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癌非絕症 其治在脾--抗癌文摘

癌非絕症 其治在脾

前 言

「癌非絕症,其治在脾」是筆者等近20年來,用經驗方治療癌症的心得體會。此方藥性平妥,近於食療,且葯源廣、葯價低廉。中醫有「異病同治」的理論,此方非但對癌症有效,對乳腺增生、前列腺增生、慢性前列腺炎、胃炎、胃潰瘍、骨髓炎、糖尿病人肢體潰瘍,諸外科久敗瘡瘍等亦均有療效。

病有輕、重、緩、急之別,對慢性重病,乃至終生難愈之疾,中醫最講治本。古希臘名醫希波克拉底氏有句名言:「病人的本能,就是病人的醫生;醫生的責任,是幫助本能」實際即中醫《內經》所指「治本」之道,二者如出一轍。蓋重症痼疾,凡藥物本身,難於直接作用於內,外諸邪者,取治本,即恢復病人本能的療法,往往應手取效。

現代科學研究證實,人體蘊藏有巨大的抗病能力,這種潛力如被調動得法,將能較平素提高几十倍乃至百倍,如此強大的自身本能,對任何毒害性物質,包括癌細胞、艾滋病病毒等頑敵,都將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問題是當前世界科學研究,尚不能達此境界而已。

20年實踐證實,此驗方即已臻此境界,其治療立法是益氣健脾、但與常方配伍不同;其選葯以「甘」味葯為主、甘入脾,醫者盡知、唯「甘葯調、回生理」深寓哲理。故此方集醫、易為一爐、配伍精宜、確有巧奪天工之妙用。

前人說:「見痰休治痰,見血休治血,無汗不發汗、有熱莫攻熱、喘生勿耗氣、遺精不澀泄、知得個中趣,方為醫中傑。」名醫冉雪峰說:「方成無葯」即指此類治本,不治標的方葯而言,非醫中之佼佼者難達此化境。

醫者仁術。大醫孫思邈有言:「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於此。」濟世活人乃醫者之天職。筆者等偶得此方,不願據為己有,曾多次「毛遂自薦」向有關部門獻出此方,但均未能得到專家學者的青睞。今發表此文,仍本初衷,公開向社會許諾,倘醫藥科研單位,認為此方有科研價值;凡醫療單位,能在保密情況下試用此方者(此方暫不宜公開),筆者均願無償、無任何附加條件的奉獻此方,只要它能對人類健康事業有益,則筆者等於願已足。

傳聞大科學家楊振寧博士曾有預言「中國人有拿諾貝爾獎的,將是在中醫學領域」,果有此言,筆者等自信,以次驗方為契機,通過現代科學的研究升華,不排除實現這位大科學家預言的可能性,根據是無可爭議的,實事求是的醫療成果。

唐連毓

2003年3月

癌非絕症 其治在脾(二)--抗癌文摘

癌非絕症 其治在脾

唐連毓

筆者自幼酷愛中醫,但未能以醫為業。今年已八旬,仍是個誠摯的業餘愛好者。限於水平和條件,本不可能涉獵於癌症的治療和研究,但由於機緣巧合,偶得一民間驗方,試之,經屢用皆驗。

經過是:70年代初,偶與老友柏岳同道談及外科瘡瘍的治療,他介紹一個某友家傳秘方,用治久敗瘡瘍有特效。後經使用,果如所言。

1984年7月,筆者自患前列腺病,經北醫三院一外科名教授親診,認為癌的可能性大,建議去北大泌尿研究所活檢後手術治療。活檢預約在二周之後,此間,本中醫「異病同治」的理論,試用此方11天。屆活檢時,醫生初步即覺詫異,因腫物已不復存在。經取樣活檢亦證明一切正常。

1986年春,馬某,男,51歲,經某醫院確診為胃癌,因本人不願手術,遂用此方,約二月告愈,至今仍健在。事隔9年,於1995年,本單位張某,女,53歲,肺癌;1996年本廠某廠長,男,69歲,韓某,男,61歲,均是肺癌;1997本廠職工王某,男,51歲,胃癌 ;1998年本廠楊某,男,73歲,肝癌。前後共五人,均經此方治癒。療程最短一周(胃癌,腫瘤2.0*0.8)最長三個月(晚期肝癌),平均療程42.2天。

自此,治癌之聲名小噪。截至2001年末,筆者與老友柏岳及其子柏德新共用此方治療55例。其中肺15例、肝7例、乳腺6例、胃5例、食道4例、淋巴4例、骨3例、前列腺2例、咽喉2例、子宮、胰腺、結腸、腮腺、腦、前縱隔、膽管各1例。其中10例,醫院確診為腫瘤,在未定性前即被用藥消失;1例腦瘤,被定為良性;其餘44例,均經醫院定性為惡性腫瘤。臨床治癒29例,佔52.7%;顯效13例,佔23.6%;有效7例,佔12.7%;無效6例,佔11%;總有效率89%。因筆者不是職業醫生,在掌握療效判定標準上,可能會有出入,但治癒病例中,很多生存期已在5年以上,人均健在。更重點說明的是,凡未經手術及放、化療的病人,治癒率就高(共16例,治癒15例,治癒率是93.8%)。

可以想像,這一治療效果,很難令人相信,或竟被認為是「天方夜譚」,因為它是憑一張民間單方,又出自幾個默默無聞的業餘愛好者之手,但這又確是事實,是無可爭議的事實!因為病人健在,有經診醫院病例在,可供核查落實。柏岳同道也是位業餘愛好者,他又是第六七八屆全國政協委員。我們都已是耄耋之年,名利二字早已漠然,且為人治病從未收過任何報酬,所治病人非親即友,沒有任何必要 誇大事實。

