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 | 「GQ 中國男裝日」順利落幕,笑到最後的獲勝設計師是...?
━━━━━
不好意思,目前 GQ 也不知道最終結果。但可以確定的一點是,從設計師展出的時裝與作秀創意,到今天眾多現場觀眾乃至評審團的反應來看,這都是一次讓圈中人 high 起來了的成功嘗試。雖然這只是 GQ 在這季時裝周參與的其中一個環節,但聯手 Labelhood 的「GQ 中國男裝日」首戰告捷,足以振奮人心。
沒法到現場感受時裝,以及圍觀評委之一「表姐」劉雯在場外引起的人潮?太可惜了。但還好我們記錄下了精彩的活動現場,並且請到了設計師們介紹自己的作品,以及決定賽果的評審、GQ 編輯們的精彩點評。
雖是自家「親生」的活動,但不代表我們對設計師、對創意的要求會有所降低。事實上,對這些有可能改變中國未來男裝走向的新生代設計師,評委們給出鼓勵之餘,提建議也是一針見血——愛 Ta,就該不留情面!
看完後你也和 GQ 說一說,誰是你心目中的 No. 1?
━━━━━
天橋如戰場
這一天,Labelhood 的會場豪氣地在外灘邊上延伸了整整一條街——角逐「GQ Presents」倫敦辦秀機會的6組競賽設計師在中實大廈、聯合教堂兩個走秀會場里輪番上演 T 台戰,而這兩個地點之間則在真光大樓、協進大樓、哈密大樓分布列設置了數個靜態展展廳,以及 Labelhood 的創意 pop-up store,組成了可能是全上海型人潮人時裝人密度最高的一條街。
Hiuman
設計師說:我是廣東人,香港文化從小影響著我,長大後更常去香港的街頭遊盪——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了許多正從我的故鄉流失的東西。所以,這次的設計全部來自於街頭,有關東方所理解的「市井」:格子元素體現了香港城市化給我的密集感,秀場中許許多多的角色則呈現了國際化香港的街頭人群;還有格子布上的「重慶大廈」,它本身就具有社會文化學意義,也是我們在用很 slogan 的方式在試圖呈現一個更濃縮的香港。
評委 GQ 時裝總監、GQ Style 編輯總監 崔丹:
Hilman 之前比較 Zen 也比較仙,但這季做得更加 urban 了服裝上鬆弛,但有商業可塑性。對香港的追憶主題是個時代符號,有趣,做到了作為設計師自己的自我認同。唯一是秀到後面有點拖沓,導致一點煽情,但綜合來說是她創造出的一個新界面,非常好。
評委 棟樑聯合創始人 Tasha:
我覺得 Hiuman 對於這個系列投入了很多的感情,就像是廣東話是他的母語,在那樣一個環境下長大的,讓我很高興的是一個設計師從自己的根源去思考。
評委 著名時裝人 林劍:
Hiuman 可能是我在今天為止看到之後感受最多的,因為畢竟以前看過她別的一些 show——從前更先鋒一點,這次有很多市井氣息,變化還是很大的。看一個設計師看一季,肯定是不夠的,肯定要有一個持續的關注度,設計師應該要有一個持續發布的習慣,可以看到他的發展潛力和進步。需要在拉到一個更長的時間維度裡面去綜合考量一個設計師。
評委 設計師 王一揚:
對比她以前的東西,我覺得她還是在進步的,有所進展。整體上也比較輕鬆實穿。
GQ 時裝編輯 George:
秀的表現形式很不錯,氛圍和模特的表演都展現出了迷失香港街頭的意境。香港對於我們新一代內地人來說,都多少帶著有一種王家衛情節,再加上被被選作配樂的九十年代粵語老歌,這些都是設計師對香港文化的一種致敬。
GQ資深時裝編輯 Ruiqi Wu:
造型方面很棒,還借鑒到了將很多在港印度人的穿法,我個人很喜歡藍色印字短袖。
Wan Hung
設計師說:在國外,男裝周、男裝文化的發展更成熟,而我很有幸參與到開拓、加速國內發展的進程中來。其實國內消費者的審美觀是很好的,只是有時羞於表達自我,我希望大家能夠不要害怕穿著色彩鮮艷的服飾,盡情地表達自己。我覺得設計師的成功與否在於你做的是不是開心,僅此而已,與銷量無關。
評委 GQ 時裝總監、GQ Style 編輯總監 崔丹:
