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教育任性的孩子

矯正孩子的任性行為需要家長認認真真下一番功夫,而且首先要矯正自己,切忌不能用簡單粗暴的打罵方式。

在我的日常工作中有不少父母找我諮詢。他們說:「我的孩子太任性了,根本不受約束。」「我兒子人來瘋,不聽話,逆反心理強。」「我女兒太任性,什麼事情都得依著她,一不如她的意,她就會發脾氣,哭鬧不止,誰說她都不管用。」家裡有個任性的孩子往往弄得家長又氣又急,打也不成,說也不聽。而父母們往往按捺不住自己的脾氣,劈頭蓋腦地罵孩子甚至打孩子。這樣簡單粗暴的方法能夠緩解一時的局面,但是過不了幾天,孩子的任性又會發作。這樣一來二去就形成了惡性循環。

我們先來看看「任性」的成因:

1、孩子模仿

當家庭成員或親友中有人表現出任性,而孩子不止一次親眼看到此人任性的表現,而且可能得到了不錯的結果。孩子就會模仿,學著表現任性。例如:星期天全家一起出外遊玩,表姐非要讓姑姑給她買個洋娃娃,姑姑說家裡已經有很多了,但表姐不依不饒,哭著鬧著非要姑姑給她買。最後姑姑遷就她,滿足她的要求。雯雯看到這樣的結果,覺得自己以後也可以用同樣的方式問爸爸媽媽要自己想要的東西。這樣以來,姑姑縱容表姐的行為就對雯雯起到了一個「模仿任性」的作用。

2、家長溺愛縱容

在現在這個幾乎家家都是獨生子女的社會裡,很多孩子任性的行為都是家長溺愛縱容的結果。家長覺得孩子小,不懂事,就遷就他,幾次下來,孩子形成了心理和行為定勢。例如:有的孩子挑食很嚴重,只吃自己喜歡的,家長怎麼說也不行。這種任性的表現,就是遷就縱容的結果。有的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處處受到特殊照顧。這樣的孩子自感特殊,習慣於高人一等,必然變得自私任性,沒有同情心。

3、家長對孩子過分嚴格或不尊重孩子

有的家長對孩子的要求過於苛刻,常常批評甚至體罰孩子。這些家長內心的確很愛自己的孩子,但是卻持有一個錯誤的觀念:「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通過打罵來解決問題往往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造成難以彌補的創傷。這種做法往往會讓孩子形成相反的情緒或情感,從而產生逆反心理和抵抗行為,久而久之,變得任性。還有的家長不尊重孩子,動不動就斥責孩子,甚至在外人面前也隨意責罵,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他為了保存面子就會產生任性的對抗行為。還記得「北京大興親情滅門案中,那位親手殺了自己六位親人的李磊交代,作案起因是父母從小對他管教過於嚴厲,非打即罵,他從小就覺得活著沒有意思,年少離家出走時就有殺人的想法。

了解了孩子任性的成因,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些教育任性孩子的方法。

1、設定清晰的界限。

你的孩子需要知道具體怎麼做。例如:不能獨自過馬路;玩完的玩具要自己收拾;不可以挑食,等等。孩子們真正想要知道明確的界定,一旦規定嚴格確立,大多數孩子會遵守規則。

2、不要用威脅口吻。

不用威脅的口吻,但要至始至終貫徹你的規定。如果你的孩子沒有收拾玩具,你可以警告他不收拾整齊就沒有晚飯吃,但是當你讓步而讓他吃飯時,你就向他發出了一個信息,你說話不算數。你應該用堅定的語氣告訴你的孩子:「在我們家,絕對不允許挑食。」但不要說:「你再不吃我就不愛你了!」或者「你再不吃就讓police把你抓走!」

3、確定一些能產生積極效果的合理的懲罰

有的家長用「做家務」當成一種懲罰,這樣是不正確的,因為作為家庭成員之一,你的孩子做家務是應當的。你可以用「減少看卡通片的時間」,「設立處罰區,準備鬧鐘或時鐘,計時罰站或罰坐」, 等等方法對孩子進行懲罰。一定要注意的是:處罰孩子時,先讓他說出自己錯在什麼地方,提醒處罰的原因。

4、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當孩子任性時,家長可以把孩子的注意力從他堅持要做的事情上轉移開從而改變他的任性行為。例如:聰聰跟媽媽去商場購物,在玩具區玩了很長時間。媽媽告訴他時間不早了要回家,可他就是不願意離開。這時候媽媽可以說:「走,我們去坐地鐵吧」,或者「你喜歡的卡通片就要開始了」。他可能就會答應跟媽媽回家。

5、給你的孩子創造與人交往的機會

讓你的孩子多和同齡的夥伴們一起玩耍。讓他融入群體生活,因為群體生活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少數服從多數。如果孩子在夥伴中一味的任性,他很可能就會被孤立。這樣他漸漸的就會明白在群體中只有通情達理,善待他人才能獲得別人的認同。久而久之,孩子身上的任性就會被淡化。

矯正孩子的任性行為需要家長認認真真下一番功夫,而且首先要矯正自己,切忌不能用簡單粗暴的打罵方式。最後,在這裡我列出「管教孩子的五個原則」供父母借鑒:

第一、培養孩子對父母的尊重

第二、最好的溝通機會通常在管教之後

第三、避免喋喋不休的嘮叨

第四、不要讓孩子陷入物質享受

第五、在愛與管教中建立平衡

其中,培養孩子對父母的尊重是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原則。這不是為了滿足父母的自尊,而是因為孩子與父母的關係會為日後孩子對其他人的態度打下基礎。孩子早期對父母權威的看法,將成為他以後對學校管理者、執法人員、僱主以及其他共同生活工作的人的態度的基礎。另一個方面,如果一個孩子在15歲之前,經常違抗父母、嘲弄父母的權威,那麼,當孩子步入青春期時,他會對父母希望他接受的價值觀和信仰嗤之以鼻。如果父母不值得尊重,那麼,道德,國家,價值觀和信仰都不值得尊重。


推薦閱讀:

破腹產 的孩子通過那些早期教育來彌補產道擠壓的缺失?
抱怨孩子不「聽」話的家長,你學會「說」話了嗎?
用記憶法有可能快速學習外語嗎?
《無問西東》做真實的自己,無問西東。
3歲到6歲這段時期,教育孩子的關鍵是什麼?

TAG:教育 | 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