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走進印度教神廟

第一次走進印度教神廟

(2011-07-03 09:56:15)

轉載

標籤: 原創 攝影 印度 旅遊 汽車 分類: 亞洲足跡

在印度遊覽,我突然發現,大多數有名的古迹都是伊斯蘭風格的。印度不是80%人口信奉印度教么?印度教神廟什麼樣呢?

在印度的朋友被我問得一楞,他平時帶人去的地兒多了,自己卻也從來沒進過印度教神廟。於是問熱心的印度人,很快我們就找到一座很宏偉的印度教神廟。可惜我沒記住它的名字。

印度是一個瀰漫著深厚宗教文化氣息的國家,歷經數千年的發展演化之後,宗教在當今的印度社會生活中仍然具有強大的影響力。這座神廟廟頂三個橙色塔尖並排而立,象徵印度教三大神梵天、毗濕奴與濕婆「三位一體」。

在我的印象中,寺廟應該是非常威嚴肅穆的地方,可當我們進入其中才發現,整座廟內既不見香煙繚繞,也難聞古鐘奏鳴。

圖片上這位好像是寺廟的創始人

在繪有精美壁畫的大廳穹頂下,一群印度人赤足而坐,口中念念有詞,表情十分虔誠。但是環顧四周,除了三處高台上矗立的精美包金浮雕外,整個大廳里找不到一尊神像。

印度教是多神教,敬奉的神成千上萬,連大象、猴子、牛等都被奉為神。印度教又是極世俗化的,連最大的三個神 —— 梵天、毗濕奴、濕婆都有伴侶。

印度教是多神教,敬奉的神成千上萬,連大象、猴子、牛等都被奉為神。印度教又是極世俗化的,連最大的三個神 —— 梵天、毗濕奴、濕婆都有伴侶。

神廟中間的大殿供奉著保護神毗濕奴(VISHNU,又名NARAYAN)和他的妻子、財富女神拉克希米(LAKSHIMI)。兩邊的大殿里則是破壞神濕婆(SHIVA)和濕婆的妻子之一、杜爾迦(DURGA)女神。神殿的牆上滿是一幅幅彩繪,講述的都是《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中的故事

三間主殿的北面還有一間神殿,裡面供有毗濕奴及其化身、吹橫笛的克里希納(KRISHNA)。殿里的樂師們整天都演奏小風琴和手鼓,吟經唱律。

神廟底部是紫紅色的巨大方形基座;中間是連通一體的三間神殿,主體呈淺黃色;頂部是從神殿後邊聳入天際的三座紫紅色高塔。中間的主塔高50餘米,兩邊的副塔約35米,實際上它們只不過是神殿後部的尖頂,而非真正意義的塔。

神殿的尖頂是一座西洋鐘樓似的建築!廟中所有的神像也全是白色大理石雕刻而成,大都面目慈祥,披紅袍、戴金冠。

眼鏡蛇

牛被印度人看作是神的化身,受到人們的保護不被宰殺。牛被稱作「如意牛」,也代表幸福吉祥;印度人使用牛糞來治療皮膚病和一般的外傷,療效非常好。

門上的精美雕刻

六角星在很多宗教里都有

樹上掛著人們祈福的紅帶

這不像是一個廟宇,更像是一個富麗堂皇的宮殿。

我對各種宗教都有些興趣,唯獨對印度教我沒有任何概念。於是回來查查資料,看看拍的照片都是啥。

公元前十六世紀,雅利安人進入印度,開始了印度本土的古老文明。就像其他原始部落對自然山川的敬畏與崇拜,雅利安人為了保障自己的生存,也必須膜拜、禮讚、歌頌一切自然神只,且將讚歌編為聖典,相互傳頌。到了後期,與人們生活關係較為密切的神只,受到最多的崇拜,雅利安人便由「多神信仰」逐漸轉向「主神信仰」的模式。

為了與神溝通,祭祀便成為一件大事,司祭者擁有無上權威,能為自己祭祀、為他人祭祀及教授聖典。於是,在階級制度嚴格劃分的社會裡,司祭者被尊為最高階級的婆羅門,他們依著「祭祀萬能」的神聖職權,開啟了神權色彩濃厚的婆羅門思想。