此方何以由此良效?茲不揣淺陋,粗陳管見如下,籍以就教於同道明哲。

中醫治病要講理、法、方、葯。法—是在理論指導下而立,如果理和法有誤,則方和葯即無庸談及,因為它越好越是「南轅北轍」。對癌症的治法,近半個世紀以來,西醫是手術、放療、化療,號稱「三足鼎立」;而中醫則是以「辨證論治」為基礎,亦可歸納成三法:一、扶正,即補法。此法在於調整病人的生理本能,提高自身的免疫功能。如日本醫生矢數道明氏用「歸脾湯」原方治驗腫瘤的報道即屬此法見《漢方治療百話擇編》63);二、扶正祛邪,即攻補兩用法,攻邪而不傷正,可得兩全,故中醫所通用、賞用;三、以毒攻毒,可稱為祛邪安正法。其理論根據是直去其邪以安其正,邪去則正自復。此法類似化療,是用峻烈毒性藥品,直接殺傷癌細胞,如用之得當,可收速效,但不易掌握。此三法見仁見智,前提是「辯證無誤」,(中醫得「證」不同於西醫的「病」),可收殊途同歸之效。總之,中醫治病,是以理、法為綱,方、葯為目,綱舉目張,此自然之理。

為探討理、法這一關鍵問題,擬首先引用現代科學,西醫權威腫瘤學家的有關論述,與古老的中醫理論相印證,一是可以說明中醫學不科學的超前科學性(尹某些人貶中醫為不科學);二是通過中西醫統一理論,提供給患者一個參考資料。

徐澤教授是位西醫外科專家,博士生導師,曾做過6000餘例癌症外科手術。1985年,對他所做的3000餘例患者信訪,結果發現大部分病人均於2-3年內,甚至術後數月內即複發轉移而死亡。其原因是術後未再到外科複診,便到腫瘤科或腫瘤醫院做放化療法。通過這一現實,徐教授認為:任何研究癌症術後複發和轉移的方法,才是提高術後遠期療效,才是提高病人術後生存期的關鍵問題。為此,他於1987年開始試驗腫瘤研究,實行癌細胞移植,建立腫瘤動物模型,至2001年將研究成果,寫成《癌症治療新認識和新模式》一書問世。手術、放療、化療,在該書中被稱作「傳統療法」。傳統療法為什麼不能控制複發轉移和死亡率?在書的前言中說:「(1)傳統放化療抑制免疫功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2)傳統靜脈化療為間斷治療,而間歇期癌細胞仍繼續增殖分裂;(3)傳統療法損害宿主,因為化療細胞葯為「雙刃劍」,既殺癌細胞又殺正常細胞;(4)傳統療法目標只注重化療能殺癌細胞,而忽視了宿主本身對癌的抵抗力,因為腫瘤的發生與發展決定於宿主免疫力的高低及腫瘤本身的生物學特性,即決定於腫瘤細胞的生物學特性與宿主對制約因素的影響兩者比勢,如兩者平衡則控制,失衡則進展。傳統放化療都是促使免疫力功能下降的,有可能使得兩者比勢更加失衡;(5)傳統療法損害中樞免疫器官,癌症時胸腺已受抑制,而化療又抑制骨髓,有如「雪上加霜」。使整個免疫器官損害而未能有效保護;(6)傳統療法為損害療法,對病人抗病能力有一定打擊,而未予有效保護;(7)傳統療法忽視了人體本身的抗癌能力,忽視了宿主體內抗癌系統的抗癌細胞(細胞群,細胞群,細胞群,巨噬細胞群,細胞群)的作用;忽視了宿主體內的抑癌基因及抑癌轉移基因的作用(人體內有癌基因及抑癌基因,也有癌轉移基因及抑癌轉移基因);忽視了宿主體內的神經體液系統作用及內分泌激素作用;忽視了人體的抗癌機構及其影響因素作用,以及其對宿主機體本身 抗癌的調節、平衡、穩定的作用;忽視了人體本身抗癌的內在因素未予激活、調動,而只是一味追殺癌細胞,並不全符合當今所認識的生物學特性的實際情況,如癌細胞侵襲行為;轉移環節及多個步驟;複發的誘因,千伏數月、數年又複發。當前人們已經認識到抗腫瘤葯並不一定能抗轉移;抗轉移葯也不一定能抗腫瘤。

《生活與健康》雜誌社顧問楊昆大夫方表了上海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著名腫瘤學家何裕民教授關於「高齡老人也能帶癌生存」的短篇報道。原文是:「80歲以上老人因其他原因死亡而解剖屍體者,約1/4發現體內有癌腫,但他們生前並未覺察,也未對健康構成任何危害,這是因為老人患者癌細胞的生物活性銳減,通常發展緩慢;同時老年人感覺相對遲鈍,有些癥狀也就不很明顯。」

「現代醫學之所要承認和強調「帶癌生存」是因為它不僅關係到患者的心理狀態、治療效果,而且關係到醫學的治癌觀念和方法,以及治療立足點的根本轉變。目前對癌症的經典治療方法有手術、放療、和化療。放療用放射線殺死癌細胞的方法,即將癌細胞「燒死」;化療是用化學藥物將癌細胞「毒死」。醫學研究證實,手術和放化療在清除和殺傷癌細胞的同時,也是人體正常組織和免疫系統遭受很大的損害,機體也很難利用其免疫監控、殺傷功能,及時清除轉移和複發的癌細胞,在手術和放化療中殘存的癌細胞具有更頑固的生長特性,一旦具備了合適的環境,它就會以比自然生長快200倍的速度生長,同時釋放出一些特殊物質,同時並破壞周圍的正常組織,進入血液轉移、複發。揮舞放化療這把鋒利的「雙刃劍」,敵我不分的亂殺濫砍,在殺傷癌細胞的同時,也破壞了人的造血系統和免疫功能。這種惡性循環的漩渦所淹沒的正是人類攻克癌症的希望。抑制腫瘤生長的免疫屏障被破壞,又如何再度對生命及其頑固的癌細胞,實行有效的抵抗呢?許多長期接受化療的癌症病人體制越來越弱,腫瘤複發的周期越來越短,腫瘤生長得越來越快,就是最好的證明。所以我們應該走出誤區,另闢蹊徑。」

「科學研究證明,人體內蘊藏的抗癌能力是巨大的。若被調動發揮得當,他的抗癌力將高出平時數十倍。更何況從內部調解任體的免疫平衡沒有任何副作用。這樣,我們就不必以犧牲正常細胞為代價來對癌細胞進行斬盡殺絕,讓他們在體內和平共處,是癌細胞也變成向糖尿病、心臟病一樣的普通疾病。」(摘自《中國電視報》2002.21期)

