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鳳凰古城

相傳天方國(古印度)神鳥「菲尼克司」滿五百歲後,集香木自焚。從死灰中復生,鮮美異常,不再死。此鳥即中國百鳥之王鳳凰也。鳳凰西南,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飛的鳳凰,古城因此而得名。古城位於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西南邊,縣城總面積1700多平方公里,人口41萬,是一個以苗族、土家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集縣。

景區特色

鳳凰古城春秋季去最好,在鳳凰街上和沱江邊飯店是非常多的,小吃也很多,鳳凰古城薑糖, 水果之王獼猴桃 ,扭扭糖,龍鬚酥,鳳凰古城涼皮,芙蓉鎮米豆腐 ,鳳凰酸蘿蔔。

歷史沿革

鳳凰縣自古以來,一直是苗族和土家族的聚居地區。明始設五寨長官司,清置鳳凰廳,以境內的鳳凰山而得名。1913年改為鳳凰縣。2001年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特批,成為中國第101座歷史文化名城。春秋戰國時期,鳳凰為「五溪苗蠻之地」,鳳凰屬楚國疆域。據本縣出土的文物考證,當時中原文化已影響到這裡。秦一統天下,分天下為36郡,鳳凰當時屬黔中郡。漢朝高祖五年,更黔中郡為武陵郡。所以鳳凰在西漢、東漢、時期為辰陽縣地,屬武陵郡。三國時期,鳳凰先屬辰陽縣、武陵郡,歸蜀;後劉備戰敗,吳占其地,鳳凰仍屬武陵郡。 西晉時鳳凰歸鐔城縣地,屬武陵郡;東晉時為舞陽縣地,也屬武陵郡。 南北朝時期,鳳凰一直屬武陵郡。隋朝一統江山,改辰陽縣為辰溪縣。鳳凰當時屬辰溪縣,隸屬沅陵郡地。唐朝初為錦州地,唐高祖武德三年,置麻陽縣,鳳凰又屬麻陽縣。唐武后垂拱三年,鳳凰從麻陽縣分出,次年設渭陽縣,縣址設黃絲橋,即今黃絲橋古城。古渭陽縣,屬錦州盧陽郡。宋朝太宗太平興國七年,改渭陽縣為招諭縣。宋神宗熙寧八年,廢招諭縣,復置麻陽縣,渭陽又劃歸麻陽縣。元朝設五寨司,屬思州安撫司。這是土司政權時期,由本縣少數民族的統治人物執政,五寨司設在今鳳凰縣城。明朝承元制,設五寨長官司和竿子坪長官司,都屬保靖宣慰司管轄。明永樂三年,置竿子坪長官司,仍屬保靖宣慰司管轄。明隆慶三年,在鳳凰山設鳳凰營。清朝順治三年,清朝為了鎮壓苗民,採取了一系列軍事和政治的的的措施,在五寨司設鎮竿協副將。清康熙三年,為辰沅永靖道治。康熙三十九年,又將沅州鎮總兵官移駐五寨司城,將鎮竿副將換防駐沅州。

鳳凰古城

康熙四十三年,苗人向化,裁去土司,置鳳凰營於今縣城,在鳳凰山的原鳳凰營地設置通判。通判本應管理地方行政,但當時土司大權在握,形成土流並存的局面。雍正七年,設辰沅永靖兵備道。乾隆元年,改沅州為府屬兵備,十六年改鳳凰營為鳳凰廳,通判升為同知。嘉慶二年,鳳凰廳升為直隸廳,屬湖南布政使司。辛亥革命後,推翻清王朝,1912年元旦,鳳凰光復。 民國二年9月,廢鳳凰廳,改建為鳳凰縣,仍為湘西軍政統治中心。1949 年鳳凰縣解放,初屬沅陵專區,1955年劃歸湘西苗族自治州,1957年改屬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直至如今。

古城建築

鳳凰古城始建於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歷經300多年的風雨滄桑,古貌猶存。現東門和北門古城樓尚在。城內青石板街道,江邊木結構吊腳樓,以及朝陽宮、古城博物館、楊家祠堂、沈從文故居、熊希齡故居、天王廟、大成殿、萬壽宮等建築,無不具古城特色。

  

鳳凰古城以回龍閣古街為中軸,連接無數小巷,溝通全城。回龍閣古街是一條縱向隨勢成線、橫向交錯鋪砌的青石板路,自古以來便是熱鬧的集市,如今更加生機勃勃。鳳凰古城的標誌性建築之一虹橋,原名卧虹橋,歷史悠久。鳳凰古城北門城樓本名「碧輝門」,採用紅砂條石築砌,既有軍事防禦作用,又有城市防洪功能,是古城一道堅固的屏障。鳳凰古街兩邊建築飛檐斗拱,店鋪中陳設著琳琅滿目的民族工藝品,濃濃的古意古韻,透出古街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

  

鳳凰古城分為新舊兩個城區,老城依山傍水,清淺的沱江穿城而過,紅色砂岩砌成的城牆佇立在岸邊,南華山襯著古老的城樓,城樓還是清朝年間的,銹跡斑斑的鐵門,還看得出當年威武的模樣。北城門下寬寬的河面上橫著一條窄窄的木橋,以石為墩,兩人對面都要側身而過這裡曾是當年出城的唯一通道。

推薦閱讀:

北京古城保護若干建議
古城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古城麗江
【旅遊攝影】葫蘆島之行---興城古城
湘西古城·芙蓉鎮

TAG:古城 | 轉載 | 鳳凰 | 鳳凰古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