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生日聚會後,我明白為什麼德國幼兒園老師那麼「懶」了

女兒生日聚會後,我明白為什麼德國幼兒園老師那麼「懶」了

文/悠悠媽 微信公眾號:德國育兒研究(ID: yoyomadeguo)

本文於2018年6月15日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歡迎關注!

1.

在德國,孩子每年的生日聚會是非常重要的社交活動,家長們一點不敢怠慢。以前悠悠小,我們只是簡單地邀請小朋友和他們的父母一起聚一聚,吃蛋糕喝咖啡,孩子們自由地玩耍。

今年悠悠四歲了,我總覺得再不安排點有意思的活動,會顯得我們這對父母對孩子的生日太不上心了。畢竟去年去參加一個三歲孩子的生日聚會時,他們家都設計了尋寶遊戲啊。今年二月份一個四歲小朋友家租了一個室內遊樂場,上個月一個五歲男孩在農場辦了派對,還有專業人員帶來的自然教育體驗。

倍感壓力。農場別人剛辦過了,我們不能馬上又去。悠悠喜歡攀岩,本想租一個室內攀岩場地,卻又擔心十來個三四歲的孩子一起攀岩,因照顧不周而發生危險,只能等孩子大一點再實現了。

孩子還小,選擇比較有限,最後我們決定和去年一樣,還是在我們家附近的遊樂場上辦。那是一大片空曠的草地,零星分布著滑滑梯、鞦韆、攀爬設施、沙坑、小木屋、小山坡等,很適合孩子們玩耍。

為了將生日聚會和平時的「自由瘋玩」區分開,我和老公挖空了心思,希望組織一些所有人都能參與的集體遊戲。但選擇合適的遊戲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既要考慮孩子們的年齡,照顧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又要考慮趣味性和參與度。

悠悠去年的三歲生日聚會上,我曾嘗試和孩子們玩老鷹捉小雞的遊戲,結果發現孩子們根本就沒法遵守遊戲規則,老鷹一來,小雞們就四處逃竄了??

2.

這次我們特意避開了那些競爭性遊戲,因為我們知道3-5歲的孩子對輸贏看得特別重,一旦遊戲規則是爭誰輸誰贏,一定少不了哭聲。對輸了的孩子來說,趣味程度也會大大降低。還有一些孩子會因為怕輸而壓根不想參與遊戲。

我們選的第一個遊戲是「蒙眼敲鍋」,這是一個經典德國遊戲,孩子們圍成一圈,將遊戲者的眼睛蒙上,然後把鍋放在圓圈內的某個地方,被蒙上眼睛的遊戲者要用手上的木勺子敲地面,直到找到鍋的位置,鍋下面藏有送給遊戲者的獎品,我們放的是一袋孩子們都非常喜歡吃的果泥。

當遊戲者走的方向不對時,圍成圈的孩子就喊「冷」,提示遊戲者要改變移動方向;當遊戲者走的方向是對的,大家就喊「熱」,讓遊戲者知道勝利就在不遠處了。孩子之間沒有競爭關係,反而大家會互幫互助,是一個非常適合聚會時玩的遊戲。

我下午兩點半去幼兒園接了悠悠,三點鐘左右孩子們先後陸續到達,十二個小朋友,年齡從1歲到6歲都有,一來就把禮物給悠悠拆了,簡直毫無儀式感。遊樂場地方大,孩子們很快就跑開了,你追我趕,隨心所欲,連蛋糕都顧不上吃。

我和老公忙著招呼大人,倒咖啡,切蛋糕,聊天,把每個大人都照顧好後,終於有時間顧上孩子們了。到遊戲時間了,可我看著遠處散落在不同遊戲設施上的孩子,心裡琢磨著要怎麼把他們召回來呢?旁邊的德國父母不知道我們準備了什麼遊戲,一頭霧水地看著我們。

我把悠悠叫過來,又叫了年齡最大的兩個6歲孩子過來,說:「我們現在要一起玩遊戲了,所有小朋友要圍成一圈站著。你們去把大家都叫過來。」

悠悠和6歲的大孩子聽說要玩遊戲都很興奮,很配合地去召喚其他人。可是遊戲場地很大,把所有孩子集中起來不是一件易事。有的孩子本來玩得好好的,不願意被打斷,叫了好幾聲依然無動於衷;還有的孩子本來被叫過來等在我身邊了,但看到別的孩子還在盪鞦韆,馬上又跑開了。