綜上所述:徐澤教授通過3000餘例病人的隨訪及多年試驗結果,得出的結論是放化療法弊大於利,不能延長病人的生存期;何裕民教授則通過屍體解剖,得出人可以帶癌生存的結論,也同時指出放化療的種種弊端,得不償失,故大聲疾呼,要「走出誤區,另闢蹊徑 」。

如何「走出誤區,另闢蹊徑 ?徐澤教授是從200多種中藥中篩選出48種確實有抗癌、抑癌成分的中藥用於臨床和研究;何裕民教授則指出:與其用放化療殺癌不成,反受其害,甚至加速死亡,不如用「零毒化療」,即無毒的中醫藥治療,可以延長生命!這是現代科學、專家學者對癌症治療的最新觀點。

以下談談中醫—我們的先人對癌症治療的主張,包括理和法:中醫理論,當以《黃帝內經》為圭臬。(以下簡稱《內經》),而後下及後世諸家。

癌—古無此病名,但不等於古無此病。大致生於體內的,相當於中醫的積聚、症瘕、痃癖之類;生於體表的,相當於外科四大症的乳岩、腎岩、舌菌、失榮諸疾。

「積聚」一名,出自《靈樞.五變》原文謂:「人之善病腸中積聚者,何以侯之?少俞答曰:皮膚薄而不澤,肉不堅而淖澤,如此則腸胃惡,惡則邪氣留止積聚,乃傷脾胃之間。寒溫不次,邪氣稍至,蓄積留止,大聚乃起。」經文大意是,腫瘤形成的病因病機是身體虛弱的人,首先是脾胃功能不好,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襲,由於外邪的傷害則脾胃功能更加受損,如此反覆因果,久而久之,乃釀成大患。

關於外科四大症的成因,諸家多責之於飲食和七情、六氣,唯清.陳士鐸非之,他在[洞天奧旨]里說:「┄┄但天地六氣無歲不有,人之七情何時不發,乃有有病,有無病,何也?蓋氣血旺,則外邪不能感『氣血衰,則內正不能拒。此所以六氣之傷,傷於氣血之虧;七情之傷,亦傷於氣血之乏也。」

中醫所謂的虛,相當於西醫的生理功能減退。如與疾病相對而言,更指免疫器官和免疫功能的低下。前人說,不知其虛,安問其餘?癌症即屬虛症,治療自當用補,故大醫學家金.張元素本《內經》之旨,對積聚治療的立論是:「蓋積聚症瘕,必由元氣之不足,不能運行而致之。欲其消散,必借脾胃氣旺,能漸漸消磨開散,以收平復之功。如一味克消,則脾胃愈弱,後

癌非絕症 其治在脾

唐連毓

筆者自幼酷愛中醫,但未能以醫為業。今年已八旬,仍是個誠摯的業餘愛好者。限於水平和條件,本不可能涉獵於癌症的治療和研究,但由於機緣巧合,偶得一民間驗方,試之,經屢用皆驗。

經過是:70年代初,偶與老友柏岳同道談及外科瘡瘍的治療,他介紹一個某友家傳秘方,用治久敗瘡瘍有特效。後經使用,果如所言。

1984年7月,筆者自患前列腺病,經北醫三院一外科名教授親診,認為癌的可能性大,建議去北大泌尿研究所活檢後手術治療。活檢預約在二周之後,此間,本中醫「異病同治」的理論,試用此方11天。屆活檢時,醫生初步即覺詫異,因腫物已不復存在。經取樣活檢亦證明一切正常。

1986年春,馬某,男,51歲,經某醫院確診為胃癌,因本人不願手術,遂用此方,約二月告愈,至今仍健在。事隔9年,於1995年,本單位張某,女,53歲,肺癌;1996年本廠某廠長,男,69歲,韓某,男,61歲,均是肺癌;1997本廠職工王某,男,51歲,胃癌 ;1998年本廠楊某,男,73歲,肝癌。前後共五人,均經此方治癒。療程最短一周(胃癌,腫瘤2.0*0.8)最長三個月(晚期肝癌),平均療程42.2天。

自此,治癌之聲名小噪。截至2001年末,筆者與老友柏岳及其子柏德新共用此方治療55例。其中肺15例、肝7例、乳腺6例、胃5例、食道4例、淋巴4例、骨3例、前列腺2例、咽喉2例、子宮、胰腺、結腸、腮腺、腦、前縱隔、膽管各1例。其中10例,醫院確診為腫瘤,在未定性前即被用藥消失;1例腦瘤,被定為良性;其餘44例,均經醫院定性為惡性腫瘤。臨床治癒29例,佔52.7%;顯效13例,佔23.6%;有效7例,佔12.7%;無效6例,佔11%;總有效率89%。因筆者不是職業醫生,在掌握療效判定標準上,可能會有出入,但治癒病例中,很多生存期已在5年以上,人均健在。更重點說明的是,凡未經手術及放、化療的病人,治癒率就高(共16例,治癒15例,治癒率是93.8%)。

可以想像,這一治療效果,很難令人相信,或竟被認為是「天方夜譚」,因為它是憑一張民間單方,又出自幾個默默無聞的業餘愛好者之手,但這又確是事實,是無可爭議的事實!因為病人健在,有經診醫院病例在,可供核查落實。柏岳同道也是位業餘愛好者,他又是第六七八屆全國政協委員。我們都已是耄耋之年,名利二字早已漠然,且為人治病從未收過任何報酬,所治病人非親即友,沒有任何必要 誇大事實。