我了解 Wan 的審美系統、他產品的開發方式和品牌的界定,自成一派,自信地針對一個精準市場。雖然這次 presentation 的形態略混亂、可以更 focus 一點,但我知道他已經有成熟的商業界面,我很自信他在這方面的潛力。這種多樣性,也是這次 GQ 一日的趣味所在吧。
評委 棟樑聯合創始人 Tasha:
很輕鬆,很愉悅,跟他本身是年輕設計師有關。這是一個來自海南的男生,這次我也很高興他用海南作為他的 inspiration,又是放入自己個人的一些特色的,沒有走那種非常誇張的大廓形的路線,總體上很 wearable。
評委 著名時裝人 林劍:
我現在發現,大家做男裝可能有這麼一個趨勢,包括設計的手法在內,很多都是用女裝的方式在做。對於男裝,我的期待並不是廓形、流行元素這種小東西,而更注重材質等比較紮實的東西。Wan Hung 對我來講稍微輕了一點,缺一些硬菜,但畢竟(系列靈感來自)海南的春夏系列,所以沙灘、短打的東西會多一點。
GQ 資深時裝編輯 Dede:
Wan 是一個追求展示自我的年輕人——青春洋溢的男孩穿著色彩鮮艷的印花衫在海灘漫步,配合輕柔的音樂,在秀場中展示出海灘邊悠閑的慢生活。
Chen Peng
設計師說:對於年輕設計師來說,創立個人品牌太難了——那麼這個系列就代表了我在思考里的一種掙扎、一個狀態,不上浮,就會下沉。這次 Labelhood 上的展示機會不僅關於衣服,更幫助我去做了整個 image 的呈現。
評委 GQ 時裝總監、GQ Style 編輯總監 崔丹:
說實話,這場戲有點用力過猛,但倫敦派玩的畫面總是狠的。服裝上把他自己有成績的 signature 根據新故事從新拓展,做出了新 step,整體形象上有自己的把控,努力,值得鼓勵。
評委 棟樑聯合創始人 Tasha:
他在六位設計師中算是很大膽的,他的整個秀的形式是實驗性的,你能看到他很無謂在探索他品牌的形象的,我們能夠看到這種很表演性的風格是很有趣的。
評審 設計師 Uma:
我覺得 Chen Peng 這個系列特別有力量,並且能夠看出他們新一代設計師的活力:用色大膽,細節出色。當其中一個模特從我身邊走過時,我就看到那一件設計的側面裁剪特別好看,細節也到位。再加上配飾的還融入,整個 look 就看起來很是豐富有趣。同時,他們的呈現方式在娛樂性中帶著概念,穿插了舞蹈、圖像,就是在把這個時代很敏感的那一部分完整地放在設計和表現方式上了,全方位地輸送給了與(設計師)他們同齡、同年代的年輕人。
但是,我覺得 look 的數量有點少。如果他能找到自己在設計思路、設計與商業上的平衡點。就可以做出更多的 look 來,比如如果用一些很基本的顏色,就在市場上可能有更高的接觸度。
評委 著名時裝人 林劍:
Chen Peng 是「勁兒勁兒」的,但是還是會有很重的學生氣——更多的是概念性的東西,但是對男裝的想像不會光是一個概念。跟女裝相比,男裝更需要在實際和概念中找到一個平衡和角度。當然,這也可能是 Chen Peng 第一次做,我不知道他在未來的做延伸、衍生時的可能性,不知道當衍生到世界產品的時候會以什麼樣的方式來做,這個其實還希望能多看幾期吧。
GQ 時裝造型副總監Jojo :
形式感很好,看得出來他的作秀思維是很國際化的,但是內容有點跟不上形式。
Staffonly
設計師說:我們想突出一種宗教的氛圍感——一個小的年輕人團體總有著自己的、也許不期待被公眾所理解的遊戲規則和生活方式,試圖找尋一種自己的認同感。至於衣服本身,我們從英國60年代末的地下文化「四重人格」出發,加入安非他命的圖騰等等,再做延伸,為它做了一種宗教感的提升,像是 cult 式的小團體狂歡。
評委 GQ 時裝總監、GQ Style 編輯總監 崔丹:
蠻 impact 的一場秀,我覺得這兩個女生已經準備好了,作為獨立設計師的程度成熟得幾乎讓我匪夷所思。早前接觸時就感受到她們這一代新設計師在新媒體的裡面、在畫面和包裝上的領悟,這成為了他們割捨不了的一部分,也啟發了我這次的評判標準——不只是衣服,還包括展示的手法和風格,因為從中能看出背後品牌的精準性和市場調性。我很看好她們。
評委 棟樑聯合創始人 Tasha:
這場秀我看的非常高興,這兩個女生在駕馭男裝上面有很清晰的方向,他們的秀在今天的表現形象上是極其出色的,這種男孩子的形象的強調,我覺得跟其他設計師都不太一樣的,把這種有 attitude 的方式表現出來,很驚喜。