婆羅門教主張:「梵」是宇宙現象的本體,人的生命現象為「我」,宇宙萬物皆因「我」而生,故「梵、我」本來不二,凡人不解此理,只好輪迴受苦,唯有體證梵我合一,才能得到解脫。此思想瀰漫在當時的印度社會,直到西元前六世紀,出現了反婆羅門教的思想家,他們反對祭祀,主張透過禪定、苦行或享樂來完成解脫。鑒於當時修苦、修樂思想的充斥,佛陀提出了不偏於苦,不偏於樂的中道觀,做為修行的根本原則。

阿育王及迦膩色迦王時期,佛教成為印度的主要宗教,婆羅門教便相形式微;公元四世紀時,婆羅門教受到笈多王朝的大力支持,又進一步雜糅了佛教及其他學派的思想,於是發生了較大的轉變,而以「新婆羅門教」自居,企圖恢復舊有地位,這就是今日所說的「印度教」。在印度教的許多流派中,又以毗濕奴派、濕婆派及性力派為主。八世紀以後,印度教的主要思想家商羯羅,依據婆羅門教的根本教義,又吸取耆那教及佛教的優點,使印度教宗教實踐的成份加大,原有繁瑣的理論淡化,印度教遂一躍而成為當時思想界的主流。直到伊斯蘭教入侵印度以後,佛教遭受嚴重迫害,印度教卻因為與伊斯蘭教的思想有所交融,而在某些區域仍舊保持著很大的勢力。

濕婆成了最廣受崇拜的大神。在人們心目中,他既是創造之神,又是毀滅之神、收穫之神、豐饒之神、宇宙舞神以及瑜伽信徒(瑜伽功及苦修的實行者)的主神。他還主宰人的生和死及天才的繁衍,被人們與其他宗教的類似神祇並列,包括代表苦難(釘死在十字架上)和永恒生命的基督。在其他一些宗教中,用人做祭品作為祈求生命復活的手段;獻祭的遭難者將生命讓給他人,或獻出生命為他人祈福。印度教承認這一觀念,因為它把死亡看成生命的一個當然部分,並通過濕婆和迦梨女神的形象慶祝它。

印度教能起源於哈拉帕的轉世及靈魂不死之說,在吠陀時代晚期重新出現,並成為印度教更深一層的基本組成部分。凡人一生中產生的業,決定了他的靈魂下次轉世重生時,究竟是成為更高等或更低等的人,還是變成一頭獸,或甚至一隻昆蟲。特殊的虔誠、默想、禁慾和對永恆真理的理解,可避免轉世的生命輪迴;這樣境界的靈魂避開了這種輪迴而達到超脫,這並非有形的升入天國,而是精神上與神或天地萬物重聚的極樂。藉助凡人肉體的不死靈魂,凡人的生命可以包含一個具有神的不朽創造力的永生幽靈,而靈魂則能夠再生或轉世。

轉世的信念加強了印度教尊重一切生命的情感。一個人的親戚或祖先也許已經再生為一匹馬或一隻蜘蛛。從哈拉帕時代以來,牛得到特別的尊敬,這是由於它們的基本用途及母牛產奶造成的創造和母性象徵。公牛自然象徵著耐力和男子漢氣魄(與地中海文化一樣),母牛則以其有光彩的大眼睛而象徵溫柔。但對印度教來說,一切生命都是神聖的,任何生物都是顯示神的存在的偉大生命鏈條上的一環。因此,虔誠的印度教徒都是素食者,除最低等種姓外,所有人都特別要避免吃牛肉。牛奶、凝乳、酥油、酸奶等等,都只用於宗教獻祭儀式上。

進入吠陀時代晚期(約公元前600年)之前,印度教的萬神殿已由三位一體的毗濕奴、濕婆和梵天統治,他們都是至高神,都是造物主。隨著印度教繼續合併地區性及民間宗教神祇和傳統,出現了五花八門、有各自的信仰和信徒的神祇配偶、神祇肉化身和小神祇的令人為難的局面,包括:仁慈的象頭神,是濕婆和他妻子雪山神女之子,有象形頭;象徵忠心和力量的猴神哈奴曼;智慧和學識女神娑羅室伐底;黑天;毗濕奴之妻吉祥天女,兼財富及世俗功績女神;還有始祖女神迦梨(又叫時母)或杜爾迦(又叫難近母),都是濕婆配偶的形象或其較陰森外表的女性等同物,有時稱為死亡及疾病女神,但同濕婆一樣,人們,尤其是婦女,也祈求她的幫助。