此方何以由此良效?茲不揣淺陋,粗陳管見如下,籍以就教於同道明哲。

中醫治病要講理、法、方、葯。法—是在理論指導下而立,如果理和法有誤,則方和葯即無庸談及,因為它越好越是「南轅北轍」。對癌症的治法,近半個世紀以來,西醫是手術、放療、化療,號稱「三足鼎立」;而中醫則是以「辨證論治」為基礎,亦可歸納成三法:一、扶正,即補法。此法在於調整病人的生理本能,提高自身的免疫功能。如日本醫生矢數道明氏用「歸脾湯」原方治驗腫瘤的報道即屬此法見《漢方治療百話擇編》63);二、扶正祛邪,即攻補兩用法,攻邪而不傷正,可得兩全,故中醫所通用、賞用;三、以毒攻毒,可稱為祛邪安正法。其理論根據是直去其邪以安其正,邪去則正自復。此法類似化療,是用峻烈毒性藥品,直接殺傷癌細胞,如用之得當,可收速效,但不易掌握。此三法見仁見智,前提是「辯證無誤」,(中醫得「證」不同於西醫的「病」),可收殊途同歸之效。總之,中醫治病,是以理、法為綱,方、葯為目,綱舉目張,此自然之理。

為探討理、法這一關鍵問題,擬首先引用現代科學,西醫權威腫瘤學家的有關論述,與古老的中醫理論相印證,一是可以說明中醫學不科學的超前科學性(尹某些人貶中醫為不科學);二是通過中西醫統一理論,提供給患者一個參考資料。

徐澤教授是位西醫外科專家,博士生導師,曾做過6000餘例癌症外科手術。1985年,對他所做的3000餘例患者信訪,結果發現大部分病人均於2-3年內,甚至術後數月內即複發轉移而死亡。其原因是術後未再到外科複診,便到腫瘤科或腫瘤醫院做放化療法。通過這一現實,徐教授認為:任何研究癌症術後複發和轉移的方法,才是提高術後遠期療效,才是提高病人術後生存期的關鍵問題。為此,他於1987年開始試驗腫瘤研究,實行癌細胞移植,建立腫瘤動物模型,至2001年將研究成果,寫成《癌症治療新認識和新模式》一書問世。手術、放療、化療,在該書中被稱作「傳統療法」。傳統療法為什麼不能控制複發轉移和死亡率?在書的前言中說:「(1)傳統放化療抑制免疫功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2)傳統靜脈化療為間斷治療,而間歇期癌細胞仍繼續增殖分裂;(3)傳統療法損害宿主,因為化療細胞葯為「雙刃劍」,既殺癌細胞又殺正常細胞;(4)傳統療法目標只注重化療能殺癌細胞,而忽視了宿主本身對癌的抵抗力,因為腫瘤的發生與發展決定於宿主免疫力的高低及腫瘤本身的生物學特性,即決定於腫瘤細胞的生物學特性與宿主對制約因素的影響兩者比勢,如兩者平衡則控制,失衡則進展。傳統放化療都是促使免疫力功能下降的,有可能使得兩者比勢更加失衡;(5)傳統療法損害中樞免疫器官,癌症時胸腺已受抑制,而化療又抑制骨髓,有如「雪上加霜」。使整個免疫器官損害而未能有效保護;(6)傳統療法為損害療法,對病人抗病能力有一定打擊,而未予有效保護;(7)傳統療法忽視了人體本身的抗癌能力,忽視了宿主體內抗癌系統的抗癌細胞(細胞群,細胞群,細胞群,巨噬細胞群,細胞群)的作用;忽視了宿主體內的抑癌基因及抑癌轉移基因的作用(人體內有癌基因及抑癌基因,也有癌轉移基因及抑癌轉移基因);忽視了宿主體內的神經體液系統作用及內分泌激素作用;忽視了人體的抗癌機構及其影響因素作用,以及其對宿主機體本身 抗癌的調節、平衡、穩定的作用;忽視了人體本身抗癌的內在因素未予激活、調動,而只是一味追殺癌細胞,並不全符合當今所認識的生物學特性的實際情況,如癌細胞侵襲行為;轉移環節及多個步驟;複發的誘因,千伏數月、數年又複發。當前人們已經認識到抗腫瘤葯並不一定能抗轉移;抗轉移葯也不一定能抗腫瘤。

《生活與健康》雜誌社顧問楊昆大夫方表了上海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著名腫瘤學家何裕民教授關於「高齡老人也能帶癌生存」的短篇報道。原文是:「80歲以上老人因其他原因死亡而解剖屍體者,約1/4發現體內有癌腫,但他們生前並未覺察,也未對健康構成任何危害,這是因為老人患者癌細胞的生物活性銳減,通常發展緩慢;同時老年人感覺相對遲鈍,有些癥狀也就不很明顯。」

「現代醫學之所要承認和強調「帶癌生存」是因為它不僅關係到患者的心理狀態、治療效果,而且關係到醫學的治癌觀念和方法,以及治療立足點的根本轉變。目前對癌症的經典治療方法有手術、放療、和化療。放療用放射線殺死癌細胞的方法,即將癌細胞「燒死」;化療是用化學藥物將癌細胞「毒死」。醫學研究證實,手術和放化療在清除和殺傷癌細胞的同時,也是人體正常組織和免疫系統遭受很大的損害,機體也很難利用其免疫監控、殺傷功能,及時清除轉移和複發的癌細胞,在手術和放化療中殘存的癌細胞具有更頑固的生長特性,一旦具備了合適的環境,它就會以比自然生長快200倍的速度生長,同時釋放出一些特殊物質,同時並破壞周圍的正常組織,進入血液轉移、複發。揮舞放化療這把鋒利的「雙刃劍」,敵我不分的亂殺濫砍,在殺傷癌細胞的同時,也破壞了人的造血系統和免疫功能。這種惡性循環的漩渦所淹沒的正是人類攻克癌症的希望。抑制腫瘤生長的免疫屏障被破壞,又如何再度對生命及其頑固的癌細胞,實行有效的抵抗呢?許多長期接受化療的癌症病人體制越來越弱,腫瘤複發的周期越來越短,腫瘤生長得越來越快,就是最好的證明。所以我們應該走出誤區,另闢蹊徑。」

「科學研究證明,人體內蘊藏的抗癌能力是巨大的。若被調動發揮得當,他的抗癌力將高出平時數十倍。更何況從內部調解任體的免疫平衡沒有任何副作用。這樣,我們就不必以犧牲正常細胞為代價來對癌細胞進行斬盡殺絕,讓他們在體內和平共處,是癌細胞也變成向糖尿病、心臟病一樣的普通疾病。」(摘自《中國電視報》2002.21期)

