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聊聊學德語的那點事

2. 聊聊學德語的那點事

來自專欄德國留學小站

剛剛開專欄/公眾號,本來是周更,反正有靈感就多寫一篇吧。

--------------------------------------------------------------------------------------------------------

祖籍浙江,吳語作為第一母語的我,從小學到大學,都浸潤在吳中英三語熏陶的環境之中。 語言學家提過一個概念,叫第二語言習得,也就是學會母語的我們,開始學習外語的我們會不僅僅從語言本身層面,而是從深層次的文化層面更多地了解這門語言。

我的大學專業學的社會學。有次老師讓我們讀原著寫讀後感,是馬克思韋伯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雖然我是中文母語者,但也終究擺脫不了可怕的翻譯腔德語。那既然原著是德語,索性學個德語吧。這個理由就漂亮地用在了我申請各所學校的動機信里。其實吧,還是因為德國對外國人不收學費,那就吃點苦學門新語言吧。

第一次接觸德語是在大二,老師說德語是一門嚴謹的語言,單從每個詞的個性化定製,結構化的語法就可以看出來,指代清楚,不容易出現歧義是德語的第一要義。性數格,靜三動四,動詞框型結構,中國人的確善於總結規律,心法口訣一個不缺。現在想起來都覺得饒有趣味。

然而副作用也就是不容易給人浪漫朦朧的美感。想想夏目漱石在翻譯課說的,把 「我愛你」 翻譯成 「今晚夜色很美」。在德國人看來,應該只是真的覺得夜色很美罷了。中國人也常說「下次一起吃飯啊」, 誰也不知道下次是什麼時候。就我粗淺的理解,德語應該是工筆畫,力求精準,東亞語言是寫意畫,講求意境。習慣於東亞高語境含蓄文化的我們,在學習德語本質上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跳出自己的思維慣性。

當然我自己的個人經驗而言,來德國後接觸到的最多的書面德語莫過於專業文獻,新聞報道,合同條款,跟人聊天也就是吃喝拉撒睡,各種實用話題,幾乎很少從詩詞歌賦談到人生哲學。的確這些,並不需要什麼優美的辭藻,華麗的談吐。在找合租房面試的時候,室友回whatspp說,Es ist kein Aufsatz.既然不是寫作文,言下之意就是看懂了就好。

那既然只求達到表意清楚,看懂了就好,那學多久的德語才能達到這麼水平呢? 官方給出的答案是800-1000學時,達到德福考試4x4級別。不乏有天資過人者,半年內通過並在ABCDV上分享備考經驗;也有學了數年甚至在德國泡在德語的環境里還是開口也要猶豫一下。

在北京的語言學校上課的時候,一個班級坐得滿滿當當,快有百來號人了吧。老師打賭裡面真的能去德國的也就10%,的確最後一語成讖。 從初級班嘻哈打鬧的我們,到堅持到備考班超負荷學習,或者是來了德國再見面的,真的寥寥無幾了。那些抱著必去的決心,苦了一年的同學,跟想來體驗獵奇的同學,恍如一群踏上夢想號的郵船,在單詞,變位背不下來的夜晚,在過了百遍聽力材料也不知所云的夜晚,在掛過德福考試APS面試的夜晚,用夢想給自己不斷打雞血,後來他們會發現新大陸不過是11小時直航觸手可及的地方,是卻在那個時候是他們開啟人生新篇章的地方。

說來也有趣,在北京某大戶培訓機構跟上海某高校預備部都上過課的我,語言學校變成了最快最直接的留學社交網路。暑假的高級班結束,當然還收穫一群好朋友,大家一起學習,相互鼓勵,課間一塊吃飯,叫外賣,這種革命友誼升溫特別快。 在德國看到中國同胞,問完個人信息,都不忘再多問一句,你在哪學的德語啊? 哦,那個某某某老師的課我也上過。適度的八卦讓彼此的距離從信息互換的弱關係過渡到情感交流的強關係。國內培訓出名的培訓機構也有這麼多,各種小道消息有時候也成為我們茶餘飯後的談資。有通過自己努力成為的名師,也有讓人心甘情願交智商稅又被打臉的網紅。德語圈小,該有的江湖還是樣樣不缺。

