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入門】之「氣血論」一
07-07
【中醫入門】之「氣血論」一
今借龔廷賢老先生之【血氣論】解之氣血,論之血氣,與諸君議之。「人生之初,具此陰陽,則亦具此血氣。所以得全性命者,氣與血也。血氣者,乃人身之根本乎?氣取諸陽,血取諸陰。血為榮,榮行脈中,滋榮之義也。氣為衛,衛行脈外,護衛之義也。」氣血對人是非常重要的,乃得全性命之根本。所以解透氣血也是中醫基礎中的基礎。因勸諸位先看吾之【中醫入門】之一二三然後論之,易也。以我之見,將這裡的陰變陽,陽變陰比較容易理解。「人受谷氣於胃,胃為水谷之海,灌溉經絡,長養百骸,而五臟六腑皆取其氣。故清者為榮,濁者為衛,榮為二氣周流不息。一日一氣,脈行五十度,平旦復會於氣口,陰陽相貫,血榮氣衛,常相流通,何病之有?」此言氣血之來源,乃飲食也。「一窒礙焉,則百病由此而生。且氣之為病,發為寒熱、喜怒憂思、積痞、氙瘕症癖,上為頭旋,中為胸隔,下為臍間動氣。或喘促,或咳噫,聚則中滿,逆則足寒。凡此諸疾,氣使然也。血之為病,妄行則吐衄,衰凅則虛勞。蓄之在上其人亡,蓄之在下其人狂。逢寒則筋不榮而攣急,挾熱則毒內淤而發黃。在小便為淋痛,在大便為腸風,婦人月事進退、漏下崩中,病症非一,反此諸疾,皆血使然也。」此言氣血之為病也。氣血比則陰陽,是不可分離的。氣不通則血不行,血不行則氣為病。比如外傷,因傷則血不行,血不行則氣亦住矣。氣到傷處住,血至傷處瘀。是故,其傷處腫痛矣。又比如高血壓之症,以症觀之,乃病人血壓升高,心血管之病也。其實不然,血壓升高乃氣之為病也。氣不順則血流不暢,久則血管病,更久則心亦病矣。「夫血者,比則水也,氣者,比則風也。風行水上,有血氣之象焉。蓋氣者,血之帥也。氣行則血行,氣止止則血止,氣溫則血滑,氣寒則血凝。氣有一息之不運,則血有一息之不行。病出於血,調其氣猶可以導達病原於氣。區區調血,又何加焉。故人之一身,調氣為上,調血次之,先陽後陰也。若夫血有敗瘀滯泥諸經,壅遏氣之道路,經所謂去其血而後調之,不可不通其變矣。然調氣之劑以之調血而兩得,調血之劑以之調氣則乖張。如木香、官桂、細辛、厚朴、烏葯、香附、三棱、莪術之類,治氣可也,治血亦可也。若以當歸、地黃輩施之血症則可,然其性纏滯,有虧胃氣,胃氣虧則五臟六腑之氣亦餒亦。善用藥者,則必以助胃藥助之。凡治病,當識本末。如嘔吐痰涎,胃虛不食以致發熱,若以涼劑退熱,則胃氣愈虛,熱亦不退,宜先助胃止吐為本,其熱自退。縱然不退,但得胃氣已正,旋於解熱。又有傷寒大熱,累用寒涼疏轉,其熱不退,但與調和胃氣,自然安愈。」此治則也。治病必通其理,理通則自然明矣。 |
推薦閱讀:
※如何自學中醫(二)
※中醫入門(二五 )
※正宗中醫入門第一講 六經陰陽辨證法 (中醫入門第二講) 中藥學(中醫入門第三講)
※中醫入門(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