綜上所述:徐澤教授通過3000餘例病人的隨訪及多年試驗結果,得出的結論是放化療法弊大於利,不能延長病人的生存期;何裕民教授則通過屍體解剖,得出人可以帶癌生存的結論,也同時指出放化療的種種弊端,得不償失,故大聲疾呼,要「走出誤區,另闢蹊徑 」。

如何「走出誤區,另闢蹊徑 ?徐澤教授是從200多種中藥中篩選出48種確實有抗癌、抑癌成分的中藥用於臨床和研究;何裕民教授則指出:與其用放化療殺癌不成,反受其害,甚至加速死亡,不如用「零毒化療」,即無毒的中醫藥治療,可以延長生命!這是現代科學、專家學者對癌症治療的最新觀點。

以下談談中醫—我們的先人對癌症治療的主張,包括理和法:中醫理論,當以《黃帝內經》為圭臬。(以下簡稱《內經》),而後下及後世諸家。

癌—古無此病名,但不等於古無此病。大致生於體內的,相當於中醫的積聚、症瘕、痃癖之類;生於體表的,相當於外科四大症的乳岩、腎岩、舌菌、失榮諸疾。

「積聚」一名,出自《靈樞.五變》原文謂:「人之善病腸中積聚者,何以侯之?少俞答曰:皮膚薄而不澤,肉不堅而淖澤,如此則腸胃惡,惡則邪氣留止積聚,乃傷脾胃之間。寒溫不次,邪氣稍至,蓄積留止,大聚乃起。」經文大意是,腫瘤形成的病因病機是身體虛弱的人,首先是脾胃功能不好,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襲,由於外邪的傷害則脾胃功能更加受損,如此反覆因果,久而久之,乃釀成大患。

關於外科四大症的成因,諸家多責之於飲食和七情、六氣,唯清.陳士鐸非之,他在[洞天奧旨]里說:「┄┄但天地六氣無歲不有,人之七情何時不發,乃有有病,有無病,何也?蓋氣血旺,則外邪不能感『氣血衰,則內正不能拒。此所以六氣之傷,傷於氣血之虧;七情之傷,亦傷於氣血之乏也。」

中醫所謂的虛,相當於西醫的生理功能減退。如與疾病相對而言,更指免疫器官和免疫功能的低下。前人說,不知其虛,安問其餘?癌症即屬虛症,治療自當用補,故大醫學家金.張元素本《內經》之旨,對積聚治療的立論是:「蓋積聚症瘕,必由元氣之不足,不能運行而致之。欲其消散,必借脾胃氣旺,能漸漸消磨開散,以收平復之功。如一味克消,則脾胃愈弱,後天氣愈虧,故見故者不去,新者復生矣!戒之哉!」

「世未有正氣復而邪不退者,亦未有正氣竭而命不傾者。但治其病,而不顧其命,悲哉!人之生存於世者元氣耳,元氣足,則腠理固,而外邪不能侵,內邪無由生。元氣一虛,則萬病從生。是故人之有病,無不由於元氣之先虛。既由元氣虛而致病,治之不用補而專用攻伐,試問病人之性命,託付於醫者之手,醫預保其命,而治其病乎?亦是但治其病,而不顧其命乎?如此治病,其不天亡者幾希?」

以上是古人對癌症病因病機及治療原則的有關論述。但是中醫理論比較抽象,特別是某些術語,更不易為局外人所理解。因此,仍需引用現代科學的有關論述,以便兩相對應。天氣愈虧,故見故者不去,新者復生矣!戒之哉!」

「世未有正氣復而邪不退者,亦未有正氣竭而命不傾者。但治其病,而不顧其命,悲哉!人之生存於世者元氣耳,元氣足,則腠理固,而外邪不能侵,內邪無由生。元氣一虛,則萬病從生。是故人之有病,無不由於元氣之先虛。既由元氣虛而致病,治之不用補而專用攻伐,試問病人之性命,託付於醫者之手,醫預保其命,而治其病乎?亦是但治其病,而不顧其命乎?如此治病,其不天亡者幾希?」

以上是古人對癌症病因病機及治療原則的有關論述。但是中醫理論比較抽象,特別是某些術語,更不易為局外人所理解。因此,仍需引用現代科學的有關論述,以便兩相對應。

癌非絕症 其治在脾(三)--抗癌文摘徐澤教授的新著《癌症治療新認識和新模式》一書,是部權威性佳著。原著第十章第一部分:「人為什麼會得癌症?為什麼同樣環境,同樣條件下有人得癌,有人不得癌?是機體內因?是外因?還是內外因?」其結論是從製造荷癌動物模型而得。初用400隻動物,做了100次的癌細胞移植,均告失敗。後切除免疫器官,或注射免疫抑製劑,移植5-6天後,即生出黃豆大的結節,10-21天生長至拇指大的腫瘤,再通過一系列的實驗,最後得出肯定的結論:「先有免疫功能低下,而後才有癌的發生和發展。提高及保持良好的免疫功能,保護好良好的免疫器官,才是防止癌發生髮展的重要措施。」

以上科學實驗證實,癌的成因,在於免疫功能低下;中醫理論在於元氣之虛;二者只是所用術語不同,結論是一致的。

在治療上,古人認為用以毒攻毒的功伐之法,實際是「但治其病,不顧其命」的傷害療法。對此,徐著第三章第二部分談到:「……病人的中樞免疫器官胸腺本來已遭受腫瘤因子抑制而漸萎縮減弱或喪失其功能,如今又加上化療細胞毒藥對骨髓的抑制打擊,則病人的中樞免疫器官全部遭受其害,周邊免疫器官淋巴結又遭受腫瘤細胞的侵襲轉移,使其減弱部分功能,如此則造成病人胸腺、骨髓、淋巴結等免疫器官均受到損害。免疫功能本已受到抑制又加上化療葯對免疫器官的損害,進一步造成免疫功能下降,有如雪上加霜……」

