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彭陽縣歌舞介紹
07-07
回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少數民族,在寧夏您可欣賞到具濃郁西北風情的回族花兒和口弦等。「回族花兒」,是流傳於我國西北地區的一種獨具風采的高腔山歌。曲調高亢悠揚,歌詞淳樸清新,有著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濃郁的民族風格。「口弦」,又叫「口兒」,是寧夏回族婦女喜愛的一種小型彈撥樂器,演奏的曲調悅耳動聽,它的曲調比較固定,有「廊檐滴水」、「駱駝鈴」、「珍珠倒捲簾」等口弦令。近年來,寧夏的現代娛樂設施亦有較快發展。您可在位於寧夏平羅縣西大灘鎮的沙湖旅遊區滑沙、騎駝、騎馬、游泳、垂釣、滑翔,玩沙灘排球、足球等。若有雅興,還可在沙湖上空坐旅遊飛機鳥瞰觀光,在沙坡頭滑沙、騎駝沙漫遊沙海,乘羊皮筏子暢流黃河等。回族民歌回族主要分布在寧夏回族自治區。中國最早的回民是公元七世紀時阿拉伯人和波斯人來華經商者的後裔。回族人以漢語作為本民族的語言,並保留了一些阿拉伯語和波斯語的辭彙,使用漢文。回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少數民族,在寧夏您可欣賞到具濃郁西北風情的回族花兒和口弦等。「回族花兒」,是流傳於我國西北地區的一種獨具風采的高腔山歌。曲調高亢悠揚,歌詞淳樸清新,有著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濃郁的民族風格。「口弦」,又叫「口兒」,是寧夏回族婦女喜愛的一種小型彈撥樂器,演奏的曲調悅耳動聽,它的曲調比較固定,有「廊檐滴水」、「駱駝鈴」、「珍珠倒捲簾」等口弦令。近年來,寧夏的現代娛樂設施亦有較快發展。您可在位於寧夏平羅縣西大灘鎮的沙湖旅遊區滑沙、騎駝、騎馬、游泳、垂釣、滑翔,玩沙灘排球、足球等。若有雅興,還可在沙湖上空坐旅遊飛機鳥瞰觀光,在沙坡頭滑沙、騎駝沙漫遊沙海,乘羊皮筏子暢流黃河等。回族花兒回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少數民族,寧夏回族仍保留著具濃郁西北風情的回族花兒。花兒是一種獨具風采的高腔山歌。寧夏花兒漫遍山川,曲調高亢悠揚,歌詞淳樸清新,有著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濃郁的民族風格。口弦又叫「口兒」,是寧夏回族婦 女喜愛的一種小型彈撥樂器。姑娘們用這種簡單小巧的樂器,傳情達意、彈唱歌謠,豐富文化生活。 演奏的曲調悅耳動聽。它的曲調比較固定,有「廊檐滴水」、「駱駝鈴」、「珍珠倒捲簾」等口弦令。民間社火社火起源於我國唐宋時期,每逢鄉間或官方有重大活動,都有民眾自髮結社,以舞龍、舞獅、踩高蹺、扭秧歌、打腰鼓等形式盡情歡慶。泥哇塤我國古代的一種吹奏樂器,用黃膠泥燒制而成,有圓球、雞蛋、鳥兒、牛頭等形狀,上端正中有一吹孔,正面和背面有若干音孔,吹奏方法與簫相近。音色圓潤,有神秘久遠感。中寧打腰鼓腰鼓是一種古老的打擊樂器,表演時數十人為一隊,皆緊身短衣長褲,綢帶系鼓,縛於鼓者腰際,雙手各持鼓槌,交替擊奏,伴以舞姿。節奏鮮明,粗獷利落。主要表演套路有:單雙行、穿插行、十字穿花等。回族民歌中特點鮮明的回族花兒,是西北一帶回族群眾喜唱的一種山歌,主要在甘肅、寧夏和青海一帶廣為流傳。花兒分為臨夏花兒(舊稱河州花兒)和洮泯花兒兩大系統。回族人民主要唱臨夏花兒。四句一首是臨夏花兒的基本形式,每句七字到十字之間,很講究節奏和諧,頓數一致。押韻方法多種多樣,常見的是一韻到底或隔句押韻。多襯字或襯句。花兒多吟唱愛情,也表現勞動人民痛苦生活和不幸遭遇。宴席曲宴席曲是西北地區回族人民專門在婚禮及其他喜慶集會上演唱的另一種民歌。宴席曲是流行於西北甘、青、寧、新回民地區的民間傳統演唱藝術。宴席曲是單一的清唱,並伴有簡單的舞蹈動作,其曲調婉轉柔和,內容十分豐富。一般把宴席曲分為五類:敘事曲(多為兩句和四句式,以愛情故事和歷史故事為主)、說唱曲(民間說唱形式,說文分起頭、正文、結尾,句子長短不齊,語言生動,內容廣泛)、酒麴、散曲和五更曲。宴席曲演唱形式有獨唱、對唱、和唱、隨唱、問答、獨唱加和唱、對唱加和唱等。宴席曲舞蹈基本上是2人或4人對歌對舞,旁人伴唱或眾和形式。宴席曲均由男子參加,婦女不能參加。回族花兒「花兒」又稱「少年」,是一種高腔山歌。在「花兒」對唱中,男方稱女方為「花兒」,女方稱男方為「少年」,這種對人的昵稱逐漸成為回族山歌的名稱,亦統稱為「花兒」。「花兒」約產生於明代,有關它的起源眾說紛紜。有人說它是在蒙藏民歌影響下形成的一種特殊的民歌;有人認為它是從外地遷來的回族人民的思鄉曲演化而成;也有人認為是明初從南京遷往洮州地區的移民常以花卉為比興的一種民歌。總之,「花兒」自近代以來成為回族人民傳唱的一種主要藝術形式。「花兒」按傳唱地區劃分,又分為「青海花兒」、「河州花兒」和「寧夏花兒」,其源泉則源於河州(今甘肅臨夏)。 「花兒」曲調豐富,文詞樸實、生動。其基本樣式是每首4句或6句,也有個別為5句或6句的。唱詞大多採用比興方式,每首開頭兩句與下文內容無關聯,以地理典故、歷史典故、眼前事物作比興,後兩句為本題。演唱比較自由,以獨唱為主。曲調悠揚、遼闊、高亢、奔放。曲子很豐富,現已整理出曲譜達100多種,在群眾中廣為流傳的有40多種,如《白牡丹令》、《河州令》、《尕馬兒令》、《腳戶令》、《大眼睛令》、《水紅花令》等。花兒的唱法很多。有以自哼自唱為主的輕聲唱法;有以真聲為主並通過胸腔和口腔共鳴的蒼音唱法;有以男聲提高八度音的假聲來與女聲對唱的尖聲唱法;有將尖音和蒼音結合,將真聲和假聲融為一體的尖蒼音唱法。在回族聚居的臨夏地區,幾百年以來,每年在固定的時間,人們都要聚集於山青水秀、風景秀麗的山間舉行傳統的「花兒」會。每年農曆6月初1至初6的蓮花山「花兒」會和農曆4月28日的松鳴岩「花兒」會久負盛名。每逢花兒的歌詠集會,參加者達數千,甚至幾萬人。人們在野外搭起帳蓬,燃起篝火,通宵達旦,歌聲不絕。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