印度教形成於8世紀,它是綜合各種宗教,主要是婆羅門教和佛教信仰產生出來的一個新教,得到了當時印度上層人物王孫貴族的支持。印度教繼承婆羅門教的教義,仍信仰梵,並對存在著造業、果報和輪迴的觀點,贊成和積極發揮。但並不同於婆羅門教的教義、教規等。首先,婆羅門教原是一個多神教,而印度教是一個具有相當特殊性的神教。印度教也信仰多神,但在多神中應以梵天、毗濕拏、濕婆三神為主神。認為,梵天是主管創造世界之神;毗濕拏是主管維持世界之神;濕婆是主管破壞世界之神。在三個主神中,又往往把毗濕拏或濕婆立為一個主神,其他神都在其下,並都是這兩個神之一的化身,所以是具有特殊性的神教。其次,印度教吸收了佛教禁慾的主張,並把釋迦牟尼吸收為其主神的化身之一。再次,印度教也普遍建立起僧團和寺廟。婆羅門教初無寺廟,公元一世紀左右才開始有點零星廟宇。印度教自建立起,它的祭祀活動在寺廟舉行,有些慶典祭祀還有專門的舞蹈者跳祭神舞,吸引了成千上萬的人,形成了盛大、熱烈的場面。因此,產生的影響也就越來越大。最後,在哲學上,是以一個更完整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為基礎。提出這一體系的是8世紀吠檀多哲學大師商羯羅。他創立了不二論,即一元論學說,認為除宇宙精神梵以外沒有任何真實的物,梵和個人精神是同一的、「不二」的。為人們指出了如何擺脫虛妄,達到真實的道路。在他看來,物質、個人靈魂、具有人性的神又都是存在的,但從總的真理的意義上來說,這一切都是幻覺,是梵以幻力進行了神秘而不可喻解的作用的結果。他認為,把幻象當成真有,是以人自身的無知無明為條件的。並強調指出:「只有智者可以透過它看到它背後除了唯一實在的梵以外無它物。」在商羯羅的眼裡,人的本我,也即他的不死的靈魂,他的精神,在本性上是與最高實在梵完全相同,人生的目的,就是摒虛幻不實的物質世界,使人的本我與梵合一。至此便可以擺脫痛苦的世世輪迴,進入神妙而又銷魂的純粹極樂狀態。鼓吹解脫之道是在心智上進行多方面的修養,逐步做到能區分永恆的東西和無常的東西,控制自己的感官,放棄對於世間物質的執著,熱心嚮往與梵的結合,通過冥想梵我如一的真理獲得堅定的信仰。商羯羅就是以這一客觀唯心論的哲學理論,引導人們崇尚印度教。他還親自組織了一些重要的宗教活動。並在印度建立了四個聖地和仿照佛教僧團成立了「十名教團」印度教組織。這在最終擊敗佛教起了很大作用。

到了近代,隨著西方殖民主義的入侵和西方文化的傳入,印度教掀起了廣泛的宗教改革,反對古印度教中存在的種姓制度、偶像崇拜、繁瑣宗教儀式、寡婦殉葬等愚昧現象。但至目前,印度教仍是印度最有影響力的宗教,大多數人信奉此教,其種族階級的不平等待遇及寡婦殉葬等諸多民間陋習仍然未能完全被革除。


推薦閱讀:

為什麼印度男人喜歡互相手拉手?
印度小葉紫檀與非洲小葉紫檀(科檀)的鑒別
跟抗日神劇一樣誇張的印度電影,被稱印度史詩,獲阿米爾汗點贊
在矽谷中國人是否混得不如印度人, 如果是的話又是因為什麼原因?
坐在三輪車上的印度 | 地球知識局

TAG:印度 | 印度教 | 第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