化療葯被稱為細胞毒藥,其作用是毒殺癌細胞。但它又是雙刃劍,敵我不分,見細胞就殺,結果是兩敗俱傷,玉石俱焚,同樣與中醫理論吻合。

本文扉頁是:「癌非絕症,其治在脾」,對此,徐著第十一章139頁:「……脾臟為機體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能產生免疫淋巴細胞和抗體,並能產生抗腫瘤的體液因子—Tuftisin。當癌細胞侵入機體的早期,脾臟受到刺激發生反應,細胞增殖活躍,功能旺盛,產生較多的免疫效應細胞和淋巴因子而抑制腫瘤的生長……」第134頁:「近20年來,人們發現脾臟不僅在抗感染方面起著很大的作用,而且在抗腫瘤免疫方面也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作用機理可能是通過NK細胞,巨噬細胞(Mq)細胞,LAK細胞,TH/Ti細胞,B細胞,TS細胞等細胞免疫作用,通過分泌Tuftisin,TNF因子,IL—2干擾素,補體,抗體等淋巴因子來殺傷腫瘤細胞。」

人體有四大免疫器官,胸腺、骨髓等被稱為中樞免疫器官,淋巴結,脾臟被稱為周邊免疫器官。當人體受到癌細胞侵襲時,其他三個器官很快出現萎縮,失去其免疫效用,唯有脾臟尚能孤軍奮戰(徐教授據此用中藥創建「益氣補脾湯」一方已用於臨床。)故古人治積聚,從脾入手的正確性,同樣得到了科學實驗的證實。

應當指出,中醫所謂的脾並非一致,他另外還包括很多功能,如:脾主後天、主統血、主運化、主升清、主四肢、主肌肉等。素問.靈蘭秘典》:「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素問.六節臟象》:「五味入口,藏於腸胃,味有所藏,以養五氣,氣和而生,津波相成,神乃自生。」這兩節經文,似側重於胃而言,但脾胃互為表裡,脾脈絡於胃,胃主受納,脾施運化,故實際是泛指脾胃而言。經文大意是:五味入於胃,經消化吸收,其精微由脾內注五臟六腑,以養五臟六腑之氣。臟腑之氣和諧充盈,始保有生化之機,津液隨之生成,證企業就在此基礎上自然生成。

中醫非常重視氣的作用,如元氣、正氣、真氣等等。氣是無形的,它包括元陰和元陽之氣,稟受於先天,由先天之精所化,它發源於腎(包括命門),藏於丹田;亦即生命的動力。如對疾病來說,它又是人體的抗病能力,起免疫功能的作用。故《內經》中反覆強調:「正氣內存,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邪不得獨傷人」等等。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杲(字明之,號東垣),創「補土派」。他的理論大意是:「內傷脾胃,百病由生。蓋脾胃為後天之本,在五行屬土,土為萬物之母,常得沖和之氣,以養五臟六腑之氣血。如脾胃有傷,則五臟六腑之資源匱乏,且泌清別濁之功失權,勢必造成整體功能的衰敗紊亂,特別是後天之氣,發生於脾胃,如脾胃功能不強,則元氣自然不足……」

有人說:「人體自有大葯」。這個大葯,就是指人體的自然療能。這種療能的強弱,決定於元氣的盛衰,因為它囊括了全部免疫系統和免疫功能。

如上所述,元氣之盛衰其根在脾,培補脾胃可生髮元氣,亦可提高免疫功能,從而起到消滅癌細胞的作用。

理論來源於實踐,這張驗方,通過重補脾胃取效,故筆者得出「癌非絕症,其治在脾」的結論。以上是中醫治療癌症的理論和立法。

以下再談談中醫的方和葯:此驗方之所以有此良效,除上述在病因病機及治療立法上與現代科學的高度統一之外,尚有一點是關鍵,那就是方劑「配伍之巧」。這種巧,是現代科學無法解釋的奧秘。對此不舉實例難以說明。

例:《金匱要略》甘麥大棗湯方,治婦人臟躁。葯僅三味:甘草、小麥、大棗。已故名中醫岳美中教授,用治山東某男之精神失常,患者曾二度住專科醫院久治無效,岳老用此方小麥、甘草各9克、大棗6枚,七劑告愈,追訪三年未複發(見《岳美中醫案》96頁)。筆者用此方乾草9克、小麥30克、大棗10枚,治某女10餘年之癲癇,七十年代耗資千餘元,因不堪其苦幾欲自絕,服此三劑知,十五劑告愈,至今已30餘年。愈後結婚,今已抱孫,迄今未複發(此病此治受益於陸淵雷《金匱要略今釋》)。對此方的藥理,岳老說:「小麥、大棗均是食品,即甘草一味也是甘緩無毒可餌之品,分之,則是日食食品,和之即可治臟躁病,這原因何在呢?是藥物一經組成方劑,內中即發生君、臣、佐、使的組合性」即所謂相互聯繫、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的作用。」(見《岳美中論醫集》160頁)陸淵雷氏謂:「古方藥理難曉者多,獨此方之治癔病,則病理葯能絲絲入扣,有玉合子底蓋相合之妙。西醫對此病無特殊療法,唯此方有特效!」

經方「茵陳蒿湯」主治黃疸,葯即茵陳、梔子、大黃三味。日本東京大學千原吳郎氏根據實驗認為:梔子根本無利膽作用,大黃、茵陳利膽作用也微不足道,但此三味組合之後確有顯著的利膽作用。證明雙方葯(日本稱中醫為漢醫)合理配合產生方向轉移或出現相乘作用(見《漢醫治療百話摘編》395頁)。此類特效方劑,藥理難明者不勝枚舉 。這張抗癌驗方,藥味平淡無奇,但其效獨特。以其療效而論,當屬此類方劑。

此外,藥量也是關鍵一環。有人說:「中醫不傳之秘在於藥量。」量不足,是杯水車薪之治;葯過量又勢必傷正。例如清.吳鞠通氏治某產婦之不寐,方用半夏秫米湯。初用半夏一兩,不應,改用二兩立效,如此反覆多次,證實用此方治此病,半夏量不到位無效。筆者治楊某,男,69歲,腎癌,術後轉移至肺,經治癒後不寐為苦,諸常法均不應,後改用此方,因半夏有小毒,病人體弱,明知此方之量,但仍不敢冒進,初用30克三劑無效,後改用60克覆杯取效。

