兩個雞蛋,在沸水裡滴溜溜轉,而黃並不散。

媽媽照例背著手去看她種的多肉了。有一種叫卷耳的,如兔耳似的葉片婀娜地張開,從邊緣處長出密集的珠鏈似的新芽。還有一種叫碰碰香,用手蹭一蹭,就發出蘋果氣味。這幾天雨水少,她的含羞草三次死過去,又三次被救活,光禿禿的桿上橫生著瑟縮的幾片葉子,不用碰,就已經橫抱琵琶半遮面了。

含羞草還健在的時候,我一天要去戳四五十次,將它累得半死,終於昏睡過去,對撩撥的手指毫無反應。媽媽問,如果一個人每天沒事就捶我四五十次,我也會變成那種半死不活的樣子。

對面一樓的老太太在院里植了三株罌粟,已經結出鉛灰色的幾個果實。她是要用桿來炒菜吃的。這個時候用刀劃開果皮,流出奶汁似的白液,是有毒的。野貓弓著身子睡在老太太的籬前,罌粟懸在它碩大的屁股上。

家屬院里有一隻狗,天天打鳴。早上五點半準時開始吠叫,夜間十一點又要撕心裂肺地咆哮一陣。每一扇窗里都是黑漆漆的,灰色的瓦片上懸著丹砂似的紅月亮。人們大概都窩在床上,像我一樣睜著眼睛,安靜地聽犬吠。媽媽在半夢半醒間說:「一定是只小狗,剛到新家,很害怕。」

天很好。煙台最好的天氣像老油畫,四處清亮如上過薄釉,天空是洗藍灰色鋼筆時墨與水交溶的顏色,輕輕地掛幾抹雲,薔薇,艾草和裙邊似的石榴花淡淡的,藏青色的遠山像枯筆掃出的陰影,黑色的島嶼在海沫里屏住呼吸,像蒙娜麗莎背後崎嶇的山石。周遭的一切都像褪過色,濃墨重彩已經老死在日月更迭里,然而這種蒙塵了的景緻更恆長,好像會永遠活下去。

我和媽媽到南大街的博物館去,趕上了午休,紅漆小門緊閉著。在附近轉了兩圈,吃了一對雞翅再回來,一個老保安懶洋洋地倚在門邊。博物館是福建會館的舊址,兩排廂房拱衛著媽祖祠堂,裡頭靜悄悄的,一個人也沒有。戲檯子上掛了五色綵綢,在風裡如燕尾似的開合。廂房裡零星地展著糖雕,割草的碾子,收音機,北極星的老擺鐘,土炕和三轉一響。祠堂里陰慘慘的,媽祖娘娘的臉上敷著粉,面前擺著一個蒲團,供遊人祭拜,房樑上吊著一團團的香。

戲檯子的左右兩側分別寫著「風平」和「浪靜」。媽媽感慨道:「不愧是海濱城市。在聊城那邊,戲台左右寫的是『出將入相』。從『入相』處登台,在『出將』處下場。」

博物館前有家賣美術用品的門市部,我們買了四米半透明的硫磺紙,兩支2B鉛筆和一盒油畫棒,要到海邊外國商館的舊址那邊去拓印井蓋。

南大街的海邊有一爿解放前留下的洋商鋪舊址,一幢幢紅瓦小樓聯成一片,牆上仍漆著「法國法網廠」之類的舊名號。老街內有三種井蓋,都亮晶晶的磨成黃銅色,上面鐫印了天主教堂遺址,火車站和頂上削尖的洋樓。我和媽媽將硫磺紙鋪在地上,四角用包壓住,像小時候拓印硬幣似的,用鉛筆將井蓋上的圖案描下來。

前一天,我們在餛飩鋪里吃飯,媽媽給姥姥點了一種煙台特產的糖漬黃桃,與罐頭裡裝的不一樣,這種桃子浸在糖水裡,仍壞得很快,口感留了一點新桃的酸味,冰冰涼一塊滑下喉管,很解膩。姥姥喜歡吃,然而她嘴裡說著不喜歡。

餛飩店口不遠處有家賣西藏唐卡的商鋪,裡頭點了凝神的檀香。老闆有真東西,畫卷上的顏料是用礦粉研的,百年不掉色。如果達芬奇跟喇嘛們學會了這樣的技法,《最後的晚餐》也不會頹敗得一塌糊塗了。大黑天袍上的花紋比髮絲還纖細,青面獠牙的吉祥天托著頭骨碗和人腦,據說是喇嘛們一邊誦經一邊描出的。

櫻桃季已快過去了,我將家裡最後一盤美早覆上保鮮膜,塞進冷凍里。第二天早上,櫻桃已凍好了,咬下去像果味雪糕,帶著鮮果的酸甜,涼得門牙生疼。

媽媽的好友從哈爾濱來訪,帶來了正宗的哈紅腸。姥姥將紅腸切段,炒了辣椒,我則細細地切片,放進微波爐里轉十秒鐘,油脂嘶嘶作響,噴吐出煙熏味的熱氣。

我們前幾日從張裕葡萄酒庄灌來的兩瓶白蘭地,仍東倒西歪地塞在桌下。

讀汪曾祺的小說,日頭過得很快,午飯後揭開書頁,合上時已經漫天星子了。

爸爸發來密爾沃基的初夏照片,調色調得極鮮亮,綠意從屏幕里漫出來。他是紅綠色弱,看到的東西跟我們有點不一樣。有時外頭灰濛濛的,他卻興奮不已,對著一束蓬頭垢面的迎春猛拍,告訴我們那「綠得感人」。有一次,他把天空調成紫色,堅持道:「我當時看到的就是這樣的。」

他大概像有十六個視錐細胞的皮皮蝦一樣,能看到一個光怪陸離的世界,絕不乏味。


推薦閱讀:

第一滴血精彩對白有嗎?
最好的感情是隨意,卻又彼此在意
有什麼辣條可以參與的美食?
男生燙頭是出自什麼心態?

TAG:煙台 | 散文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