評委 著名時裝人 林劍:
相對其他幾個品牌,Staffonly 的單品更好一點,概念也比較強。只是她們可能需要做點減法,因為她們現在的想法也許太多了一些,用力稍微有點猛,稍微有點沒那麼自然,但是單品本身拆開來看的話,還蠻實穿的。它整體的成熟度,相對比其他幾個會高一些。
評委 設計師 王一揚:
完成度相對較高,尤其是配飾的作用明顯。造型感之外,它背後還有一個形象在,這個形象相對來說又是比較清晰的。
GQ 時裝造型副總監 Jojo :
造型上過火了一點,但是概念很清晰,他們用年輕人的方式來呈現這種酷,跟我在 showroom 里看到的很不一樣, 那麼,這場秀的目的就達到了。
Junwei Lin
設計師說:我從個人經歷與情感出發,講了「破碎的浪漫主義」,即青春期的過渡——在那時的自我認識里,人慢慢地面對現實,猶如重組和結構,而這也正是我們在這次服裝中運用到的手法。我的靈感還來自於日本的高中生,他們從穿著正式校服的高中生,到把校服改短、變成暴走族的過程就好像青春一樣,從完整走向破碎。
對於獨立設計師品牌來說,有媒體的參與十分重要。畢竟媒體經歷過這些事,經驗豐富,有了媒體的指向,就等於說有人推了你一把,讓你去做你想做的事情。
評委 GQ 時裝總監、GQ Style 編輯總監 崔丹:
初次接觸覺得這個小女孩很單純,但秀還是很 impressive。這種「青春的陣痛」有些東倫敦氣息,但對青春的揣摩很細節化——當看到男模脖子上的吻痕時,我「嘿」地覺得,她在畫面構造上還是很有建樹的,而且雖然是最後一個確定進入的但完成度非常高。獨立設計師的脈絡、綜合度,讓我相信在這個階段,設計師的新標準該是 creative director,而不僅僅是 designer。
評委 棟樑聯合創始人 Tasha:
她是這次唯一一個沒有畢業的設計師,所以當時選擇他我們的確是冒了風險的,但事實證明我們選對人了。作為一個學生並不簡單,概念又很完整,你會覺得會被 touched,很 sentimental。
評委 GQ Asia Pacific Editorial Director Grant Pearce:
我覺得這場秀開始得很好,後半部分變得有點太複雜了——模特們把衣服脫下又穿上,但因為衣服本身質地較硬、不易穿脫,所以說從商業上考慮,這樣在買手面前這樣演示不是特別合適;作品本身也有很多複雜構造和零碎細節,在量產的質量控制上比較困難。她的作品讓我想起了早期的 Gaultier,當然他控制這些細節的手法是更為伶俐的,但無論如何,我覺得設計師非常努力地在嘗試。
Pronounce
設計師說:整個衣服的概念是 slow down,我們認為 slow is the new fast。比如,服裝的細節構造上有很多扣袢、小扣子,你要在穿衣的時候一個個扣上,這就是一個慢慢體會衣物的過程。質地上,很多天然纖維之外,我們還用了很多乳膠和塑料來帶出一種衝擊,像一種相向的、反面的結合。
評委 GQ 時裝總監、GQ Style 編輯總監 崔丹:
我提前到 studio 探訪過了,當時感覺設計師的能量已經不少,四兩撥千斤式的,但依然讓我出乎意料。我當時提議做個更小體量、更藝術化的體現,但他們在秀的形態上還是自我發揮了,這些東倫敦體系的創意人對解構、大輪廓這些元素有共性,但他們在完成度上非常豐富,讓人關注到「衣服」這個事情,而且他們在 styling 上放得鬆弛,讓人印象深刻,非常有潛質。王一揚完秀後馬上跟我說了,我投下這一票。
評委棟樑聯合創始人 Tasha:
事實上 Pronounce 的系列已經在店鋪里售賣了,而且在沒有人在知道這群設計組合的情況下,它的銷售是很好的。整場秀的完整度真的非常好,模特的選擇也非常棒,有的痞氣有的柔軟,但是都和 Pronounce 都契合了。
評委 GQ Asia Pacific Editorial Director Grant Pearce:
這場秀很精彩,我深深地覺得這個系列可以輕易地走進一間多品牌買手店或者百貨公司——個人來說,我覺得這對設計師有潛質。這個系列比我預想的更為討喜,工藝也很好,看起來質量不錯,不會像個習作,總之就是完成度很高。
GQ 時裝副總監 Anson:
