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生《直指覺性赤見自解》試析

蓮花生是藏傳佛教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被視作寧瑪派的開山鼻祖,是來吐蕃弘法的眾多外籍僧人中最賦傳奇色彩的一名。這位公元8世紀時的宗教實踐家和佛學大師,由吐蕃贊普赤松德贊邀請進藏,以幫助統治者制伏苯教、發展佛教。蓮花生的大圓滿佛性思想不僅肯定人人都有成佛的可能,而且在成佛解脫的過程中還十分強調人有自我度脫的能力。《直指覺性赤見自解》是蓮花生的名著之一,摘自《深法寂靜忿怒尊密意自解》。在這部著作中,蓮花生詳盡闡釋了大圓滿佛性的內涵和特點,對心性在解脫成佛過程中的作用做出了具體而深刻的論述,並對如何體悟心性、獲得解脫做了細緻而生動的講解。下面本文就《直指覺性赤見自解》這部著作,從以上三個方面做初步的分析和解讀。 一,大圓滿佛性的內涵和特點所謂「大圓滿」,即是「前離垢之智,明空赤露,為大圓滿。若釋其字義,說現有世界,生死涅槃所包含的一切諸法,悉在此靈明空寂之內,圓滿無缺,故名圓滿。再無較此更勝的解脫生死方便,故名為大。」{1}可見,大圓滿的特點首先就是輪迴和涅槃圓滿於一心之內,「它的本性無始即然」,是說大圓滿佛性原本就是這個樣子,它不由造作,所以不生不滅。在佛教哲學中,只有那些被造作出的事物才有生有滅。何為「造作」?即是依靠一定的條件和關係才能產生並存在、發展下去的事物。佛家所說「萬法皆空」即是在此層面上講的:既然一切事物和現象都是依靠其他的條件關係才產生出來,所以,時間一切事物和現象都是「無自性」的,都是空的。並不能在某個事物的本身找到一成不變的存在。而那種沒有變化,也不依靠他物的就是「最高本體」,比如寧瑪派所說的佛性。蓮花生認為這個佛性內存於每個人自身之中,它是心體上空明純凈的那部分,也可以稱為覺性。它「處處皆無礙顯現」,佛性遍滿四周,世間萬物也都是它的化現,但這個道理卻不被人們了解,這也成為眾生輪迴苦海、不得解脫的首要原因。大圓滿佛性的另一特點是光明與空性的合一。只能了悟無我的一面,還只是證悟到聲聞、獨覺這兩種層次。若要真正了悟自性,就要去、首先明了光明與空性是同時具備於自心的。蓮花生寫道:「稱之為心者,就是那明明了了。」[2]可見,心的特徵不但是閃閃發光,明亮無比,而且也是空空洞洞,猶如虛空。而且心性或說佛性、覺性,「也並非多種所合成,而是不可分割的獨具一味」。[3]法、報、化三身圓滿是《直指覺性赤見自解》所體現的大圓滿佛性思想的第三個層面。「在一覺性之中三身無別而完具。因它什麼也不生,是空性法身,它的空性本光明亮,是報身,因它能無礙顯現一切,是化身,三身是圓具於一心中之體性。」 [4]這三身又分別與空、明、覺性相對應。可以這樣說,只是悟到空性或光明都不能算做成佛,要想徹底達致解脫境界,還必須證悟到覺性。在這個意義上說,佛性是空、明、覺性三者的合一,同時也是法、報、化三身的合一。在這三身之中,法身是蓮花生佛性思想里的重要哲學範疇。因為法身對應著空性,而空性被認為是一切事物的本質特性——因一切事物無不是和其他事物相互對待的,所以,一切事物和現象皆是「空」的。空性思想是佛教思想理論的根基,而空性則是要求超越一切,超越事物之間的關係和對待。二,心性的作用心性在人們證悟解脫、獲得涅槃的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蓮花生甚至認為,只要明心見性,就能當下成佛。這種觀點和內地禪宗有著十分相似的地方。這空寂無根如太虛空洞的心性到底起著怎樣的重要作用呢。蓮花生在《直指覺性赤見自解》一文中做了如下解答:首先,蓮花生認為那些不斷流轉於三界六道的人是由於沒有了悟自己的「本來面目」才不能出離苦海。由於不能證悟自心本性而難以解脫,而其實這個「自心本性」是每個人都有能力證悟的。得悟者即是得了解脫;不能得悟者還會流轉於輪迴。換句話說,能否證悟心性,是能否成佛得解脫的關鍵,在蓮花生的佛學思想里,「心性」相當於一個無所不包、無所不生的本體。世間萬物由它所生,連諸佛菩薩也不例外。無明輪迴是它所生,智慧涅槃也是如此。這是心性在本體論方面的意義,也是蓮花生所倡導的「人人皆有佛性,眾生皆能成佛」的理論基石。其次,蓮花生明確提出「一切皆心」,世間一切所現都只是心的境界,是天界的安樂還是地獄的苦惱,也都只是心的變現。所以,人完全可以通過控制自己的心來調節自己對外部世界的感受。在當今社會裡,這種觀點還是有一定啟示意義的。第一,有助於緩解人們日益增加的生活壓力;第二,有助於緩和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和衝突;第三,對於人們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調適作用。