2013年的4月,我險過了考試,8月拿到了大學的通知書,9月來的德國。學了1000學時的德語考過德福考試又能說明什麼,開學之後的現實很快就以越前龍馬的口氣告訴我,遠遠不夠。第一學期真的什麼都是半蒙半猜,剛剛背完八股德福的400字模板作文,被老師告知要拿學分得交片30頁的課程論文。上Seminar的文獻周周不差,看不懂那些複雜的句子,勉強看完,下周上課仍舊聽不懂聽不懂其他人討論什麼,自己該說什麼。想想當時說為了看懂原文文獻學德語,還是老老實實去盡量找到翻譯版比對理解。

直至有一天,我忍不住去問老師了,我說老師我壓力很大,文章都看不懂還看得慢。那位老師給了至今都讓我受用的話,如果是內容看不懂,沒事,德國同學他們也看不懂;如果是語言看不懂,也沒事,那麼多補習的機會,你也可以去找個語伴,找學術輔導機構,過一陣就好了。那個時候,我是第一次放寬心,還好看不懂的不止我一個。

後來才知道,所謂自然工程科學的高深在於,是真正的技術創新或者新發現;而人文社科的高深,更多的是用把一般人懂的道理用更複雜的表達包裝起來,看起來的高上大。清楚了套路,就不怕被套路。

而要說我德語第二次真正突飛猛進的時候,是認識了德國朋友的時候。每次聊天都被有意無意地灌輸德國人的價值文化觀念,俚語俗語。比如基本版的喝酒碰杯不看對方眼鏡會有7年的不好性生活,到進階版的俚語教學H?tte h?tte, Fahrradkette (早該如此,後悔當初)。教科書只教會標準語,現實生活中才充斥各種有意思的對話。有多少人知道除了 Sehr gut, 還可以用Supi, Logo, Hammer,Bravo。禮尚往來,我也教會了他們 no zuo no die 跟 666. 同時我開始對文化比較充滿了興趣,中國人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德國人用 Nie Ohne Seife Waschen。對溫度的感知,我們習慣說天氣熱的時候,他們只說sehr warm,aber nicht hei?.

生活跟學術兩個場域混得如魚得水的時候,辦公商務環境下的德語又是一個新挑戰。第一次做學生工不知道印表機墨盒是Patron,老闆讓我換我卻連換啥都不知道;實習的時候跟同事們一塊午飯,中文語境下話癆的我,在德語語境下內向地聽他們侃侃而談而有時還跟不上節奏。辦公室用語,發郵件用語,行業辭彙,商務文化,這些跟我在課本在校園學的毫無關係,我儼然又成為一個從零開始的初學者。好在同事友好耐心,領導也願意時不時教我點,如同一個養成類遊戲一樣,我開始跟他們無障礙彙報工作,反饋問題了,也可以看懂Briefing跟合同自己學東西了。我也很是願意當做他們了解中國的窗口,樂於回答他們的問題。

跟德國人聊天的話題也隨著辭彙量的增加,文化知識的了解跟友情的升溫,開始跟中國朋友一樣擺脫標準問答的相親式對話,開始無話不聊話題百無禁忌。德語水平進步的另一顯著標志就是不單單可以應付跟德國朋友的一對一談話,而是在被拉進德國人群聊的環境下,跟著笑跟著嘲諷,時不時插個話吐個槽。

每次問自己德語學的怎麼樣了,感覺自己的確是比之前進步了不少,但又覺得每次解鎖一個新的領域,又有需要學習的德語。現在每次跟同事聊天,又都會學幾個新單詞,吐槽工作的發泄不滿類話題的單詞哈哈。學吧,反正那四個字太出名,從小看到大,貼在家裡,貼在教室里。每次抬頭都可以看到 —— 學海無涯

--------------------------------------------------------------------------------------------------

來,互動一下吧。留言評論你學德語有什麼印象深刻的故事?

你可以告訴我你對什麼感興趣,只要是我能寫的,我就會在下一期寫一份。 (借用深夜食堂老闆的話)

歡迎關注我的知乎 TedFan

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 德國留學小站 (ID: WandereramNebelmeer)

如果你在德國以外的地區,提供線上一對一的德語教學,翻譯,留學諮詢,工作申請,費用請私信諮詢。

如果你要來我們法蘭克福都會區,歡迎光臨。機場接送服務,翻譯地陪,歡迎諮詢議價。

晚安,世界。

Bis morgen.


推薦閱讀:

那些年折磨過你的德語考試!(ΩДΩ)
22:15 被當作病毒 | 德語的熱情而已,語言暴力無處不在
德法合拍《殼中裂縫》精彩片段之女演員艱辛的心路歷程
想去德國留學?先了解一下德國的教育體制吧

TAG:留學 | 德語 | 文化差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