岳美中教授治徐姓女之癔病,仍小麥、甘草各9克,大棗6枚。患者之父以其皆為平常食品,取小麥、大棗各一斤,甘草一大把煎湯令隨意服之,服後頭疼昏睡,病反增劇,月老得知後仍令服原方劑量,數劑霍然。

筆者治焦某,男,51歲,病消渴,辯證屬陰虛陽亢,初診擬山藥50克、天花粉30克、地骨皮15克(峽七味略),服七劑後,空腹血糖由374%毫克,降至234%毫克;二診將生山藥增至100克、天花粉50克、地骨皮30克,余葯未動,十劑後,血糖非但不降,反上升至302%毫克,且二度出現低血糖癥狀,知系葯過量之過;三診又復改用一診原方原量,七劑,血糖降至169%毫克,旬日後介紹人來告血糖已降至正常值。這些實例,足以說明同一方劑,藥量與藥效的重要關係,也證明「中醫不傳之秘在於藥量」之說並非妄論。

唐.許胤宗善用單味葯療疾。他說:「病與葯值,唯用一物攻之,氣純而愈速……」。金.李杲之「蒼朮復煎湯」(方出[蘭室秘藏]),葯共9味,總量138克,而蒼朮一味,竟用至125克,佔總量的90%(此方用治寒濕頑痹,筆者屢用皆有奇驗)。所用抗癌驗方與此相似,全方總量220克,其中一味補脾藥用至167克,佔總量的76%。該葯滋膩,如此劑量,從常理講,多有礙胃飽脹之弊,且佐使葯中,並無芳香導滯之品。然病人服後大多矢氣頻轉,大便通常增多,飲食知馨。其方之妙用,恆匪夷所思,此蓋《內經》「塞因塞用」之理。

方中補益葯佔90%以上。上海腫瘤研究所錢伯文教授在《當代名醫臨症精華》腫瘤專輯中報道:「……實驗證實,許多補養葯中存在許多遊離狀態或結合狀態的的單糖,特別是多聚葡萄糖,具有顯著的抗癌活性,這為補藥治療癌症提供了依據……」為了進一步說明補養葯抗癌的原理,今試舉方中大棗一葯;大棗為最尋常之食品,很早以前,國內外就有大棗抗癌的報道。99年5月26日,在《國際癌症康復報》上,刊登了國際抗癌協會常務理事駱和生教授的短篇報道,標題是:「大棗的防癌作用」,內容大意是:「現代研究發現其成分甚多,主要有環磷腺苷(cGMP)、多糖、維生素C、山楂酸、樺木酸、齊墩果酸、亞油酸、大棗皂甙等。在藥理方面,大棗能提高機體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使血漿及白細胞中cAMP/cGMP比值增加,能預防化學致癌物如某些亞硝基胍誘發的大鼠胃腺癌及消化道腫瘤。大棗中的山楂酸、樺木酸對小鼠肉瘤180有抑制作用,前者的作用更顯著,勝過西藥抗癌藥5—氟尿嘧啶。」

驗方中所用諸補益類藥物,大多有類似大棗樣的抗癌成分,且又多屬雙向調節,即一葯標本兩用。何謂標本?中醫說:症者病之標,因者病之本。凡外邪引發的種種癥狀屬標證,藥物可直接作用於外邪,即為治標之葯。反之,藥物本身的功用,不能直接作用於外邪,而是作用於引發本病病因的,即為治本之葯。以癌症舉例,其成因在於脾虛,用於補脾的葯,即為治本之葯,今一葯具有標本兩用之良能,此其組方選葯難能可貴之處,故其效亦宏。

此方卓效,綜合上述,總結其長有四:

一、 其治在脾的正確性。《內經》論積聚(包括癌症)之成因,在於脾胃之虛;後世諸家本經旨,論治側重補脾。西醫外科名家徐澤教授經15年之實驗研究,同樣提出治癌治脾的科學論述。古人、今人、中西醫不謀而和。而此方的立法恰是如此,其正確性應是無可非議。

二、 伍配之巧。群葯組合成方稱為配伍。配伍不是有效藥物的雜合,要講「君臣佐使」和「七情相合」。七情即單行、相須、相使、相畏、相惡、相殺、相反。配伍得法,療效相得益彰。日本學者所稱的轉向、相乘的作用即在於此。此驗方之配伍,以其療效論,即已臻此境界。

三、 突出君葯之量和選葯之精。用藥如用兵,兵在精,而不在多,葯不貴繁,獨取其效。此方突出君葯的用量,是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的戰術,倘平均分配兵力,四面圍剿,看上去面面俱到,但即或與敵相遇,亦難戰而勝之。正如許胤宗所論:「一葯偶得,它葯相制,弗能專力,此難愈之驗也。」此方葯不過10味,量亦不重,然選葯皆精,突出重點葯之量,一葯多用,標而本之,本而標之,且藥性皆平妥無毒,宜於壽方久服。

四、 治本是綱中之綱。中醫的老生常談:「治病必求於本;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知標本者萬舉萬當,不知標本是謂妄行」如此等等。病因即為病之本,癌之成因,在於脾胃之虛,科學實驗證實脾臟是最大免疫器官,其抗癌功能,強於骨髓、胸腺、淋巴等免疫器官,佔主導地位。此方具強大的補脾作用,脾的功能旺盛,可產生大量的免疫細胞和抗體,從而戰勝和殺滅癌細胞,至於所用藥物本身的抗癌作用,其功應居其次。被稱為「醫學之父」的古希臘名醫希波克拉底曾經說:「病人的本能,就是病人的醫生,醫生是幫助本能的。」這句話可謂一語中第。實則中醫的治本之道,就是幫助病人的本能。

以上是筆者的管窺 測。限於水平,未免掛一漏萬,其真實科學原理,尚有待於高賢匡正。毛主席說:「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應當努力發掘,加以提高。」這張驗方就是從這個寶庫中發掘出來的,但它現階段只能算作一個雛形,如何加以提高,要靠科研機構投入資金、人力、物力等等,非我等業餘愛好者所能勝任。