一切境相都是心所變現的道理,使人們有理由認同以下觀點:既然一切事物和現象都是在心內形成,都是心的化現,那麼一切快樂或痛苦的根源也在於心。既然心有清凈和染污兩個方面,各自聯繫著般若智慧和煩惱無明,那麼就可以利用當下一「轉」,把痛苦的心念轉到清凈快樂的那方面。一切煩惱和障礙,都是可以在心中自行解脫,因為它們由心上自然生起,消除它們當然還要回歸自心之中,這便是心性在相狀方面的作用。再次,心性在「用」,即功能方面的作用就是它既能含容主觀與客觀,同時也把眾生與佛納於一處。在心性之中,能所不再對立,主客觀化為一體,便是無明煩惱的眾生與智慧清凈的佛,也都是沒有分別的。蓮花生把眾生的個體地位提高到了與佛菩薩同等的高度,無意地,這是對個體生命的重視和尊重,是對個人價值和個人自我救度能力的肯定。以上就是心性在體、相、用三個方面的作用,「心性是盡知盡覺。自然智慧現量的光明中,確定一切這便是它的法性,現世一切是它的表相,然而它又是均在心中覺知。」[5]心性理論在寧瑪派的教理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人的這個心作為宇宙最高本體,是成佛的基礎,它也被寧瑪派稱為「先前離垢之智」、「自然智慧」。三,體悟心性——實修的方法作為一名傑出的宗教實踐家,蓮花生不僅注重佛學理論,善於把深奧的道理用淺白的文字和形象的比喻來表述,而且還用鮮明生動的教理來指導宗教實踐。他所提供的實修方法的重要程度,遠在於佛學理論之上。《直指覺性赤見自解》所倡言的修行方法就是不需造作、不需修持。因為心性本自清凈明徹,所以「此覺性本來無可修持」,心性是能夠不修而自明的。了解這個道理,是繼續下面修行實踐的基礎。這是先要樹立起修行者定能解脫成佛的信心。「過去之念不留痕迹而明凈,未來之念未曾生起而鮮潔,現在之念住於當下心境不修整造作。」 [6]這是蓮花生所提倡的直接進入覺性修行的三個要點:不要執著於過去的心念,因為它當下生起,當下寂滅,無所痕迹,難以追尋;不要糾纏於未來的心念,因它還不曾生起時心就是清凈鮮明的,因它還不曾生起,就無所謂快樂或痛苦,與其糾纏是給自己徒增煩惱;要不要沉迷於當下的心念,因為當下一念即成過去,未起之念,是不存在,過去未來,念念不住。「過去之跡不追,拋棄過去的觀念,未來不迎,斷絕意識的關聯,眼前念起不執不取,心如虛空」。[7]「無法可修」是蓮花生實踐教法的核心。無法可修的基礎就是心性本來不散不亂,它本就是超越一切所知境界的,因而,對於心性的修持也應不做過多規定。在《直指覺性赤見自解》中,蓮花生認為,除了心之外,別處無佛可求。所以,在實修過程中,應該時刻注意不要被外境所惑,更不要因為外境而迷失了自己的心性。蓮花生在多處都提到了親身證悟的重要性。眾生皆有的佛性,是眾生最終能夠成佛、解脫的內因,但假如以為因此就能拋棄一切實際的修為而得到佛果,那則是大錯特錯。「如菜籽牛奶雖以油作為內因,若不擠壓,怎麼能出油汁?一切眾生雖真實具有如來性,若不修證,眾生如何能夠成佛?」[8]不能真正地了悟到真如佛性,即便佛學知識甚多,大小無明皆通,也會生出迷亂之心。而假如不能親身實證,即使體悟到真如佛性,也依然很難成佛。因為藏傳密宗里的成佛,不僅僅是要解脫心靈,更要解脫肉身,化粗重的肉身為細微的風身(極細微的物質)。心與肉身並不是對立的,而是統一的。所以,佛性理論側重於開解心靈,而實修實證則用於指導解脫肉體,成就虹身。但是佛性理論和宗教實踐是不能分開的,因為肉身和心性就是統一不可分割的整體。 肯定當下一念清凈即可成就佛果,肯定眾生皆有光明無染的般若智慧,把人的心體提高到宇宙萬物本原的層面上,將世間萬物容納於心性之中,並認為明徹清凈的心性即是佛性,這是蓮花生在《直指覺性赤見自解》中所表達的主要論點,而他提供給世人的簡便易行的修持方法就是不執不取,一念放下,人的一切思想都應該在覺性中得到自行解脫。參考文獻:[1]土觀·羅桑卻吉尼瑪:《土觀宗派源流》,西藏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9頁[2]蓮花生大師著,劉立千譯漢:《直指覺性赤見自解》,第六、名相[3]蓮花生大師著,劉立千譯漢:《直指覺性赤見自解》,第七、明空覺性[4]蓮花生大師著,劉立千譯漢:《直指覺性赤見自解》,第八、三身[5]無垢光著,劉立千譯:《大圓滿虛幻休息論妙車解》,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第208頁[6]蓮花生大師著,劉立千譯漢:《直指覺性赤見自解》,第七,明空覺性[7] 蓮花生大師著,劉立千譯漢:《直指覺性赤見自解》,第十七、無住[8]蓮花生大師著,劉立千譯漢:《直指覺性赤見自解》,第二十七、赤見覺性
推薦閱讀:

蓮花生大師《金剛七句祈請文》
蓮花生大士全傳(四十)
【空行法教】 蓮花生大士 14

TAG:花生 | 蓮花 | 蓮花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