僅這一輪召集大家集合就花了至少10分鐘。

終於人到齊可以開始玩遊戲了。看到我手裡拿的鍋和勺子,聽我解說了遊戲規則後,孩子們很是興奮。

悠悠第一個被蒙上眼,圍圈的孩子都很熱心地幫助她,有的孩子看她走錯了方向,忍不住上前去牽她的手,有的孩子用手拍鍋,試圖通過聲音來提示悠悠,搞得我不得不反覆提醒孩子「你們不能直接牽手,也不能敲打鍋啦,這樣太容易找到了。只能說冷或熱來提示哦!」

悠悠外婆拍的視頻截圖

看到悠悠找到鍋的位置,並拿到果泥獎品時,孩子們都非常激動,他們湊到我跟前爭相說「我我我,這一輪能讓我玩了嗎?」

不過好景不長,玩著玩著我發現參與的人越來越少,那些已經拿到獎品的孩子玩了一兩輪後就跑掉了。到後來只剩下兩個孩子,一個蒙眼找,另一個在他身邊陪玩,場面頗凄慘。這個遊戲就這樣在我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提前結束了。

3.

又回到了大人喝咖啡,孩子們瘋玩的場景。看這情形,我很猶豫我準備的第二個遊戲還要不要進行...

一個小時之後,有個孩子無意間看到了長凳上放的道具,問我是什麼。

「這是一棵樹,是做遊戲用的。」

「什麼遊戲?怎麼玩?」

「要大家一起玩哦,這個遊戲叫「樹要倒了」,當樹倒下的時候你們要抱住它,不讓它倒下。」

孩子一聽興奮了,要我玩給他看。我只好說:「那你去把其他孩子都叫過來吧,大家一起玩更有趣。」

於是又開始了第二輪的集合召喚,同樣進展緩慢。為了吸引孩子們過來,我把在家做的樹拿在手裡誇張地晃來晃去。

幾個大孩子在草地上積極地跑來跑去,試圖說服正在玩其他遊戲的孩子們過來,最後總算招來了大部分人,時間又至少用了5分鐘。

看著孩子們閃爍發光的好奇眼神,我開始解釋遊戲規則:「我手裡拿的是一棵樹,你們要在鼓聲下圍著我轉,當我說「樹要倒下了」,放開樹的時候,你們要反應非常快地上前扶住樹,不讓它倒在地上,好嗎?樹掉在地上就算輸了哦。」

孩子們個個躍躍欲試,開始跑起來。一開始幾輪他們玩得很愉快,拿到樹後又還給我繼續跑。

可是突然悠悠拿到樹後不願意放手了,其他孩子受到了啟發也上去搶樹,上演了一場拔河大賽...

不想加入拔河的孩子覺得無趣跑去玩別的了;搶輸了的孩子生起氣來,插著手跺著腳,嘴裡說著「我不跟你玩了」憤恨地走開了;大人忙著勸說剩下幾個還在拔河的孩子,遊戲就這樣中斷了。我再沒有精力去組織一場集體遊戲,簡直太喪氣了。

然而,孩子們很快又形成新的小團體,在草地上繼續他們的遊戲,心情並未受到影響。

4.

一直有人問我,德國幼兒園裡有沒有什麼課程,有沒有集體活動。答案是非常少,每天唯一一個每個人都必須參加的活動是晨圈,孩子們在早餐後圍坐在一起,在老師的帶領下唱歌、聊天,只有15-20分鐘時間。另外一個必須大家一起做的事是吃午飯。

其餘活動都不強制參加,孩子可以自由選擇,也沒有課程表。常見的景象是,幾個孩子和一個老師坐在閱讀角聽故事,另外幾個孩子坐在桌前畫畫、做手工,還有幾個孩子在娃娃角玩過家家,走廊上幾個娃跑到別的班上去串門。

悠悠的外婆和我一起去幼兒園接悠悠,看著孩子們在院子里自由嬉戲,在衛生間的鏡子前把臉畫得五顏六色,在走道里敲鑼打鼓,不禁感嘆:「德國老師真是輕鬆啊,就是在旁邊坐著,什麼都不教,這比中國老師輕鬆多啦!

