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詩歌欣賞的方法
詩歌欣賞前面已談到了創作與欣賞的關係及「三感」,具體到欣賞的方法未有一定,只能是從某一方面切入了。
首先對作者的認知是個前提。如果對作者熟悉,那麼對其詩的領悟就比較容易。但大多數情況下我們不可能對每個作者都能了解其性格與寫作風格特色之類,只能由其詩的文字表現來推斷其水平了。而且在博客里,這塊詩的欣賞領域佔了絕大多數。因此,對一個不熟悉的作者寫的詩,是我們談欣賞的重點。
實際上無論詩如何變化莫測,作者都是要通過文字(包括符號與排列等)來表達他的思想的。因此通過對其文字的深度挖掘,基本上可以將詩作的主旨與寫作特色都暴露出來。當然作者寫作一般是有針對性的。有的可能是針對社會,有的可能是針對某個人,甚至心愛的人,當然大多還是幾方面針對的為多,這也是含蓄所需要的。但無論如何表現,作為詩,其語言的表述都必須要吸引人。而要吸引人當然是要具體美感的。因此,我們讀詩伊始,就會產生某種精神體驗,甚至與之共鳴。
一般而言,解析每首詩都可以從語言和境界入手,而在具體分析中,境界又往往包含有意象和意蘊。因此,要說欣賞的方法,咱們就從語言、意象、意蘊三方面入手吧。
一、語言方面。關於語言,其實本人在《詩的語言的形象性》系列技巧中已經有了多篇論述。不過那是從技巧方面論述的較多,這裡從欣賞角度再說吧。
作為詩,它比其它文學作品更具有直覺性。詩的語言因其高度概括、凝練,極富意蘊,因此其結構往往不合語法,但確實它又能夠較好勃發詩人的情感。儘管感覺有些陌生,且因其跳躍留下的空白,留下了許多的懸念。但這不正是詩需要欣賞者去想像的關鍵之處嗎?!正是有了這種意象,從而讓詩在非常有限的篇幅里,展現了其宏深的意蘊。
正是詩的這樣的特點,其中夾雜有多層的意思,所刻畫的情景背後又多有深意,加上許多的具象詞與抽象詞的巧妙嵌合,既有具象,又有意象,虛實相間,如此就構成了既具體又模糊的虛實相交的境界,從而讓讀者能夠感受作者個體感受的信息。但若是其中許多的具象與意象的交錯的條理不清,或與主題掛靠不牢,很容易傷害讀者的大腦。因此,在這裡也要求作者創設情境時,要始終圍繞主題,而且有的具象、意象不能太含糊,讓人摸不著頭腦。否則那樣的詩看了,真會害了不少學習詩作的人。
本人於詩也是初學者,對詩的含蓄或意境的理解在有關詩論中都有論述,于欣賞詩而言,對於有些詩的理解確實覺得自己功力也不夠,還需要進一步學習各種詩的理論之類。但作為詩這種體裁,本人一直認為,它既然是大眾的,就不必搞的那麼神秘。事實也確實如此,好的詩作都是看似平常的語言,卻構造了意想不到的意境與哲理之類,如此才讓人印象深刻。
還是結合一些具體的詩作來說明吧。詩人卞之琳的詩向以含蓄睿智為讀者所喜愛,他常常以形象的語言描繪世界,以象徵的形象暗喻人生哲理,既有豐富生動的藝術感,又蘊含對世界的體驗。如其《斷章》這首詩,其語言就生動體現了這種特點:「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這裡的語言及其展示的畫面看似平淡無奇:即在橋上看風景,或是被看,卻因風景視點的不同,讓人體會到了所蘊含的生與死、知與不知的宇宙人生的相對性哲理。又「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中,因巧妙的「裝飾」,將明月與等搭配極為巧妙。這裡的「裝飾」與「明月」、「夢」的組合其實就是具象詞與抽象詞的組合。雖然它與語文的規範而言,可能不合,對詩卻是地設的意境,大大張揚了語言的彈性,又深刻了詩的內涵,拓寬詩的疆域,拔高了詩的理意。
