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的本質是貧窮
來自專欄嚴嚴
近來,經常夜裡1點鐘醒來抱閨女起來上廁所,然後生生的等到5點鐘才能再睡去,6點鐘起床準備全家的早餐,叫閨女起床、吃飯、送去幼兒園,再匆匆上班。不知不覺,這樣的狀態已經持續半年多,頭髮大把大把的掉,睡不著的時候很多事情在腦海里不停的穿梭。曾以為可以這樣混吃混喝的在事業單位呆到死,這幾個月睡不著的時候想的最多的是「我還能幹啥」,三十而立,有著圍牆外人羨慕的「好工作」,拿著每個月只夠給閨女上補習班的工資,高不成低不就的,上有老下有小每月有房貸。
說到底手中沒糧,心中慌慌,焦慮這東西不是你能控制的,其根本就是貧窮。
在北上廣隨便買個房子,就是一千萬。牢里沒親人,醫院沒病人,這樣的日子還能湊合過。一旦有點風吹草動,就像前段時間,北京大爺一個感冒,一個月的時間花了百萬,錢沒了人也沒了,讓人揪心,感同身受,內心不免恐慌。如果再提高下,沒有一個小目標,都算窮人。
在階層固化越來越明顯,階層上升越來越難的今天,我們的工資增長的太慢,比如我自己,2013年碩士畢業進入事業單位,享受副科級待遇,扣除五險一金,實發到手3100元,經過了五年的努力,2018年的今天,升了一級,享受正科級待遇,實發到手工資3600元。而這五年,被動收入指數級漲的太快,房子漲的太快,資產泡沫嚴重,作為普通大眾的我被動貧窮。而另外一個真相是絕對窮人是少了,缺衣少穿的時代過去了,這是科技推動生產力產生的紅利,但相對窮人的數量在不斷的增多,就像《北京摺疊》書中說的,我們永遠都處在金字塔的低端,頂端的數量是稀少的,位置是有限的。向上的通道愈發狹窄,在社會兩級分化的現實中,絕大多數人在焦慮種貧窮。
貧窮的第二個來源,是個體的貧窮思維。什麼是思維的貧窮?
就是一個鎚子滿眼中都是釘子。從古至今一直流傳著的三個老漢想當皇帝的笑話,為什麼到現在還有它存在的價值,是因為它對現實太有諷刺的意義了。
三個老漢一天碰在一起,於是就聊天,聊著聊著就到了皇帝的身上。
第一個老漢是個拾糞的:「如果我當了皇帝,我就下令這條街上的糞全部歸我」
第二個老漢是個砍柴的:「你就知道拾糞,皇帝要糞幹啥?如果我當了皇帝,我就打一把金斧頭,天天也金斧頭去砍柴」
第三個老漢是個討飯的:「你們兩個真是有意思,都當皇帝了,還用得著幹活嗎?要是我當皇帝了,我就天天坐在火爐邊吃烤紅薯」
這些老漢就是想壞了腦子,也不知道皇帝是如何生活的。
他們局限的思維就框定在自己狹小的思維範圍內,因為你不但沒吃過豬肉,你連豬都沒見過,甚至你根本都不知道還有豬這東西存在,你怎麼會去想豬呢?
思維的局限,不但可以使起跑線落後很多的人,最終確定跌入貧窮,也可以使稟賦七點很高的人,墜入普通階層,完全抵消起點優勢。
貧困的思維如果沒有打破,如下這個過程就會循環往複:
認知局限-窮人思維-窮人行動-認知進一步局限-窮人思維強化-更局限的行動-貧窮實現。
個體的突變是因為內因發生了變化,他不想安於現狀,他想有突破,這個時候他的野心開始萌發。
野心與安逸
兩個同樣出生在小鎮上的人,考上一線城市的大學,一個懷有野心留在北上廣這樣的大城市打拚,一個回到小鎮上工作,儘管三五年之內,留在大城市的小伙過著比小鎮的小伙辛苦的多的生活,但是他的思維和眼界,正在逐步升級為皇帝的高度,而不是全國的大糞都是自己的,而小安即富,放棄拼搏,沒有野心,安安穩穩的小伙可能思維里都是滿腦子的撿大糞。
再過三五年,你會發現,一線城市小伙升級的思維影響的行動,和小鎮里的,天壤之別。
野心小伙設計遊戲的時候,你在打王者農藥
野心小伙互聯網創業的時候,你在搶APP里的優惠券
野心小伙被動收入大幅增加,資產收益不斷新高的時候,你在舔酸奶瓶蓋。
其實這樣的場景無處不在
別人在充滿激情和野心的工作,而你只願意在機關單位進行穩定的工作。
別人在不斷的試圖創業,而你只願意購買彩票幻想發財。
別人在天天鍛煉身體,而你只願意喝鴻茅藥酒幻想身體強壯。
人人都會同意,折騰是一件反人性的事情。
反人性是什麼意思,意思就是,沒人逼你,你是不會去做的。
直到有一天你才知道
二狗搞了十張信用卡循環套現慢慢的從第一套房子已經升級成5套房子了,原來沒錢也能買這麼多套房子,甚至你看不上二驢連年炒股虧損,突然在一個牛市後徹底扭轉了人生。
你被震驚到了,原來我們差不多啊,原來人生還可以有這麼多彩蛋。你也想過財務自由,但你只限於想像,白天繼續打卡上班,混吃等死。
因為,你害怕失敗。
邏輯到此,不言自明。
為此,作為生而貧窮的你我,最應該做的,就是懷揣自己的野心,玩命努力,快速行動,要有光腳不怕穿鞋的大無畏精神。
用野心化解焦慮,用行動擊碎貧窮。
作為新時代「無產階級的我們」,行動起來,我們失去的事思想禁錮的鎖鏈,我們得到的是自由。
你不這樣做,你永遠什麼都得不到。屬於窮人的,只有敢想的野心、敢做的行動和冒險。
推薦閱讀:
※透過遺傳心理學看男人與女人間的矛盾根源
※一個張國榮頭像引發的
※孤獨,是成長的必修課
※催眠師教你 | 有關「學心理學的前景」的一些讀者提問
※每個人都會有拖延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