這是一個完成度比較高的一個系列,從概念、秀場布置到音樂都是今天看到的系列裡少有的,很多來自工裝的元素被轉換成設計上的有趣細節,比如那些用扣子拼接的風衣,藉由扣子隨意開或扣,讓整體有了細節,加上一些運動感的布料使用,都很好。唯一美中不足的是,look 套數有點重複。
━━━━━
不寧靜的「靜態展」
天橋幕布關上,6組競賽組別的設計師輕鬆了一秒,此刻大概又開始緊張起來了——是的,他們都在期盼最後結果的公布。但這並不代表非競賽環節的設計師就全程放鬆,為了給出一個最能表達設計哲學和最大化作品魅力的靜態展,他們都不遺餘力、「靜」中發勁。
Sankuanz x Myge
Tasha 這樣對 GQ 說:「崔丹給了我很多的鼓勵,這樣一個合作和 GQ 一起做,的確是為了明年的 GQ Presents 項目,但這不是一個目的,這個是一個結果。」我們想讓每一個來的人都覺得是有所收穫的,不管是為他準備的時間,還是從觀眾當中得到的 feedback,所以有一些人他們不進入到競賽單元,或者他們的衣服不見得是要用 presentation 的形式展現,但是是很值得被看到的。
比如她口中的上官喆,這次延續和藝術家的合作,他本身已經被很多人知曉、在中國男裝已經有代表性了,和中國市場的鏈接也非常深厚,但極具視覺衝擊的創作圖像依然讓人過目難忘,另一邊廂,林劍這樣評價同樣參與了非競賽環節並與展出與 GQ 獨家研發、在長作棟樑即看即買的設計師 Chuang Qu:「瞿創是一位相對來說特別的設計師,和年齡也有關,他畢竟也不是很年輕的設計師,也有很多對男裝的思考。可能服裝在表面上看相當樸素,但背後的工藝、對材料的追求等等其實都被帶到了比較極致的程度——我個人更樂於見到這樣的硬菜。現代大部分的時裝類的媒體、社交媒體往往會把整個方向引到太過依賴於造型、廓形的方向之上,Chuang Qu 反而是這種不會在造型上面很出位、很壯觀的,但如何透過一個簡單單品看到在材質、工藝上的細微差別?我認為這才對男裝的意義更大一點。」
Chuang Qu
與 Chuang Qu 在同一個 open space 中展出的 Sans Titre 的兩位創意總監解釋,其實他們非常驚訝能夠參與到這次活動,因為正式來說這才只是第二季的Collection。「這次 GQ 以男裝周的活動形式讓設計師也能參與其中,對我們來說幫助很大。雖然我們目前還不急於將品牌商業化,希望能有更多的時間有更多的思考,將設計做得更好,把中西結合的 Gentleman 概念做得更豐滿。」
Sans Titre
而派對女郎「兼設計師」Feng Chen Wang在音樂聲中告訴 GQ:「有關 Labelhood 很好的一點是,不僅僅面向業內,而是許許多多的人都會來。上海是一個很新興的市場,業內和觀眾都歡迎著新的設計,這令人激動。我們品牌也是崇尚隨意自由,所以這回製作了一整天的 club,它在白天對大眾全部開放,隨意吃喝玩樂!」
Feng Chen Wang
━━━━━
透過 Roy 的鏡頭
氣氛漸漸高漲起來了。GQ 請活躍在上海街頭時裝文化中的攝影師 Roy Zhang,為我們記錄下了中國男裝日這一天秀場內外的時髦人、時髦事。
Hiuman 的香港街景
Junwei Lin 秀場上的出浴男孩
Prounce 混合了專業模特與「親友團」素人的 casting
場外是老友見面的興高采烈,但秀一開始,唐霜、劉雯、崔丹三位評委馬上換上嚴肅又認真的 poker face
開秀前讓 Grant 笑得像個孩子的,到底是什麼有趣玩意兒?
在籌備自己時裝秀的 Uma Wang 也抽空來到現場做評委
最後請收下評委老師林劍的一發犀利眼神。Attitude!
━━━━━
編輯、採訪:Xiaobin He 整理、協力:Nirokita、Macy、Claire、Marc
攝影:朱騫團隊(Presentation)、姚遠(場地)、Roy Zhang
━━━━━
推薦閱讀:
※這次是真硬了!湄公河慘案主犯或將被中國判死刑
※馬雲首次「觸電」:出演電影《功守道》致敬中國文化
※這裡曾經是中國的土地,現如今卻成為別國的首都
※隴西李氏——中國史上的名門望族
※最傷人的父母往往是那些「好父母」丨中國近七成父母「情感虐待」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