當然,既然說到語言,也要考慮到韻律,這在本人《詩的語言的形象性之音樂美》中已有論述,這裡就不再說明了。但于欣賞詩而言,抓住詩歌語言的韻律特性反覆吟唱,可以深刻體會詩家情感的流動,並把握其語言高度凝練的特點,從而拎出其詩中濃縮的多層思想。
二、意象方面。其實這是與欣賞詩的美感緊密結合的。詩正因為是至上的美的藝術,所以唯美幾乎可以是詩的第二生命。否則不具有美感的詩,就如平常女,很難吸引眾人的眼球的。明白了這個道理,也就知道為什麼那麼多的詩人極力通過具象、意象來營造美的境界的了。因此,可以說具有美的意象能夠給人以美感的詩,是好詩的前提之一。若是這種美感又具新奇獨特的意象,那就更好了。
意象的形成主要有賦、比、興這三種方法,這在《詩經》等中國古典文學中足夠豐富並借鑒。只是在繪製這些意象時,始終要注意把握中心意思,要通過看似不相關內里卻隱藏的表象,充分展示其精神實質。因此,意象與「喻」(如明喻、借喻、暗喻等)真是絕好的搭檔,作者很多難以表達的思想往往經過幾個具象與抽象的揉合,就是隱喻出作者的內心世界,表達出他的思想。據此形成的意象才有驚人的離奇、新鮮和準確。當然還有象徵等的手法也常為意象充當伙頭軍。
三、意蘊方面。 伴隨著意象在腦海的形成和語音節奏感的刺激,其實詩人的情感已漸漸為讀者所吸收,且已經感受到了一定的美感了。只是由於水平的不同,加上理解與欣賞力的不同,「橫年看成嶺側成峰」,對一首寓意深刻含蓄雋永的詩,確實會產生不同的理解。但是如何突破表象挖掘體悟詩的內蘊,是賞詩的關鍵。通常為了深度挖掘,有時還必須了解掌握作者的性格特徵、生活經歷與時代背景等等,綜合分析考察,才可能將其詩的底蘊儘力摳出來。
本人儘管於詩的創作不算老道,但在含蓄內蘊方面卻獨也有一番感受。所作詩大多都內涵豐富,不仔細閱讀,往往只能看到表層的思想,真正的內蘊卻是埋藏深深。因此,為便於理解,本人甚至在某些詩篇中刻意說明所要表達的深層意思。如最近發表的《蘊爆》、《危悶》、《興趣》、《鷹的心思》等作品,都是暗藏著多種思想的作品。但自覺還是不夠功力,有的還是比較淺顯。當然也有以大喻小的反例,如《懂得嗎?尊重》,明面看就是以美國、日本等國對我國的挑釁行為的憤怒表示,但暗裡還埋藏著各種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尊重。如果不留意,這層意義就會被忽略了。
當然,欣賞詩以審美為主,進一步的領會主題思想,了解作者的為人等是必要的。但欣賞不能僅僅是停留在賞上,還應該是運用上:或是為作品情感所動,而努力實現人類社會美好的意願;或是通過欣賞,學習他創作的手法技巧之類,為已所用,力爭自己的再造,等。
另外,由於詩的形式有多種,具體欣賞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如古詩、格律詩、現代詩等,表現的形式就是不一樣的,特別是現代詩的寫作手法引入了許多新鮮手法,如「展示」之類,這就要就各種詩的形式結合剛才上面說的這些去做進一步的分析。但詩的語言(包括文字)、意象、意蘊幾個都是跑不掉的。只是有的詩由於情感的表達比較直接,看不出太多的含蓄。但其要表達的思想意蘊還是有的。畢竟沒有意象的詩作也是極少的。
推薦閱讀:
※哪些理財方法可以獲得高收益
※周易算命的方法有哪些?
※揭秘人命里的六大貴人的使用方法!
※有什麼辦法讓自己回到家做該做的事?