江澤民主席在美國哈佛大學講演時曾說:「中國的醫藥學在世界上獨樹一幟」。此言過去和現在都是,未來又將如何?不容樂觀。據悉在國際中藥市場上,日本、韓國產品佔據的份額,竟然高達90%;國內市場上,「洋中藥」進口已超過6億美元,這數額令人震驚。中藥作為中國的國粹,出現如此反差,令人費解。

中醫學被西方稱為「平衡醫學」。1926年,美國生理學家坎農,提出「穩態醫學」;近代進一步提出「免疫生態療法」等等。這些所謂的新學說,實際上落後於中醫至少是2300餘年,因為它是在《黃帝內經》就已提出,也正屬中醫學的陰陽平衡學說。《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素問.生氣通天論》:「陽強不能密陰氣乃絕。陰平陽密,精神乃治;陰陽離絕、精氣乃絕。」古後人總結說:「善治病者調陰陽而已!」在現今的西醫學難於解決的種種終身疾患上,在飽嘗化學藥物毒副作用的傷害下,外國人已有所反思,現正興起「返璞歸真、回歸自然」之風,注意到植物葯的開發研究,特別是對癌症的研究(2001年6月10日《參考消息》刊登「中藥抗癌秘方遭美國剽竊,」損失可能達人民幣20億元一案即為明例。)國外一些有識之士、科學家、西藥企業家注意到從中醫中藥中找出路,這就存在一個競爭問題。毋庸置疑,中醫藥的發源地在中國,是中國的國粹,我們佔有絕對優勢,但發達國家的研究機構、資金的支持,設施的先進等等優越性也不容忽視!這場競爭鹿死誰手上難預料,如外國人(特別是日韓)領先於我們,則獨樹一幟豪言壯語就將蕩然無存。對此,應引起我們科學家、醫藥研究部門的高度重視。

傳聞大科學家楊振寧博士曾有預言:「中國人要拿諾貝爾獎的,將是在中醫學領域。」

「千方易得,一效難求」;「良方自密,千古罪人。」筆者與柏岳同道均不願成此罪人。故在致力於為此方尋覓「伯樂」,條件只有一個—只要他具備有高科技手段、能夠在不太長的時期內向世人宣布:癌—這個人類健康的惡魔,一位中國人中醫藥所征服,則筆者等於願已足。

現代醫學提出並強調「帶癌生存;提出治癌觀念、方法、立足點的根本轉變問題,這是為什麼?是一位傳統療法效果不能令人滿意,不能延長病人的生命,且因其毒副作用,反而起到降低生存的負面作用。對此,文中所引用的兩位專家的論述已足以說明。

人—能否真正帶癌生存,答案是:「能」!從屍體解剖所見是如此,從2002.11.14《健康報》「話療」抗癌,受益者海內外達7000人之多的報道也可得到證實;筆者所住的山莊內,有位82歲老人,78年乳腺癌手術後5次複發和轉移,她的母親及姐妹3人均被癌奪取了生命,而她仍健在。筆者問她抗癌的秘訣,她的療法只有三個字「不怕死。」95年,她拿到了「抗癌明星」證書。然則「話療」何以能抗癌?結論是因精神心理狀態的平衡,可以提高免疫功能。從而取得戰勝或與癌和平共處的結果。筆者用此驗方治癌,是從自身開始,而後治療6例全部治癒,當時是創治癒率100%的紀錄,而後則有效有不效,原因何在?此6例全是未經手術及放化療者,健康情況較好,用中醫的話說「未傷元氣

」。關於元氣的重要性,文中已有詳論,這裡就不再重複。南宋愛國詩人陸遊,既是位詩人,又是位養生家。他一生坎坷,確得享85歲高齡。他晚年有首養生詩:「養生孰為本,元氣不可虧。秋毫失固守,金丹亦奚為。所以古達人,一意堅自持。魔鬼雖百萬,敢犯堂堂師」他不是位醫生,但他卻總結出元氣有傷,雖金丹妙藥也無能為力的結論。

筆者有信心地認為,這張驗方如能用於肯於作「話療」的癌症病人,會有較肯定的效果,因為這張驗方的立足點,正如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所強調的「幫助病人的本能」。病人有「話療」這一精神支柱,在輔以本療法的扶正效益,必將如何裕民教授所指出的「科學研究表明人體內蘊藏的抗癌能力是巨大的,如被調動發揮得當,它的抗癌力將高出平時數十倍,更何況從內部調節人體的免疫平衡沒有任何副作用,且價格低廉,最適合低收入和自費的廣大患者。

發表此文的目的,在急於為此良方尋覓「伯樂」。早年柏岳同道就曾寫信給當時國家衛生部崔月犁部長;2002年9月2日,又曾寫信給兒童醫院院長鬍亞美教授推薦此方,但迄今沒有迴音。筆者等於2002年10月曾通信將此方獻給「中西醫藥結合抗癌研究全國協作組湖北組」的組長徐澤教授及來訪的中國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的王孝濤、蒙光榮二位研究員,其中徐澤教授曾電話告知已投入試驗。

「寸有所長,尺有所短」。一張民間驗方隨手拈來,似乎難登大雅,但如能實事求是,走訪筆者所治病人,便應承認它的現實並予以重視。正如小平同志所說:「黑貓白貓抓著耗子就是好貓」。這張驗方卻能抓著癌症這個毒鼠。

此方雖已獻給國家科研單位,但短期內尚難用於臨床。據文獻報道,全國每年死於癌症的患者,達130萬人之多,平均每200戶就有一人病癌。有鑒及此,令人有時不我待之感,故藉此文聲明,由願試用此方的醫療單位,我們仍可無償奉獻,條件唯一點,收費標準要符合實際成本,不得以此發財致富。

「醫必有方,而不執方」。執一不變之方,而御萬變之病,這不是中醫的主張。此方得柏德新大夫的修訂,才有現在的提高。運用此方,如輔以中醫的「辨證論治」,西醫的現代科學的配合,則療效就會有更大的提高。


推薦閱讀:

少坐常動,抗癌助壽
90%的癌症患者死於複發轉移,5個抗癌劑讓癌細胞遠離你!
?傳說中的「抗癌蔬菜冠軍」,你真的吃對了嗎?
【飲食】被忽視的最強抗癌菜!
哪些蔬菜具有抗癌作用?

TAG:絕症 | 抗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