對德國幼兒園的這份自由,以前我只是覺得這是對孩子自主探索的一種尊重,我深知自由玩耍對兒童自主性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性

不過,經歷了悠悠這次生日聚會上我安排的「集體活動」後,我對德國幼兒園的「自由」有了更深的感悟。

若老師每天給孩子安排活動表,到什麼時間玩/學什麼,而且要求所有孩子必須中斷當下的遊戲參與到統一的集體活動中來,無疑老師不得不將大量時間和精力花在統一活動前的「集合」和說服孩子參加的準備工作上面。

「我們現在要講故事了,大家都過來坐好。」

「XXX,放下手中的車子,等會再玩,現在先來聽故事。」

「XXX,你怎麼還不過來?不要畫畫了,現在是閱讀時間。」

「XXX,噓,不要說話了,老師馬上要講故事了,請保持安靜。」

孩子都是隨性的,這個「集合」和「統一」的過程無疑會消耗老師大量的耐心和體力。人的耐心是有限的,如果每天經歷幾次,我想任何人都很難做到一直保持和顏悅色,最終還會累得精疲力盡,心情無比沮喪(因為孩子不聽我們的指揮)。

可是這並不是孩子的錯啊。本來兒童就有強烈的自主性,幾個孩子湊在一起,不需要大人告訴他們怎麼玩,他們就會自己創造出各種遊戲,玩得投入又津津有味。每個孩子的興趣點都不一樣,何必一定要求所有人都在固定的時間段參加統一活動?

德國幼兒園的做法其實是解放了孩子,也解放了老師將老師從無謂的「統一管理孩子」工作中解脫出來,讓老師可以將寶貴的時間精力和耐心用在觀察孩子上,給予孩子所需的情感支持。

悠悠幼兒園的師生比很低,22個孩子只有3個老師,不過因為孩子們活動自由,可以自己支配玩什麼,孩子們需要老師的時間反而比較少,自主性極高。只有需要找老師幫忙、主持正義,或者提醒孩子需遵守規則的時候,老師才會插手。

我也從來不給悠悠做什麼活動計劃表,都是根據她當天的興趣來決定玩什麼(當然我心裡對培養孩子的各大方面是有數的,一個月下來基本每個方面都會覆蓋到)。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順水推舟比強扭高效省力得多,也讓親子關係更為親密和諧。

5.

一定又會有人說,這麼自由,孩子將來怎麼適應小學?

事實上,在我組織的那兩個集體遊戲中,5歲以上的大孩子參與度和積極度是最高的,他們能理解和遵守遊戲規則,從遊戲中獲得了最大的樂趣。而那些不能理解和遵守遊戲規則的小寶寶,從遊戲中獲得的樂趣最少,也是最先離開的。

每個階段兒童有每個階段的發展特點,最好的教育是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因材施教。對3歲的孩子就不要提6歲的要求。先讓3歲的孩子按照3歲的玩法過,6歲的要求等孩子6歲了再提吧!

只要前面做得是對的,有些問題到了年齡自己就會迎刃而解。前面做的都是錯的,逆規律而行,難道還指望後面會自己越變越好嗎?

經常有人問我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主性,我的回答是:孩子本來天生就有自主性,比起培養孩子的自主性,我們大人更應該學習的是如何不去破壞和打壓孩子的自主性。

P.S. 有個好消息!噹噹網今天最後一天的618活動非常給力,折上再滿100減50,促銷力度媲美「雙11」!現在去噹噹下單我的書真的超級划算!價格低到出版社都快哭暈了。

作者:李茜(悠悠媽),坐標德國,曾經的學霸,留過學,做過外企經理。有了女兒後,愛混德國親子圈和幼兒園,深度鑽研德國早教與教育。公眾號「德國育兒研究」(ID: yoyomadeguo)分享在德國學到的育兒知識、先進教育理念和女兒在德國的真實成長經歷。已出版《跟著德國媽媽學育兒》。

推薦閱讀:

早教機構靠譜嗎啊?
育兒最優教養法實例解說
2歲的寶寶自己吃飯洗手穿鞋子,你家寶寶能做到嗎?
寶寶夏天醒的多不肯睡,怎麼整?

TAG:早教 | 育兒 | 德國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