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更需要心靈的贍養
】 |
春節是我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家中有望眼欲穿的年邁父母,路上有思歸心切的遠方遊子,這是中國當下最溫暖人心的一道風景線。 遊子歸來暫時沖淡了老人寂寥的心情,春節的祥和熱鬧也掩飾了老人惆悵孤寂之情。但春節之外,人們也應當關注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 生理衰退導致心理變化 進入老年,人的各種生理機能都進入衰退階段,這必將引起心身一系列變化,使老年人的心理具有特殊狀態。同時老年人社會角色的改變,也必然引起其特有的心理變化。表現在: 衰老:外表變化導致老人不滿意自己的形象。老眼昏花、聽力下降、味覺遲鈍,會給生活和社交帶來諸多不便。行動以及各項操作技能變得緩慢、不準確、不協調,甚至笨拙,都會減少老年人外出參加社會活動的積極性。 體弱多病:老年人常患有一種或多種慢性疾病,給晚年生活帶來痛苦和不便。體弱多病,會想到與「死」有關的問題,不得不做出隨時迎接死亡的準備,導致情緒悲觀甚至抑鬱。 離退休:有些老人對離退休的思想準備不夠,會出現強烈情緒波動,如焦慮、抑鬱、孤獨感和被社會拋棄感。對生活方式改變,出現適應不良。 生活事件:喪偶造成形影孤單,寂寞難熬,對未來喪失信心而陷於孤獨、空虛、抑鬱之中。再婚常有阻力,令人苦惱。老年喪子是人生一大痛事。家庭不和睦、經濟困窘,使老人人心惶惶,有不安全感。 以上不利生理和心理事件,嚴重影響到他們的心理健康和晚年的生活質量。據有關資料表明,由於大腦功能的退化和離退休前後生活的急劇變化,老年人中85%的人或多或少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27%的人有明顯的焦慮、憂鬱等心理障礙,0.34%的人則有一定的精神分裂癥狀存在,0.75%的人患有老年痴呆症。 老年有特殊的心理需求 老年是人生的夕陽階段,空巢是家庭的落幕時節,這是自然的規律。在這期間,老年人有著獨特的心理健康標準和需求。 心理專家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提出了具體而實際的標準:有充分的安全感,其中家庭環境對安全感的影響最為重要;充分了解自己,並能對自己的能力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斷;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家庭條件及相應的社會環境來制定切合實際的生活目標;與現實環境保持接觸;能保持個性的完整與和諧;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能適度地表達與控制自己的情緒;有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才能與興趣愛好;在不違反社會道德規範的情況下,能適當滿足個人的基本需要。 維護和促進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需要子女和社會共同努力。對離開工作崗位而尚有工作能力和學習要求的,給他們創造工作和學習的機會。人到老年,會感到孤獨,空巢家庭尤其如此,子女的孝順關心會使他們感到老有所依、老有所靠。老年人都希望有個和睦的家庭和融洽的環境,只要子女尊敬、孝順老人、家庭和睦,老年人就會感到溫暖和幸福。老年人容易多疑、多憂、多慮、愛嘮叨,對此要以誠相待,說話切忌轉彎抹角。喪偶的老年人獨自生活,感到寂寞,子女照顧也非長久,別人都代替不了老伴的照顧,所以子女應該支持老年人的求偶需求。 春節過去,延續心理關愛 春節是合家團圓喜慶的節日,顯得親情融融而時間短暫,過後就是老人無盡的牽掛和思念。 中國的孝文化很重要,做子女的必須從內心深處誠懇地關心父母。要充分地認識到空巢老人在心理上可能遭遇的危機,做到心中有數,才能夠有的放矢地為父母的心理和身體健康做一些實事:和父母住同一城鎮的子女,與父母房子的距離最好不要太遠;身在異地,與父母天各一方的子女,除了託人照顧父母,恐怕更加要注重對父母的精神贍養了。子女要了解空巢老人在情緒上容易產生不良情緒,要經常與父母通過電話進行感情和思想的交流。 老年人也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努力。長壽老人往往都能做到胸懷開朗,處事熱情,善解人意,感到自己生活很充實、滿足。老年人應積極而適量地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以陶冶情操,處理好各方面的人際關係,做到與眾同樂,喜當「頑童」,結交知音,經常談心。老年人難免會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常在知音好友中宣洩鬱悶,互相安慰,交流懷古,有助於心情舒暢,對保持心理平衡起到重要的作用。 |
推薦閱讀:
※治老年痴呆名方
※老年三願 三舍 三不怕
※[老年感悟]:(1800)老妻如母
※窮人,富人,最後都是老年人···句句精闢,誰看誰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